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学》首先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次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和必修课,它不好学,也难教,一般教师很难将其中的“物”与“理”的联系圆润起来,所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价值上还是从教学研究上都值得我们去交流和探讨。本文就从教概念、做实验及教师业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的探讨和研究的。
关键字:实验的作用;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
《电工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科学技术及现代化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它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动手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尤其在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验中,物理课程的选修系列2,就把“电路和电工”作为两个二级主体之一,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了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体现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从另一方面讲,《电工学》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和必修课,它不好学,也难教,一般教师很难将其中的“物”与“理”的联系圆润起来所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价值上还是从教学研究上都值得我们去交流和探讨。下面是本人从教多年来的一点体会,希望与教师们一起探讨。
一、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争取教学最大效益。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演示、分组,边讲边做,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出探讨物理问题的最适宜环境,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具体有:
1、对比观察法:
比如在教电阻和电阻串电感电路时,本人就有意从生活电器入手,观察电炉和白炽灯的不同工作特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讨论法、表格法等给学生以全面的观察分析训练,较为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观察的主要特征并能进行描述及区别其它类似现象。
2、归纳观察法:
比如在“电容器”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电容的概念、定义和决定式,本人就从实验探究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容器有储存和释放电荷的能力,进一步运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平行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相关因素,最后总结归纳出定量公式。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掌握现象的实质,而且教给了学生研究复杂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培养和升华。
二、以概念教学为中心,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概念教学最见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多年的教学中本人也慢慢总结出一套方法,并称为“概念抓举法”具体以电压和电动势的教学为例。
1、抓直观
首先给出电路的工作机理图。将电压和电动势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其主要在电源外,它的作用就形成了电压;同时看到非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却是在电源的内部,它的作用又形成了电动势,让学生知道,电路中,由于有了电动势,才有电压,由于有电压才有电流。
2、抓特征
在学生对电压、电动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时,可以及时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来揭示其特征。
3、抓定义
由于上述的铺垫,这时引入定义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定义的呈现和讲解中,要注重概念的概括性和逻辑严密性,也可以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举例明理
概念清楚后,还需要在物理情景、物理实践中加以活话运用。比如通过典型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非纯电阻电路等等,达到识物明理,融会贯通。
5、抓训练
课上多带学生练习题目,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所学的知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巩固。比如学习复杂电路的计算中,当学习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律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们就会有混淆的可能,这时可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使学生通过训练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清晰。
三、用学习与研究保证业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共识,学校更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中使自己不断获得充电,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延伸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新自己的角色,是自己多年职业生活的深刻体会,下面就是引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一些基本理念。
1、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的是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
2、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具体到电工学的教学上,具体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上,自己的体会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促发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发现各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功点。
讲课更是一种讲演的艺术、组织的艺术、导演和控制的艺术,需要我们从每一节实践中去感受和发现问题,提炼课题,不断研究并实施突破。
至于课后反思和教育笔记,更是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素材,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积累,是行研究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这些粗浅的经验是自己对以前工作和思想的一种整理,也意在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点,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日渐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万昌、谭文丛编《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煤矿电工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3]《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实验的作用;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
《电工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科学技术及现代化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它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动手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尤其在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验中,物理课程的选修系列2,就把“电路和电工”作为两个二级主体之一,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了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体现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从另一方面讲,《电工学》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和必修课,它不好学,也难教,一般教师很难将其中的“物”与“理”的联系圆润起来所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价值上还是从教学研究上都值得我们去交流和探讨。下面是本人从教多年来的一点体会,希望与教师们一起探讨。
一、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争取教学最大效益。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演示、分组,边讲边做,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出探讨物理问题的最适宜环境,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具体有:
1、对比观察法:
比如在教电阻和电阻串电感电路时,本人就有意从生活电器入手,观察电炉和白炽灯的不同工作特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讨论法、表格法等给学生以全面的观察分析训练,较为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观察的主要特征并能进行描述及区别其它类似现象。
2、归纳观察法:
比如在“电容器”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电容的概念、定义和决定式,本人就从实验探究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容器有储存和释放电荷的能力,进一步运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平行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相关因素,最后总结归纳出定量公式。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掌握现象的实质,而且教给了学生研究复杂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培养和升华。
二、以概念教学为中心,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概念教学最见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多年的教学中本人也慢慢总结出一套方法,并称为“概念抓举法”具体以电压和电动势的教学为例。
1、抓直观
首先给出电路的工作机理图。将电压和电动势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其主要在电源外,它的作用就形成了电压;同时看到非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却是在电源的内部,它的作用又形成了电动势,让学生知道,电路中,由于有了电动势,才有电压,由于有电压才有电流。
2、抓特征
在学生对电压、电动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时,可以及时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来揭示其特征。
3、抓定义
由于上述的铺垫,这时引入定义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定义的呈现和讲解中,要注重概念的概括性和逻辑严密性,也可以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举例明理
概念清楚后,还需要在物理情景、物理实践中加以活话运用。比如通过典型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非纯电阻电路等等,达到识物明理,融会贯通。
5、抓训练
课上多带学生练习题目,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所学的知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巩固。比如学习复杂电路的计算中,当学习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律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们就会有混淆的可能,这时可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使学生通过训练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清晰。
三、用学习与研究保证业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共识,学校更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中使自己不断获得充电,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延伸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新自己的角色,是自己多年职业生活的深刻体会,下面就是引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一些基本理念。
1、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的是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
2、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具体到电工学的教学上,具体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上,自己的体会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促发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发现各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功点。
讲课更是一种讲演的艺术、组织的艺术、导演和控制的艺术,需要我们从每一节实践中去感受和发现问题,提炼课题,不断研究并实施突破。
至于课后反思和教育笔记,更是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素材,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积累,是行研究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这些粗浅的经验是自己对以前工作和思想的一种整理,也意在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点,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日渐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万昌、谭文丛编《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煤矿电工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3]《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