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川南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
  【摘要】:苗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无文字山地农业民族,在其以芦笙音乐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五千年来苗族人对音乐独有的审美理念,体现了苗族音乐的文化特征。苗族的芦笙文化是苗族历史、人文、制度、生态和理念的结晶。是苗族人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苗族;芦笙;川南;音乐文化特征
  一:芦笙的发展历史
  5000多年以来,苗族在中国从华东到中原、从中原到中南、从中南到西南,辗转迁徙,其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进而漫入东南亚中南半岛。直到20世纪下半叶,于明朝、清朝从中国迁徙至中南半岛的苗族,他们因为战事被迫迁往陌生的西方,苗族从中国的一个民族演变成为了世界性的民族。苗族长时期、远距离的大迁徙,在世界近2000多个民族中极为罕见。[1]
  苗族中,出现最早的乐器就是芦笙,在苗族地区流行甚广,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簧片三部分组成。芦笙历史悠久。据《世本》记载:“女娲作笙簧”。《风俗通》曰:“伏羲作瑟,女娲作簧”。[2]这说明在女娲时代就已经有芦笙这种乐器了。到了周代,又称笙为匏,《白虎通》里又有“匏曰笙”的记载。[3]由此可见,芦笙这种少数民族乐器距今已经约有3300多年历史了,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芦笙不仅反映出了苗族人独特的生活视角,还反应出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芦笙音乐作为最主要的苗族传统文化表达形式,是苗族民间知识与文化特征最集中的展现,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苗族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二:川南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特征:
  芦笙文化是苗族最为推崇的文化之一,将芦笙作为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是苗族的标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川南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特征主要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乐舞文化。芦笙最初作为一种乐器,最先开始展现的是其奏乐功能,致使形成独特的乐舞文化,据文献记载,苗族人在最初吹奏芦笙之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舞步。清朝时期的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写的《峒溪纤志》一书中写到“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 在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到清代时期,苗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精彩极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出芦笙舞的动作、形态。这种独特的芦笙舞蹈一直传承到今天,现代的苗族人仍一边吹芦笙,一边滚翻、吊挂及道背等,技巧娴熟,动作敏捷,无不让人感叹。芦笙舞蹈成为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舞蹈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祭祀文化。芦笙在苗族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以音代言”的工具,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都能够见到芦笙,通过芦笙营造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在苗族祭祀活动中,芦笙不仅是乐器,更是拥有通灵功能的法器。在丧葬仪式中,通过奏响芦笙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及尊重,也表示对亲友乡亲的问候。丧亡分寿终,夭殇、凶死和产死几类,办理此类不同的丧事,各有不同的对待。苗族有本民族的巫师,丧葬仪式由巫师主持。巫师是阴阳两界的传达者,和汉族的道士相类,习成专业。办丧事的人家,请巫师道士到家里来,為死者进行种种仪式活动。苗族把老人寿终,称为“最大的悲恸”,和汉族说的“当大事”的意义一样。某家遇有丧事,同寨的人都出来帮忙,亲戚也前来吊唁。苗族人都很尊敬老人,当老人咽气时,全家都围绕哭泣。正如《清一统志》所述:“丧则环哭尽哀”。芦笙作为沟通阴阳两界的法器,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曲子。如:在祭祀开始时吹奏《天亮曲》;在出棺时吹奏《送别曲》,此曲一响,亲朋好友都会失声痛哭。虽然吹奏的曲调不复杂,但是沉郁的曲调使丧葬仪式显得庄严。除了一般的祭祀活动,苗族还在祭祖活动中也使用芦笙,在芦笙下跳舞,唱苗歌,表達怀念先祖的思想感情。
  婚恋文化。芦笙不仅是苗族人民娱乐、祭祀的工具,同时也是男女传达爱慕之情的纽带。芦笙发展到现在,婚恋文化仍在发展。当前,较为流行的是苗族青年男女通过芦笙举办盛会,在盛会期间,青年男女都会盛装出行,几个男青年为一组,轮换吹芦笙进场,女青年紧跟男青年进入到盛会场地,围城圆圈,跟随着芦笙的节奏欢快的跳舞。当盛会举办到高潮之时,男青年就会对着心仪的女青年吹奏芦笙,以此表达爱慕之意。同样,女青年若有心仪的男青年,则会将定情之物挂在他的芦笙上。经过长期的发展,芦笙的音调与所表达的语言内容融合为一体,当吹奏出固定曲调模式时,人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导致在苗族形成一种奇趣的文化现象――芦笙“语”。
  表演文化。芦笙作为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文化形态,经过长期发展,人们根据芦笙舞曲,举办坡会。[4]坡会是苗族人民为了祭祀祖先、庆贺丰收或者交流情感的节日,在各个乡镇村屯都会举办坡会。例如:苗族人民在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只有在初二时吹完芦笙才方可出门,初三到农历十七是集体娱乐时间。苗族坡会一般都集中在正月初三到十七之间,当地居民根据坡会举办时间,依次命名为“三坡”“十七坡”。发展至今,已列入到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中,每年都会吸引上千万旅客参与其中。近几年,政府已开始对芦笙文化加以重视、保护及利用,通过利用芦笙文化来举办民族节庆,进而提高其知名度,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而“芦笙”正是苗族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乐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快速崛起,中国文化也跟随着科技的脚步慢慢展现给了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受到外界的喜爱与追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则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本文通过对川南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特征的研究,对芦笙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希望广大苗族同胞可以更好的保护并传承芦笙音乐文化,使其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4期。
  [2]《森林与人类》1996年第04期 作者:黄森木
  [3]颜林.多姿多彩的川南苗族风情[J].四川:四川省情,2007,第11期。
  [4]《三峡论坛》2012年第1期,总第246期
  作者简介:王旭(1993—),男,汉族,内蒙古乌海市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
  项目基金: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深析川南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特征》,项目编号:CX2017SP187。
其他文献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是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部作品,喜爱它。这部于1853年完成的作品,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部单乐章大型作品是一部充满冲突,浪漫的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美学;艺术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年)是匈牙利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
期刊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也是继柴可夫斯基后,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旋律优美诗意又富有激情,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色彩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从首演开始就被大众视为其
期刊
(襄阳市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艺术设计在当今中国的存在,不应该只是商业的行为,不能仅仅从经济利益上进行考量,艺术设计本质上应当作为文化的载体或表现形式出现的,其次才是作为商业价值的体现,艺术设计要包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因此,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文化的渗透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试论艺术设计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渗透  0.引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表现方法的秘密和最突出、最独特的形式特征。“线性艺术”则是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线”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能表现形象的手段,是能将对象完美的表现并且能够完美体现情感的符號。从古代艺术中各种线的表现形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中可以看到“线”性的多重性,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艺术也得到一些领
期刊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  【摘要】:花儿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歌。花儿文化生态在发生巨变,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慢慢变远。花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花儿会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风格及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但现代型花儿会与传统花儿会逐渐出现差距,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做出浅析。  【关键词】:现代;花儿;花儿会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的历史悠久,流传时间久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印象主义音乐用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以及创作手法影响了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笔者将以自身的演奏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对其音乐风格进行三方面的剖析。  【关键词】:印象主义;美学特征;创作手法;演奏技巧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风格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印象主义原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山西有民歌的海洋之称,全省境内一百多个县份,几乎每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们风格迥异,情感真挚,缠绵悱恻,热情奔放。既有雄浑质朴的气势,又有忧深思远的意味。源远流长的山西民歌,是以民间智慧描绘镌刻出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三晋先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心血浇灌培育的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每首歌曲都旋律优美。演唱时技巧丰富、表现力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羌族民歌原始古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唱歌可以说是他们之间交流沟通,传递情感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羌族民歌种类丰富,旋律优美,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以羌族民歌为研究对象,从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依据笔者田野调查以及平时收集的资料,从种类和音乐特征等方面介绍了羌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羌族民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在发展中国自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式的标准,所以造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对于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要求过分苛刻,但是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其为“中国风”产品的话,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我国民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现代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元素与设计相互结合,每一位设计师在做设计创作的时候都必须立足于所处的时空和历史上。靳埭强作为当代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将设计艺术立足于生活之中,他的很多设计思想和作品都为现代设计融入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后者运用和学习中国元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的探索和融合中有了更高的台阶,让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