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为什么紧握促销财权不放?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好了促销活动,挣来大把的真金白银,这本是让企业上下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但有时老板对促销不但不支持反而百般挑剔,难道老板真的会“跟钱过不去”?
  
  【案例】谁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
  
  每年6月,都是Q企业的销售淡季。营销中心管理团队反复讨论,均认为应在此时发起新一轮促销攻势。
  为顺利得到批准,他们在众多促销方案中选择了风险最小、收益较有保证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的效果预测表明,对全国渠道仅投入不到30万元的促销启动资金,就可增加近1000万元销售额和近300万元的毛利,投入产出相当可观。
  这种预测是有事实依据的。就在两个月前,营销中心刚刚举办过类似的促销活动,效果十分理想,当月全国销量同比大幅提高40%。
  而且,这次方案在上次促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细节更为完善,营销中心也信心十足。
  但他们兴致勃勃地将活动方案上报时,却遭到了老板的质疑与反对。
  “代理商截留了促销赠品怎么办?”
  “中低端产品没有促销时不就卖得挺好的吗?”
  “促销期一过,销量又下来了,这不是白费力气?”
  老总一连串机关枪扫射式的反问,让营销部经理从头凉到了脚,摸不到头绪。老总这种容不得解释的气势,已经说明老板的态度取向。
  最后老板拍案大怒,“谁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
  营销部经理挨批之后,担心立刻改变立场的结果会更惨(老总并没有直接否定促销方案,而是为“大手大脚地花钱”窝火)。于是,镇定一下情绪,缓和语气,反复陈述利弊分析,终于得到老板的勉强同意:促销可以,但必须缩减预算。
  最终,营销中心删掉了那些提升品牌形象、不提高销量和利润的环节。由于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投入,效果有所下降,只达到预期增长的一半,但即使这样,企业还是又一次在月度销售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胜利过后的营销将士心情却是沉重的。老板对促销费用的预先投入投鼠忌器,已经严重影响到内部的正常运营。
  老板对促销不但不支持反而百般挑剔,难道老板真的会“跟钱过不去”?
  
  不放财权的隐痛:利润指标缺失
  
  Q企业在营销中心已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老板为什么还要干涉促销活动,在授权问题上如此不放心?
  不是因为担心促销赠品的“跑冒滴露”——只要收益足够大,把促销资金当作让利给渠道的费用,老板也会愿意接受;也不是担心促销过后销售回落——淡季销售上去了,旺季就更不会差。
  实际上老板在谈到“中低端产品不用促销”观点时,已经“泄露天机”。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中低端产品利润薄,把促销费用都投到高端产品上才划算。归根结底,利润二字才是老板最关心的问题。
  老板认为:营销部门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对利润大的高端产品漠不关心,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本位思想。他们只关心能否完成销量任务,只关心自己年底的奖金,不在意企业的全局利益。
  营销部门却认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价格战的硝烟弥漫,试图维持高利润空间是死路一条,只能通过销量的大幅增长来换取利润的稳中有升。
  表面看,老板和营销部门的分歧在于促销费用的多少、促销细节的把握方面,而实际上双方的焦点是“谁为企业的利润负责?”
  产生分歧原因在于,Q企业对营销部门只偏重于销售额考核,却没有利润考核指标。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近几年原材料价格飞涨,Q企业产品平均毛利率已由过去的4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股东在不断打板子,企业对利润的敏感度也就越来越强。
  过去那种缺了一条腿的考核指标,开始让企业高层与中层产生了严重的相互不信任。只要是涉及到费用上的问题,老板就怀疑营销部门是“头戴三尺帽”的虚报,往往“迎头砍一刀”,常常会切得营销部门头破血流。
  事实上,解决之道并不难,只需增设毛利润指标,双方的关系也就明确了——销售额上去,毛利润完不成也拿不到奖励,营销部门就会形成自我约束,最高管理者也可以放心地在战术上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只需控制三层考核指标
  
  看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时只要问问他们对营销部门有哪些考核指标,就能心中有数。
  销量好不代表一切,衡量营销业绩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初级层次指标
  考核财务指标,至少应包括销售额、毛利润、费用及市场占有率等。前两项为绝对化要求,后两项为相对化要求——当销售额、毛利润均有大幅提升时,可以适度放宽对费用的要求,而市场占有率则受诸多因素影响(对比值),所以后两项相对次要,用作参考。
  这四类指标不可或缺,少了哪个都会出现致命问题:没有销售额指标,营销部门会混日子;没有毛利润指标,营销部门会让企业赔本赚了吆喝;没有费用指标,会出现贪赃枉法和入不敷出;没有市场占率指标,会出现夜郎自大或呆若木鸡。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奇怪的是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犯了大错。
  Q企业长期缺乏毛利润绝对指标,这导致老板成了实际上的营销总监,只要和利润有关,就一定会插手。在营销最重要的4P中(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后两项的决策权根本不在营销部门——4P中只有2P授权了下去,高层决策与营销一线脱离。
  同样,由于缺乏市场占有率指标,致使Q企业的决策迟缓:虽然近几年销售额在提升,但行业中其他企业增长更快,Q的市场实质上是在下降的。
  但营销部门向上反映时,老板却对其动机产生怀疑,导致企业错过大好发展时机。如果有了市场占有率指标,企业就不会对整体形势出现误判。
  做到初级财务指标基本健全,能对营销短期现状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
  
  中级层次指标
  提出了对营销部门深入评价的更有效方式,主要包括:渠道建设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和工程项目指标等。
  这些指标不像财务指标那么容易获取,但对企业价值更大,主要是为了防止营销部门涸泽而渔,使企业保持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没有渠道建设指标,销售即使增长也不持久,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只摘果子不种树;
  ★没有品牌影响力指标,企业基本体质会不断减弱,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把品牌建设的资金都投到短期促销中,后人接手的将是一个缺少品牌储备的烂摊子;
  ★没有客户满意度指标,销售的增长肯定是短期的,因为营销部门可能会过度压榨渠道,那样后人无异于坐在火药桶上;
  ★对于工程项目等特殊指标则因企业而异。Q企业所处行业零售不断萎缩,工程比例则逐渐接近50%。企业无视于这一市场,总有一天会无力追赶。
  
  高级层次指标
  如果前两个层级的指标健全了,有志向有眼光的企业还会加入学习与成长类指标,其目的是保证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
  比如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员工技能增长、信息系统整合、流程再造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要追求高级层次的营销管理指标,这要看企业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的小环境,适合的就是现阶段最好的。
  
  抓营销质量,预防短命营销
  
  老板往往只关心“销售量”,却不知“销售质量”更为关键。
  没有利润的销售量对企业价值不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利润是描述销售质量的核心指标。
  指标应形成体系,否则,营销就很容易变成短期行为,营销部门用伤害一个指标的方式,来提升另一个指标,结果常常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
  这和企业采购部门是一样的道理:采购部门保证材料供应及时性是主要指标,但如果缺少质量类、成本类指标约束,采购部门就可以通过降低质量、提高成本来达到目的,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大危害。
  营销也是如此。
  ★初级层次指标不完善,中级层次指标不设立,这样的企业在营销决策中冲突明显;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责任是不清晰的,所以授权就不充分,这是中层干部遇到的问题;
  ★当考核指标不健全时,监控也是做不好的,所以就谈不到有效的管理,这是高层干部面临的问题。
  决策者应了解哪些指标是必须要纳入到考核范围来的,与其以“智子疑邻”的方式看待下属,不如开诚布公地将战略要求提出来。
  战术放权、战略集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与中层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今日切记:
  1.对营销部门而言:减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权力。
  在企业的营销考核中,缺少了利润这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表面看营销部门占了公司的便宜,担子减轻了,得过且过。但实际上会影响到公司的授权,造成营销人员束手束脚,最终连销售额也无法保证。
  2.对老板而言:会用人,先要会用指标。
  许多企业都对引进“空降兵”心有余悸,担心之一就是怕出现短期行为过重的风险,这往往是因为自身管理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用指标体系表达战略意图,管理才能变得轻松与容易。
  
  编辑:范超伟jamesfan@vip.sohu.net
其他文献
中小型企业在强手如林的行业整合中要谋生存求发展,须做好三件事:一是攻防策略要系统,不可顾此失彼;二是措施要力求精准,超前和高效;三是行动要量力而行,不照搬和跟风。  具体地说,有下列6条原则——  产品差异,第一选项(二级)  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其品牌和网络已占有相当优势。作为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要认真应对,见招拆招,首先是打造出一支优质差异化的产品来。产品的优质差异化,包括内
期刊
小学时写命题作文《我的理想》,对想做科学家、工程师、宇航员的,老师总是不吝赞扬,尤其对一个“未来”的省长大为激赏;对想做园艺工、种地能手的,则不置一词。   这种“人上人”的思想甚是根深蒂固,更流行的说法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我们都知道能大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但还是没人甘做平凡的人。  这种思想同样也折射在我们的企业运营中。如果一个咨询顾问跟老板说,“你的企业很难做大,所以我建
期刊
2011年,中国外销水产企业纷纷由外销转向内销,开始内地市场的开拓之路;  2011年,是中国水产行业迅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水产界群雄并起;  2011年,中国水产界用战略制胜,以战略为王;  2011年,亦是中国水产的营销年,营销战略、渠道建设、品类分化等营销策略与组合为2011年的水产发展添加新动力。  在保持了中国水产大国地位的同时,纵观2011年中国水产界风云变幻,产业也获得了新发展
期刊
董酒是中国的老八大名酒,两次被国家保密局列为国家机密的董香型配方,让其拥有傲人的品牌价值和厚重的历史底蕴,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名酒,荣获金(质)奖。  但是,囿于机制与体制原因,从1995年到2007年的近12年时间里,董酒一直在沉寂中走过,不但没有散发出老八大名酒的光辉,而且江河日下,濒临死亡。  2007年,在经历了企业改制、资本运作及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发展定位之后,贵州董酒开始走向振兴征途。  也
期刊
营销会议、总结会议、分享、培训,似乎该做的都做了,但为什么团队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却依然解决不了?我想,核心问题还是没有帮助营销团队做到策略执行的标准化、简易化、务实化和傻瓜化。    走访市场这几天,我深感自责,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个人在对营销团队的管理中出了问题:  我給了团队很大的压力,但并没有帮他们去寻求解决压力的路径;  但换个角度讲,我其实又并没有給团队足够的压力。因为团队如果有足够的压力,团
期刊
成为黑马通常有这样的过程:一个出类拔萃的产品→央视广告强势传播→经销商蜂拥而至→产品畅销。黑马企业的问题也恰好隐藏在这个模式中。    黑马与白马    中国市场有诞生黑马的大量机会,但多数黑马缺乏白马思维,使得黑马往往只不过是市场的过客。  我们不反对黑马式的快速崛起,但也要牢记:速成的生命都是低等的生命。更应该记住:最大的进步就是永不停步。  中国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不规则,不规则市场的属性是蕴含
期刊
核心消费者的消费惯性,公务商务消费的偏好,甚至于政府领导间接代理的品牌,都直接影响着县级市场中高端白酒的消费格局。  洋河的成功上位,使得中国白酒行业陷入疯狂的中高端产品战。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白酒品牌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除了鲁豫川徽,几乎每个省的第一阵营都不会超过三个品牌,而且区域品牌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江苏已经成了洋河的天下,湖北也趋向于稻花香一家独大,更不用说传统的寡头
期刊
就在不久的未来,白酒企业将面临“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的残酷局面。    未来白酒竞争,必将是一二线名酒与区域强势品牌的竞争。中小企业如果在品牌价值方面缺乏差异化,将会退出竞争舞台,因为在运营效益竞争方面很难与大企业抗衡。  现在的白酒竞争是“淘汰赛”。如果你不去面对竞争,你就会被淘汰。而且竞争的焦点将会聚集在品牌价值力营销方面。谁能在品牌价值贡献方面高度匹配所切割的消费群体,谁就拥有竞争的核
期刊
康师傅的跟进模仿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是被动跟进,而不是主动跟进!作为方便面的绝对老大,康师傅完全可以把酸菜牛肉面模仿到极致,成为这个细分口味新的领导品牌。    2008年之前,你在中国大陆做关于方便面的调研,一定会得出两个相同的结论:方便面第一品牌:康师傅;最畅销的口味:红烧牛肉面。  数年来,消费者同吃一碗面:红烧牛肉面。尽管有不同企业推出香辣、麻辣、骨汤面、油泼辣子、香菇炖鸡等口味向红烧牛
期刊
光瓶酒价值提升,将逐步取代盒酒  光瓶市场价值提升的氛围已经形成,传统中低档盒酒的市场容量在逐步萎缩。光瓶酒的运营符合企业节约包材成本,提高经营绩效的需求,对于运作中低端白酒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行业群体性地推高光瓶酒的市场价格带,必将加速推动光瓶酒取代中低端盒酒的进程。    老名酒、新贵族强势品牌仍将是主力  虽然消费者选择中低端白酒时并非只认名酒,更多的是只要名牌就行。然而,老名酒具有先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