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西省永丰县正坑铅(银金)多金属矿系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经过多年普查找矿发现的新的矿产地,已基本查明是一个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银金)矿床。认为矿区成矿条件有利,远景可佳,极具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与矿化的关系,介绍了矿(化)体及矿石质量等地质特征,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正坑矿区、铅(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Abstract: YongFengXian jiangxi province is pit lead (silver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fter years of census found new properties of prospecting, already basic find out is a structure of control by nearly east-west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type lead (silver gold deposit. Think of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favorable mining area, the vision can be beautiful, most development val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ining area formation, structure, magmatic rocks and its and mineralization relationship, introduces the ore (change) body and the mineral qualit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prospect direction.
Keywords: are pit mining area, lead (silver gold) polymetallic ore prospect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正坑铅(银金)多金属矿区位于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地界,地理坐标:东经115°23′15″~115°24′15″,北纬26°49′15″~ 26°50′30″。经过4年地质勘查工作, 在本区发现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银金)多金属矿带四条,探获333+334类铅(银金)矿石量xxxxx吨,其中铅金属量xxxx.吨,伴生银金属量xxx吨,伴生金金属量xx吨,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远景可佳,极具开发价值。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区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2.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赣西南(赣州—吉安)拗陷的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中段,银山—五里排大型南北向复式背斜的西翼,馒头团—张家山次级近东西向向斜的核部偏南翼(图1)。
区域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神山组、南华系下统库里组、上施组、南华系上统下坊组、震旦系老虎塘组和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等,属一套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巨厚的浅变质泥砂质类复理式建造及火山碎屑夹火山熔岩建造,为区域的基底岩系。
区域上岩浆岩活动较强烈,南侧见东固复式岩体,属燕山期第一阶段第二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脉等酸性岩脉的侵入较为普遍。
矿区周边矿点较多,诸如羊坑Pb、Zn多金属矿点,清水塘、龙家湾W、Cu多金属矿点,银山Pb、Zn、Ag多金属矿点,显示本区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3. 矿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矿区地层为南华系下统上施组上段、南华系上统下坊组下段及中段地层。岩性较为简单,为一套灰绿色薄层状绢云千枚岩与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夹碳质绢云千枚岩及薄-中层状变余岩屑杂砂岩。矿体主要分布在下坊组下段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中。
3.2构造
3.2.1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馒头团—张家山次级向斜的核部偏南翼,向斜褶皱轴近东西走向,主要由南华系浅变质岩系地层组成,产状平缓,以倾向北西为主,一般倾角10-30°。区内没有发现填图尺度的褶皱构造。
3.2.2断裂构造
发育东西、北东及北西向三组断裂构造。矿体分布在东西向断裂构造中,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形成相对较晚,切割错动早期东西向断裂构造及矿体。
东西向断层常成群密集出现,总体倾向350-10°,倾角70-85°。长度950-1500 m,宽1-10 m。断面光滑,平直-波状,两侧常发育0.2-1米的片理化带。断层内见硅化破碎蚀变岩矿体,发育次棱角-棱角状构造角砾岩,局部见有石英质糜棱岩,反映出断层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根据上下盘位移情况判断,其性质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内岩石具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蚀变现象,见星点状细脉状的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现象。
3.3岩浆岩
矿区内的岩浆活动一般,主要有花岗斑岩、细粒花岗岩岩脉。另外见有面型红柱石热变质蚀变带,出露面积数百平方米,说明该区有可能发育个體较大的隐伏岩体。
3.4围岩蚀变与矿化
矿体产于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产状陡立,围岩为南华系上统下坊组下段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围岩与矿体界线清晰。受到含矿热液影响,往往具蚀变现象,主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主要矿化有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毒砂等。
3.5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006年我公司对测区进行了1:2000化探扫面工作,共圈出异常5处。异常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与区内东西向构造破碎带、花岗斑岩脉分布大体一致,集中分布于构造破碎带附近及热变质带边缘。各元素的组合常呈交迭带状,其中Pb、Au、Ag似同心带状,异常形态较规则,尤其是Pb、As异常,连续性较好,几乎纵贯全区。因此,本区Pb、Au、Ag异常源性质较明确,属矿化异常,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成矿构造。
4.矿体地质特征
4.1矿体产状、形态、规模特征
全区共内圈出4条矿带,9个矿(化)体,矿石为矿化的碎裂硅化蚀变岩。矿带整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为75°-85°,矿体呈薄板状、条带状、脉状,矿壁呈舒缓波状,具尖灭再现特征。根据资料统计,矿体厚度变化系数V为69.2%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Au93.3%、Ag86.2%、Pb106%,反映沿走向和倾向的厚度变化稳定,品位变化均匀。各矿(化)体特征见表1:
4.2.2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矿石物质组成:本矿区可利用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伴生有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自然金-自然银系列(金与银之间完全类质同象)矿物。铅矾、白铅矿、砷铅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铜蓝、毒砂、毒铁矿、黄钾铁矾、褐铁矿、砷铅矿等等金属矿物含量较低,无法利用。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等。
矿石矿物相对含量:根据选矿试验分析,该样矿物相对含量见表2。
4.2.4矿石结构
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压碎等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显微文象结构、网脉状结构等。
4.2.5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多孔状构造、晶簇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4.2.6矿石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
方铅矿: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团粒状、浸染状分布,粒径0.1-4.3mm。多沿脉石类碎裂纹,粒间充填,呈条纹状,短束脉状。氧化带中方铅矿常被铅矾、白铅矿交代,一般从边缘向中心交代(图3)。
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薄片中见自然银(含金)分布于褐铁矿中,呈长方形,不规则粒状,粒径大小0.03-0.08mm(图4);根据钻孔岩鉴资料,在石英脉中见有多粒自然金,不规则形,粒径0.005-0.01mm,属粒间金。
4.2.8矿石品位特征
Ⅰ号矿体资源量占全区矿石总量的43%,工作程度较高,通过对其品位特征的分析解剖,可较好地了解全区品位变化情况。从Ⅰ号矿体情况看,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地表5个探槽主要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为0.97%,探硐PD1、 PD2平均品位为2.64%(标高为205-220米), Zk1301-1(标高为185米)铅平均品位为4.78%。当矿物为单一铅矿时,品位较低;当铅金银多种矿物组合同出现时,铅品位往往会较高,金银铅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5.矿床成因分析
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区域上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泥砂质类复理式建造及火山碎屑夹火山熔岩建造,构成了区域的基底岩系。加里东期区域基底褶皱回返,形成银山—五里排大型南北向复式背斜及馒头团—张家山次级近东西向向斜构成区域基底褶皱,并伴生一系列断裂构造。区内东西向断裂容矿构造是此时期的产物,其产状与馒头团—张家山东西向向斜轴面劈理基本一致。
燕山期出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造成了矿区南部东固复式岩体(钾-氩法测定为172.2百万年)及区内浅成隐伏岩体的侵入。伴随岩浆活动,基底断裂再次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沉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空间条件,形成了诸如矿区周边的羊坑Pb、Zn多金属矿點,清水塘、龙家湾W、Cu多金属矿点,银山Pb、Zn、Ag多金属矿点。因此,燕山期是本矿区主要的成矿期,既伴随岩浆期后热液的活动上升,含矿热液在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形成区内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金银)矿床。
6.找矿方向分析
目前,矿区工作程度仍较低,Ⅰ号矿体控矿最低高程为145米,最大延深113米;Ⅱ、Ⅲ、Ⅳ矿体则更浅,控制最低高程仅为195米,最大延深20-70米。通过对Ⅰ号矿体的分析解剖,认为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沿东西向含矿构造破碎带多处出现花岗斑岩脉及面状红柱石化蚀变岩带,说明有隐伏岩体存在。我们认为,现阶段查明的近东西向含矿构造带中的矿体,在地表呈细脉状、长条状成群出现,可能只是区内矿体冰山一角,深部出现大矿脉的概率极大。后续详查工作应加强深部勘查,矿区深部找矿前景极佳。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 1∶20万吉水幅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书,1974;
[3]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5万东固及白沙幅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1988、1989。
作者简介
陈媛霞:女,甘肃省秦安县人,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 1966.8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陈茜坤: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地质矿产勘查高级工程师, 1965.12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正坑矿区、铅(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Abstract: YongFengXian jiangxi province is pit lead (silver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fter years of census found new properties of prospecting, already basic find out is a structure of control by nearly east-west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type lead (silver gold deposit. Think of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favorable mining area, the vision can be beautiful, most development val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ining area formation, structure, magmatic rocks and its and mineralization relationship, introduces the ore (change) body and the mineral qualit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prospect direction.
Keywords: are pit mining area, lead (silver gold) polymetallic ore prospect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正坑铅(银金)多金属矿区位于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地界,地理坐标:东经115°23′15″~115°24′15″,北纬26°49′15″~ 26°50′30″。经过4年地质勘查工作, 在本区发现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银金)多金属矿带四条,探获333+334类铅(银金)矿石量xxxxx吨,其中铅金属量xxxx.吨,伴生银金属量xxx吨,伴生金金属量xx吨,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远景可佳,极具开发价值。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区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2.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赣西南(赣州—吉安)拗陷的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中段,银山—五里排大型南北向复式背斜的西翼,馒头团—张家山次级近东西向向斜的核部偏南翼(图1)。
区域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神山组、南华系下统库里组、上施组、南华系上统下坊组、震旦系老虎塘组和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等,属一套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巨厚的浅变质泥砂质类复理式建造及火山碎屑夹火山熔岩建造,为区域的基底岩系。
区域上岩浆岩活动较强烈,南侧见东固复式岩体,属燕山期第一阶段第二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脉等酸性岩脉的侵入较为普遍。
矿区周边矿点较多,诸如羊坑Pb、Zn多金属矿点,清水塘、龙家湾W、Cu多金属矿点,银山Pb、Zn、Ag多金属矿点,显示本区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3. 矿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矿区地层为南华系下统上施组上段、南华系上统下坊组下段及中段地层。岩性较为简单,为一套灰绿色薄层状绢云千枚岩与粉砂质绢云千枚岩夹碳质绢云千枚岩及薄-中层状变余岩屑杂砂岩。矿体主要分布在下坊组下段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中。
3.2构造
3.2.1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馒头团—张家山次级向斜的核部偏南翼,向斜褶皱轴近东西走向,主要由南华系浅变质岩系地层组成,产状平缓,以倾向北西为主,一般倾角10-30°。区内没有发现填图尺度的褶皱构造。
3.2.2断裂构造
发育东西、北东及北西向三组断裂构造。矿体分布在东西向断裂构造中,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形成相对较晚,切割错动早期东西向断裂构造及矿体。
东西向断层常成群密集出现,总体倾向350-10°,倾角70-85°。长度950-1500 m,宽1-10 m。断面光滑,平直-波状,两侧常发育0.2-1米的片理化带。断层内见硅化破碎蚀变岩矿体,发育次棱角-棱角状构造角砾岩,局部见有石英质糜棱岩,反映出断层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根据上下盘位移情况判断,其性质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内岩石具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蚀变现象,见星点状细脉状的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现象。
3.3岩浆岩
矿区内的岩浆活动一般,主要有花岗斑岩、细粒花岗岩岩脉。另外见有面型红柱石热变质蚀变带,出露面积数百平方米,说明该区有可能发育个體较大的隐伏岩体。
3.4围岩蚀变与矿化
矿体产于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产状陡立,围岩为南华系上统下坊组下段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围岩与矿体界线清晰。受到含矿热液影响,往往具蚀变现象,主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主要矿化有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毒砂等。
3.5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006年我公司对测区进行了1:2000化探扫面工作,共圈出异常5处。异常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与区内东西向构造破碎带、花岗斑岩脉分布大体一致,集中分布于构造破碎带附近及热变质带边缘。各元素的组合常呈交迭带状,其中Pb、Au、Ag似同心带状,异常形态较规则,尤其是Pb、As异常,连续性较好,几乎纵贯全区。因此,本区Pb、Au、Ag异常源性质较明确,属矿化异常,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成矿构造。
4.矿体地质特征
4.1矿体产状、形态、规模特征
全区共内圈出4条矿带,9个矿(化)体,矿石为矿化的碎裂硅化蚀变岩。矿带整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为75°-85°,矿体呈薄板状、条带状、脉状,矿壁呈舒缓波状,具尖灭再现特征。根据资料统计,矿体厚度变化系数V为69.2%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Au93.3%、Ag86.2%、Pb106%,反映沿走向和倾向的厚度变化稳定,品位变化均匀。各矿(化)体特征见表1:
4.2.2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矿石物质组成:本矿区可利用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伴生有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自然金-自然银系列(金与银之间完全类质同象)矿物。铅矾、白铅矿、砷铅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铜蓝、毒砂、毒铁矿、黄钾铁矾、褐铁矿、砷铅矿等等金属矿物含量较低,无法利用。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等。
矿石矿物相对含量:根据选矿试验分析,该样矿物相对含量见表2。
4.2.4矿石结构
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压碎等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显微文象结构、网脉状结构等。
4.2.5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多孔状构造、晶簇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4.2.6矿石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
方铅矿: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团粒状、浸染状分布,粒径0.1-4.3mm。多沿脉石类碎裂纹,粒间充填,呈条纹状,短束脉状。氧化带中方铅矿常被铅矾、白铅矿交代,一般从边缘向中心交代(图3)。
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薄片中见自然银(含金)分布于褐铁矿中,呈长方形,不规则粒状,粒径大小0.03-0.08mm(图4);根据钻孔岩鉴资料,在石英脉中见有多粒自然金,不规则形,粒径0.005-0.01mm,属粒间金。
4.2.8矿石品位特征
Ⅰ号矿体资源量占全区矿石总量的43%,工作程度较高,通过对其品位特征的分析解剖,可较好地了解全区品位变化情况。从Ⅰ号矿体情况看,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地表5个探槽主要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为0.97%,探硐PD1、 PD2平均品位为2.64%(标高为205-220米), Zk1301-1(标高为185米)铅平均品位为4.78%。当矿物为单一铅矿时,品位较低;当铅金银多种矿物组合同出现时,铅品位往往会较高,金银铅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5.矿床成因分析
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区域上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泥砂质类复理式建造及火山碎屑夹火山熔岩建造,构成了区域的基底岩系。加里东期区域基底褶皱回返,形成银山—五里排大型南北向复式背斜及馒头团—张家山次级近东西向向斜构成区域基底褶皱,并伴生一系列断裂构造。区内东西向断裂容矿构造是此时期的产物,其产状与馒头团—张家山东西向向斜轴面劈理基本一致。
燕山期出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造成了矿区南部东固复式岩体(钾-氩法测定为172.2百万年)及区内浅成隐伏岩体的侵入。伴随岩浆活动,基底断裂再次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沉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空间条件,形成了诸如矿区周边的羊坑Pb、Zn多金属矿點,清水塘、龙家湾W、Cu多金属矿点,银山Pb、Zn、Ag多金属矿点。因此,燕山期是本矿区主要的成矿期,既伴随岩浆期后热液的活动上升,含矿热液在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形成区内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金银)矿床。
6.找矿方向分析
目前,矿区工作程度仍较低,Ⅰ号矿体控矿最低高程为145米,最大延深113米;Ⅱ、Ⅲ、Ⅳ矿体则更浅,控制最低高程仅为195米,最大延深20-70米。通过对Ⅰ号矿体的分析解剖,认为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沿东西向含矿构造破碎带多处出现花岗斑岩脉及面状红柱石化蚀变岩带,说明有隐伏岩体存在。我们认为,现阶段查明的近东西向含矿构造带中的矿体,在地表呈细脉状、长条状成群出现,可能只是区内矿体冰山一角,深部出现大矿脉的概率极大。后续详查工作应加强深部勘查,矿区深部找矿前景极佳。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 1∶20万吉水幅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书,1974;
[3]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5万东固及白沙幅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1988、1989。
作者简介
陈媛霞:女,甘肃省秦安县人,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 1966.8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陈茜坤: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地质矿产勘查高级工程师, 1965.12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