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的产物:金庸小说中的疯癫人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金庸塑造的疯癫人物带有社会性、时代性、复杂性、多面性,是艺术自觉和创新的产物,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过渡意义,体现了其努力实现文学即人学的企图及自身潜藏的欲望企图。
  关键词:金庸 小说 疯癫人物 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金庸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不仅塑造了郭靖、任我行等或正或邪的人物,还塑造了诸多迥异于常人的疯癫人物,而且这些疯癫形象又几乎分布在为读者和研究者广泛称道与认可的作品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欧阳锋、傻姑、瑛姑等;《神雕侠侣》的武三通、李莫愁等;《飞狐外传》的钟四嫂等;《倚天屠龙记》的谢逊、殷离;《白马啸西风》之瓦尔拉齐、郑九思的徒弟等;《连城诀》之戚长发、言达平、凌退思、众多未署名的江湖人物、万震山及其诸徒弟等;《天龙八部》的叶二娘、阿紫、游坦之、慕容复、康敏、赵钱孙、疯僧等;《侠客行》之梅芳姑、白自在等;《笑傲江湖》之岳不群、林平之、东方不败……该类人物的塑造体现了金庸在艺术上的自觉与创新:在俗文学领域中,实现雅文学的重大命题——文学即人学的理想。
  一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例如:黄药师、杨过、赵敏、韦小宝等;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来源于生活,如此就使得小说人物的开掘,有了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金庸不仅在塑造正面人物形象上迥异于前人,而且在选择和刻写疯癫人物形象上也不落窠臼。疯癫女子的敢爱敢恨,大胆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疯掉也在所不惜的鲜明个性已然昭示了现代女子的性格特征,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对女子的描写与表现,其间所彰显的时代精神、特色自是不言而喻的。如《倚天屠龙记》中,殷离一直苦苦追求着张无忌,但当张无忌终于接受,她却觉得此刻的张无忌并不是初恋时理想中的张无忌,于是便毅然离开。而那些蝇营狗苟于功名利禄、财富地位并最终疯掉的男子们,如:戚长发、慕容复等,更是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境域下,对人们思想现状加以直接反映的体现。故金庸塑造的疯癫形象,体现了较为浓厚的时代特色。思及金庸及其写作的空间疆域——香港,我们有理由说金庸笔下的这些疯癫人物无不是一种隐喻,作为“成人的童话”(华罗庚语)的武侠小说,原来也能够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来曲折地传示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审美批判。从这个角度上说,金庸秉承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对都市的原罪看法。
  作为一个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并有着相当文化底蕴和悟性的作家,金庸在艺术上的自觉不仅仅体现在小说情节的创新性建构上,也不仅仅体现在郭靖们“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儒家济世精神上以及令狐冲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道家冲淡思想的感悟上,它还体现在金庸利用疾病(亦即疯癫)来关注现代人及其所处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上。从这一点来说,金庸不但博取了中国传统文人关注民生的主流思想,而且还很好地融入并承继了“五四”以来现代作家们所建立的疯癫谱系,并使得疯癫人物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展现了其艺术上的自觉自为和创新倾向。可以说,这也是金庸塑造众多疯癫人物的重要动因。
  不论是在文体样式上,还是在疯癫叙述上,金庸武侠小说都与中国古代尤其是近现代小说有着极强的谱系学联系。
  古代典籍《周易》《诗经》《尚书》及《山海经》中已出现丰富的“心病”记载。直至二十六史,疯狂(癫)都被作为一种疾病,人们对其态度也宽容得多,而装疯卖傻也常常变成了在险恶政治斗争中保护自我的一种方法与策略。
  及至20世纪之初,受现代西方医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忧郁症、迫害妄想、歇斯底里、自恋狂、变态狂等词汇和形象便比较频繁地出现在现代作家的部分作品中。在《呐喊》和《彷徨》的25篇小说中,鲁迅直接写到疾病(包括疯癫)的就有9篇;曹禺《雷雨》中的蘩漪;萧红《生死场》中的王婆;路翎笔下的郭素娥、张振山、蒋纯祖、刘寿春、许小东、罗大斗……不过,“五四”以来的这些疯癫形象是作为独异的个体并具有正面价值的体验而受到肯定的。
  到当代,文学所表现的疯癫主题正是鲁迅的预言——个体的“狂人”与“疯子”必然消失,亦个体疯子消失之后众人皆疯的世界图景——的实现,其间的疯癫形象明显是“文革”创伤体验的折射,如苏童《妻妾成群》中的四姨太颂莲、王安忆《小鲍庄》里的鲍秉德的妻子、张炜《古船》中的隋不召、韩少功《爸爸爸》之丙崽、余华《河边的错误》之刑警队长马哲,其他如马原、迟子建、莫言等作家的部分小说,都明显地体现出了这种倾向,疯癫被作为一种普遍化的群体经验和精神症候来表现,再现了群体性的疯狂,反映了对大众、社会、政治等的反思与批判。
  金庸虽然远在香港,但作为起初十多年《明报》时评的主要撰稿人,大陆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溢出其视线,如《笑傲江湖》本身就是对“文革”的寓言叙事。不过,那时的金庸并没有真正地置身于大陆,也就不可能亲历大陆作家们的“文革”经验而留下政治创伤。因而,金庸就有别于同时代或稍后出现的大陆作家们,其笔下的疯癫人物自有着香港特色——消费主义带来的物质对人的异化和戕害。从这一点上讲,金庸文本具有过渡性意义——从现代到当代、从大陆到香港、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其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这既是革新,又是传承,更是一种艺术上的自觉自为。疯癫人物和非疯癫人物的结合,使金庸小说的情节更加摇曳生姿、跌宕起伏,使金庸小说对人性的刻画更具全面性、深刻性、审美性和批判性。因为,疯癫常常给读者带来的异质感知性,使得读者们获取了与诸多文学家塑造健康状态下的文学形象大相径庭的认知角度。同时,作品中的同一个疯癫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神秘性和异常感,使得不同的读者会体验到超越疯癫本身的多层附加意义,从而获得了迥异于体认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健康人群时的审美感受。
  二
  在疯癫形象的选择上,金庸并未涉及诸如为信仰而疯癫的人物(除非把追求名利或武功当做信仰),甚至较少地塑造“走火入魔”式的形象(欧阳锋的疯癫主要是黄蓉利用其贪心而使其逆练经脉所致,而不是自身自为或纯粹地走火入魔)。而在传统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的神魔类疯癫形象在金庸中完全不存在,这或许又体现了金庸在小说艺术上的独特与个性。因为,不论是能飞檐走壁、一招制敌的普通江湖豪客,还是那些身拥诸如:“吸星大法” “乾坤大挪移”等玄幻怪异、能量巨大的武林高手们,这些形象与之前武侠小说家们塑造的同类人物相比,金庸笔下的他们都是走下“神坛”的人,是生活在虚拟江湖中的真实人物;他们像千百万的平凡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忧。这就体现了金庸在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审美的立体性感受。   当然,金庸这种艺术上的创新,不排除是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企图或动因。因为“创新,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中是可以转化为价值的,可以转化为双重价值的,一种是艺术的价值,一种是市场的价值”。在这一点上,金庸做得非常成功。金庸不仅做到部部有创新,而且几乎达到了篇篇人物(包括疯癫形象)形象不同的境界,因而,也就为其小说受到读者的青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没有金庸的《明报》,也就没有文人致富的金庸神话。
  不可否认,旧派武侠在叙事描写、塑造人物、情节设计上都有可观的成绩,但它们最大的欠缺是人性表现不足。而金庸对武侠小说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将非现实虚拟的武侠题材同探索人性这一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们在荒诞不经的江湖世界看出现实,反思当下;让人们于虚幻迷离的英雄大侠身上读出丰富、真实的人性,使得神奇怪异的功夫杂糅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金庸武侠小说既有娱乐性、狂欢性,又有深入而严肃的思考和反思。其题材与体裁虽然纯粹是文学传统的产物,但金庸却能在荒诞不经的想像里注入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金庸的小说……有许多创新的地方,尤其是他注意刻画和表现人性——这虽然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所具有的,但在民国时期本土传统的文学是不多见的——全面提升了这一传统作品的品质,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至高境界……这些都是他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贡献使他成为本土文学传统在20世纪的集大成者。”
  三
  有意味的是,金庸在《明报》于1962年5月因报道大陆“灾民逃亡潮”而名声大噪、发行量剧增、事物繁巨后写的小说,疯癫人物开始大量出现——《连城诀》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康敏等近十位形象,直至《侠客行》中借主要人物之口质问自己“我是谁?”。现实中孜孜以求于财富的积累,而小说中则利用疯癫人物对求于利者进行否定;现实中抠门、计算,而小说中却频频出现挥金如土、出手阔绰之辈;现实中致力于《明报》事业的创立、发展、壮大,挣得财富数十亿元,最后出让股权,几乎把《明报》白送给了别人并时刻牵挂之,而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或死或亡或皈依佛教或归隐山林……身为儒商的金庸,其价值的终极追寻究竟是什么,或许从其塑造的疯癫人物身上,我们能得到一点启示。对现在的金庸而言,人生的痛苦与折磨早已飘散,佛经最多只是短暂的灵魂寄托之所,毕竟一种信仰需要生命的长久支撑。少年饱经动荡和流离之苦的金庸渴望过上自由自在、恬淡安适的生活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他在与北京三联书店合作十年(1991-2001年)以后提出的三个相当苛刻的续约条件,金庸只是想“在入世和出世之间,他努力寻求平衡,寻找着自己最佳的位置”,可是“内心深处也许他常常无所适从”。这一切都可归之为金庸对欲望的虚幻诉求,这也是金庸的宿命和灵魂的止息地。
  书里书外,一切激情与狂热都十分正常。金庸只是对疯癫这个正常社会现象和自身显在或潜在的欲望作了精妙地再现而已。因此,任何对金庸小说中疯癫人物的视而不见都是对艺术自身的藐视与怠慢。而金庸之所以在现实中渴求并占有大量的财富却在小说里批判、否定与解构之,原因在于“艺术就是反抗”。金庸反抗的不仅仅是金庸置身的社会,还有金庸自己。疯癫背后是另一番行为的吊诡。
  文学是人学,1950年以前的武侠小说家的确没有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而想写人性的金庸做到了。
  参考文献:
  [1] 金庸:《金庸作品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2] 许兴阳:《金庸〈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疯癫行为的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
  [3] 许兴阳:《〈连城诀〉:名利之兽的疯癫呓语》,《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 许兴阳:《金庸〈天龙八部〉中杀婴者叶二娘的疯癫物语》,《新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 许兴阳:《金庸〈天龙八部〉中的虐待狂形象》,《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6] 许兴阳:《嗜血的自恋者——金庸〈天龙八部〉中康敏行为分析》,《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7] 许兴阳:《〈笑傲江湖〉中自宫者的疯癫真相》,《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11期。
  [8] 杨义:《杨义文存》,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刘再复:《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
  [10] 傅国涌:《金庸传》,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1]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许兴阳,男,1974—,河南固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岩彩画”按王雄飞下的定义是:“凡是用胶液作媒介,调入矿物质颜料,所画出来的作品都称为岩彩画。”该画种具有很强的制作性与视觉观赏性,画面强调材质美感。由于在近年的大展中屡屡获奖,所以岩彩画的社会地位迅速得到提升并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以至于中国画领域的工笔重彩都倾向于制作肌理,关注矿物质颜材的偶发性状态与材质的物理性痕迹,中国画的传统韵味也逐渐发生改变。  关键词:岩彩 重彩 肌理 炫技  
期刊
摘要 作为一种无字语言,音乐是一种唯美含蓄而又动人心魄的文学;作为一种具体旋律,文学又是一种惊心动魄而又包罗万象的音乐,这恰是音乐与文学最为契合之处。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可以更好地发挥彼此的优势,达到最大程度的合力,更加动态地与社会文化进行对话。本文从世界文学与古典音乐跨文化视野的角度,对先锋派文学影响下先锋音乐风格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彰显跨文化视角下的审美困境与突围表演。  关键词:审美 表演 先锋
期刊
摘要:北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最鼎盛岁月里的佼佼者,以其特有的睿智批判、富有张力的理性视角以及对自由公正的热情追求,使得他成为了八十年代最有号召力的诗人。本文以北岛提出的“古老的敌意”这一诗歌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和作家成长背景的分析,以此探寻北岛诗歌创作的精神内核。通过梳理,笔者认为“古老的敌意”源自人的本能敌意意识,并由此衍生出强烈的质疑观念和焦虑意识,随之强化而成批判、否定和抗争意识
期刊
摘要 传统文化是我们植根的土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被无数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即“意境”,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文化积淀,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引入现代设计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设计语言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意境 传统文化 设计 应用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秦皇岛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发,通过研究,深入分析了秦皇岛旅游产品包装的设计特点以及需要创新的地方。此外,以一些旅游产品的文化为出发点,为秦皇岛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可实施的设计方案,使秦皇岛的旅游产品包装更好地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地区文化优势,解决秦皇岛地区旅游产品包装滞后的现状。  关键词:旅游产品 地域文化特色 设计 包装  一 秦皇岛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主
期刊
摘要 在当代作家中,韩少功可以说是一位具有强烈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作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对韩少功小说的原型分析研究就非常欠缺,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运用原型理论对韩少功小说中的追寻原型进行解读,其中的漂泊主题模式和寻父主题模式两个母题可以从上古“夸父逐日”的神话找到源头,揭示出韩少功内心深处的追寻精神,蕴含了他对中国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追寻和反思。  关键词:韩少功 小说 原型  中图分类
期刊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王安忆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从1981年的《雨,沙沙沙》到2011年的《天香》,三十年来,王安忆始终以安静执着的力量,快乐地书写着对生命的体验和人生的向往。作为一位“深具反思能力”的作家,王安忆虽然“也不免被各种观念冲击得摇摇欲坠”,被“寻根”的热潮所鼓舞以及被“马原式”的现代派的叙事技巧和手法所吸引;但她始终没有把自己真正地交托于哪个思潮和流派,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观念和形
期刊
摘要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通常跟当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作家宗璞坚持为社会、为人生的写作立场,本文主要分析了宗璞“文革”前、新时期、转型期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衍变轨迹相吻合,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审视,实现了对知识分子形象去除外表伪装、还原真实面目的描写。  关键词:宗璞 当代文学 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文学所指的题材一般指写作材料的生活内容
期刊
摘要 本文借助畅销于网络的更为自由和多元化的当代女性游记,审视诸多普通女性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探索行游时的心历路程,尝试剖解聚合和隐含于当代女性游记里面的当代女性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自我意识的状态。  关键词:当代文学 游记 女性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多数有关女性旅游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视角,将旅游活动中的女性看作构成市场的客体要素。而对于现象背后的女性主体
期刊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以其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为女性提供了交流思想和经验的平台。一方面,网络上自由的信息交流、弱化的权威注视为女性书写自我、表达个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更多女性有机会在社会公共领域获得一定话语权;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意识并没有消失,有时甚至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到网络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女性不自觉地遵循男性中心的审视标准,进而巩固了男权思想,消融了女性的主体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