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上iPad好不好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了,ipad比网瘾还厉害哦!要控制孩子玩的时间。
  小时候,我们迷恋的是糖果,现在孩子们迷恋的是iPad!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的某次安全教育实验游戏中,拿糖果诱惑孩子跟陌生人走,孩子嘲笑的眼神把“骗子”都弄得不好意思了,但说“到叔叔家去玩iPad吧”,孩子们乖乖就范,试一个灵一个??
  美国就更严重了!现在,有超过半数的小屁孩玩iPad、iPhone或类似的触摸屏设备非常麻溜。家长们担心啊!
  以前头大的是孩子们看电视时间太长、坐得离电视太近,或者打电玩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但iPad是一种与电视机和游戏机不同的怪兽。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森研究了30年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一小时之内会把眼睛从电视屏幕移开150次;孩子们不清楚应该看电视屏幕的什么地方,所以眼珠子常常动来动去。但一个精心设计的iPad比电视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他们在屏幕上触碰的位置通常就是活动发生的地方。
  研究人员行动起来了,想借助iPad这样的特性帮助促进孩子们的学习。研究发现,4~7岁的孩子在使用一种名为“玛莎说话”的程序后,词汇测试成绩有所提高。接受测试的13名5岁小孩成绩平均提高了27%。另一项使用不同教育程序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在研究中的3岁孩子的成绩提高了17%。
  孩子们为啥这么迷恋iPad?这是有原因的:他们的手还无法操纵鼠标或视频游戏机,但iPad用一根小小的手指就可搞定。
  一些家长很乐意与孩子共享平板电脑,因为许多应用程序都“标榜”自己能开发智力、提高智商;有些家长压根儿不愿意让孩子使用平板电脑;还有一些家庭把平板电脑当作一种在万不得已时使用的娱乐手段,他们在搭乘飞机和乘车旅行、或者在家特别忙的时候用平板电脑安抚孩子。
  家长们担心使用平板电脑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导致孩子久坐不动,不爱与人交往。还有,在玩平板电脑时孩子的脑袋瓜子里究竟会发生什么也是一个谜。
  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在出生时,人脑每个细胞中已经形成约2,500个突触(使大脑得以传递信号的连接)。到了三岁,每个脑细胞中突触数量会增加到15,000个左右。到了晚年突触数量会减少。
  在突触形成的这些年中,儿童看电视越多,他们以后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iPad的一大优势——互动性——也许正是其弱点。
  31岁的坎平斯是一位律师。她两岁的儿子去年12月份从爷爷那里得到一台iPad。
  坎平斯说,坐飞机的时候iPad可以让她儿子安静下来,给他带来一些乐趣。在家的话,坎平斯和她丈夫尼克只在他们忙碌的时候才会让儿子玩。
  家里的规矩是:如果儿子哭闹着要玩iPad,她就会拿走。她说,“当我们觉得iPad用得太多,或者他开始闹着要iPad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当成一个信号,停止使用iPad。”
  我儿子两岁半的时候我才让他玩iPad的,当时他在乘坐跨国航班时玩了一台借来的iPad。在之前一次旅行中,他整整哭了四个小时,所以我希望iPad能安抚他。他拿到之后马上就知道该怎么用了,在5个小时的旅途里,他玩了儿童游戏,用了一个绘画程序,并看了几集《好奇猴乔治》。大约一年之后,我和妻子买了一台iPad,在里面安装了词汇和猜谜游戏,让儿子更经常地使用iPad。他的词汇知识似乎立马就有了进步。但我们很担心啊:他在使用iPad时会进入类似出神的状态,我们叫他名字的时候,他不会有任何反应。
  “他在集中精力地做一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这与玩乐高玩具时全身心沉浸其中的状态是一样的。心理学家将这种状态称为“心流体验”。但两者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区别:孩子用积木搭房子时是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结束的;而一个电子游戏任务何时能正确完成是由应用程序决定的。研究人员称,这一区别对儿童是否有影响现在还不确定。
  很快,“报应”来了,坎平斯晚上总要费很大周折才能让儿子放下iPad。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媒体和儿童健康中心主任里奇称,“用iPad玩游戏就像给孩子注射多巴胺一样。”多巴胺是大脑的一种化学物质,通常与愉悦感有关。
  许多儿童应用程序都是为刺激多巴胺分泌而设计的,这样可以鼓励儿童不停地玩下去,它们会在无法预料的时刻提供奖励或者精彩刺激的视觉效果。
  如今,坎平斯和妻子不让儿子用iPad了。现在他也很少主动要求玩iPad。他今年4岁,他的小伙伴们不会聊什么iPad游戏的问题,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失落感。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人生的关键在选择,但是我们常常忘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边??可能伙食不太好,不过,我会每周去看你,给你改善改善??”妈妈的话还没说完,老爸就吼:“嗦什么!男孩子,吃点苦算什么,这是去上学,又不是去打仗,你少在这里动摇军心!”  接着,我被父母一左一右拉上了车,我使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大声地喊了出来:“我不,我不去那儿上学——”  一身大汗。我又一次从同一个梦中醒来。十年了,关
期刊
择校不会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好学校不如好老师  父母在为孩子择校这件事上都会有一丝不安,感觉选择学校就是在为孩子选择未来,所以不惜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可惜收到的大部分资料可能只是宣传广告,而不是学校的真实情况。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几乎都曾让父母经历痛苦、挣扎、努力和思考。学校之间存在差异,老师之间也存在差异,什么学校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导致就业的不公平。有没有完美的学校?每一个人
期刊
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应该更好接受的不只是学校的教育,还有家庭的教育、自我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系统。  一所好的学校,自然会有一些博学的老师、优秀的学生、有效的管理,还有深厚的校园文化、求知向上的气氛。对于家长来说,能够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肯定有益于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曾经陪同儿子到上海中学去参加一次考试。儿子考试的时候,我在偌大的皇家园林一样的校园里
期刊
不要跟12岁之前的孩子谈离婚的原因;12岁之后的孩子,男孩和女孩也有不同的说法??  34岁的小霞因离婚问题来找我求助。我挺诧异,忍不住打量面前这位女性,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五官算不上漂亮,但是面目、眉眼间的舒展让她显得非常自信。因为婚姻感情纠葛来找我咨询的求助者,一般都愁眉紧锁,表情凝重,像她这种状态可真不像一位跟离婚能挂上钩的女性。  “我已经决定跟我丈夫分开了,什么都谈妥了,协议也都签好了,
期刊
《功夫熊猫2》是两个孩子的故事。  熊猫阿宝在与恶狼交火时,一个符号令他意乱神迷,耳边响起了童年的声音,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功夫。那个符号意味着什么?是一个谜。  回到老爸开的面馆,阿宝终于得知自己不是鹅爸爸的亲生儿子——这话一说出口就是一个笑场,前后左右的孩子都笑了,一只鹅怎么能生出个熊猫呢!  阿宝的身份是没有悬念的,鹅爸爸说一个雪天的早晨,在装萝卜的大筐中发现了阿宝。说因为阿宝的到来,改变了鹅爸
期刊
育儿知识是一定要学地,具体问题需要智慧。主要自己别崩溃。  我对书呆子是深恶痛绝的。劝人惯用的招数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在前,理在后,对吧?可我那书呆子的孩儿爹,情无几分,全是“理”,而且是理论的理!悲了个催的,他博士读的是哲学??所以,每当我弄孩子时,一听他叨叨:你该??不该??末了,还加上一句“这可是书上写的啊”,我就气发丹田地想啐他一口。  我又是大爱书本的。娃儿吃完奶,貌似睡沉,屁股
期刊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知道如何放手,并尊重孩子。  我父母是非常非常爱我的,但是妈妈对我的控制非常严格,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好像我呼吸的方式都要听她的。我父亲则是非常以我为荣,不断地向我讨爱和讨我的成就,他好拿去炫耀。  我在上大学之前被严禁交男友,我也很乖,专心读书。大学时谈了一个朋友,由于他家里穷,我母亲看不起他,绝对禁止我和他来往。她像侦探一样,会突然出现在我和男友约会的地方,要我回家。同时打电
期刊
你会给揍了你孩子的人家送棉花糖么?  青春期?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如噩梦一般的词吧?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打架呢?不管是打人,还是被打,就更让父母们抓狂了。怎么办?  乔恩·阿维奈(Jon Avnet )执导的电影《The War》——国内将这部影片翻译为《树屋上的童真》,我觉得不如直译为《战争》,既有控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对人的生存的摧残,也有隐喻意义上的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和冲突——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期刊
在一个快餐流行的时代,智慧的父母应该安下心来慢慢地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烙印。  这样的场景我们一定不陌生:一个4岁的孩子正在家里玩玩具,这时门铃响了,邻居阿姨带着小弟弟来家里玩。妈妈赶紧让客人进门,还招呼孩子:“去把玩具拿来,和小弟弟一起玩吧。”  孩子不动弹,抱着玩具站在一旁,妈妈说:“宝宝最喜欢和别人分享了对吧,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依然不情愿,妈妈连拉带哄,孩子就是抱着玩具不说话。  
期刊
这是中国的家长最纠结的一件事,这件事,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沉。    五月份,《最家长》家教公益大讲堂在济宁市邮政发行局的热邀下,在好几个县市举办了几十场讲座,每次,家长都用递纸条的方式提出他们的问题。虽然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家的困惑很多集中在“孩子不听话”这个千古难点上。比如: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给他看书他也不看,给他讲故事他也不听;  我的孩子性格倔强得很,不依他他就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