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法时代下的海事院校海商法教育拓展

来源 :航海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海事院校海商法课程教学偏重于海事私法教育,对于海事行政法与国际海洋法等重视不够、教育不足的问题,论述海事公法与海事私法是海事法应有之义,二者协同发展方能推动海事法的进步;海事院校应基于院校特点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当拓展海商法教育内容,提出海商法教育对于海事公法和海事私法应同样对待不可偏废.
其他文献
针对航海技术专业“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传统教学在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用课堂派教学平台对“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从课前、课中、课后、课程考核几个环节探讨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及效果.
函数迭代是函数运算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重复运动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迭代产生的结果和函数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越是复杂的函数迭代后往往会产生越复杂的结果,所以,函数迭代研究通常从简单函数开始.单调连续函数作为一类较简单的函数,它的迭代一直是迭代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定义在有限闭区间和无限区间上连续单调不减函数的迭代产生的数列进行讨论,证明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连续单调不减函数在定义域中任意一点的迭代产生的数列都收敛,给出了定义在无限区间上连续单调不减函数迭代产生的数列的收敛条件.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对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结构力学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生动的案例为依托,充分挖掘结构力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和开展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相关知识点的融合和映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管理心理课程历史和课程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团队深入进行课程发展历史的思政探索,课程内容的思政探索,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思政探索,把价值取向寓于知识传授中,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素养,培养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思想政治的合格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该课程教育教学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灌输型教学模式普遍、课程体系整体性不足、教学内容缺乏螺旋上升等问题.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多措并举,打造特色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强化网络教学等,构建“教-学-管一体化”的多维立体教学管理模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的激励与督导,取得很好的效果.
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的根本依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有意义学习理念,提出高职院校MLE(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目标是“全人教育”,价值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行动理念是“教即是学”.在此基础上,设计“三维整合”“4段衔接”和“多元协同”的改革实践方案,助推改革实践探索.
结合《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21版)》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分析航海院校船上医疗救护类教材在教材建设团队、内容和结构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组建多元化编写团队、创新教材内容与形式等开发新型船上医疗救护类教材的建议.
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与西方文化比较有什么优势.这些问题如果弄不清楚,那就谈不上自信,而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句空话.rn一、 什么是文化rn简单地说,人的精神化成文字保存在载体上,就成了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历史上,文化的载体不断变化,先有甲骨,即甲骨文,后来有竹简、帛书、纸张、石碑、金属,现代科学又创造了许多复杂先进的载体.文化开始与文字有直接的关系.
2021年11月13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张昭炜教授召集的第一期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功夫论范式下的中国儒学史”专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研究员、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正副编审、上海社会科学院张锦枝副研究员、扬州大学程海霞副教授、湘潭大学周丰堇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郑泽绵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功夫论范式下的中国儒学史”主题,就张昭炜教授的著作《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年,以下简称《缄
期刊
人性论在儒家思想或中国哲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先秦儒家的人性论思想丰富,从孔子到子思虽未明言性善,但有性善论的倾向,到了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董仲舒的人性论继先秦儒家人性论之后,开汉代儒学的人性论之先,他提出性三品说、以中民论性说和性善情恶说.董仲舒的人性论对后世的人性论思想产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性三品”说在由汉至唐乃至宋初的人性论史上占有主流地位.在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人性论之间,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儒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