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f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维导图是将关键字、图像、颜色和连接方式等多种信号同时作用于大脑,可极大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对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都有巨大帮助。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育,通过变学为思、化零为整、突出重点及有效析因展示其必要性;从基础老师的微观化和交叉性深入,临床老师的回顾性及宏观性拓展显示可行性,达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思维导图;医学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7-129-02
  [Abstract] It is a method that Mind mapping will contact many kinds of signals as key word, image, color and connection mode so as to act on the brain in the same time.It can greatly improv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ability,and improve log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Introducing mind mapping into medical education,we can show its necessity through learning to think,comrades,focused and effective factorial.From the basical teachers'in-depth exploration of microscosmic and cross,as well as the clinical teachers'expansion of retrospective and macroscopic ,the mind mapping can show its feasibility to stimulate students' potential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help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view.The mind mapp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ind Mapping; Medical Education; Necessity; Feasibility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的疾病层出不限,这就需要高质量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高医学教育这一“源头”入手,培养出学生不仅具备广博基础知识、精深专业知识和相关科学知识,更要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1-2]。
  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式、应试式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医学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灌输式教学、知识凌乱难以理解记忆等问题。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通过绘制图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知识进行有序配置。40多年来,思维导图己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商业中[3-7]。
  随着医学知识进入爆炸时代,医学生学习负担不断加重,本研究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解决高等医学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 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变学为思[8-11]
  目前的大多数课程教学仍然是传授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12],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尽管讲授式教学能使教师短暂课堂把知识重点和难点传授给学生,但题库出题考试这一指挥棒,迫使学生全面复习,围绕授课课件和课本转,很少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在学生的学习中,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习惯于简单的机械记忆,这种记忆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遗忘,尤其是医学生在校五年中,学习100余门医学课程,每门平均16开500页以上,平均每天要学习记忆40页新知识,同时部分课程十分抽象,记忆是相当困难,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僵硬的记忆方法,无力于思考、质疑,同时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实习中高分低能,造成“学而不思则罔”现象。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 凌乱知识有机结合,化零为整
  目前教学更加注重具体细节,重点在知识纵深发展,学生对医学知识框架并不十分了解。学完一门课程之后,问学生这门课都讲了什么,学生只能回答一些零碎的细节,而不能对课程进行一个整体的描述,更不要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体医学工程的缤纷复杂,很难在短期掌握,因此医学生的学习从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等基本课程入门,然后进入临床基础课程学习,如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提高,最后踏入临床课程的学习,如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及儿科学等临床课程升华。特殊专业如麻醉学等专业还要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训练。在短短的5年中,把人体知识划分为阶段,分成不同的学科便于去授课,而这一传统的教育恰巧割断了各学科联系的筋脉,甚至部分学生学完一科忘记一科,最后只得到的是学分,临床实习从头学起的局面。
  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育,可以基础学科向前看联系临床,临床学科向后看回顾基础,把人体医学艺术完美化。
  1.3 重点知识更加突出,擒贼擒王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育,在思维图形中,某些知识点或名称反复出现,与许多知识关联,证实其参与了众多事件,这一知识点的改变会产生辐射效应;另一类知识点或名词处于生命关系网要害,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键地位。找准重点,就可以基本掌握。按照古老格言,“一图值千字”,其原因在于,这些图片使用到了色彩、线条、各种维度变换、视觉感应、引发想象等多种大脑技巧,能够充分激发人的右大脑皮质层,并使左右脑协同作用,从而开发出大脑更多的潜能。图形比词汇更具有感应力,更简练!形象也更易于触发更广泛的联想,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
  1.4 原因更有效分析,顺藤摸瓜
  思维导图可以把某一疾病从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临床课-专业课顺序绘制出疾病产生的内因;可以从环境影响及发病历程等时间和空间找出其产生的外因。从内因和外因纵横交错的立体时空思维图形,很容易抓住导致疾病的原因,把复杂疑难病例简单化,提高思维能力和诊治效率。
  2 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育的可行性
  2.1 基础老师的微观化和交叉性深入
  基础老师大部分经历过医学本科的教育然后在某一基础学科深造,承担基础研究,把医学知识向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为疾病的诊疗延伸了思维版图;少部分基础老师虽然没有经过医学本科教育,但是其研究领域是医学的边缘学科,利用这一交叉学科优势,更能把医学知识丰富,给医学诊疗注入新动力。
  2.2 临床老师的回顾性及宏观性拓展[13]
  临床教学是以患者这一有机整体为研究对象,体现整体性。从事临床工作的老师,对于某一领域的知识熟知,可以按照某一顺序,绘制其基本思维导图,如从病因、诊断、治疗等主线绘制,便于学生归类和比较,减轻其记忆负担;同时可以回顾基础找出根本原因,站在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的角度看到疾病的过去及推测其预后,真正成为一名合格医生。
  总之,医学老师利用自己掌握不同知识优势,把绘制的每门学科思维导图有机拼接成完整医学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轻松记忆,抓住重点,学会思考,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更好成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许世华,曹军,魏洁.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10(28):27-29.
  [2] 林丽,杨树升.特色专业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43-144.
  [3] 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31(8):120-124.
  [4]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5):78-84.
  [5] 何露.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09,12(27):47-49.
  [6] 张敏,杨凤梅,朱晓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4):340-343.
  [7] 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10-12.
  [8] 张奇兰,张晓,杨拯.思维导图在新课程体系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9):127-128.
  [9] 金岩.思维导图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8):4118.
  [10] 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2(7):26-27.
  [11] 周洪昌,邵圣文,徐伯赢.思维导图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77-479.
  [12] 何萍.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J].医学教育,2003,194(2):8-10.
  [13] 秦志华.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资源建设当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8(3):110-111.
  (收稿日期:2014-04-0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胸管内注入设定药物与气胸复发、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X线检查证实肺基本复张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经胸管内注入利多卡因、高渗糖及重组人白介素-2)。随访2~10年。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95%,复发率6%,住院天数平均(10±1)d,住院费用(4000±316)元。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再次骨折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近端髓内钉对股骨骨折的患者行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9月的86例股骨骨折,根据使用螺钉的种类分成两组,分别称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都行内固定术,研究组使用防旋近端髓内钉,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在院治疗时间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钠、低蛋白血症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2年3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5例,均符合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基础心脏病病因、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清白蛋白。评价低钠、低蛋白等因素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285例心衰患者中低钠血症51例,占17.9%;低钠合并低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的调研方法,对287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臂围,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臂比,同时检测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探讨不同体质特点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为血瘀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特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的手术治疗和救治,总结手术急诊过程中的治疗经验,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137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手术护理配合的流程、要点以及临床经验进行相关的总结。结果:13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为87.59%,死亡17例,其中7例在手术过程中死亡,余10例主要
期刊
【摘要】 目的: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及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选取100名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学生,进行PBL教学,与传统教学(LBL)进行对比,探讨PBL教学在肿瘤MDT及个体化治疗模式中的作用。结果:PBL教学组理论知识成绩与LBL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DT及个体化病例分析及临床应用成绩显著优于LBL教学组(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前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的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的CRP水平、细胞因子水平(包括IL-6、IL-8、IFN-γ)。结果:粒细胞缺乏症合并发热后第1天(T1)、第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芯片对196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切缘组织进行ERCC1和T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129例术后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3年。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RCC1及TS表达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TS阳性表达率及
期刊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循证中医药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兼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教授,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循证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面临的众多挑战,并详细阐述了循证医学规范并推进中医药临床科研的路径和方法。  循证中医药,走到哪一步?  刘建平说,应该将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循证的传统医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