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赞许性反应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bill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步履日渐蹒跚的祖辈和父辈们一个体面」 来自作者xyzhangxyzhang近日文章,讨论所谓“无现金社会”。作者认为,“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无比接近于一人一台,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五个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它离“给步履日渐蹒跚的祖辈和父辈们一个体面”还有不小差距……不过,跟厮杀得如火如荼智能终端老板们讲“体面”,而且还是老头老太留守娃们的“体面”,有点奢侈吧?
  「敬业压迫」 来自作者潘姜汐熹等近日的文章。作者认为,“敬业压迫”(work shame)是“一种职场版‘强奸文化’——工作太累?可大家都在任劳任怨,就你叫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准点下班就会被问‘最近是不是挺闲的’;来不及吃饭都怪自己协调不好‘work-life balance’;周末不想加班,团队里人都像你这么娇气还做不做事了”……将熟词“工作狂”升级细化为“敬业压迫”的好处,好比除了平面镜,咱再添个凸透镜,用它照见自己的变异与失态。
  「与快感有关的局部的轻正在蔓延」 来自书评家曹东勃为新书《轻文明》撰写的书评,该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对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所做的又一次细致扫描”。该书作者认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轻”,“与快感有关的局部的轻正在蔓延……当这种轻飘氛围的膨胀、扩张、渗透、通约一切领域,侵入生活并试图扼杀生活中各种丰富可能性,问题便产生了,人们的思考、创造、伦理责任、政治责任会被卸载一空”。而“行动的轻盈并不能驱逐内心的沉重,技术的进步也无法解除生活的沉重”。
  「梦像野兽的脚步悄悄地叩击我们的房顶」 来自作家李长声近時专栏,语出日本诗人大冈信。今年4月5日日本诗人大冈信病故,大冈信在日本有“巨星”之誉,曾受邀撰写诗歌专栏近30年,上句即来自他的诗作,他曾说:“诗的语言带有‘意思的尾巴’,如今很多诗就像秃尾巴狼,读来没意思,倒是很吓人……”遵循老先生的提示揣摩这句“梦像野兽”,果然浮想联翩到无数条“意思”的“尾巴”,有噩的,苦的,真也绝望。
  「 社会赞许性反应」 来自作者颛顼推介,语出研究者叶婉青等,讨论微信社交中的个人印象管理。作者认为,一方面,“在朋友圈中,人们会倾向于展示自己符合社会认可的方面,以使自己看起来更符合社会或者某些人的需要,这被称为‘社会赞许性反应’;另一方面,我们会把那些不符合别人期待的东西隐藏起来”……其实,微信社交不过是现实社交圈的手机版,再怎么“管理”也仅是个投影——在办公室都学不会藏拙露巧、扬长避短,进朋友圈你就会了?
  「卖人设」 语出作者露娜文章。作者认为,那些热衷于在作品之外贩卖人设的艺人大多不够自信,“背离艺人本身强加人设、过度炒作无疑会引来观众反感。将精力过度放在对人设的演绎与塑造上,只会让明星离好作品越来越远”……作者所谓当然言之有理,可对那些本就几无技能的明星而言,“人设”不让卖,怕也没啥好卖的了吧?
  「此间民族情绪的挑唆可谓建功立业」 语出导演曾念群影评,讨论热片《战狼Ⅱ》。曾先生“热风冷眼”:“吴京凭借两部《战狼》,实现了国产电影从‘扬我军威’到‘扬我国威’的进化,此间民族情绪的挑唆可谓建功立业……此役也可见吴京小脑之发达,该为民拼命时拼命,该亮国旗亮国旗,两头讨巧,和气生财……”曾先生的点评并暗黑非坊间常见所谓皮里阳秋吐槽暗黑,而是从专业维度切入,有种超越大黑大白式臧否的精致剔分,不矜不盈,怀刑自爱。
  「一脸黑线」 网络熟词,多用于形容人物心情不悦,而至面色沉郁难看。语源一般认为来自日漫作品中画家给角色脸部添加的汗珠+竖线,在日漫绘画技法中,人物脸部的“黑线”是漫迷族大都熟悉的一种修辞格,其疏密粗细朝向各有寓意,但人物的低落情绪或尴尬情状是那些线条、阴影的基本蕴含。
  「没有撕×就对不起观众的审美期待」 语出作者张瑜剧评:“在今天的言情剧里,没有撕×,就对不起观众的‘审美’期待”,“源于生活的艺术带来得真实观感会让人们卸下防备,有所安慰,‘茫茫人世,总有人过得比我还惨,而伤害过我的贱人们终将不得善果’”……这心理分析可供编剧界参考,也可供庞大上班族从中观摩人性思考人生:环顾四野,你在比比皆是的明撕暗撕上下左右撕,怎不让人心生惊惧?
  「小说是失败者的艺术,也是失败者的慰藉」 来自作者李方文章,文章从阅读虚构作品数量锐减切入,讨论“阅读非虚构”与“现实生存状态”间的隐秘关联:“从根本上讲,小说是失败者的艺术,也是失败者的慰藉。小说带你走进一段虚拟的故事和生活,让你暂时忘记周遭的现实……当我走到人生的下半场,未来不再无限多可能,我突然开始看小说了,让别人的故事来填补我生命中不再可能之事……”作者此论带有强烈个人经验属性,可细想,也是片面深刻,在今天,大概也只有虚构作品可能慰藉公主病、直男癌、鲁蛇群乃至茧居族?
  「是枝裕和并不想借电影治愈任何人」 来自记者张畅本周专题报道,介绍“在电影与文学两个维度开拓并寻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的日本作家导演是枝裕和。被贴“治愈系”标签,是枝裕和不以为然,他“并不想借电影‘治愈’任何人,‘作品是与世界的对话’”,他更希望将电影作为‘交流’的媒介,借此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
  「无用阶级」 来自动点科技消息。消息说,新近《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某次演讲中提及“无用阶级”概念:“在未来,我相信会出现一个庞大的新阶级,即无用阶级。这个阶级的人,既没有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话语权,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比不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跟早先岁末年初预言+预言家批量涌现规律不同,如今预言+预言已然月月都有?
  「相亲鄙视链」 来自媒体报道。所说“深圳式相亲鄙视链”其实也是个“普适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中国特色“相亲鄙视链”,其运算、折算、统筹的复杂烦琐令人瞠目——不仅有“硬鄙视”(年龄—收入—房产—户口)、“软鄙视”(学历—身高—长相—属相),甚至还有软中有硬的链、硬中有软的条……这组由父母替代筛选给出的“鄙视排行榜”看上去更像谈生意讲价钱的骡马市,细思极恐。
  「共享睡眠」 来自作者姜涛报道。所谓“共享睡眠”是一种“自助休息舱”,尽管“共享”之谓难免令人想入非非,可为趋时、传播计,企宣居然迎难而上……汉字“睡”本身确是个浸泡在误解酱汁里的熟词,尤其当它是个动词时更如此,不过这年头,企宣们怕是视误解为至宝——有误解要上,没误解,制造误解也要上……上热搜,上头条。
  「这本书里从不使用第二人称词」 来自《新京报》推荐,语出作家金宇澄。回答方言文学之惑,金宇澄说:“方言小说要更大程度被读者接受,作者需要把握方言语词的分寸,举例上海话的‘侬’,也就是‘你’,《繁花》是沪语写作思维,用这个第二人称常用词,每一页就会出现多次,不论上海/非上海读者,都是懂这个字的,但肯定不习惯,不喜欢,因此,我去掉了它——整部《繁花》,没有用‘侬’,我做了转化,比如改成直呼其名——上海人喜欢连名带姓直呼其名,也是很有地域特点的做法——豆瓣有读者说,怎么连名带姓啊?读者却没有发现,这本书里从不使用第二人称词……”金先生笔下的方言化写作不仅顾及方言、方言文化,也顾及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样的作家真不多。
其他文献
阳光,穿过文字的丛林,并未金黄满地,但日光斑驳间,我依然认得你的美丽。  ——题记  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文字了,和许多孩子一样,紧张,笨拙,又感到隐隐的兴奋。老师教我们发音,从口中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有着说不出来的奇妙。它们像是一粒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里飘来的种子,悄悄地在我心里头生了根。  刚上小学时,因为写作业字迹不端正而被打手板,我不禁从心底埋怨起它。从那时起,我对文字最初的印象停
期刊
北海,这个位于中国南方的海滨小城,热情洋溢,浪漫醉人,在波涛汹涌与波澜不惊的交替变幻间,它的神秘面纱正慢慢揭开。  海之魂。“卉裳罽衣,胡夷蜑蛮”,一口口流利亲切的疍家话,一艘艘赖以为生的如疍小舟,疍家文化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如果说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北海的肉体,那么这源远流长的疍家文化便是北海的灵魂,独特而鲜活,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北海本土文化之魅力。  海之滩。有人说,如果要欣赏江海之
期刊
我还是一定要走。  “书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秋冬之时天气渐凉,好些日子疏于读书,心下愧疚,便在家中开始读书写字。翻开书,偶然读到三毛的《送你一匹马》中此二句,一时感慨万端。  想来,古往今来爱书之人良多,三毛亦是其一。不同的是,她能将心里想说的话用动人心魄的文字表达出来。她的流浪情怀,是我偏爱读她的文字的缘由。  如此,思及我这短短十来年的人生,也是一路有着书相伴。  幼时只是捧着诗词
期刊
儿时的我对雨总有着莫名的喜爱。我喜欢它特殊的形体与纯洁的心灵,喜欢它可涤洗世间万物污秽的纯真之质,而我最爱的,是在雨中翩翩旋转,自由自在。  窗外的雨细细地,密密的,如丝般降临人间。我看着窗外撑着伞的人,眺望着远方模糊的景,一切都像在梦中一般。远方山的轮廓被雨晕染开,这个世界被封锁在密如蛛网的雨丝中。此刻,心如囚笼,一腔热血试图冲破一切,无牵无挂地在雨中漫步,享受“天下皆慧,唯我独愚”的孤独,享受
期刊
我写了半辈子舞台剧,其实最早也写小说,写着写着,与戏染上,就钻进去拔不出来。后来还是一个叫《西京故事》的舞台剧创作,因到手的素材动用太少,弃之可惜.也是觉得当下城乡-元结构中的许多事情没大说清楚,就义捡起小说,用长篇那种可包罗万象的尊贵篇幅,完成了《两京故事》的另一种创作样式。写完《两京故事》,得到不少鼓励,我就又兴致盎然地写了十分熟悉的舞台“背面”生活《装台》。出版后,鼓励、抬爱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期刊
“机场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  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我没有在意过离别的吻,但我知道医院那发自肺腑的祈祷。  酒精消毒液的味道顺着鼻尖而来,一直涌上眉头。熙熙攘攘的人们——嘈杂声、脚步声、哭喊声,好像所有的声音都拥挤在这看着并不小的大厅里。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都困在狭窄的走廊。我实在是不喜欢吵闹的地方,便穿过人群,倚着窗户,看向外面。因为窗户关着或是室内太嘈杂的原因,只
期刊
这是一座清澈的城市,安静地在一片蔚蓝的怀抱中成长、蜕变。当年在阳光下晒得黝黑得辛勤的渔民们,撑着片片扁舟开拓的海路,与踩着泥泞长靴踏实的陆路,参差交错汇成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坦途。北海,如今这般生机盎然,这般积极上进,却无法从曾经那绵长沉静的岁月中抽离,骨子里的她还是那个被海洋哺育的单纯明媚的孩子,有着这世间最干净的笑颜。  北海养出来的农人们朴实而可爱,在初春和煦的阳光中,他们播种一年里第一季的水
期刊
这一期我们重点推出的是回族学员仝志男的两篇散文《江北散记》和《东苑杂记》,她在文坛虽然是个新手,文字和火候方面还欠老道,但这两篇散文在立意和切入的角度上让读者读出了新意。    关于在散文创作中能不能有戏剧性,是散文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那也只是理论界的事,年轻的创作者在创作上用足了洪荒之力,艺无定则,法无定论,无论是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也散,还是形不散神也不散,只要散文可读耐读就可,多种创作手法
期刊
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中美比较文学》杂志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副主编。曾出版《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等多部专著。    前面多期“汉风专刊”导读,均与“文化自信”这样一个主题有关,无论是直接使用了这样一个词语,还是并未直接使用。比如《文化走出去,文学当先行》《“语言”“文化
期刊
巴里·洛佩兹 (Barry Lopez 194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然散文作家,其《北极梦》1986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著有6部散文作品。除《北极梦》之外,他的另一部散文《狼与人的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和美国自然散文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其他4部散文作品是:《穿越开阔地》《重新发现北美》《生活往事》《辩解文》。他还著有10部虚构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