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企业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并构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企业异质性对汇率传递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份额和不同进口强度的企业汇率传递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市场份额和高进口强度的企业汇率传递效应低。
关键词:汇率传递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0引言
汇率传递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焦点,关于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基于完全竞争、风险厌恶等严格假设条件之下,汇率变动的净贸易效应取决于出口企业的相对风险厌恶水平;第二,当企业预期到汇率的波动会减少利润时,会通过增加出口来弥补这一损失;第三,汇率变动会对一国资源配置和政府政策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出口贸易;第四,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会受到因素如进口中间品投入、企业特征、定价方式的制约。
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外对汇率不完全传递探讨的较多,而国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及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方面,通常忽略了大型出口商也是大型进口商的事实。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微观企业层面出发,充分考虑上述事实并予以实证分析。
1.变量构建和模型构建
在研究变量的选取上,关键变量为企业的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研究通过TFP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相关研究。本文基此更详细考虑进口强度以及市场份额因素。以下为基本变量设定,其中f 为企业,i 为产品,k 为目的国,t为时间。
出口价格变化△p*f,i,k,t——f 企业的 i 产品的出口价格变化由出口值对出口量的对数变化;
市场份额sf,k,t——出口值与所有企业出口值的比值。s 为企业 f 的某部门;
进口强度 ——t时期内f企业的进口值与总可变成本的比率;
进口加权汇率ef,t——n表示公司f出口到的国家,Value export 代表f公司在t时间出口到国家n 的出口值,表示公司f的出口总值,Total value export代表中国对国家n以人民币计价的汇率;
最终的模型考虑进口强度、市场份额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否对汇率传递产生影响,以价格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2.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原始企业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所用样本涵盖2000-2001年中国境内 344个市县的80208家进出口制造企业,涉及224个贸易国与地区。实际汇率以各国家间的名义汇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计算,其中CPI代替物价水平。
2.2实证分析
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既是大型出口商又是大型进口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本文对此研究汇率传递效应具有一定意义。
将企业基于进口强度划分为0,0-0.1,0.1-0.2,0.2-0.3,0.3-0.4以及大于0.4六个层次,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进口投入占总成本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两类水平: 0-0.1以及大于0.4,高达84.42%,其中0-0.1进口强度的企业占了64.74%。
为了对企业层面的匯率传递效应差异研究,首先对公司级变量做相关性检验。在表3-1中可以发现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材料成本、主营业务收入、TFP等公司级变量都呈正相关。此外,材料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TFP 与主营业务收入、TFP 与材料成本的相关系数都较大,由此判断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可能影响,考虑到TFP是造成公司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仅选择TFP这一公司级变量加入回归。
表 3-2报告了结果。
第一列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传递效应为96%(=1-0.04)。第二列包含汇率与进口强度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一列对比发现△ef,t的参数估计值存在差异,表现为0.04和 0.038,说明进口强度对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存在作用。并且发现高10个百分点的进口强度会降低1.8个百分点的传递。而零进口强度的公司有96.2%(=1-0.038)的传递效应。因此进口强度会影响汇率传递水平且起负向作用。第三列包含汇率与公司的市场份额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一列参数对比发现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都存在影响。为了证明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是真实有效的,在第四列中剔除△e,比较发现第三列中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系数较第四列中都有所缩小,说明两者确实影响汇率传递水平。第五列包含新变量LnTFPf,t,发现该要素前的系数仍旧显著,即全要素生产率同样对企业的汇率不完全传递起作用。第六列涵盖所有变量,将回归后的参数估计值与第一列对比,发现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的汇率传递都存在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 TFP 都会影响汇率传递效应,从而将模型最终设定为:
对数据进行不同市场份额与进口强度的筛选和回归发现高市场份额以及高进口强度的企业汇率传递水平较小。这也验证对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企业而言,进口中间投入的存在冲抵汇率传递使其较低。
3.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企业应做出相应调整推进发展。首先,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其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转变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进而提高综合效益;最后,要积极转变思路,强调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林声强. 汇率变动、汇率传递和企业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许家云.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15.
关键词:汇率传递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0引言
汇率传递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焦点,关于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基于完全竞争、风险厌恶等严格假设条件之下,汇率变动的净贸易效应取决于出口企业的相对风险厌恶水平;第二,当企业预期到汇率的波动会减少利润时,会通过增加出口来弥补这一损失;第三,汇率变动会对一国资源配置和政府政策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出口贸易;第四,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会受到因素如进口中间品投入、企业特征、定价方式的制约。
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外对汇率不完全传递探讨的较多,而国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及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方面,通常忽略了大型出口商也是大型进口商的事实。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微观企业层面出发,充分考虑上述事实并予以实证分析。
1.变量构建和模型构建
在研究变量的选取上,关键变量为企业的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研究通过TFP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相关研究。本文基此更详细考虑进口强度以及市场份额因素。以下为基本变量设定,其中f 为企业,i 为产品,k 为目的国,t为时间。
出口价格变化△p*f,i,k,t——f 企业的 i 产品的出口价格变化由出口值对出口量的对数变化;
市场份额sf,k,t——出口值与所有企业出口值的比值。s 为企业 f 的某部门;
进口强度 ——t时期内f企业的进口值与总可变成本的比率;
进口加权汇率ef,t——n表示公司f出口到的国家,Value export 代表f公司在t时间出口到国家n 的出口值,表示公司f的出口总值,Total value export代表中国对国家n以人民币计价的汇率;
最终的模型考虑进口强度、市场份额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否对汇率传递产生影响,以价格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2.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原始企业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所用样本涵盖2000-2001年中国境内 344个市县的80208家进出口制造企业,涉及224个贸易国与地区。实际汇率以各国家间的名义汇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计算,其中CPI代替物价水平。
2.2实证分析
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既是大型出口商又是大型进口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本文对此研究汇率传递效应具有一定意义。
将企业基于进口强度划分为0,0-0.1,0.1-0.2,0.2-0.3,0.3-0.4以及大于0.4六个层次,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进口投入占总成本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两类水平: 0-0.1以及大于0.4,高达84.42%,其中0-0.1进口强度的企业占了64.74%。
为了对企业层面的匯率传递效应差异研究,首先对公司级变量做相关性检验。在表3-1中可以发现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材料成本、主营业务收入、TFP等公司级变量都呈正相关。此外,材料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TFP 与主营业务收入、TFP 与材料成本的相关系数都较大,由此判断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可能影响,考虑到TFP是造成公司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仅选择TFP这一公司级变量加入回归。
表 3-2报告了结果。
第一列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传递效应为96%(=1-0.04)。第二列包含汇率与进口强度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一列对比发现△ef,t的参数估计值存在差异,表现为0.04和 0.038,说明进口强度对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存在作用。并且发现高10个百分点的进口强度会降低1.8个百分点的传递。而零进口强度的公司有96.2%(=1-0.038)的传递效应。因此进口强度会影响汇率传递水平且起负向作用。第三列包含汇率与公司的市场份额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一列参数对比发现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都存在影响。为了证明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是真实有效的,在第四列中剔除△e,比较发现第三列中进口强度和市场份额系数较第四列中都有所缩小,说明两者确实影响汇率传递水平。第五列包含新变量LnTFPf,t,发现该要素前的系数仍旧显著,即全要素生产率同样对企业的汇率不完全传递起作用。第六列涵盖所有变量,将回归后的参数估计值与第一列对比,发现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的汇率传递都存在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进口强度、市场份额和 TFP 都会影响汇率传递效应,从而将模型最终设定为:
对数据进行不同市场份额与进口强度的筛选和回归发现高市场份额以及高进口强度的企业汇率传递水平较小。这也验证对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企业而言,进口中间投入的存在冲抵汇率传递使其较低。
3.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企业应做出相应调整推进发展。首先,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其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合理使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转变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进而提高综合效益;最后,要积极转变思路,强调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林声强. 汇率变动、汇率传递和企业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许家云.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