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俄长期保持睦邻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两国更是世界贸易大国。两国都有得天独厚的土地与自然资源,但俄罗斯受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影响,未能很好的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相毗邻,是两国开展交流的重要枢纽。两地区在农业发展上各有优势,但合作交流水平落后。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两国人民的饮食状况,对两国饮食文化交流有一定阻碍。如今,文化越来越受各国重视,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最基础和深沉的动力之一,探寻两地区饮食文化上的共通处,能够加强地区交流,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同时,实现中国东北地区农业上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联动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俄加强了农产品的贸易,近两年两国危难面前守望相助,这为今后两国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状况梳理,探寻两地饮食上的共存现象,分析近年来两地在饮食方面的来往状况,研究两地饮食文化交流的现实和前景。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饮食文化共存
一、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特点
1.1东北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自然禀赋较好,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俗语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2]正是有了这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也成为著名的玉米、大豆、粳稻生产带,并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畅销国内外市场。同时,东北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土地不仅肥沃,而且平坦,具耕作成本低,辛劳轻等特点,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
1.2东北饮食特点
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受到严格的季节限制,入冬以后,严寒低温令土地不能再有所收获,这种状态通常持续近半年的时间。为了应对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东北民众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饮食习俗,如冬储菜、腌菜、饮酒食肉吃 火锅以御寒。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蔬菜种类单一,为了在冬季能吃到更多的蔬菜,人们就在秋季蔬菜种类比较多的时候去腌制一些菜以备冬天食用,经过腌制的菜不仅可以保存更久而且口味更佳美味,久而久之腌制菜就成为了东北人的一个特色菜肴。东北人嗜酒,日常吃饭也离不开酒,用高粱酿的酒叫做“烧酒”,又叫“白酒”、“白干”。這种酒的酒精浓度高、性烈,为东北汉子喜爱。东北火锅是具有满族遗风的一种地方食俗。火锅,是用金属(上等材质是锡,其次是赤铜) 制成的炊具,锅是圆形的,中间有烟筒,置入炭火,使菜保持一定热度或使汤沸腾,然后把薄薄的肉片、蔬菜及调料等放在汤里,随煮随吃。中国传统饮食讲究“南人食米,北人食面”,而东北地区的主食却突破了这一传统。东北地区民间饮食在主食方面,以米饭为主,以各种各样的面食为辅。[3]民间的一日三餐通常是早餐由稀粥搭配各种干粮,中、晚二餐多以米饭为主食。
在璀璨绚丽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篇章。受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 生态特色。
1.3俄罗斯对东北饮食影响
中东铁路的修建,为中俄饮食文化的碰撞创造了条件。多年来,两种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宗教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从相遇、不适到相容、交融,竟是那样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百多年前,一群吃西餐,视面包、香肠、土 豆、牛奶、奶酪为“五大领袖”,圆白菜、洋葱头、胡 萝卜和甜菜头为“四大金刚”,黑面包、伏特加、鱼 子酱为“三剑客”的俄罗斯人,随着中东铁路的延伸进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俄罗斯人及俄式西餐在哈尔滨的增多,美味的诱惑力日益凸显。俄罗斯人发现中餐不错,中国人发现俄餐也很不错,于是开始学吃、学做对方的饮食。俄罗斯人喜欢上了中国的锅包肉,中国人喜欢上了俄罗斯的面包、红肠,中俄美食渐渐相容。哈尔滨人从小生活在中俄文化兼收并蓄的环境中,美丽的松花江畔和迷人的太阳岛是他们从小就期盼的夏日野餐聚会的地方。每次野餐,大家都会带上面包、红肠及各种熏酱食品,还有就是洗干净的各种生菜,可蘸酱也可用沙拉酱拌食,原因是便于携带。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
2.1远东地区区位特点
俄罗斯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和自然气候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美食特色和烹饪传统。远东美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出现的一种新的美食现象,它融合了移民、土著人民、远东居民的家乡菜的传统以及借鉴亚洲美食。
2.2远东地区饮食特点
从17世纪中叶到现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美食史可以用多层馅饼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一层是远东土著人民的烹饪传统(例如当地的冷冻鱼);第二层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菜肴,定居者根据当地的产品进行了调整(如鱿鱼饺子,海带红菜汤或三文鱼鱼汤);第三层融合了中国料理(炒菜)、韩国料理(煎锅和辛辣小吃)和日本料理(生海鲜、调味汁);最后,第四层是远东地区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的简单家常菜。现在的当代远东美食是远东人从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文化中融合而成,表达了希望有一种光明而独立的身份的愿望。
在远东,人们欣赏产品的自然味道。在这里,据说厨师的技艺是为了帮助揭示和强调这种自然的味道,因此该地区餐馆和家庭菜的大部分菜肴都很简单。可知,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会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综合影响。
此外,俄罗斯土地储备丰富,在远东地区种植的农产品为纯绿色生态产品,远东地区化学和矿物肥料使用量远低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远东地区更靠近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这些国家每年粮食进口量超过2800亿美元;远东地区蔬菜自给率为58%谷物79%,肉类25%,牛奶44%,较低的自给率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据俄方统计,2017 年,远东地区对中国出口的农业原料、货物和粮食总额为12.7亿美元。 2.3远东地区特色美食
俄罗斯远东地区美食产品主要是以下几种。
鱼子酱。不同种类的鲑鱼的红鱼子酱颜色不同,从胡萝卜红到深红色。要测试产品的新鲜度,你需要找到鱼子酱:如果它们爆裂,那么你已经买了正确的美味佳肴。鱼子酱是堪察加标志性菜肴之一的核心:因为美味。它是由森林浆果和鱼子酱制成的。新鲜鱼类和野生浆果的结合被认为能给予青春和长寿。
螃蟹。远东的标志性产品。蟹肉非常有益,富含维生素C、B12、B2、E、RR以及微量元素(磷、镁、钙、铁、硫、铜)、牛磺酸、氨基酸。蟹肉作为一种营养产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因为它含有许多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牡蛎。远东牡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的大小。太平洋牡蛎比他们的地中海的亲戚大得多。例如,萨哈林牡蛎的重量可以达到1.5公斤,长度可以达到20厘米。相比之下,欧洲牡蛎重达200克,长达12厘米。
蕨类植物。一道很受欢迎的菜是蕨类沙拉。只有在春天采摘的植物幼芽才会作为食物。然后将它们腌制、炖、炸,加入沙拉中,用作配菜。
云莓果。这是一种北方浆果,它有治疗的作用。明亮的黄色浆果含有许多有用的物质。在远东地区,云莓果会制作成果酱和果汁,晒干和冷冻的果子是贮藏已作为备用。
鹿肉。鹿的繁殖和饲养由科雷马、楚科奇和其他地区的土著人进行。因此,远东的鹿肉可以在许多不同的菜肴中品尝。它经过煎、炸、煮、冷冻、晒干和腌制等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
滨海边疆区以其"海边糕点师"工厂而出名。该工厂的产品包括在滨海地区的必备美食纪念品中,与鲑鱼鱼子酱、红鱼子酱、海鲜和蕨类植物并列。
远东地区已被俄罗斯定位于亚洲粮食出口中心,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和一系列利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与此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力度。这向我们昭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窗口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
三、东北地区与远东地区饮食文化交流研究
俄罗斯和中国北部及东北部接壤,是我国陆路边境最长的邻国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不仅在经济往来、政治关系方面格外密切,而且在文化方面交流不断深入,尤其是饮食文化方面交流日益密切。
3.1两地区饮食文化交流渊源
随着19世纪的移民浪潮,大批量的俄罗斯人涌入东北地区,他们也将家乡的美食带到了新的聚居地,在东北地方居民也从俄罗斯饮食文化中吸收营养,在哈尔滨有许多俄式西餐厅:中央大街上金碧辉煌的华梅西餐厅、后起之秀的波特曼西餐厅和圣彼得堡西餐厅等,目前,东北地区的俄式菜比比皆是,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街角有正宗的俄式咖啡屋与冰激凌店,其装饰颇具俄罗斯风情。[5]啤酒、红肠、面包、黄油、鱼子酱等食品已成为东北地区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土豆烧牛肉等东北名菜其根源都是俄罗斯菜肴,经过本土化改良,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成了一道地道的东北名菜。
3.2农业合作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我国与俄罗斯是睦邻友好的贸易伙伴国,且都处于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地位。在土地面积与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地位,但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体的合作并未达到最佳的状态。[1]
由于农业的发展与合作,也促进了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在亚寒带,常年冻土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冬季寒冷漫长,有机食品相对缺少,而中国在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俄罗斯有机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具有很大市场需求,有机食品可以出口到俄罗斯。两国应在有机食品生产和贸易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满足中俄两国有机食品的供需。而中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相对于俄罗斯而言,水域面积广阔,水产品产量较多,是中国海产品第一大供应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多数水产品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冷冻鱼,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小。加强食品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必然会促进两国饮食文化交流,因而东北和远东两地区的饮食交流会更加紧密。
3.3目前两地区饮食文化交流现状
“一带一路”促进了两国发展,近年来抓住这一机遇,两国各方面合作交流频繁。2020年危难来临之际,两国守望相助,在医疗物资等方面资助力度较大,在饮食产品方面交涉较少,中国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而俄罗斯的农业发展受挫较大,俄罗斯人民日常饮食受到影响。但是危难总会过去,两地区凭借距离优势,可继续寻求饮食方面的共同处,至此中国农产品可走向俄罗斯市场,也可吸收借鉴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为中华饮食文化增添新能量。
四、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饮食文化未来机遇
4.1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每道菜都會配有独具匠心的名字。中国人做菜注重刀工和火候的把握,相同的食材,或切丝或削片或剁块,配以蒸煮煎炸,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但中国人对菜品的口感和观感的过度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忽略了饮食的健康。俄罗斯常年受寒冷气候影响,为抵御严寒,饮食多以高热量为主,尤喜酸甜口味,食物中多加酸奶和黄油。俄罗斯人多追求饮食健康,在烹饪手法上简单直接,保留了食物的原有特色。饮食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出两个国家的情感归向。[5]
4.2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域优势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相互起到了桥梁作用,连接了两个国家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地理位置影响,都属于自己国家的一种边缘文化,受本国文化影响较小。但这给两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同俄罗斯加强合作,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方面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国友谊。而饮食作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带来双重享受。“食”是活命之本,生活必需,如今的饮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而是涉及到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通过加强两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也必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起到振兴两地区经济的重大作用。
4.3目前两地区饮食上迎来新机遇新挑战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全球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给国家间的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带来重大影响。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疫情的快速蔓延给两国双边贸易尤其是能源类产业带来了一定阻碍,但“中国作为俄罗斯农产品、食品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的地位继续巩固”,疫情引发俄罗斯对中国大陆食品出口激增,俄对中的出口食品主要为冷冻肉类、植物油类和乳制品等。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随着疫情势态逐步控制,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出口贸易逐渐复苏,其出口产品主要为蔬菜类、水果类和水产类,这与两国人民饮食息息相关。
中俄作为彼此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依托下,可以通过搭建饮食文化桥梁,增进文化认同感,为远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五、结论
俄罗斯是第一个帮助中国的国家,这份情谊始终是推动两国共同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加,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研究。饮食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元素。民以食为天,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是两国饮食文化交流借鉴的枢纽,“一带一路”的发展促进两国各方面发展,抓住这一机遇,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强两国饮食上的交流,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同时也可学习到俄远东地区先进食品加工等的技术,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琳琳.《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问题的思考》
[2]胡潇滢.《东北粮仓安天下 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证券日报中央级,2010.08.24
[3]许秋华.《二人转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美食研究,2014(04)
[4]谢颖.《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政策带给我们的启示》,现代交际,2019,第20期
[5]徐瑞红.《中俄饮食文化对比》,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第22期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饮食文化共存
一、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特点
1.1东北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自然禀赋较好,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俗语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2]正是有了这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也成为著名的玉米、大豆、粳稻生产带,并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畅销国内外市场。同时,东北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土地不仅肥沃,而且平坦,具耕作成本低,辛劳轻等特点,非常适合机械化耕种。
1.2东北饮食特点
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受到严格的季节限制,入冬以后,严寒低温令土地不能再有所收获,这种状态通常持续近半年的时间。为了应对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东北民众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饮食习俗,如冬储菜、腌菜、饮酒食肉吃 火锅以御寒。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蔬菜种类单一,为了在冬季能吃到更多的蔬菜,人们就在秋季蔬菜种类比较多的时候去腌制一些菜以备冬天食用,经过腌制的菜不仅可以保存更久而且口味更佳美味,久而久之腌制菜就成为了东北人的一个特色菜肴。东北人嗜酒,日常吃饭也离不开酒,用高粱酿的酒叫做“烧酒”,又叫“白酒”、“白干”。這种酒的酒精浓度高、性烈,为东北汉子喜爱。东北火锅是具有满族遗风的一种地方食俗。火锅,是用金属(上等材质是锡,其次是赤铜) 制成的炊具,锅是圆形的,中间有烟筒,置入炭火,使菜保持一定热度或使汤沸腾,然后把薄薄的肉片、蔬菜及调料等放在汤里,随煮随吃。中国传统饮食讲究“南人食米,北人食面”,而东北地区的主食却突破了这一传统。东北地区民间饮食在主食方面,以米饭为主,以各种各样的面食为辅。[3]民间的一日三餐通常是早餐由稀粥搭配各种干粮,中、晚二餐多以米饭为主食。
在璀璨绚丽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篇章。受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 生态特色。
1.3俄罗斯对东北饮食影响
中东铁路的修建,为中俄饮食文化的碰撞创造了条件。多年来,两种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宗教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从相遇、不适到相容、交融,竟是那样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百多年前,一群吃西餐,视面包、香肠、土 豆、牛奶、奶酪为“五大领袖”,圆白菜、洋葱头、胡 萝卜和甜菜头为“四大金刚”,黑面包、伏特加、鱼 子酱为“三剑客”的俄罗斯人,随着中东铁路的延伸进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俄罗斯人及俄式西餐在哈尔滨的增多,美味的诱惑力日益凸显。俄罗斯人发现中餐不错,中国人发现俄餐也很不错,于是开始学吃、学做对方的饮食。俄罗斯人喜欢上了中国的锅包肉,中国人喜欢上了俄罗斯的面包、红肠,中俄美食渐渐相容。哈尔滨人从小生活在中俄文化兼收并蓄的环境中,美丽的松花江畔和迷人的太阳岛是他们从小就期盼的夏日野餐聚会的地方。每次野餐,大家都会带上面包、红肠及各种熏酱食品,还有就是洗干净的各种生菜,可蘸酱也可用沙拉酱拌食,原因是便于携带。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
2.1远东地区区位特点
俄罗斯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和自然气候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美食特色和烹饪传统。远东美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出现的一种新的美食现象,它融合了移民、土著人民、远东居民的家乡菜的传统以及借鉴亚洲美食。
2.2远东地区饮食特点
从17世纪中叶到现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美食史可以用多层馅饼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一层是远东土著人民的烹饪传统(例如当地的冷冻鱼);第二层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菜肴,定居者根据当地的产品进行了调整(如鱿鱼饺子,海带红菜汤或三文鱼鱼汤);第三层融合了中国料理(炒菜)、韩国料理(煎锅和辛辣小吃)和日本料理(生海鲜、调味汁);最后,第四层是远东地区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的简单家常菜。现在的当代远东美食是远东人从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文化中融合而成,表达了希望有一种光明而独立的身份的愿望。
在远东,人们欣赏产品的自然味道。在这里,据说厨师的技艺是为了帮助揭示和强调这种自然的味道,因此该地区餐馆和家庭菜的大部分菜肴都很简单。可知,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会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综合影响。
此外,俄罗斯土地储备丰富,在远东地区种植的农产品为纯绿色生态产品,远东地区化学和矿物肥料使用量远低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远东地区更靠近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这些国家每年粮食进口量超过2800亿美元;远东地区蔬菜自给率为58%谷物79%,肉类25%,牛奶44%,较低的自给率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据俄方统计,2017 年,远东地区对中国出口的农业原料、货物和粮食总额为12.7亿美元。 2.3远东地区特色美食
俄罗斯远东地区美食产品主要是以下几种。
鱼子酱。不同种类的鲑鱼的红鱼子酱颜色不同,从胡萝卜红到深红色。要测试产品的新鲜度,你需要找到鱼子酱:如果它们爆裂,那么你已经买了正确的美味佳肴。鱼子酱是堪察加标志性菜肴之一的核心:因为美味。它是由森林浆果和鱼子酱制成的。新鲜鱼类和野生浆果的结合被认为能给予青春和长寿。
螃蟹。远东的标志性产品。蟹肉非常有益,富含维生素C、B12、B2、E、RR以及微量元素(磷、镁、钙、铁、硫、铜)、牛磺酸、氨基酸。蟹肉作为一种营养产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因为它含有许多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牡蛎。远东牡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的大小。太平洋牡蛎比他们的地中海的亲戚大得多。例如,萨哈林牡蛎的重量可以达到1.5公斤,长度可以达到20厘米。相比之下,欧洲牡蛎重达200克,长达12厘米。
蕨类植物。一道很受欢迎的菜是蕨类沙拉。只有在春天采摘的植物幼芽才会作为食物。然后将它们腌制、炖、炸,加入沙拉中,用作配菜。
云莓果。这是一种北方浆果,它有治疗的作用。明亮的黄色浆果含有许多有用的物质。在远东地区,云莓果会制作成果酱和果汁,晒干和冷冻的果子是贮藏已作为备用。
鹿肉。鹿的繁殖和饲养由科雷马、楚科奇和其他地区的土著人进行。因此,远东的鹿肉可以在许多不同的菜肴中品尝。它经过煎、炸、煮、冷冻、晒干和腌制等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
滨海边疆区以其"海边糕点师"工厂而出名。该工厂的产品包括在滨海地区的必备美食纪念品中,与鲑鱼鱼子酱、红鱼子酱、海鲜和蕨类植物并列。
远东地区已被俄罗斯定位于亚洲粮食出口中心,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和一系列利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与此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力度。这向我们昭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窗口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
三、东北地区与远东地区饮食文化交流研究
俄罗斯和中国北部及东北部接壤,是我国陆路边境最长的邻国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不仅在经济往来、政治关系方面格外密切,而且在文化方面交流不断深入,尤其是饮食文化方面交流日益密切。
3.1两地区饮食文化交流渊源
随着19世纪的移民浪潮,大批量的俄罗斯人涌入东北地区,他们也将家乡的美食带到了新的聚居地,在东北地方居民也从俄罗斯饮食文化中吸收营养,在哈尔滨有许多俄式西餐厅:中央大街上金碧辉煌的华梅西餐厅、后起之秀的波特曼西餐厅和圣彼得堡西餐厅等,目前,东北地区的俄式菜比比皆是,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街角有正宗的俄式咖啡屋与冰激凌店,其装饰颇具俄罗斯风情。[5]啤酒、红肠、面包、黄油、鱼子酱等食品已成为东北地区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土豆烧牛肉等东北名菜其根源都是俄罗斯菜肴,经过本土化改良,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成了一道地道的东北名菜。
3.2农业合作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我国与俄罗斯是睦邻友好的贸易伙伴国,且都处于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地位。在土地面积与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地位,但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体的合作并未达到最佳的状态。[1]
由于农业的发展与合作,也促进了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在亚寒带,常年冻土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冬季寒冷漫长,有机食品相对缺少,而中国在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俄罗斯有机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具有很大市场需求,有机食品可以出口到俄罗斯。两国应在有机食品生产和贸易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满足中俄两国有机食品的供需。而中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相对于俄罗斯而言,水域面积广阔,水产品产量较多,是中国海产品第一大供应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多数水产品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冷冻鱼,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小。加强食品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必然会促进两国饮食文化交流,因而东北和远东两地区的饮食交流会更加紧密。
3.3目前两地区饮食文化交流现状
“一带一路”促进了两国发展,近年来抓住这一机遇,两国各方面合作交流频繁。2020年危难来临之际,两国守望相助,在医疗物资等方面资助力度较大,在饮食产品方面交涉较少,中国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而俄罗斯的农业发展受挫较大,俄罗斯人民日常饮食受到影响。但是危难总会过去,两地区凭借距离优势,可继续寻求饮食方面的共同处,至此中国农产品可走向俄罗斯市场,也可吸收借鉴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为中华饮食文化增添新能量。
四、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饮食文化未来机遇
4.1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每道菜都會配有独具匠心的名字。中国人做菜注重刀工和火候的把握,相同的食材,或切丝或削片或剁块,配以蒸煮煎炸,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但中国人对菜品的口感和观感的过度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忽略了饮食的健康。俄罗斯常年受寒冷气候影响,为抵御严寒,饮食多以高热量为主,尤喜酸甜口味,食物中多加酸奶和黄油。俄罗斯人多追求饮食健康,在烹饪手法上简单直接,保留了食物的原有特色。饮食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出两个国家的情感归向。[5]
4.2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域优势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相互起到了桥梁作用,连接了两个国家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地理位置影响,都属于自己国家的一种边缘文化,受本国文化影响较小。但这给两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同俄罗斯加强合作,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方面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国友谊。而饮食作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带来双重享受。“食”是活命之本,生活必需,如今的饮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而是涉及到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通过加强两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也必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起到振兴两地区经济的重大作用。
4.3目前两地区饮食上迎来新机遇新挑战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全球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给国家间的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带来重大影响。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疫情的快速蔓延给两国双边贸易尤其是能源类产业带来了一定阻碍,但“中国作为俄罗斯农产品、食品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的地位继续巩固”,疫情引发俄罗斯对中国大陆食品出口激增,俄对中的出口食品主要为冷冻肉类、植物油类和乳制品等。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随着疫情势态逐步控制,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出口贸易逐渐复苏,其出口产品主要为蔬菜类、水果类和水产类,这与两国人民饮食息息相关。
中俄作为彼此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依托下,可以通过搭建饮食文化桥梁,增进文化认同感,为远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五、结论
俄罗斯是第一个帮助中国的国家,这份情谊始终是推动两国共同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加,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研究。饮食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元素。民以食为天,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是两国饮食文化交流借鉴的枢纽,“一带一路”的发展促进两国各方面发展,抓住这一机遇,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强两国饮食上的交流,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同时也可学习到俄远东地区先进食品加工等的技术,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琳琳.《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问题的思考》
[2]胡潇滢.《东北粮仓安天下 振兴东北从振兴农业开始》,证券日报中央级,2010.08.24
[3]许秋华.《二人转所反映的东北地区民间饮食习俗》,美食研究,2014(04)
[4]谢颖.《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政策带给我们的启示》,现代交际,2019,第20期
[5]徐瑞红.《中俄饮食文化对比》,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第22期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