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文精神观照下的古诗词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意境美、结构美、韵律美、语言美等特点,并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可潜移默化地温润与滋养学生的生命。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目标,而古典诗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绝佳素材。本文就人文精神观照下的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恰当补充古诗词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都创作于特定年代,是那个时期历史环境下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反映,是生活在艺术方面的产物。要想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思,就需要学生能从深层次上感悟与理解诗词,感受作品与作者流露的思想,为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做好准备。所以,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依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掌握情况,为其补充一些创作背景素材,涵盖作者的风格特点、创作成就、生平经历、籍贯身世、姓名字号等,还包括作者生活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创作古典诗歌的背景,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与思想做好铺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为学生补充创作背景资料的过程中,不可出现断章取义的行为,应为学生提供完整性很高的背景资料。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一古诗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介绍杜甫写实的诗歌风格,还要介绍创作背景及時代特点,借助生动的介绍,让学生把思维自然投放到那个民不聊生、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中,使得学生对作者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怀有了进一步了解,最终促使自身人文精神的快速升华。
  二、借助课外活动深化学生感知
  古典诗词属于一种艺术,而所有的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初中生正处于长见闻、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假如将他们学习知识的空间拘泥于书本上与课堂上,那么他们得到的情感体验都是肤浅的、有限的与间接的。所以,要想切实体悟到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就需要学生“做古人做的事”、“走古人走的路”。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让初中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像跋山涉水、秋游春游等。在出游中看到的诸多虫鸟、清新空气、清澈流水、洁白云彩、湛蓝天空、飘雪花朵、青翠树木等,都能让学生感触颇多,勾起他们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回想与深度感知,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进而自然吟诵出来,最终与古典诗词作者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
  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就是一首很经典的借月亮抒思念亲人之情怀、发心中之感慨、阐人生之哲理的词。自古以来,不仅文人墨客、骚客离人都喜欢借助月亮抒怀,表达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特别是每逢中秋明月之夜,更多的游子抬头望月间都会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亲人。因此,在学习该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课外,将古典诗词内容与当前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浓厚人文精神。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古典诗词基础知识,并且掌握大量的、先进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与技巧,从而在日常的古典诗词教学中能依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出更符合他们兴趣及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能精准掌握古典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并受到其中人文精神的感染与熏陶,最终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水平。这里所说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古典诗词基础知识”,需要教师有能力运用自己掌握的古典诗词知识走进诗词中,与作者进行思想与情感的碰撞,从而将蕴含在诗词中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进而让学生真切感知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最终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登飞来峰》一首古典诗词时,其中有一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教师掌握了丰富的古典诗词基础知识,就会知道“浮云遮望眼”属于用典,西汉人将“浮云”比喻为“小人,汉奸”,作者王安石的用意也是这样的。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将用典的渊源告诉学生,相信他们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典诗词的,使得他们能真正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自学或参与培训的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
  总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必然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得他们都能在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浓厚人文精神的影响与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2266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以Zn离子为掺杂材料,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采用高温高压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水溶性的掺杂型CdZnTe量子点,有效地减少了量子点表面的缺陷,降低了CdTe量子点的毒性,使得制备出的CdZnTe
学问学问,学贵有问。问题是思维的源头,良好的能力从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纽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有着高品质的课堂提问。  但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不少“伪问题”“假问题”“琐碎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要
以稀土硝酸盐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合成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并经后续煅烧制备了(Y,Gd,Tb) 2O3单分散球形绿色荧光粉,通过调整尿素/稀土离子的摩尔比实现了颗粒尺寸在约11
学生在中学时期,身心会自然发展并渐趋成熟,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这使他们具有很强的个性、自我性和可塑性。中学古诗词中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把握中学生身心特征、重视性别差异和个性化倾向、倡导个性化学习,正是诗词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鉴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果不在诗词的海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放性与包容性,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情感教育,拓展语文教学效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素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100例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并给予简单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丹皮酚为母体合成丙醇胺类的醚化合物及作为在制备—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化合物中的应用,该醚化合物的化学名为:1—特丁胺基3—(2—乙酰基—5—甲氧基
审美教学是新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得到较为综合的发展。立足课堂实践,对散文教学中的生本化审美培养,进行有益的尝试,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提炼主题、品读语言、感悟情感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提炼主题,体悟思想“美”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文章的脉络和主旨主题,是
情境教学既非现代品,也算不得舶来品。孔子曾带领诸弟子在泗水河边“谈水论道”,苏格拉底曾用“眼前的麦穗”向弟子们施教喻理。南北朝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学科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元素,能为情境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活动,无论对于课程教学还是学生发展来说,都能发挥无可比拟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