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当前高中生在生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教育实践探索,本研究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选取北京市一所示范性高中三个年级共336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的高中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现状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抉择、教育认知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教育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高中生涯规划发展现状,提出了可行且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生涯规划;发展现状;高中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29-04

一、问题提出


  2014年9月,国家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新政策增加了高中生的自主选择性,由原来的文、理两种选择,变成“六选三”的二十种选择,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让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此次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主权。但如何实现自主选择、科学规划,并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让学生升入适合自己的学校,避免盲目填报志愿以至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解高中生在生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且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有必要调查高中生当前的生涯发展现状。本研究以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为例,对该校部分学生的生涯规划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三个年级共33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6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有效问卷约占96.7%。有效样本中,性别构成:男163人(50.2%),女162人(49.8%);居住地构成:县城216人(66.9%),乡镇107人(33.1%);年级构成:高一年级118人(36.3%),高二年级107人(32.9%),高三年级100人(30.8%);学业成就水平构成:优秀100人(30.8%),中等120人(36.9%),较差105人(32.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是“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学生问卷)。本问卷是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等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该问卷利用统计分析主因素法,涉及与学生生涯发展有关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抉择”“生涯定向”“教育认知”五个因素,可以解释整个变异的53.44%,信度系数为0.77。问卷中问题答案的赋值原则为反向赋值,分值越低代表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现状越好。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学生生涯发展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汉化版)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得出影响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因素。

三、问卷统计结果


  (一)性别因素在学生生涯发展现状方面的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高中男生与女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现状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涯规划发展现状的五个因素中,高中生在“自我认知”维度得分最低(男:1.72;女1.79),在“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最高(男:2.53;女:2.49)。
  (二)城乡因素在学生生涯发展现状方面的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处于不同居住地的高中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现状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管是生活在县城还是生活在乡村,高中生在“自我认知”维度得分最低(城市:1.76;乡村:1.73),在“职业认识”维度得分最高(城市:2.49;乡村:2.54)。
  (三)学业成绩因素在学生生涯发展现状方面的差异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在自我认知(p<0.05)、职业抉择(p<0.01)、教育认知(p<0.01)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高中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中,学业优秀学生与学业较差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抉择、教育认知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自我认知维度,学业优秀学生平均得分为1.63,学业较差学生平均得分为1.81;在职业抉择维度,优秀学生平均得分为1.86,学业较差学生平均得分为2.08;在教育认知维度,优秀学生平均得分为2.11,学业较差学生平均得分为2.36。
  (四)年级因素在学生生涯发展现状方面的差异比较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现状方面的差异(见表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育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事后检验,高一与高三学生在教育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一年级学生在教育认知维度的得分为2.12,高三年级学生在该维度的得分为2.36。

四、结论与讨论


  (一)性别、居住地因素在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方面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在乡村与生活在县城的学生相比,在生涯发展各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从生涯发展的各个维度上看,高中生得分最低的是自我认知,表明大多数高中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得分最高的是职业认知维度,表明很多高中生对未来理想职业还存在疑惑,对未来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对未来想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需要加深。学生对自我认识较为清楚,与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有关,高中生涯课程侧重学生自我认知探索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学生欢迎、参与度高的心理团体练习,例如兴趣岛、MBTI职业性格测验、职业能力拼盘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等,使学生对自我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学业水平因素是影响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在生涯规划发展的自我认知、职业抉择及教育认知三个维度上表现均优于学业成绩较差学生,即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他们也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除此之外,他们对当前所接受的教育认可度也比较高,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能够理解自己当前所接受的教育与未来的生涯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反,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等认识不清晰,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很迷茫,对高中教育认可度低,目标不够明确,不清楚自己现在接受的教育对自己今后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与其品德发展、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多方面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生涯发展紧密相关,越是学业成就水平高的学生,越是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与评价自我,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制定比较详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对自己当前接受的高中教育认可度也更高,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
  (三)高一与高三学生在教育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一年级学生对当前高中教育与自身生涯发展规划之间关系的认知比高三年级学生更加清晰
  之所以会出现高一年级学生在教育认知维度好于高三年级学生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只是在高一年级接受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此时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高中生涯规划的意义以及当前高中学习与自己今后发展的关系;而到了高二、高三年级,随着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取消、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对学习与生涯规划关系的认识开始变得模糊。另一方面,高三学生处于备战高考的关键期,心理压力非常大,加之马上就要面临选择大学以及专业等现实问题,强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焦虑,可能使他们产生了迷茫。

五、教育实践探索


  第一,针对高中生在生涯发展职业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职业体验性课程,尤其是职业认知方面的体验性课程,加深学生对未来想从事职业的了解程度。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个体在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经历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从最低一级的“了解”,到最高一级的“评价”。根据这一理论,笔者曾设计了高中职业体验性课程“认识外部世界——探索职业”,从了解职业到认识职业,再到选择职业,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了解职业环节,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对职业的分类,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分类,形成初步认识;在认识职业环节,采用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设计职业访谈提纲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全面认识职业的维度。利用学校举办的名家学者进校园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对知名学者职业的访谈提纲,从而梳理出全面认识职业的维度。最后在选择职业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精彩人生——各行各业”和合作学习“大使出游”两个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选择职业需要从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二,既然不同学业发展水平学生的生涯发展现状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今后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要针对不同学业发展水平学生开展有差异性的生涯辅导,而且要关注学业发展水平较差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针对学业发展水平较差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抉择及教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校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及班主任资源,对成绩较差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生涯规划目标模糊、自我认知迷茫、职业抉择困难及学业发展困惑等问题)开展个别咨询辅导,以积极心理学、叙事疗法为咨询取向,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性格与能力,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其在生涯规划方面的各种过程性生涯信息,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岛选择、MBTI职业性格测验结果、加德纳多元智能九宫格分析等自我认知信息、理想职业访谈记录、职业能力拼盤等职业探索信息以及学习目标制定单、目标达成计划表等教育认知信息,为其制定自身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第三,针对高三学生出现的对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认知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在高三年级适量开设更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相关课程。
  例如,我校邀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韩旭老师为高三学生做关于高中生生涯规划和高考形势的讲座;邀请知名校友返校给学生们介绍他们的职业内容与性质,这些校友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根据我们前期调查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职业,如医生、工程师、理财师、教师等,以此加强学生对热门职业的了解与认识;邀请我校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弟学妹分享高中进行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高效的学习方法等。
  除此之外,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出现的学业压力大及选择迷茫等现实问题,加强心理减压练习,这对于其生涯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我校每年都会与专门的学生心理研究中心合作,带领高三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拓展活动遵循“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原则,在整个拓展训练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有效沟通,群策群力,面对困难相互鼓励,互帮互助。通过拓展活动,学生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缓解了考前的压力与焦虑,在活动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和学会沟通的重要性,明白了在团队中每个人要承担责任,增强了在困难面前敢于面对的勇气与信心,这些也是高中生生涯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对改善当前高中生的生涯发展现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EA17143。
  参考文献:
  [1]曾妍.从高中毕业生专业选择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4]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5]谢文婷.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1):3-5.
  [6]乐颖.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温州中学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1):40-42.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北京,101300)
  编辑 / 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人际交往;扑克牌;小学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52-02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己人际交往的现状;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交朋友的技能,提高同伴交往能力;  3.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主动交往。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方法】  团体辅导、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理念】  随着新高考的到来,“专业 学校”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日渐进入学生的视野。这也意味着,专业的选择要求学生更加清晰地去回应“有哪些专业?我想学什么专业?什么样的专业适合我……”,要求学生不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以及整合自身内外的资源。美国生涯发展理论专家Donald E.Super认为,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机会,对自我的角色、心仪的专业(职业)等进行尝试、探索
提 要:怨是人之常情,亦是人之通病。自古及今因为利与情,人们心中之怨良多。孔子洞察于此,指出“怨”的产生主要是人们“放于利而行”,他以一贯之道“仁”化解“怨”,提出在原则上“以直报怨”,在方式方法上以“忠恕”之道解怨,在目的上“求仁得仁”而“无怨”。  关键词:孔子;怨;利;仁;直;忠恕  《孔子家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孔子弟子子羔的故事: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
〔摘要〕“选科走班”政策下的重新分班导致大量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本文分析了分离焦虑的成因、表现及解决办法。实践证明,通过恰当的“仪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从而减少对原班级的分离焦虑。仪式作为一种有象征意义的形式,是构建意义的手段,它不同于常规的教育方式,在加强学生的自我肯定与认同、适应人生转折方面能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关键词〕归属感;走班;分离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紧扣学生的“心”理;教学内容的选定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选取“新”颖的形式;教师语言的表达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摘要〕新高考志愿填报是“专业 学校”模式,与传统高考“学校 专业”模式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专业选择是起点,职业规划是终点。选择了哪个专业,基本决定了以后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者界定着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范围。对专业志愿的选择要做到“志趣相投”。每位考生选择心仪大学的标准各异,面对“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大学,会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在大学期间,希望获得
〔摘要〕暑假开学后,班里转来一位行为上的调皮鬼、学习上的困难户学生。采取堵疏结合、重在疏导的办法,通过与科任教师携手联动,构筑教师转化环境;师生齐心合力,营造班集体转化氛围;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创设转化情境等进行心理辅导和转化,让该生体会到成功的自信,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不速之客;问题分析;教育转化;效果反馈;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关键词] 心理健康辅导课;动态生成;策略研究    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它侧重于促进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为此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对教师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
〔摘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心理动因,可将心育课堂的非预设回答分为四类:匮乏型非预设回答,防御性非预设回答,试探型非预设回答,表演型非预设回答。面对不同的非预设回答,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而最核心的原则是:温和而坚定。  〔关键词〕非预设回答;心育課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15-0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训诫
〔摘要〕这是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的女孩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她走出心灵困惑的案例。辅导过程分三个层次:一是用爱去建立信任的、有亲和力的咨访关系,减弱孩子的防御心理,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呵护生命,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三是放飞孩子的心灵,运用心理技术帮助孩子拨散心中的重重阴影,还孩子心灵一片晴空。  〔关键词〕自残行为;认知疗法;体相烦恼;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