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探索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及要求,以工程伦理课程为示例,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工科类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实现协同育人机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价值,为培养政治可靠,人文素养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新工科综合性人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研究生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传授知识的创新型载体平台,对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工程伦理”课程是工程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科技人才的价值取向,该课程在整个研究生思政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总体要求,深化思政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本文以工程伦理课程为例,对如何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工程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从而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供有效范本。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任务和内涵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研究生专业知识有机的统一起来,全力做到老师在讲授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对于研究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引领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体现学科特色,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对于专业的区分比较详细,工科类研究生除专业之外还有研究方向的进一步细化,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科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水平+垂直的网格化教学体系,研究生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相互协同,搭建一体化的动态思政教育平台,使得研究生思政教育从以往单纯的单方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展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可靠,人文素养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新工科综合性人才。正因如此,要想提高工科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拓宽其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就必须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发挥课程思政在科研创新、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方面的突出作用。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现有研究培养模式下思政教育形式单一问题凸显。现有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科研等工作,而工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活动为科技创新过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基本是以低年级的思政课堂为主。一旦研究生完成课程进入实验室,就很难做到全程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也因研究生分散到各个课题组而难以常态化开展,形成了工科类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真空地带。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研究生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路径探索
1.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全面的思政育人体系
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延伸和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在某一个阶段能够完成的任务,是“大思政”背景下“科科思政、人人思政”的高校全员育人的常态化内容。当前形势下,工科类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一个人的任务,需要全面发动导师、教师和辅导员行成合力,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充分融入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中,从不同的维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工程伦理课程是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內,富有经验的工程专家、教学名师、教育主管等专家学者,为工科类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同时教育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工程实践教育三合一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任教师与思政辅导员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
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课程与思政同频共振
如果说传统的思政课程全靠教师讲授的话,课程思政就是在突破单纯的传统课堂讲授教育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坚持课程的多元性、互动性和育人性特征,进而打造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体验性、参与性、讨论性的教学环节,包含(1)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生物医药工程伦理问题时,增加对“反应停”事件的讨论分析;(2)实践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化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时,组织学生实地体验一套完整的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对于化学工艺的全流程有了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3)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界的一些杰出专家和重大工程项目,介绍工程专家勇挑重担,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造福社会的事迹,培养研究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些教学方法的引入,进而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同频共振,既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诚信和道德教育,将课程和思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工和教学协同育人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重,工作任务量大,工作情况复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加快资源整合,促进机制创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教学实践引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去。高校辅导员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思政教育专业能力,还需同时拥有站上三尺讲台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硬本领,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次,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和学工协同工作机制,组织学工人员和专任教师的互动交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并且打通学工和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将课程思政的成绩体现到研究生日常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真正实现课内外教学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学工的育人效果,展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本文就如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融合为切入点、以引导为着力点、以践行为立足点,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类型专业课课程的思政作用,坚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艺璇,滕洪辉,汤茜,任百祥,赵尔康.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1):125-128.
[2]刘学民,曹晓菲.“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医学专业课类型化课程改革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89-90+120.
[3]池晶,杨宇龙,王子琪.“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6):225-226.
[4]王茜.课程思政下高等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21-122.
[5]赵岩,周伟.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80-81.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研究生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传授知识的创新型载体平台,对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工程伦理”课程是工程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科技人才的价值取向,该课程在整个研究生思政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总体要求,深化思政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本文以工程伦理课程为例,对如何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工程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从而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供有效范本。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任务和内涵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研究生专业知识有机的统一起来,全力做到老师在讲授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对于研究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引领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体现学科特色,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对于专业的区分比较详细,工科类研究生除专业之外还有研究方向的进一步细化,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科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水平+垂直的网格化教学体系,研究生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相互协同,搭建一体化的动态思政教育平台,使得研究生思政教育从以往单纯的单方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展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可靠,人文素养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新工科综合性人才。正因如此,要想提高工科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拓宽其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就必须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发挥课程思政在科研创新、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方面的突出作用。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现有研究培养模式下思政教育形式单一问题凸显。现有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科研等工作,而工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活动为科技创新过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基本是以低年级的思政课堂为主。一旦研究生完成课程进入实验室,就很难做到全程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也因研究生分散到各个课题组而难以常态化开展,形成了工科类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真空地带。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研究生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路径探索
1.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全面的思政育人体系
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延伸和转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在某一个阶段能够完成的任务,是“大思政”背景下“科科思政、人人思政”的高校全员育人的常态化内容。当前形势下,工科类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一个人的任务,需要全面发动导师、教师和辅导员行成合力,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充分融入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中,从不同的维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工程伦理课程是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內,富有经验的工程专家、教学名师、教育主管等专家学者,为工科类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同时教育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工程实践教育三合一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任教师与思政辅导员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
2.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课程与思政同频共振
如果说传统的思政课程全靠教师讲授的话,课程思政就是在突破单纯的传统课堂讲授教育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坚持课程的多元性、互动性和育人性特征,进而打造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体验性、参与性、讨论性的教学环节,包含(1)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生物医药工程伦理问题时,增加对“反应停”事件的讨论分析;(2)实践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化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时,组织学生实地体验一套完整的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对于化学工艺的全流程有了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3)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界的一些杰出专家和重大工程项目,介绍工程专家勇挑重担,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造福社会的事迹,培养研究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些教学方法的引入,进而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同频共振,既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诚信和道德教育,将课程和思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工和教学协同育人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重,工作任务量大,工作情况复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加快资源整合,促进机制创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教学实践引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去。高校辅导员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思政教育专业能力,还需同时拥有站上三尺讲台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硬本领,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次,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和学工协同工作机制,组织学工人员和专任教师的互动交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并且打通学工和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将课程思政的成绩体现到研究生日常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真正实现课内外教学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学工的育人效果,展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本文就如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融合为切入点、以引导为着力点、以践行为立足点,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类型专业课课程的思政作用,坚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艺璇,滕洪辉,汤茜,任百祥,赵尔康.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1):125-128.
[2]刘学民,曹晓菲.“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医学专业课类型化课程改革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89-90+120.
[3]池晶,杨宇龙,王子琪.“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6):225-226.
[4]王茜.课程思政下高等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21-122.
[5]赵岩,周伟.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