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的“无奈”

来源 :今日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码影像这个更大的商业战场上,柯达明白——不仅强手如云,而且面孔翻新——不仅要面对富士的进攻,而且必须硬着头皮去跟惠普、爱普生、佳能等成名高手竞争
   柯达彻底放弃传统胶片业务的传言,随着邓凯达11月的中国之行破灭了。
   虽然这位意志非凡的CEO领导下的柯达公司,力拓数码影像业务的新战略正在被迅速而有效地执行,但是,任何竞争对手都不要指望,他会放弃自己已经打下的传统胶片市场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复杂而多元化的市场上,更是如此。
   即使邓凯达宣布以一亿美金及其他资产收购乐凯20%的股权的行为,被业内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次大胜利”(基本上是按照乐凯的游戏规则签订了合作协议),也丝毫不能排除柯达在数码与传统影像并存的中国市场上,企望继续保持“霸主”姿态的可能。
  
  变革
  
   今年9月,已有122年传统胶片生产历史的柯达在其美国总部宣布,公司业务重心向增长迅速的数码业务转型。
   在柯达全球总裁兼CEO邓凯达眼中,这次转型是柯达120多年来面临的第二次激烈变革,其意义不啻于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发明摄影胶卷,果断淘汰自己发明的玻璃干版,并进入胶卷生产领域。
   虽然表面上看,这项全力以数码为导向的战略调整计划旨在以消费者、医疗和专业胶片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本,利用数码技术的力量将公司业务扩展到一系列商业领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业务范围,并成为数码市场上的领导者,但投资者都明白,这其实是柯达的“无奈之举”。
   美国影像市场协会(PMA)有统计显示,今年美国数码相机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相机,传统相机在2000年创出的销售高点已经成为历史“绝唱”。对于主营传统影像业的柯达而言,虽然还是市场老大,但今后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了。目前,柯达收入的70%来自传统的胶卷和摄影产品,公司全部营运收益亦来源于此。公司7月23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收益报告显示,利润约为1.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锐减60%。
   当然,传统影像市场的萎缩,柯达已经公开承认。邓凯达曾言:“我们已认识到人们对传统产品的需求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发达市场。正是考虑到这个现实,柯达开始加速应对来自数码市场的需求,转变业务范围,将重点放在数码市场。”
   事实上,柯达提出转型也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早在2001年,柯达就宣布,战略重点转向数码影像,并明确提出发展“新三件”——芯片、软件和打印设备,逐步替代“老三件”——胶卷、相纸和冲洗药,只可惜收效甚微。在2002年柯达全年13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来自数码市场的只有38亿美元,大部分还是传统影像业务的贡献。
   在市场前景与现实利润的双重“压榨”下,柯达似乎进退两难。
  
  重组
  
   不过,这一次邓凯达动了真格。
   他知道,在数码影像市场越来越诱人的商机面前,柯达“传统与数码两线并重”的市场策略必须要向“数码”严重倾斜。于是,今年8月开始,柯达宣布了新一轮业务和管理团队的重组计划。
   其中,商业冲印、显示屏及元器件、数字及胶片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和商业影像5大业务部门,替代了民用摄影部、专业市场、娱乐影像、医疗影像、数码影像和商业系统,成为柯达在未来市场的主要业务领域。宣布解体的公司原有最大事业部——民用摄影部和专业市场部,其成立不过才一个月时间;而显示屏及元器件部,原来不过是属于民用摄影部下面的一个小单元,现在却随着业务调整被赋予了重要责任,独立成为一个新的部门。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中的“数码派”也由此跃升为“实力人物”。重组后的柯达公司5大主要业务区域的负责人,目前已全部由熟悉数码市场的人士管理。公司全球总裁兼CEO邓凯达、首席运营官安东尼奥、原数码影像部总裁史兆威、医疗影像数码部总裁邓博伦,以及从惠普公司新挖来的商业冲印部总裁詹姆士、从奥林巴斯挖过来的梅森小岛等都是有着数码市场实战经验的人物。
   在大幅度扩充数码影像机构和人员的同时,柯达也把传统影像部列入了缩减成本的计划中。继年初裁员2200人后,柯达在9月份宣布数码转型战略后,已计划再次裁员6000名,这些被裁人员主要就集中在公司美国总部的传统影像部门。
   柯达希望,通过裁员为下一个财政年度节约3亿美元左右的开支,为下一个财政年度打赢数码影像市场的“大战”积累更多弹药和资本。
  
  行动
  
   “并购将成为我们今后向数码市场进军的重要手段。”邓凯达直言不讳。
   显然,这是柯达吹响的第一支号角。今年9月柯达已宣布,大幅减少派息,斥资30亿美元为公司在数码彩色打印机、相机和医疗成像设备业务的扩张提供资金。
   这一激进的计划曾令惊讶不已的投资者纷纷抛售柯达的股票,致使柯达股价跌到了15年来的最低点。但这依然没有动摇邓凯达的决心。
   在他眼里,“全力以数码为导向”的战略前景是无比光明的——可能使公司2006年的年收入达到160亿美元,2010年的年收入达到200亿美元(目前公司年收入约为130亿美元)。现在所有的投入和付出只不过是“毛毛雨”,当然也都是值得的。
   实际上,柯达向数码市场挺进的大规模行动已经开始了。其斥资8亿美元与日本三洋合作,开始自主研发有机发光显示器产品;在中国,柯达在数码冲印领域已重点发力,正加快步伐把8500家传统冲印店升级为数码冲印店,并与三星、诺基亚、联想建立了战略联盟,希望借助这些IT厂商的力量尽快完成升级换代,在柯达密布中国的近2000家数码网络连锁冲印店中向消费者提供彩信输出(冲印或光盘刻录)业务;同时柯达也全力进军打印机市场,推出了一款喷墨打印机,甚至其还计划利用现有的一家合资企业,拓展其在高端数码打印市场的产品线,向业内领军企业施乐公司和惠普发起挑战;此外是在数码相机领域,其加快了推出新品的步伐,今年四五月间,公司已连续发布了3款新的数码相机。
  
  相关链接:怎么攫取“最后一桶金”?
  
   柯达转型数码,现在已经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有备而来。但是,能否达到预期却是难料。因为数码市场已经是一个更大的战场,不仅强手如云,而且面孔翻新。柯达不仅要面对老对手富士的强大进攻,而且必须硬着头皮去跟惠普、爱普生、佳能等新挤进来的各路成名高手竞争。究竟有几成胜算?恐怕连公司全球总裁兼CEO邓凯达都不明白。
   但邓凯达一定明白的一点是,在柯达的全球扩张中,有一枚重要棋子决定着成败,那就是日益崛起的中国市场。“柯达最大的数码影像基地在中国。”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说,“柯达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在中国的争夺,公司一直在努力扩充在上海的数码相机生产能力。”
   就在最近,中国市场还为柯达扮演了一次“救火者”的角色——在柯达因转型数码计划遭遇股东强烈质疑仅仅十几天后,它们便以与乐凯的合作让股东们尽释前嫌。“我们决不是要放弃传统银盐业务,”邓凯达一再强调,“和乐凯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将把业务重心转移到数码领域,但是在中国,传统胶卷业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我们的重心。目前,美国人均消费3.6卷胶卷,而中国人均才0.1卷,传统胶卷在中国内地仍富有市场潜力。”
   牵手乐凯的柯达,仍然希望在把包括富士在内的竞争对手成功阻击在中国国门之外的时候,自己依然能在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传统胶片市场上独享最后的辉煌。
   实际上,对柯达而言,这也是它的“必需之选”。
   目前,公认的事实是,数码市场的利润率远远低于银盐胶卷的销售和相关的服务领域,同时这里有着众多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柯达计划集中精力涉入的三个数码影像领域是商用、消费者和医疗,目前这三大领域的领导者分别是惠普、奥林巴斯和GE。柯达向数码转型的成本将极其高昂。“这将是一个自杀性的计划。”有业界分析人士评价说。目前,柯达在数码摄影领域的业务并没有盈利,据预计,柯达必须在未来3年斥资20亿美元进行中等规模的收购,同时在新的增长领域追加投入更多资金。现在看来,能够为柯达的数码转型提供强大现金流的只有传统胶片产业,所以,柯达是万万不能放弃传统胶片市场的。
   也许,数字化带给柯达的威胁,远比互联网对印刷业的冲击更为致命。
   也许,中国给柯达提供的这攫取“最后一桶金”的机会,能使其避免数码转型成为一招“险棋”。
其他文献
中国的富豪近年来似乎进入了一个引人关注的多事之秋,从刘晓庆到杨斌,从牟其中到仰融、周正毅,其影响之大,令海内外震动,以至于《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在有的人眼中俨然成了一些富豪的“追魂榜”。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福布斯杂志在2003年评选出的世界级富豪后,被视为是这些富豪的荣誉,认为正是这些富豪左右着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如果说一个或者两个富豪出现问题还可能是个人问题、偶然问题,但是,如果大范
期刊
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广播产业经受了几年的风雨洗礼,已进入曙光初露的上升时期。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国内有许多电视台和网络公司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广播业务,在技术方案、运作模式和商业推广等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其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除个别城市外,几乎都没能实行规模化商业运作,更不用谈盈利了。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大矛盾:急功近利的设备供应商和举棋不
期刊
食品饮料行业,一派繁荣;一场械斗,气氛有些变味。在我们眼里,康师傅和统一两家公司本是同一个家庭养出来的兄弟,彼此不停歇地你追我赶无非是想争论出个“谁是兄,谁是弟”的结果来   一派繁荣的食品饮料行业里,接连情节类似的械斗事件,使得这般激烈竞争出现了变调。“那些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乃至产品本身都相差无几、又没办法打倒对方的对手,才会斗得最厉害。虽然械斗属于偶然,但如果对手们实
期刊
以全部家当60万元,撬起1000万元,以1000万元撬起3个亿、甚至10个亿,单祥双不经意间,踏上了创投业的风头浪尖   出身贫寒,并不妨碍单祥双拥有良好的直觉、超常的意志力和迅捷的行动力。半路出家,短短5年时间,单祥双超越了中国创投业近20年的尝试和实践。“钱在谁手里,恐慌就在谁手里。”中国行业性亏损,创投机构遍尝苦涩滋味,而单祥双却成竹在胸,使得中科招商闲庭信步。   诠释自己的投
期刊
安静是人们的权利和权益,我期盼见到的是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明的、道德的、喧而不嚣的社会   自然界哪种动物的噪音最大?人类!征服自然的尊贵人类,其声音本不如狗吠,不如驴吼。但人制造的器具助纣为虐,使自然界的动物望尘莫及。眼前的垃圾、污染显而易见,对耳边的“垃圾”——噪声,人们常置若罔闻。中国是喧嚣的,这不仅在于人多,还在于公德。   建筑噪音当推首位。中国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兴修
期刊
2003年的富豪排行榜新闻大战基本已经结束了,但是留下的N个财富困惑和令人咋舌的数字是大家不敢忘怀的。现在大家都在念叨着“快速发展的网络科技”、“尖锐的中国民营企业”、“70年代生人的首富” 等等就是富豪榜后遗症的典型症状。   有上榜富翁还未把钱捂热就中箭落马,有一部分显然还在家心惊肉跳,当然其实大部分还是受益匪浅的,否则中国富豪们早就联合起来将其封杀了。众所周知的是:虽然丁磊先生一直对排
期刊
一位人称“亚洲第一富婆”,一位被媒体追捧为“内地第一富婆”;一位活跃、个性,新闻不断,一位低调、稳健,交际深广……龚如心和陈丽华,这两位年过花甲的“楼宇皇后”,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各自的投资人生。   龚如心,女,出生于上海,现年66岁,香港华懋集团主席,习惯头顶红色蝴蝶结,扎着小辫子,身着迷你短裙,喜欢别人叫她“小甜甜”,是香港商界最活跃的投资明星,有“亚洲第一富婆”之称。   以“6
期刊
液晶显示器行业的世界冠军——“优派”如何在中国市场反败为胜   林中庸最近双喜临门——一是他挂帅的优派中国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就以19.3%的市场占有率,坐上了中国内地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市场的总营业额冠军宝座;二是鉴于突出的业绩表现,他荣升了优派(View Sonic)亚太区的总裁。   原先质疑优派的人,最近都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记得2002年8月8日,当优派公司
期刊
我说,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高跟鞋很高,我为自己是女性感到骄傲。   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中国招待会上,来者都是人物。   身处其间,王新红还是让人感觉到了她的分量,一种容貌和气质之外的力量。   王新红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她一定是主角。   因而,在华裔活跃的当今美国政坛,王新红被视为又一颗政坛新星。   这个生于东北、长于江南的女子,因为陪读而抵
期刊
三星的迅速崛起给中国企业最大的启示是——从大路货到世界名牌、从本土生产到跨国经营、从低端贴牌厂到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并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索尼,这个三星曾经发誓要赶超的国际巨头,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   10月28日,它向三星伸出合作之手,与其签订协议:明年第一季度成立一家总投资为2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生产液晶显示器。   谁能料到?在1997年以前,向索尼购买芯片的众多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