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跨平台设计,谁家欢喜谁家忧?

来源 :数码设计TE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玩家还在高举阵营大旗, 奉行忠义大道时,曾经与主机厂商并肩战斗数十年的第三方厂 商,却已纷纷与曾经没有多少交集的厂商拍肩拥抱,展开全面合作。如今的电子游戏产业到底谁主天下?主机厂商间的胜负又将如何展开?跨平台化的游戏开发方式究竟让谁家欢 喜谁家忧?
  从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
  时间回到十年前,那时“跨平台”在整个业界就是背信弃义的代名词,不仅对玩家而言, 对厂商也是一样的。CAPCOM的大作《生化危机4》从NGC跨到PS2时,整个业界的一 片口诛笔伐,甚至让当时CAPCOM一线游戏制作人三上真司兴起辞职的念头。不过从实 际情况看来,作为上一时代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游戏主机,PS2确实让第三方厂商没有任何 选择其他平台的理由。全球一亿台以上的装机量,在上一世代是一个没有任何其他主机厂 商能比肩的神话数字,第三方厂商紧紧团结在索尼身边是必然的结果。
  十年后的今天,索尼的Playstation、微软的Xbox360、任天堂的Wii,伯仲间的装机量造就了三个阵营,对于第三方厂商来说,再按上世代的老路子来做游戏基本等于自己给自己宣判死刑。本世代起高昂的游戏制作费用对于大部分游戏作品来说,都是仅仅依靠一个游戏平台无法收回成本的。即便独占可以享有主机厂商提供的技术辅助以及资金补助,但是第三方厂商也很难愿意顶着入不敷出的风险去毁掉一个在全平台有可能大红大紫的游戏作品。曾经在Xbox360平台独占发售的日式RPG系列大作《薄暮传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地区仅依靠Xbox360版就卖出了总计19万份,而一年后的PS3版总计42万的销量就给Namco Bandai上了一节宝贵的社会实践课。
  对于第三方游戏制作商来说,问题并不只是发生在这个圈子内部。近些年智能移动设备的 崛起,让社交化的移动游戏大举蚕食传统游戏行业的市场份额。交叉平台的发展趋势变成 抵御这种外界侵袭,拓展品牌影响力的唯一途径。育碧电子全球发行副总裁克里斯·厄利 (Chris Early)对这种情况做出了解释:“单一的平台发展不仅对厂商来说会面临经济上的风险,同时这种游戏体验也不符合如今玩家的游戏要求。通过交叉平台的信息同步共享来让游戏方式的限制变得更少,体验方式和体验内容变得更为多样化是今后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势所趋
  索尼、微软、任天堂,如今的游戏主机三巨头间保持平衡的原因就是一家家第三方厂商给 予三台主机不同程度的支持。从上世代刚过度到本世代时,旧时的愚忠让这些作为砝码平衡天枰的厂商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价值。随着一家家“勇敢”的厂商在其他主机制造商的利 益诱导下,曾经耳熟能详的游戏大作开始一部部地跨平台化,伴随而来的巨大收益也让还在观望的厂商坐立难安,最终也迈出了跨平台的一步。对于拥有平台情结的玩家来说自然是有人喝彩有人忿怒,将在索尼平台盘踞数代的《最终幻想》系列全面跨到Xbox360平台的日本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enix)前社长和田洋一,坚信这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如今我们正处于多平台竞争的世代,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甚至是消费者对游戏的口味也拥有巨大差异。像以前那样只跟一家厂商或一个平台打交道已经不再现实。为了让我们开发的产品能够尽可能地延伸到最广大的用户市场中去,面向更多厂商和更多平台就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竞争中求共赢
  第三方全体跨平台,主机厂商间的竞跑又怎样延续下去?对于像任天堂这种拥有“马里奥 系列”“宠物小精灵系列”“塞尔达传说系列”的主机厂商来说,可能稍微好过一些,依靠这些顶级系列游戏的衍生作品,可以让任天堂的主机销量有一个坚实保障。但没有这些怪物级作品的索尼和微软,两家公司的情况就要糟糕很多。两者贴身肉搏的情况已经从本世代主机发售之初展开,并注定会延续到即将到来的PS4,Xbox720(暂定)上。组建硬实的第一方作品自然不用说,放下身段去争取第三方作品变成了两家最繁忙的业务。
  而早已在这滩浑水里摸得门清的第三方也已经想出了最圆滑讨巧的回应方式:限时独占内容。将一部分附加游戏内容作为各平台的独占内容交给主机厂商做推广,让本身全平台的游戏 在不同平台变得又有那么一些“独占味儿”。比较有名的就是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旗下“使命召唤系列”的对战地图独占,以及育碧电子(Ubisoft)“刺客信条 系列”的独占篇章,但对于主机厂商和体验过这些内容的玩家来说,这些有名无实的独占小把戏其实都只是第三方的一种社交辞令而已,没有任何诚意。
  为了抓住自己阵营下的玩家,主机制造商自然不会指望第三方能为目前的胶着状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索尼电脑娱乐日本公司CEO河野弘在年初自家PS Vita拳头产品《灵魂献祭》的宣传活动上就对媒体表示:“我们将会与更多有才华的第三方游戏制作组展开深度合作,以“第二方”的身份参与到索尼产品开发的阵营中,我们的第一方工作室的资源与人力都会为其提供强大助力,为支持我们的玩家带来更多更强大的独占作品。”没错,“第二方化”的第三方,这就是主机制造厂商的一个新选择,虽然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成本消耗,但对于主机厂商来说,这也许是目前这种跨平台化游戏开发趋势下能走的最好的一步棋。
  对于第三方厂商来说,跨平台化的游戏开发思路也只是当前时代局势,业界风向下的必然 产物;对于玩家来说,游戏和平台总有那么一丝人情味在里面;而对于硬件厂商来说,盈利则是驱动其做出任何市场决策的唯一准则。
  也许有一天,当索尼、微软、任天堂的任何一方像当年PS2那样重掌天下之时,第三方就会重新回到曾经的路上。可玩家面对这种丧 失竞争的单一平台,究竟是一件好事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编辑:谢若琳)
其他文献
3月14日,谷歌reader突然宣布将于今年7月1日关闭服务,引起轩然大波。仅仅一个月后,雅虎邮箱便步其后尘,宣布8月19日唱响终曲。老网民纷纷扼腕,只能感叹互联网生态一如荒野自然般残酷。  时间上的凑巧,可以让我们姑且把谷歌reader和雅虎邮箱看做一对难兄难弟。前者在rss繁盛时代、2005年问世以来,曾一度击败Blogline、NewsGator等老牌阅读器,于2007年跃居第一,占据60%
期刊
无是相机效果还是续航表现,HTC One都没有真正做到“忘记参数,用体验说话”。  作为HTC今年的精品主打,HTC one在国外发布时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热议。一体设计的金属机身、HTC BlinkFeed聚合界面、Zoe动态拍摄相机及BoomSound悦动音响。HTC one将HTC的创新技术集于一身,而这款产品能否为HTC的销售业绩造就“颠覆性”创新,就需要通过市场来考验了。  时尚外观 一
期刊
生活中,无处无科技,无处无设计,当科技遇到设计,便迸撞出新科技设计时代。新时代的科技不仅仅是运用于手机、相机、电脑中,更多的是改变生活中的小点滴。小设计可以造就大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期刊
“如果做一款手机,那么最多也就覆盖1-2%的用户,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要发布手机”的这个消息已经沸沸扬扬地传了很长时间,最近翘首期盼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场关键词是“Facebook”和“手机”的发布会。不过,这一次Facebook机灵的老板—马克·扎克伯格又一次剑走偏锋,出其不意地发布了Facebook Home。  三不沾的Facebook Ho
期刊
我们喜欢的智能手机现在变成了防水平板电脑?。  早在今年的1月份,索尼就已经发布了Xepria Tablet Z平板电脑。索尼新款平板电脑采用了和索尼Xepria Z智能手机同样的设计语言。而且索尼Xepria Tablet Z平板电脑的轻薄让人感到惊讶,它实际上要比Xepria Z智能手机还要薄一些。  就像一把西瓜刀?  当你拿起Xepria Tablet Z,你的第一印象就是可以用用它来切西
期刊
4月1日,西方传统的“愚人节”,当网民们还在以各种方式调侃这个特殊的日子时,新浪启动了又一轮改版,这一次,目标直指三道金牌:社交、移动、大数据。总体看来,新浪的大数据策略仍然与微博密不可分,新浪可以通过分析微博用户的注册信息和微博关键字来获得用户偏好,进而投放精准广告。  从4月1日开始,新浪多年不变的首页终于换了新貌。从外观上来说,改版后的新浪首页更加的简洁、平面化。页面整体的留白放大,字体换成
期刊
旅行是一件浪漫的事,我们也总乐于同朋友分享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和奇遇,可是琐碎的信息又让我们结束一段旅程之后产生负担,怎么才能有效地整理这些美丽的回忆碎片呢?面包旅行及以其为代表的旅行类网站和APP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旅行是一件快乐而冲动的事情。失意、开心、放松,还是找寻自我,无论你抱着哪种心情踏上一段旅程,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你的内心注定都会翻涌着一种年轻的冲动和兴奋。这样的冲动还会让你
期刊
2013年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奥斯卡最佳特效奖,少年派取得5亿7千万的票房,而主要制作公司Rhythm & hues studios却在奥斯卡前一周申请破产保护。无独有偶,去年年底,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后被小马奔腾购买);梦工厂的大裁员。而与此同时,电影中特效部分却越来越多,而特效公司却纷纷倒闭。是巧合,还是莫大的讽刺?此时美国特效业内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生活的
期刊
微软Kinect出现之后,体感操作技术就开始受到各界关注,而且也愈来愈多样化: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等,人机交互一词随着体感技术发展得到了贴切的体现。如今,利用眼球操控设备又成为各大厂商们致力研发和推广的新体感技术。而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厂商需要继续降低用户与界面交互过程中的成本,把这一技术变得更便捷易用,才能彻底引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2012年5月,三星Galaxy S3在英国伦敦发布,三
期刊
三星试图用Galaxy Note 8.0智能“平板手机”进军8英寸平板产品市场。作为刚刚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的“种子选手”,这款产品和同类的苹果iPad Mini、谷歌Nexus 7相比,的确显示出了某些独有的特色,或者说优势。  一手掌握的大视野  无论作为平板还是手机,Galaxy Note 8.0都有它独当一面的能力,8.0寸高清屏完全符合用户对平板电脑的定义,1280×800的分辨率使G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