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度的产教融合,体现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育人的深度参与与主体地位,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但具有中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特色与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全面总结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与经验举措,提出了7个关键要点,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论;实践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就是将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既体现技艺传承的形式,也体现职业教育过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1]:“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推进职教现状的一种改革措施,能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就业融合发展,疏通和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成长的通道,充实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提升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案;是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实践技能重要举措。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践条件,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利于双师教师培养,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適应周期,也从实际需要培养的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性和优点。
2013年宜昌市制定了《宜昌市“六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建设千亿装备制造产业;同时发布了《关于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成东山机械制造产业园、江南机械制造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在这一大的形势背景下,由此必然产生对机械制造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与装备制造业对口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十分有必要,也非常可行。
在这一背景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成为学校首个试点专业,同时也获得宜昌市教育局立项建设,目前已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成效明显。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与葛洲坝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联合办学,立足机械加工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双主体教学,学徒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选出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技师组成师资团队,校企联合定制课程体系,实施弹性授课计划,引入三方评价机制,使得人才培养贴合职业标准、岗位需求,以实用型实战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激起了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试点班级采用每学期1+1阶段教学模式,学校重知识人文培养、企业重实践技能训练,工学交替、资源共享、条件互补,强化了机械加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内涵。目前此项试点工作,已确定为宜昌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1.1 构建合适的培养模式
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行1+1的培养过程,即一个月在学校一个月在企业交替轮换进行,实行双导师制小班化(不多于30人)办学。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安排学徒的住宿、饮食等日常生活,费用由企业承担;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学徒工作岗位轮换并指定师傅,每岗固定一名师傅。在校期间与普通高职学生同等待遇,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传授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课内实训操作。
1.2 制定弹性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联合参与学徒制人才方案的制定工作,成立学徒制教学与实习指导委员会专班。企业选派技术员、技术能手参与;学院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验员参与,一共10名成员组成学徒制教学与实习指导委员会。集中召开协调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模块的初步安排,设计出简单高效的课程体系,并分解课程标准制定任务;召开工作组及行业专家论证会。企业方面指定专班人员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分解。
1.3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生产实践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设计,技艺传承与知识传授融合一体。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践行双导师制,学校指定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学生专业理论;合作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岗位技能传授[3]。建设现代化的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把握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贯穿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三环节,推动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引导学徒掌握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获取职业证书。核心课程中深化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4 构建符合学徒职业发展的实习体系
根据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认真把握岗位关键技能,由社、校、行、企共同研究编制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共同编写具有职业工程实践特色的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培训教材,强调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培养[4]。学院安排双师型骨干教师对车、铣、磨、钳工、数控加工、热处理、钣金制作、特种加工、热加工、机修等工种的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分类总结,企业指定技术员和熟练师傅配合提炼,按岗位编制实训计划,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如表1所示)。要求学徒至少熟练掌握2项以上的技能,并考取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证书。
1.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根据学徒制试点工作基本方针,选派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优秀的教师担任校内指导老师,安排相关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或参加专题培训,不少于5名教师参与。企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安排指定的师傅进入学校学习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及理念,要求集中培训每学期不少于3天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互派教师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校企双方对各自的师资培训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为教师培训提供生活便利条件。企业给学徒制师傅发放一定的津贴,以提高师傅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教师和师傅考核评价办法,由学生评议、教师自评、单位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公示。 1.6 改革评价模式、引入三方评价机制
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人才评定标准,改革传统的学校单方面考评的模式,将学生自评、教师考核、师傅打分、企业考评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实习岗位技能水平进行联合评定。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学生在实习岗位需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的标准,至少在一个核心岗位技能上达到中级工的水平[5]。
1.7 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根据任务分工,校企双方需联合制度学徒制涉及的各类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和实习的有序进行,实现学徒制开展的目标。各项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逐项商定,做到有依据、能实施、有效果。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安排必要的经费开支、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教学管理细则。
2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致力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即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依据、涵义、特点、实施路径及对策,从我院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体现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建立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范要求与企业生产实际状况的弹性教学计划,分阶段开展教学,做好企业方作为主体教学的任务安排,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6]。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出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教育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形成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践条件,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利于双师教师培养,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周期,也从实际需要培养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性和优点。
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目前该教学改革研究已经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参与该项目实践的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岗位实践技能明显好于普通教学类别的学生。本教学成果经修改完善后,先在本校内其他专业进行推广,再在本市内有良好的企业行业合作基础的职业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试点经验将形成成果材料供地区职业院校和企业借鉴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切实可行有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能够接受校企双元培养、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掌握核心技能;学校通过试点探索可以加深职业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职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将为企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于宜昌市特大城市建设,特别是千亿装备制造业。
参考文献:
[1]李想.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阻碍因素与行动逻辑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2]曾淑萍.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电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
[3]田寶春,张捷.社会企业与学校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研究 ——以现代学徒制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4).
[4]丁在明.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5(25).
[5]付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8(32).
[6]徐柏权,蔡占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基地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论;实践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就是将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既体现技艺传承的形式,也体现职业教育过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1]:“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推进职教现状的一种改革措施,能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就业融合发展,疏通和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成长的通道,充实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提升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案;是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实践技能重要举措。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践条件,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利于双师教师培养,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適应周期,也从实际需要培养的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性和优点。
2013年宜昌市制定了《宜昌市“六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建设千亿装备制造产业;同时发布了《关于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成东山机械制造产业园、江南机械制造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在这一大的形势背景下,由此必然产生对机械制造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与装备制造业对口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十分有必要,也非常可行。
在这一背景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成为学校首个试点专业,同时也获得宜昌市教育局立项建设,目前已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成效明显。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与葛洲坝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联合办学,立足机械加工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双主体教学,学徒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选出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技师组成师资团队,校企联合定制课程体系,实施弹性授课计划,引入三方评价机制,使得人才培养贴合职业标准、岗位需求,以实用型实战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激起了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试点班级采用每学期1+1阶段教学模式,学校重知识人文培养、企业重实践技能训练,工学交替、资源共享、条件互补,强化了机械加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内涵。目前此项试点工作,已确定为宜昌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1.1 构建合适的培养模式
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行1+1的培养过程,即一个月在学校一个月在企业交替轮换进行,实行双导师制小班化(不多于30人)办学。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安排学徒的住宿、饮食等日常生活,费用由企业承担;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学徒工作岗位轮换并指定师傅,每岗固定一名师傅。在校期间与普通高职学生同等待遇,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传授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课内实训操作。
1.2 制定弹性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联合参与学徒制人才方案的制定工作,成立学徒制教学与实习指导委员会专班。企业选派技术员、技术能手参与;学院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验员参与,一共10名成员组成学徒制教学与实习指导委员会。集中召开协调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模块的初步安排,设计出简单高效的课程体系,并分解课程标准制定任务;召开工作组及行业专家论证会。企业方面指定专班人员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分解。
1.3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生产实践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设计,技艺传承与知识传授融合一体。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践行双导师制,学校指定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学生专业理论;合作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岗位技能传授[3]。建设现代化的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把握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贯穿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三环节,推动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引导学徒掌握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获取职业证书。核心课程中深化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4 构建符合学徒职业发展的实习体系
根据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认真把握岗位关键技能,由社、校、行、企共同研究编制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共同编写具有职业工程实践特色的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培训教材,强调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培养[4]。学院安排双师型骨干教师对车、铣、磨、钳工、数控加工、热处理、钣金制作、特种加工、热加工、机修等工种的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分类总结,企业指定技术员和熟练师傅配合提炼,按岗位编制实训计划,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如表1所示)。要求学徒至少熟练掌握2项以上的技能,并考取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证书。
1.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根据学徒制试点工作基本方针,选派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优秀的教师担任校内指导老师,安排相关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或参加专题培训,不少于5名教师参与。企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安排指定的师傅进入学校学习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及理念,要求集中培训每学期不少于3天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互派教师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校企双方对各自的师资培训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为教师培训提供生活便利条件。企业给学徒制师傅发放一定的津贴,以提高师傅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教师和师傅考核评价办法,由学生评议、教师自评、单位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公示。 1.6 改革评价模式、引入三方评价机制
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人才评定标准,改革传统的学校单方面考评的模式,将学生自评、教师考核、师傅打分、企业考评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实习岗位技能水平进行联合评定。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学生在实习岗位需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的标准,至少在一个核心岗位技能上达到中级工的水平[5]。
1.7 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根据任务分工,校企双方需联合制度学徒制涉及的各类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和实习的有序进行,实现学徒制开展的目标。各项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逐项商定,做到有依据、能实施、有效果。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安排必要的经费开支、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教学管理细则。
2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致力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即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依据、涵义、特点、实施路径及对策,从我院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体现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建立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范要求与企业生产实际状况的弹性教学计划,分阶段开展教学,做好企业方作为主体教学的任务安排,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6]。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出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教育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形成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践条件,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有利于双师教师培养,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周期,也从实际需要培养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性和优点。
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目前该教学改革研究已经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参与该项目实践的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岗位实践技能明显好于普通教学类别的学生。本教学成果经修改完善后,先在本校内其他专业进行推广,再在本市内有良好的企业行业合作基础的职业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试点经验将形成成果材料供地区职业院校和企业借鉴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切实可行有效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能够接受校企双元培养、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掌握核心技能;学校通过试点探索可以加深职业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职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将为企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于宜昌市特大城市建设,特别是千亿装备制造业。
参考文献:
[1]李想.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阻碍因素与行动逻辑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2]曾淑萍.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电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
[3]田寶春,张捷.社会企业与学校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研究 ——以现代学徒制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4).
[4]丁在明.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5(25).
[5]付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8(32).
[6]徐柏权,蔡占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基地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