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薄壁工件加工变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刀具角度在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控制薄壁工件变形,合理选用刀具加工的关键。
关键词:薄壁工件;刀具的几何角度;圆度;锥度;粗糙度。
在加工薄壁工件时,由于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以下现象。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易记的表格1:
薄壁工件的油缸或汽缸体,其加工有着自身的许多特点,现将就缸体加工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
1.精镗中的排屑
一般在缸体内孔的精镗加工中,均采用单刃镗刀(夹具及工件固定在中拖板上)上时,当工件较长(L/D>3)时,如果刀具参数或切削用量处理不当,将出现排屑困难。甚至由于切屑过份拥挤而使工件被抬离拖板。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查看切屑流向。当采用正刃倾角(λ>0)切屑时,切屑流向待加工面。随着走刀的继续,而又无高压切削液冲洗时,切屑必将在镗刀附近堆积,造成排屑困难。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必须改变刃倾角,使之成为负刃倾角。(低碳钢一般λ=-5)这样切屑便可流向已加工表面,由于此时工件走向与切屑流向一致,故将不断被带离加工区。其次需观察其断屑情况是否良好,当断屑不良好,尽管切屑流向已加工面,也必将在镗杆上卷绕而无法排出。此时,则必须对卷屑槽作必要的修改;同时,也应对吃刀深度ap,走刀量f作些适当的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卷屑槽宽度相对走刀量f过大,致使切屑变不够,形成带状切屑,其结果必将卷绕在刀杆上,形成排屑困难。卷屑槽宽度相对走刀量f过小,切屑挤成小卷堵塞在槽中很难流出来,造成堵塞,甚至打坏刀尖;如果卷屑槽相适应,切屑经卷曲变成碰撞在工件表面,折断成C形碎片。只有这种情况,排屑才能通畅。我们采用YT15刀片对缸体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证明:断屑情况是否良好,与切削深度、进给量及卷屑槽宽度三者之间的搭配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刀具的合理选择
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受到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向着受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在精加工时要求刀具锋利,一方面可减少刀具与工件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刀具切削工件时的散热能力,从而减少工件上残余的内应力,少了薄壁类零件的变形。
在薄壁缸体的镗削中,合理的刀具角度对镗削时切削力的大小,镗削中产生的热变形、工件表面的微观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刀具前角大小,决定着切削变形与刀具前角的锋利程度。前角大,切削变形和摩擦力减小,但前角太大,会使刀具的楔角减小,刀具强度减弱,刀具散热情况差,磨损加快。所以,正确选择刀具是应对工件变形的必要条件。
1.2 切削用量选择
加工中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是保证零件精度的关键因素。在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薄壁缸体时,一般采取对称加工,使相对的两面产生的应力均衡,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加工后工件平整。薄壁缸体切削时变形是多方面的,装夹工件时的夹紧力,切削工件时切削力,工件阻碍刀具切削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使切削区温度升高而产生热变形。合理选择好切削用量,从而到达减少零件变形的目的。正常断屑情况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见表2:
1.3 加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3.1 工件要夹紧,以防在车削时打滑飞出伤人和扎刀,要注意安全文明生产。
1.3.2 在车削时使用适当的冷却液(如煤油),能减少受热变形,使加工表面更好地达到要求;
通过实际加工生产,以上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减少了装夹校正的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并保证加工后零件的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圆度误差的控制
缸筒的圆度误差,标准中规定不得大于尺寸公差的1/2。出现圆度误差超差,其原因一般有两个方面:
2.1 夹紧方式:当采两端径向夹紧时,理论上磨擦面为线接触。当夹紧力小时,不能满足粗加工的夹紧需要;当夹紧力大时,夹紧部位即出现局部永久变形,造成圆度误差。
2.2 工件壁厚不均匀: 因为缸体为薄壁件,当壁厚不匀时,同一圆截面上的各点其刚度是不同的。在切削加工径向力的作用下,缸体同一截面上各处的变形是不同的,其结果也就产生较大的圆度误差。
为了获得良好的内表面形状,首先应改变夹紧方式同,采用端板和螺栓对缸体两端沿轴向进行夹紧。其次对外圆定位表面进行粗车(内孔定位),并以h10给定公差,控制其尺寸范围。同时以缸体定位尺寸为基准,在使用机床配镗孔夹具,使之与工件定位表面的间隙不超过0.1mm。这样便能基本消除上述两种因素产生的圆度误差。
3. 锥度的控制
对于锥度,标准中同样作有规定,即不得大于尺寸公差的1/2。一般情况下,缸体的精镗均采用浮动镗刀块,而镗刀块是定尺寸刀具。工件的加工尺寸由刀具本身直接保证。一旦刀刃磨损,便直接影响加工尺寸,即出现锥度。事实上,缸体内孔的锥度绝大部份是由于刀刃的磨损造成的。因此应保正浮动镗刀的刀刃精度。
精加工采用小前角或负前角是不合适的,使刃口变得不锋利,并且切屑能拉伤工件表面,而且使吃刀抗力增大,加大了刀具的磨损。另外,作为定尺寸的刀具,因考虑到刀具磨损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此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耐用度,即要求刀具后角较一般刀具为小,一般不超过8度。
刀具耐用度太低的原因是是刃具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原来刀具的刃区结构作了修改,采用直线型刀刃并对刀具角度作了一些修改。采用小的副偏角(2—3)度,减轻了单位切削刃上的切削力和热负荷,并能获得理想的薄片片壮切屑,避免工件表面的拉伤。中部设置了长度为4—6mm的修光刃,增强了切削刃,提高刀具的尺寸精度和耐用度。并在修光刃上磨一条宽度为0.15—0.20mm,后角为零度的刃带,它不仅加强了修光刃的上述作用同时还具有支承、导向、消振及对工件表面进行熨压,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作用。
4.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途径
事实上,上述一、三两点都与最后的表面质量有关。无论是采用浮动镗削还是采用滚压加工作为最后工序,上道工序中刀具刃区的结构形式都将是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刀具结构形式,不仅降低了刀具的耐用度,面且将产生工件表面划伤。这是精加工中所不能消除的缺陷。精加工中在刀具的主、副刀刃之间磨出修光刃,其作用是修复已加工表面,能大大降低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加工表面质量。为此,必须注重刀具的刃口设计。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刀具的锋利,尽可能减少磨损以保持刀具的尺寸和形状精度,须选择合适的切削液。一般浮动镗削加工中选用极压切削油(5号或7号高速机油79%,氯化石蜡2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或直接采用10号机械油。当采用滚压作为精加工工序时,尤其应采用油类(如机油、煤油等)润滑,这对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表面质量都有显著的效果。
结论
通过对于薄壁工件加工易变形问题分析,在合理刀具选用上都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当然,上述的方法只是进一步减小工件变形,如果想得到更高精的工件,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2]慰华.浅析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关键词:薄壁工件;刀具的几何角度;圆度;锥度;粗糙度。
在加工薄壁工件时,由于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以下现象。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易记的表格1:
薄壁工件的油缸或汽缸体,其加工有着自身的许多特点,现将就缸体加工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
1.精镗中的排屑
一般在缸体内孔的精镗加工中,均采用单刃镗刀(夹具及工件固定在中拖板上)上时,当工件较长(L/D>3)时,如果刀具参数或切削用量处理不当,将出现排屑困难。甚至由于切屑过份拥挤而使工件被抬离拖板。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查看切屑流向。当采用正刃倾角(λ>0)切屑时,切屑流向待加工面。随着走刀的继续,而又无高压切削液冲洗时,切屑必将在镗刀附近堆积,造成排屑困难。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必须改变刃倾角,使之成为负刃倾角。(低碳钢一般λ=-5)这样切屑便可流向已加工表面,由于此时工件走向与切屑流向一致,故将不断被带离加工区。其次需观察其断屑情况是否良好,当断屑不良好,尽管切屑流向已加工面,也必将在镗杆上卷绕而无法排出。此时,则必须对卷屑槽作必要的修改;同时,也应对吃刀深度ap,走刀量f作些适当的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卷屑槽宽度相对走刀量f过大,致使切屑变不够,形成带状切屑,其结果必将卷绕在刀杆上,形成排屑困难。卷屑槽宽度相对走刀量f过小,切屑挤成小卷堵塞在槽中很难流出来,造成堵塞,甚至打坏刀尖;如果卷屑槽相适应,切屑经卷曲变成碰撞在工件表面,折断成C形碎片。只有这种情况,排屑才能通畅。我们采用YT15刀片对缸体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证明:断屑情况是否良好,与切削深度、进给量及卷屑槽宽度三者之间的搭配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刀具的合理选择
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受到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向着受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在精加工时要求刀具锋利,一方面可减少刀具与工件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刀具切削工件时的散热能力,从而减少工件上残余的内应力,少了薄壁类零件的变形。
在薄壁缸体的镗削中,合理的刀具角度对镗削时切削力的大小,镗削中产生的热变形、工件表面的微观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刀具前角大小,决定着切削变形与刀具前角的锋利程度。前角大,切削变形和摩擦力减小,但前角太大,会使刀具的楔角减小,刀具强度减弱,刀具散热情况差,磨损加快。所以,正确选择刀具是应对工件变形的必要条件。
1.2 切削用量选择
加工中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是保证零件精度的关键因素。在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薄壁缸体时,一般采取对称加工,使相对的两面产生的应力均衡,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加工后工件平整。薄壁缸体切削时变形是多方面的,装夹工件时的夹紧力,切削工件时切削力,工件阻碍刀具切削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使切削区温度升高而产生热变形。合理选择好切削用量,从而到达减少零件变形的目的。正常断屑情况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见表2:
1.3 加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3.1 工件要夹紧,以防在车削时打滑飞出伤人和扎刀,要注意安全文明生产。
1.3.2 在车削时使用适当的冷却液(如煤油),能减少受热变形,使加工表面更好地达到要求;
通过实际加工生产,以上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减少了装夹校正的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并保证加工后零件的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圆度误差的控制
缸筒的圆度误差,标准中规定不得大于尺寸公差的1/2。出现圆度误差超差,其原因一般有两个方面:
2.1 夹紧方式:当采两端径向夹紧时,理论上磨擦面为线接触。当夹紧力小时,不能满足粗加工的夹紧需要;当夹紧力大时,夹紧部位即出现局部永久变形,造成圆度误差。
2.2 工件壁厚不均匀: 因为缸体为薄壁件,当壁厚不匀时,同一圆截面上的各点其刚度是不同的。在切削加工径向力的作用下,缸体同一截面上各处的变形是不同的,其结果也就产生较大的圆度误差。
为了获得良好的内表面形状,首先应改变夹紧方式同,采用端板和螺栓对缸体两端沿轴向进行夹紧。其次对外圆定位表面进行粗车(内孔定位),并以h10给定公差,控制其尺寸范围。同时以缸体定位尺寸为基准,在使用机床配镗孔夹具,使之与工件定位表面的间隙不超过0.1mm。这样便能基本消除上述两种因素产生的圆度误差。
3. 锥度的控制
对于锥度,标准中同样作有规定,即不得大于尺寸公差的1/2。一般情况下,缸体的精镗均采用浮动镗刀块,而镗刀块是定尺寸刀具。工件的加工尺寸由刀具本身直接保证。一旦刀刃磨损,便直接影响加工尺寸,即出现锥度。事实上,缸体内孔的锥度绝大部份是由于刀刃的磨损造成的。因此应保正浮动镗刀的刀刃精度。
精加工采用小前角或负前角是不合适的,使刃口变得不锋利,并且切屑能拉伤工件表面,而且使吃刀抗力增大,加大了刀具的磨损。另外,作为定尺寸的刀具,因考虑到刀具磨损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此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耐用度,即要求刀具后角较一般刀具为小,一般不超过8度。
刀具耐用度太低的原因是是刃具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原来刀具的刃区结构作了修改,采用直线型刀刃并对刀具角度作了一些修改。采用小的副偏角(2—3)度,减轻了单位切削刃上的切削力和热负荷,并能获得理想的薄片片壮切屑,避免工件表面的拉伤。中部设置了长度为4—6mm的修光刃,增强了切削刃,提高刀具的尺寸精度和耐用度。并在修光刃上磨一条宽度为0.15—0.20mm,后角为零度的刃带,它不仅加强了修光刃的上述作用同时还具有支承、导向、消振及对工件表面进行熨压,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作用。
4.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途径
事实上,上述一、三两点都与最后的表面质量有关。无论是采用浮动镗削还是采用滚压加工作为最后工序,上道工序中刀具刃区的结构形式都将是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刀具结构形式,不仅降低了刀具的耐用度,面且将产生工件表面划伤。这是精加工中所不能消除的缺陷。精加工中在刀具的主、副刀刃之间磨出修光刃,其作用是修复已加工表面,能大大降低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加工表面质量。为此,必须注重刀具的刃口设计。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刀具的锋利,尽可能减少磨损以保持刀具的尺寸和形状精度,须选择合适的切削液。一般浮动镗削加工中选用极压切削油(5号或7号高速机油79%,氯化石蜡2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或直接采用10号机械油。当采用滚压作为精加工工序时,尤其应采用油类(如机油、煤油等)润滑,这对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表面质量都有显著的效果。
结论
通过对于薄壁工件加工易变形问题分析,在合理刀具选用上都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当然,上述的方法只是进一步减小工件变形,如果想得到更高精的工件,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2]慰华.浅析机械加工中工件变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