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8日,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建科)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丘小广对广东建科近年来在改革改制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建科成功从国有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由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公司,迈出了关键性的两大步,这是广东省典型的科研单位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案例。
广东建科如何从一家传统科研院所华丽“转身”为现代科技型企业,并实现“成为国内建筑技术服务的龙头企业”的战略目标。
日前,笔者走进广东建科,对话广东建科总工室负责人和副总工程师。
据悉,广东建科自1958年成立以来,历经了创业初期的艰辛、80年代的转折、90年代的发展、到新世纪的腾飞,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广东建科人的汗水,如今广东建科已发展为一家主要以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科研院所,院下设十个专业研究所、中心及分院和七个企业单位。多年来,完成了百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60余项科技进步奖,获得了专利权近50项、软件著作权逾40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近百个。企业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省直系统连续5年文明单位”、“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单位”、“广东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建科院副总工向笔者透露,广东建科始终从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品牌建设三大管理战略着手,把开展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贯穿于广东建科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不仅代表着广东建科取得的成绩,更是中国科协对我们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认可。” 总工室主任向笔者展示研究院获得的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证书时说道。
2012年,广东建科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大燕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广东建科“讲理想、比贡献”领导小组,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的亲力亲为更加激励了全员参与“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热情。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若要实现转型发展,谈何容易?
广东建科领导班子经过市场调研与冷静分析,一边在改革中探索,一边在探索中总结,从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一线、科研服务于生产一线到坚持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科研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近年来,开发了居住区风环境与室内自然通风关键技术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建设行业多项应用技术,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各界多项殊荣。这些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科研与生产、科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其生产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在围绕“勇担责任、持续革新、整体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秉承“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院方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线的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应用多样化的竞赛及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开展自主创新和科技开发,推进各项科研创新工作开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和完善的创新协作体系。
自2004年决定建立研发中心至今,广州建科已建立了广东省亚热带建筑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型节能建材重点科研基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东省南亚热带绿色建筑共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等7大先进研发基地,目前都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研发中心不仅提升了广东建科的科技实力和科技研发信心,还为成功引进和培养科技专业人才奠定了软硬件基础。
一个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人才息息相关,正基于此,才有了广东建科第一任老院长当年的四处召集与培养科技人才,到如今曹大燕院长的惜才育才理念与实践。
在这种人才理念的驱动下,广东建科与国内高校合作的诸多项目便成为研究院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近些年开展的科技项目有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同济大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中山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等。目前,广东建科的人才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教授级高工2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400多人;在站博士后3人,硕博士186人,本科以上学历员工超过70%。
为了进行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外,广东建科还进行了大量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了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到院内课题、青年创新基金以及微创新竞赛等涵盖不同层级的科技投入机制。据统计,仅2013—2014年间,通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研究院共组织立项课题76项,下达经费1265万元;青年创新基金立项53项,下达经费181万元;“微创新”竞赛成果140项,下达经费140多万元。科研技术硕果累累,为更好地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科院的科研业务也源源不断地为推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提供原动力。
此外,广东建科组织的各项学术和公益活动不仅提升了其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更展示了其勇攀高峰的决心。
2013年,为庆祝广东建科成立55周年,研究院先后邀请了汪大绥、王铁宏、邸小坛等10名行业知名专家召开了7场院庆5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参加总人数达1000多人次;2014年底成功举办了“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还成功主办了“低碳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论坛”和“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研讨会”;2015年4月20日,广东建科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由研究院杨仕超副总经理带队转战到俄罗斯,参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举办的第22届(4·22—4·24)城市国际建设展销会,打响了广东建科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枪”。
近年来,广东建科开展的社会公益性工作主要有: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标准的配套软件和公益性软件;主编建筑节能系列标准;开展广东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基本信息及能耗统计,其中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690栋,大型公共建筑252栋。
广东建科开展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使得其科研及综合实力和业务总产值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在代表中国建筑服务领域走向远方的征程上,广东建科始终准备着。
广东建科如何从一家传统科研院所华丽“转身”为现代科技型企业,并实现“成为国内建筑技术服务的龙头企业”的战略目标。
日前,笔者走进广东建科,对话广东建科总工室负责人和副总工程师。
据悉,广东建科自1958年成立以来,历经了创业初期的艰辛、80年代的转折、90年代的发展、到新世纪的腾飞,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广东建科人的汗水,如今广东建科已发展为一家主要以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科研院所,院下设十个专业研究所、中心及分院和七个企业单位。多年来,完成了百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60余项科技进步奖,获得了专利权近50项、软件著作权逾40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近百个。企业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省直系统连续5年文明单位”、“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单位”、“广东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建科院副总工向笔者透露,广东建科始终从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品牌建设三大管理战略着手,把开展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贯穿于广东建科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不仅代表着广东建科取得的成绩,更是中国科协对我们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认可。” 总工室主任向笔者展示研究院获得的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证书时说道。
2012年,广东建科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大燕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广东建科“讲理想、比贡献”领导小组,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的亲力亲为更加激励了全员参与“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热情。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若要实现转型发展,谈何容易?
广东建科领导班子经过市场调研与冷静分析,一边在改革中探索,一边在探索中总结,从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一线、科研服务于生产一线到坚持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科研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近年来,开发了居住区风环境与室内自然通风关键技术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建设行业多项应用技术,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各界多项殊荣。这些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科研与生产、科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其生产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在围绕“勇担责任、持续革新、整体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秉承“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院方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线的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应用多样化的竞赛及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开展自主创新和科技开发,推进各项科研创新工作开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和完善的创新协作体系。
自2004年决定建立研发中心至今,广州建科已建立了广东省亚热带建筑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型节能建材重点科研基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东省南亚热带绿色建筑共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等7大先进研发基地,目前都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研发中心不仅提升了广东建科的科技实力和科技研发信心,还为成功引进和培养科技专业人才奠定了软硬件基础。
一个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人才息息相关,正基于此,才有了广东建科第一任老院长当年的四处召集与培养科技人才,到如今曹大燕院长的惜才育才理念与实践。
在这种人才理念的驱动下,广东建科与国内高校合作的诸多项目便成为研究院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近些年开展的科技项目有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同济大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中山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等。目前,广东建科的人才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教授级高工2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400多人;在站博士后3人,硕博士186人,本科以上学历员工超过70%。
为了进行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外,广东建科还进行了大量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了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到院内课题、青年创新基金以及微创新竞赛等涵盖不同层级的科技投入机制。据统计,仅2013—2014年间,通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研究院共组织立项课题76项,下达经费1265万元;青年创新基金立项53项,下达经费181万元;“微创新”竞赛成果140项,下达经费140多万元。科研技术硕果累累,为更好地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科院的科研业务也源源不断地为推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提供原动力。
此外,广东建科组织的各项学术和公益活动不仅提升了其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更展示了其勇攀高峰的决心。
2013年,为庆祝广东建科成立55周年,研究院先后邀请了汪大绥、王铁宏、邸小坛等10名行业知名专家召开了7场院庆5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参加总人数达1000多人次;2014年底成功举办了“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还成功主办了“低碳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论坛”和“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研讨会”;2015年4月20日,广东建科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由研究院杨仕超副总经理带队转战到俄罗斯,参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举办的第22届(4·22—4·24)城市国际建设展销会,打响了广东建科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枪”。
近年来,广东建科开展的社会公益性工作主要有: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标准的配套软件和公益性软件;主编建筑节能系列标准;开展广东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基本信息及能耗统计,其中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690栋,大型公共建筑252栋。
广东建科开展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使得其科研及综合实力和业务总产值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在代表中国建筑服务领域走向远方的征程上,广东建科始终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