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现今高中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变"满堂灌"为"满堂问",重形式轻效率不顾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并积极探究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 师生互动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8-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提得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像,引导学生前进。如果问题提得不当,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改进和改善,“如何迅速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数学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有的老师一节课提问三四十次,问的问题大多琐碎低效,既无一定的开放性又没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是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一系列“标准答案”。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热闹了,但在本质上仍然没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没有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2.数学课堂重提问而轻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若是超出了他认为是恰当的范围之外的答案,就会拒绝,总是在等待更确切的回答,要么一个一个地叫下去,浪费了课堂时间,要么直接叫那些能够准确回答的好学生。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数学课堂提问对学生多催促少等待
  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耐心,往往一个问题才抛出,学生刚刚开始思考,教师就急不可耐的催促学生回答或者迫不及待的开始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定的标准答案上引导。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当学生提出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的答案时,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
  二、数学课堂提问需注重以下几点
  1.需注重提问的适时性
  所谓适时性就是指提问时机的选择要合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从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问题切入点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课堂结构和成败,所以说提问的切入点十分重要。那如何选择问题的切入点呢?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要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提问时机。一般来说,向学生提问应在上课10分钟后。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稳定,注意力也相对集中,并且能用较为积极的态度去关注教师上课的内容。
  2.需注重提问的适度性
  所谓适度性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只有优等生才能回答出来,那么中等生及差生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容易,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知道答案,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让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来。同时,应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差别,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对于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例如,求函数值域问题:①y=x2-2x+3(x∈R);②y=x2-2x+3(x∈[-3,3]);③y=x2-2ax+3(x∈[-3,3])就是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难度(“跳一跳,摘桃子”),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需注重提问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问的太空泛。问题的针对性的强弱,显然会影响学生能否回答问题及其回答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数学教师提问“把一张纸对折后撕下一个角,再对折撕下一个角,再对折撕下一个角,把纸打开,你的图形是怎样的?”这样复杂的问题,教师应做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4.需注重提问的开放性
  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开放性的问题或尽可能使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问题要设置在学生有疑处,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中,在推导完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还有其他的建系方法吗?其标准方程又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设置的提问还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需注重提问的正确倾听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善于“倾听”。善于谈话的人不仅是提问,而且要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化为“倾听”。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总之,数学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要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自己在问题设置、提问过程、提问效能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能不断加以发扬和改进,那么,我们数学教师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的专业就会得到主动创新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氛围就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沈龙明,陈权,陈瑜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其他文献
利用增加局部反馈的控制方法,对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具有能较彻底地消除系统振荡,同时降低电网侧电流和公共连接点电压的畸变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1-01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双重性,学生既是被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继承,不重视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形成了“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储存”型人才。教师在平时的教
期刊
本文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其进展。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入手,对比分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引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5-02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让高中地理课活起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也因其高科技的技术优势逐渐走进了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4-01  学生进入九年级接触到化学知识,一开始见到各种化学仪器,感到新鲜,学习化学的劲头十足,但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就不怎么重视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学习化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当考得高分受表扬时就趾高气扬,当成绩差受到批评时就垂头丧气。这种不稳定的情感态度怎么能学好化学呢?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旺盛的求知欲
期刊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识性明显,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得很牢,反之,则很容易忘记。他们保持注意力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5-01  在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量向质转变,是每个社会人所面临的竞争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因此,“高效”正强烈并紧迫地影响我们的数学教学,进而影响并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提高数学课堂的
期刊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羽毛球运动正逐步地走进我省的高校体育课堂,并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但由于我省的羽毛球运动基础较差,各高校在开设羽毛球选项课时在场地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7-02  新的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课程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在这些要求中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结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