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惩戒将出台细则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发布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中,“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的条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青岛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对教育惩戒的内容和方式将出台细则,确保学校、教师不把“经念歪”。
其他文献
几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美两国家长在孩子吃饭一事上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觉得颇有意思。后来又发现有人讨论“吃饭教育学”。作为一个在美国工作生活二十余年的华裔教育工作者和一个五岁孩子的父亲,我对这些讨论深有感触。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文化的两大代表在食文化上确实存在巨大差异。中国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父母对孩子吃饭的重视无以复加。中国多数家长都尽其所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中国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
临川是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故里,是名副其实的戏都。抚州采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抚州人的骄傲,传承采茶戏是每一个临川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的
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坐落在天津五大道风景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步入新时代,学校站在更高的起点,精心实施“五个一”工程,有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培养有理想、有见识、有胸怀、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学生成就出彩人生创造最大的可能。  创建一座校园党史馆,  培植理想信念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要培养时代新人,必须要培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本研究在国外批判性思维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和测评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测评和培养有所助益。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包括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推理的自信性、认知成熟度六个维度,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寻求真理、思想开放、推理的自信性更多表现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倾向,在更深层次上可能与人格有关
近年来,校园欺凌恶性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教育部专门发布相关指导文件,各级各类学校也大力改进学校治理,全力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但是,校园欺凌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学校治理或者学校德育不力的原因,还可能有着教育法律理念方面的原因。  校园欺凌事件,本身只是学校德育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一个正常的学生突然转变成暴力行为的实施者。青少年
中国某知名电讯企业跟美国商家做生意,采取欺骗手段违反合同,招来美国巨额罚款,甚至被威胁断掉其芯片供应。国内舆论多从民族主义出发,同情这家电讯企业,或从国家科技实力角度,反思我国科学创新不足的后果。很少有舆论直面问题的核心:这家企业违反了诚实这个普世美德。很少人认识到,诚实既是个人美德,也是办事的根本方法。  诚实作为美德和方法,在当前中国教育中,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在各级学校中,作業抄袭成风,屡见
当前,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本化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欧美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理念和实践行动。什么是道德教育的人本化呢?德育的人本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天性、尊严和价值,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激励学生实现健康的自我。总体来说,欧美国家的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在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助手”,而不是向学生下达命令的“领导”。比方说,小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
坚定文化自觉、凝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此强化文化育人的职责与使命,将文化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引导中小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中小学生安身立命的精神寓所。中小学既是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场域。文化所蕴含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等以文化人的功能,将文化与道德紧密地衔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的人来展开,真心倾听学校全体成员的期望、心愿,以学校全体成员的生命成长与人格完善为最终目的,而非压制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和能动性,将学校全体成员视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局外人、服从者,甚至是学校文化的被动接受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同样,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