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新“家”

来源 :数码设计TE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做一款手机,那么最多也就覆盖1-2%的用户,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要发布手机”的这个消息已经沸沸扬扬地传了很长时间,最近翘首期盼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场关键词是“Facebook”和“手机”的发布会。不过,这一次Facebook机灵的老板—马克·扎克伯格又一次剑走偏锋,出其不意地发布了Facebook Home。
  三不沾的Facebook Home
  要描述Facebook Home其实不太容易,因为它不是一款应用,Facebook之前已经发布过一款跨平台的APP;并且一向大胆创新的扎克伯格也必然不会为了一个应用,如此大费周章。其次,它也不是操作系统。此次Facebook Home搭载HTC First手机而来,据悉 HTC First系列手机已经预装了Facebook Home,用户只需签下两年的合约就可马上体验Facebook Home。并且在4月12日之后,HTC的HTC One、One X、One X+,三星GALAXY S III、GALAXY Note II,甚至即将推出的三星GALAXY S4都可以在应用商店中下载、安装并使用Facebook Home。而以上所说均是安卓系统手机。
  此外,Facebook Home也不是一款皮肤,或是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扎克伯格和Facebook团队呕心沥血这么长时间,如果拿出一个Facebook“锤子”,想必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那么究竟Facebook Home是什么呢?
  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安卓手机套件,把Facebook变成了安卓手机的附加功能,特别是对于HTC First这款手机的用户来说,它就像是随着手机而来,不需要自己下载的自带功能。更有人把它叫做玄妙的“元应用”(Meta APP),说Facebook Home是一款介于APP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东西。
  那么让我们看看Facebook Home是如何运作的吧。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Facebook Home会使得手机无论是看上去还是用起来,都很像一款Facebook Phone。
  以预装了Facebook Home的HTC First为例,初次使用时,和iOS需要输入苹果帐号一样,用户也需要输入Facebook账号。一旦完成基本设置,每次点亮First时,用户都能在锁屏界面上看到一系列大而优美的图片。这些图片自然来自于用户的Facebook好友。只要他们有更新,图片就会自动显示在锁屏页上。或者他们发布了新的状态,其消息也会在照片下显示。也就是说,用户完全不用解锁就能查看图片和Facebook上的其他更新,并且所有照片都能通过双击的方式”赞“一下,这个同Instagram类似。
  用户的Facebook头像会以圆框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下方,点击它时会出现三个选项:开启普通应用APP按钮,开启Messenger以及回到上次使用过的APP。开启普通APP,即将用户带回熟悉的安卓系统界面。但是,即使在安卓界面下,感觉还是跟普通意义上的安卓不太一样。因为其顶部并非常见Google搜索栏,而是Facebook用户熟悉的“状态”、“图片”、“签到”按钮。
  Facebook Home并没有采用要同好友聊天就一定要单开一个APP的方式,它的做法是,无论你做任何事情,你好友的头像都会出现在屏幕中。只要有新消息,系统就会推送,只需点击好友头像就能查看。
  经过这样一番体验,我们可以感觉到Facebook Home如同覆盖在Android系统上面的一层“皮肤”,会替代智能手机的传统覆盖屏幕,推广Facebook内容,并且仍然提供访问手机其它应用的入口,但其体验是以Facebook为中心的。所以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也可以说Facebook Home的本质就是Launcher启动器,它将便捷的SNS与Android系统的完美结合,可以预见Facebook Home的出现即将引发一场启动器的研发热潮。
  另辟蹊径的开发历程
  可能很多人都非常好奇,Facebook为什么不研发手机,或者开发新的应用呢?
  在移动端,Facebook的地位很有意思。因为它既不只是操作系统,也不仅是APP。因为其背后有一个用户为10亿的网站,而这10亿人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据统计,目前Facebook占据智能手机用户消费时间的23%,而Instagram和Google Maps位列第二,各占3%。而随着移动设备地位的逐渐提高,移动市场的不断扩大,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Facebook团队一直在努力为移动版Facebook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效果始终和桌面端相差不大。扎克伯格说:“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在谈到为什么不直接做手机这个问题的时候,扎克伯格显示出了他超前的眼光和野心:“我一直清晰地认识到,做手机对Facebook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我们是一个数十亿用户的社区,而最畅销的手机(除了iPhone)也不过是几千万。所以,如果我们做一款手机,那么最多也就覆盖1-2%的用户,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把尽量多的手机变成‘Facebook Phone’,而这也是Facebook Home诞生的原因。”也许扎克伯格应该高兴,因为虽然Facebook Home的使用上还有一些滞后以及流畅性的问题,但“Facebook Phone”的体验目标绝对已经达到。
  作为用户总数占全球人口1/6的网站,Facebook一直致力于在所有设备上打造最好的使用体验。马克表示,这一次选择HTC First作为“容器”的原因在于:“安卓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平台,我们对它的开放感到很兴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提供这么好的体验(Facebook Home)。同时,我也认为,这对于Google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样的体验越多,用户就更加倾向于购买安卓手机,而人们真的很在意Facebook的体验。从各种角度来看,Facebook Home是最好的Facebook体验之一。当然,很多人喜欢iPhone——我也喜欢,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Facebook Home带到iPhone上。”   互有输赢的结果
  如果把当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看作是苹果的iOS和Google的安卓两军对垒,那么这一次Facebook Home的发布无意识给这两方都带来了不小的震荡。
  毫无疑问,最大的赢家必然是掌握主动权的Facebook。除了很有可能带动一场启动器的开发热潮之外,Facebook Home的推出还标志着Facebook已经从以APP为核心转型为以用户为核心。预装Facebook Home的HTC First顶多算一款中端手机,但这就够了。因为Faceook Home毕竟不是一款面向在乎处理器速度、外观有无讨巧设计以及屏幕分辨率用户的产品。其目的是让朋友间的互联和内容分享变得更方便,仅此而已。一直以来,Facebook都希望自己可以直接控制它的用户,只有这样Facebook才能更好地针对用户发送广告。而Facebook Home把手机应用和用户界面无缝衔接了起来,不用解锁屏幕就能看见更新和分享的“杀手锏”更是能刺激用户越来越频繁地发布信息的利器。表面上看Facebook这次朝着安卓倾斜,Google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上风,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固然Facebook Home可能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安卓。不过,未来安卓很大一部分移动广告收入势必将流向Facebook,因为Facebook将出现在前端。谷歌将发现,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将不利于该公司控制移动广告市场。
  一旦Facebook Home成功取代或封锁谷歌的服务,安卓的战略就将受到巨大冲击。行业分析师兼风险投资家简-路易斯·凯西(Jean-Louis Gassee)说:“Facebook Home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试图降低操作系统的作用,将谷歌原本用于广告业务的数据留作己用。谷歌的反应值得关注。”
  Facebook可能喜欢苹果,Facebook应用也是iOS中最热门的应用之一。但Home很难进入iPhone平台。Facebook Home对安卓系统体验进行了简化,从而在易用性方面匹敌iOS。这也将引起苹果的关注。苹果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iOS的直观界面,以及非常容易上手的特性。如果Facebook Home能够给安卓系统带来易用性,那么将成为苹果的另一大威胁。iPhone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iPhone操作系统可能会逐渐过时,而消费者则会转向那些能够使用Home的手机。
  Facebook Home中着力推广通讯功能,这显然会对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构成威胁。运营商一直以来都将短信作为重要收入来源,而截至2012年底,聊天应用的崛起已经导致运营商损失了230亿美元的营收。
  Facebook Home直指运营商的短信收入,甚至可以说,“聊天头像”功能将成为“短信杀手”。
  “借助聊天头像,Facebook通过巧妙的方式让用户放弃短信,拥抱自己的平台。”ReadWrite编辑尼克·斯塔特(Nick Statt)说,“此举最终将Facebook聊天服务打造成了短信杀手界的重要一员,也是迄今为止最具颠覆性的一员。它的成功或失败都可能会给整个移动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总结
  虽然Facebook Home刚刚发布,它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影响仍未可知。但是无疑这是移动终端领域的又一重要创新,无论是这个软件把眼光瞄准了操作系统和APP之间的层面,并有可能借此边缘化操作系统开发商以及领衔APP开发商的战略眼光;还是扎克伯格强调的把软件开发从以APP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论点,Facebook Home都为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而虽然我们无法在国内使用Facebook,但我们也有资源可以媲美Facebook的网站和应用,相信Facebook Home也将为国内的软件开发商们带来新的思考,并引发新的风潮。
其他文献
苹果的Siri推出引发了语音市场的大动荡,无数家信息技术公司投身其中,对于他们来说,语音技术不再是给手机下一些简单而不实用的指令,基于语音、语义的搜索技术才是未来。而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技术已不再是难题,如何得到这个市场的客户资源和大量的资金维持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大讯飞近日针对中国移动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成员非公开发行9000万股股票,为限售流通股,该非公
期刊
2012年是电商最为火爆的一年,从服装到电器,从化妆品到零食,一波波的价格战和团购战不断地冲击着消费市场,在线旅游电商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当携程与去哪儿、艺龙等在线旅游企业做着相同的动作,使价格战走向沸点之时,携程的营业利润却相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15%,对比之下,去哪儿、艺龙等在线旅游企业却收获颇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受到新型移动应用企业的影响。  “这是大势所趋,只有介入价格战,才能促
期刊
夏天又要到了,藏不住肥肉的季节又要到来。现在可能很多人脑子里面的想法都是趁着夏天到来之前赶紧运动甩肉,而运动就需要运动鞋—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你知道司空见惯的阿迪达斯和耐克运动鞋里藏着多少不为人注意的科技吗?  在阿迪达斯达斯全新的Boost产品系列宣传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那个抛球实验了。实验者分别在同样的高度,让同样的钢球分别自由下落,落在水泥地面、传统跑鞋缓震胶,以及Boost缓震胶上。落
期刊
诺基亚踌躇满志地推出Lumia 920和Lumia 820时,很多人都把这看做是诺基亚打翻身仗的最后一击,然而发布会当天诺基亚股价就大跌了15.9%,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随后WP8的市场表现至今都不温不火,这不禁让人对诺基亚“誓与WP8共存亡”的未来堪忧。如果失去了WP8这个盟友,诺基亚还能存活下去吗?迷茫中的诺基亚似乎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微软最忠实的盟友  自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期刊
如果你听了施浩德对于英特尔重塑计算体验的战略部署,那就会有一个不得不被你记住的词—感知计算。感知计算是一个听起来感到神秘又复杂的名词,但其实它并不难理解。顾名思义,感知计算就是用我们人类的感官去和电脑交流沟通。比如说触摸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感知计算,因为触摸是人类的本能,而用鼠标键盘却不是本能。  梦想的开始  今天,我们还在用熟悉的键盘和鼠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这些设备为计算机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可识
期刊
美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一下子火了,它被搜狐视频在20天内火速引进国内市场,还引发了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对投拍互联网剧集、消除正规电视剧与在线电视剧差异的兴趣。  《纸牌屋》这部剧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美国版的“宫斗”戏。说起它迅速蹿红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它有令人瞩目的班底——主演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前两集导演兼全剧制作人大卫·芬奇(Davi
期刊
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到一个“全能形态”,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随着手机的进化,“含金量”的增加,手机安全成为现在最困扰用户的问题。系统软件的安全正在一步步地完善,手机卫士、手机管家、隐私保护都给予了很好的防护,内在虽然坚不可摧,外在却还是“玻璃心”,加上机身越做越薄,屏幕越做越大,往往一个不小心就支离破碎。怎样让脆弱的身板禁受自由落体后的大碰撞,成了现在厂商面临的一大难题。  网上曾流
期刊
3月14日,谷歌reader突然宣布将于今年7月1日关闭服务,引起轩然大波。仅仅一个月后,雅虎邮箱便步其后尘,宣布8月19日唱响终曲。老网民纷纷扼腕,只能感叹互联网生态一如荒野自然般残酷。  时间上的凑巧,可以让我们姑且把谷歌reader和雅虎邮箱看做一对难兄难弟。前者在rss繁盛时代、2005年问世以来,曾一度击败Blogline、NewsGator等老牌阅读器,于2007年跃居第一,占据60%
期刊
无是相机效果还是续航表现,HTC One都没有真正做到“忘记参数,用体验说话”。  作为HTC今年的精品主打,HTC one在国外发布时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热议。一体设计的金属机身、HTC BlinkFeed聚合界面、Zoe动态拍摄相机及BoomSound悦动音响。HTC one将HTC的创新技术集于一身,而这款产品能否为HTC的销售业绩造就“颠覆性”创新,就需要通过市场来考验了。  时尚外观 一
期刊
生活中,无处无科技,无处无设计,当科技遇到设计,便迸撞出新科技设计时代。新时代的科技不仅仅是运用于手机、相机、电脑中,更多的是改变生活中的小点滴。小设计可以造就大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