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变变,变脸画家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37),西班牙大艺术家。他在艺术创作上以多产多变著称,善于运用多侧面的几何形平面表现人物,创造了一个平面的“立体主义”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海岸马拉加省的安达卢西恩城。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当别的孩子在玩玻璃球的时候,他已经能画出很棒的画了,并显示出了超人的艺术天赋。乃至后来成为西方现代美术运动中名气最大的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的魔术师”。虽然他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开山始祖,但他的风格总是不断创新,让人惊叹不已。他的作品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总计超35000件。
  二、巴勃罗·毕加索的创作方式及作品
  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用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画面形式:他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展现的目标。
  造型:他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画面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组成。
  视点: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空间重构: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亚威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这幅画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在这幅画中毕加索破坏了许多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规则,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哭泣的女人》,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力的笔触反映出来。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
  三、孩子们和毕加索一起玩变脸
  毕加索创作的作品总是那么奇怪,特别是对人物脸部的表现特别怪异。他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象,并把不同角度的人物五官及身体分解拆开,按自己的想法重新打乱组合在画面中,让人们感觉到有无数张不同角度的脸和身体拼接在一起,给人们以梦幻般的变化。可以说他是个喜欢玩“变脸游戏”的绘画大师,也是一个想象高手。那么让我们也来玩玩大师的变脸游戏,在拼拼贴贴中,在随意颠倒组合中,表现出有自己创意想法的画面吧。
  ★材料准备:
  废旧包装纸板、丙烯色、水粉色、油画笔、彩笔、记号笔、剪刀、胶棒、布头或碎纸片等。
  ★步骤:
  1. 先用剪刀把包装纸板剪出所要人物脸的外形。
  2. 再分别把人的五官根据需求也剪出来。
  3. 用丙烯或水粉色把人的脸部造型分成几个部分并涂上不同的色块。
  4. 再把剪好的五官涂上所需要的颜色。
  5. 稍等片刻,所涂的颜色干后,把五官摆放合適位置。
  6. 分别把五官涂上胶,粘贴到原摆放的位置,固定粘牢。
  7. 最后用颜色和记号笔补充完善画面,这样一幅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更加多样的创意作品
  儿童画画往往不受一个视点的限制,所画形象大多不准确,所以能画出比成人更为夸张,更富表现力的作品。其实,儿童画画也往往是画自己所想,不是画自己所见,和毕加索的“创造”非常相似。
  小朋友,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情,按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特色,绘画就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的塑料积木拓印西瓜。  2. 喜爱拓印画活动,乐意表达作品内容。  活动准备  1. 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塑料积木,红色、绿色、黑色、黄色颜料,画笔、画纸,棉签。  2. 大小、外形不同的西瓜图片(PPT),拓印微视频。  3. 红瓤、黄瓤西瓜各一個。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师:孩子们看看,今天我带来一种水果,你们看看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精神是儿童在游戏中所呈现出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状态。在课程实施中,要实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的优化结合,就要平衡好“玩”与“教”的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我园以艺术领域为特色,从多方面处理好顺应与促进,练习与创造,愉悦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使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入。  一、环境中挖掘游戏精神  我园地处古城区中心,近处与巍巍方塔相望,和淙淙琴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喜欢选择那些画面温馨、色彩柔和的名画作为欣赏内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梦》、梵高的《向日葵》一等。在组织了这一系列欣赏活动后,我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和思考:美术欣赏中所谓的“美”到底是什么?  为解决这样的困惑,我尝试选择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一组织幼儿进行欣赏活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欣赏内容,很多老师都认为,《格尔尼卡》这样战争主题的内容,不应该让幼儿
自古以来字如画(上篇)
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在许多昆虫里,蝉所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主要因为它叫的声音随了季节、晴雨、早晚,有种种变化;有时候悠扬和乐,有时候温文婉转,有时候激切凄凉,好像大音乐家的管弦,真能谱出多少喜怒哀乐,给人们以无限的深思妙感。  —梁容若《蝉歌》  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高洁的君子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鱼的形状和特点,大胆运用橡皮泥创作一条美丽的鱼。  2.运用搓压团捏、切挖抠等技能,将橡皮泥变成各种点、线、面及各类图案装饰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3.比较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感知艺术表现中夸张的装饰手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半成品鱼作品、海底世界背景图一份等。  2.橡皮泥、小刀、蓝底泥工板人手一份。  3.孩子已有搓、压、团、捏等技能。  活动过程
施林红,教育硕士,浙江省俞春晓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杭州市万家星城幼儿园园长。  她潜心钻研儿童美术教育,以美育化的办学思路开展“玩·美”校园文化建设,先后主持《“玩美”馆: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载体构建的行动研究》《以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从“被动教研”走向“主动发展”的园本教研实施方略研究》《话与画的转化:低幼绘本艺术意象融入幼儿美术教
一、娃娃的画  二、老师说画  杜飞(1877-1953)是一位存阳光照耀、海风吹拂中成长的法国画家。擅长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喜欢画花儿,喜欢率直地描绘自然与生命。他那奔放的线条、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笔触.追求装饰效果.以及对光与色的独特表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现代风景画的窗口。  这幅《静物》,描绘的是  张餐桌上的景象。画中.餐前准备似乎尚未妥当,主人也未露面,而温馨的氛围却如此的诱人。整个画面轻快
拓片是一种古老的图像复制技术,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四川博物院依托其教研基地——绵阳红苹果·一迪教育幼儿园,院校合作共同开展早期教育研究,尝试博物馆参与早期教育体系、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创新合作模式。  一、体验拓片制作,“玩”中学习与观察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并且对各种新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拓片制作的体验,激发了幼儿对古代文物的敏感度。有研究表明,听、讲和阅读等被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