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为时间久了,就没那么在意了;
  我以为不敢去想了,就几乎忘记了;
  我以为逃避了,就完全解决问题了。
  ……
  一切都在刚刚看了一段关于奶奶的文字,击退了我所有的防线,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地刺痛,抑制不住的酸楚,让我在阳春三月里泪流满面。
  奶奶刚过世的时候,只要有人一提起她,我就泪如雨下。这些年我尽量不回老家,我也不敢去奶奶的墓前……
  现在,我决定不再逃避。
  我要勇敢面对,面对我的心。
  奶奶,我想您。
  我的奶奶,整个村的人很少会知道她的真名,也不会记得她的真名,更不会叫她的真名,因为她从小就被送到蔡氏家族做童养媳了,大家都习惯叫她“蔡家大女子”,后面又以“福老太婆”相称。她受到远近乡邻的尊重和称赞,由于她个人的勤劳、努力,以一己之力抚养蔡氏家族的子女还算成器,家业也还算坚固。
  打小我就没有见过爷爷,据爸爸说他八九岁时爷爷就因为当年的“富农”成分,被抓进牢里,从此杳无音信。我印象中我们大家族中最高的权威也是奶奶,奶奶在哪里,子孙就会到哪里,哪里也就最热闹。我是整个大家族里孙辈中最小的,从小跟着奶奶的屁股转。她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她好像也乐意带着我到处跑,一点儿不嫌我麻烦。我从小到大是被奶奶夸大的、宠大的,哪怕我有芝麻大点的进步,在奶奶看来,她孙女就是最厉害的啊!她愈是夸我,我就愈努力,愈想去做好任何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奶奶去姑姑家,印象中最好玩的是夏天。天气闷热得不行,像个巨大蒸笼笼罩着我们,让人透不过气来。但是我不怕,因为有奶奶的蒲扇,凉风总会在奶奶的蒲扇下翩然而至,那些讨厌的蚊子也从来不敢来叮咬我,我想它们是怕奶奶吧,慑于奶奶的威严,不敢来欺负我。每次我看到奶奶的额头上也汗涔涔的,让她也给自己扇一下风,奶奶一边说她不热一边一个劲儿地给我扇,还轻轻地拍打着我的后背,哄着我入睡。在奶奶的怀里、在她的蒲扇下我睡得最快了,她身上那种安宁而馨香的味道让我安心,总是前一秒还在说话后一秒就睡得沉沉的。
  奶奶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把明矾和红艳艳的指甲花放在一起,将它们捣碎后,再用小棍子小心翼翼地敷到我的双手的指甲上,然后用地瓜的叶子紧紧包扎起来,要包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才行。我睡觉的时候既兴奋又不敢乱动,生怕一动就没有了一样,直到怀着激动的心情沉沉地睡去。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掀开指甲看。这些指甲真的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部变成了粉红色,惊艳得很啊!它们简直满足了小女孩对粉红色的所有幻想。我不停地看呀看,欣喜得不行,乐得咯咯地笑出声来,奶奶在一旁嗔怪道,有这么高兴吗?然后也跟着我一起笑起来。有了指甲红的手,我特别宝贝,一洗了手就马上用帕子擦干,怕那个指甲红一下子变淡了,每天要看无数次,怎么看也看不厌。
  奶奶一共拉扯了4个儿子、1个女子,还领养了1个女子,孙子孙女也有11人。庞大的一大家子,光吃喝拉撒,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就够奶奶忙活的了。但是她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经常熬更守夜,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准备第二天猪食、牛草……我常常一觉醒来,看到她还在那里忙活,她却不停地催促我快睡。奶奶不喜欢麻烦别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的衣服一直都是她自己洗,直到她96岁去世前。奶奶还经常挂在口上说的就是“可惜了啊!这个扔了多可惜啊!”她不让我们随便丢东西,更不让我们浪费粮食,哪怕一颗米掉在桌子上,她都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捡起来放在嘴里就吃了。她经常说,不要浪费衣禄(方言,粮食、福气之意),要不然老天会惩罚的。这个应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质量守恒定律吧,浪费的总会在其他地方补偿回来。奶奶的衣服补丁重补丁,哪怕就是我们三伯条件很好了,把奶奶接到城里去住了,她都舍不得扔在我看来看都不能看的内衣了。那是一件夏天的短袖汗衫,背后是一个小洞接着一个小洞,她自己拿着针在那里补了又补,补完还问我,我补得好不好,看不出来吧?于是,她又开心地穿上它。
  奶奶不仅勤劳得远近闻名,心肠软得也有些过分。从小我就记得她会把钱整整齐齐地叠成一沓,不允许有任何的褶皱,再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张手帕里面,然后放在钱袋里,紧紧地系在腰带上。她每次看到街上的乞丐都会给钱,或多或少,有时候也不管她手帕里的钱究能有多少。记得好像是2001年,奶奶那个时候已经有90岁了,平时没人陪她的话,就很少出去逛街。大二的暑假回去,我带她逛我们老家的东门口大街,她边走边说现在政策好啊,变化这么大,你看这个广场,以前多小,现在多大啊!这个路,以前多窄,现在多宽啊!人们穿的衣服,以前多差,现在多好啊!突然,她看到一个手脚有残疾的人躺在大街上,旁边有个要钱的碗,零零碎碎地飘着几个硬币和纸币,还有一元、二元……奶奶二话不说,连忙从腰带上拿出她装好钱的手帕,一层又一层,慢慢地揭开,慷慨地拿出一张五元的纸币,送到那位乞丐手上,说,你去买点吃的。说完,她不停地叹气,不停地嘀咕:太可怜了,太可怜了……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又遇到了一个残疾人在要钱。奶奶又把她的钱袋,拿出来,打开一层又一层,接着又拿了一个五元的纸币,送到乞丐的手上……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四个这样的乞丐,奶奶都是这样不偏不倚地一样对待。在遇到第五个乞丐的时候,奶奶边给边说,现在叫花子怎么这么多……我一直站在旁边,本来想提醒奶奶,您别给了,现在有专门靠着乞讨为生,是一个利益集团……但是我最终什么都没说,奶奶好像又忘了她的疑惑,马上对我说,我们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多帮帮人家,大家都不容易啊!
  奶奶經过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过够了苦日子。到了新社会,她是感受最深的,经常对我们说,现在这个社会多好啊!有吃的,有穿的,啥都不缺。瞧!你们这些女子还可以上学,好好上学,以后坐办公室,淋不了晒不了……也许就是她这种朴素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悄然无声地给我撒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从小到大,我学习上几乎从来没让奶奶操过心,在那个小地方有时候也让奶奶有丝丝骄傲。但是高中有一次,考试成绩特别不理想。记得在我们老家的阳台上,平时叽叽喳喳个不停的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不已。奶奶看着我说,“乖,你这样子啷个行?人这一辈子要遇到多少事啊!但是莫得事,哪有过不去的坎?我的孙女是最能干的……”奶奶又开启了她一贯夸我的模式。本来我一直沉浸在懊悔中,眼前世界变得一片灰暗,突然奶奶的话成了一道光,让我的眼前一亮,我的心跟着暖了起来,精神也为之一振。后来,我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奶奶的话犹在耳畔,一直鼓励着我,鼓励着我不断向前。
  从上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工作……到2008年,我在成都待了8年,陪奶奶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奶奶想念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在她弥留之际,她把赶回去看她的一个又一个孙子看完,每看完一个人之后都会问到我;每次没见到我,她都把头转过去,叹口气……而我当时因为孕吐得厉害最终没能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这成为我一生的遗憾,我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现在整个大家族因为没有奶奶在,大家各忙各的,再聚首是难上加难了。
  奶奶,我真的很想您。
  我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婆婆,她的真名叫刘春珍。
其他文献
笔触,从她古典式乳名——彭蠡——开启。听起来,如远古的方言。叫多了,就长成音色的基因。所谓的名字,无非用来喊。喊着喊着——  彭蠡就长大了。经彭泽、扬澜、宫亭的声声慢,出落成现今鄱阳湖的大浪淘沙。束起赣江、修水、饶河、信江、抚河,浩浩汤汤,奔湖口、注长江,缔结永恒的会晤。  “鄱湖无风三尺浪。”  一湖一江的强硬外交。母性与母性的妥协与较量。  历史一眨眼,母系的岁月,转成父系的经年。饱含荷尔蒙的
期刊
总有些事物让我敬畏  在圭研,總有些事物让我敬畏  比如一头健硕的耕牛  抬头望着天空  发出沉重的响鼻  突然前脚弯曲跪下  像斩断的一截木桩,重重压下去  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它等待我跨上去的姿势  让我措手不及,童年牧笛  被我丢失  旷野安静只剩下蝉鸣  它起身慢行,在我的视线里消失  抬头那一秒钟  它看到了虚空,还是什么?  我不得而知。这一瞬间  让我无限感慨,不起眼的场景  它一
期刊
在豫西山区的荒山荒坡上,长得最多的,是酸枣树。  豫西山区紧邻黄河,从地理上说,是嵩山和伏牛山的余脉,又是黄河冲积土的沉积区,山的余脉和和水的积土相互纠缠,成就了豫西山区土塬和山岭夹杂而生的地形特点,山不高,但连绵不绝,土不厚,但傲然耸立。它没有峰回路转的诗意,但盘旋在山岭上的山路既陡又弯,它没有柳暗花明的动人,但夹杂在黄土塬间的山谷既深又长。  山区极度缺水,可以说,自古以来一直缺水。它紧靠黄河
期刊
如同汉字的故事,总有许多笔划  反正,反反复复,横竖撇捺  反正,草字头的字反复刺穿流年似水的谎言  反正,纟字旁的字重复摇晃曾经岁月的美好  反正,最后的孤独都是反反复复燃烧后的灰烬  反正,最终必是尘埃落定的活色生香  端午,写给潜入你昨夜梦里的我  告诉你关于端午的传奇  白娘子的雄黄酒,被我藏在六月,一飲而尽  许仙也没成仙,还是抓药看病的郎中  法海的雷锋塔倒了,化缘的木鱼声也断了  我
期刊
千纸鹤  小时候,千纸鹤是被蜜糖包裹的童年愿望。  千纸鹤飞往无垠的蔚蓝,晚风、云朵如同孩童手中的棉花糖,纸鹤在左肩,糖在稚童的右手边。  成年后,躯体被病魔缠绕,手中的千纸鹤缓缓落下,梦想在泪眼中斑驳、朦胧。  一千只纸鹤,有着一千个梦想,一千个梦想簇拥着一股坚实的力量。  白马在心中划动潺潺流淌的清波,心门被翱翔的羽翼扯开一道明亮的缝隙。  大山和村庄,在地平线上,在极目之下,退隐成塞上老翁和
期刊
山 中  我的根部,一定要有蘑菇依附  你要侧过头  才有机会得到一只鸟的赞美  掉在草叶上  泥土上的  阴影,发出一丝丝轻微的地震  就像等着有人伸手  揭开这张合身的画皮  我记得,我是求你保过佑的人  山高,林深,叶密  斑驳的阳光小巧玲珑  有足够的弹性和耐性  我要是你,会在这时光的边缘  停下来  一定要  寻到一二处微微翘起的卷边  然后像一只蚂蚁径直爬进去,就算幸运了  欢喜冤家
期刊
此时天色近晚,正是看海好时机。  我们没有在沙滩上漫步,而是选一块平滑的、面朝大海的礁石坐下。毕竟经过连续两天马不停蹄上山下岛采风,人不乏,脚也累了。望着海水远远地、缓缓地向沙滩走来,我和彭老师聊起了文学。我知道,彭见明老师以小说《那山那人那狗》获奖,并改编为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没想到他说他正在创作一篇十万字的长篇散文。我好奇地问,一篇散文十万字,那该是重大题材了。他说不是,写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史。
期刊
一  今年还没有吃过梅子,但是梅雨却铺天盖地来了。不约而至,好似顽皮的小友。  在风雨中,大山轻浮得像一团云影,在眼前摇晃。一种莫名的惆怅,从心底里涌起,弥漫了眼睛,弥漫了整个季节。雨声淅淅,宜于抛书静坐,宜于支颐遐想,宜于枕肱而眠,也宜于在卧榻上读词。在这个时候,所有词人的作品都具备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伤,具备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品格。  雨水湿了上班的道路,昔日的坦途,此刻犹如
期刊
闪烁之雪,从寂静又幽暗的天空  而临。街道冰冷,我们眉上风止  这是街灯的夜晚,恰似遥远相逢  ……玫瑰。一切鲜花。口中热气  近距离交谈,总比拥抱夕阳温暖  你说你喜欢在这冬夜里悠闲漫步  叫卖声隐语。如我们安静的生活  没有冰山雪暴,有的是緩慢浪漫  透过清澈之眼,你说有一片麦地  和一只奔跑的野兔,在沐浴风雪  河流,山坡,牛羊,松树,风声  ……它们石头般沉默。白雪茫茫  你幻想在梦境带着
期刊
废 墟  阳台上的一盆花,今早又枯一节  剪掉枯枝又矮了许多  就像已不能用高矮论母亲  衰败的身体  被她伺候了一辈子的生活  搁置于床上,好久了  像安静的叙述,一段白描  脱水的破折号  我在她的命之外苟延  ——再剪下去  这盆花只剩光秃秃的杆  至于根,仅仅是一个垂死者  对于世界的牵强,一个无果的解  父亲就是这样  一点点矮下去,他的死  不過是在废墟上  建立新的废墟  我的活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