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区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音乐区活动是一种益于幼儿成长的活动,能增强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表达、表现的需要,增强幼儿的音乐能力。如何能让音乐区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发更多有意義的音乐活动,教师的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在音乐区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从空间和时间的安排上给予支持,还需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音乐区活动,促使幼儿从音乐区活动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区;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2-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87
   幼儿园音乐区是幼儿自主感受、体验和表达艺术的空间,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活动。幼儿在音乐区主要通过自主探索、操作乐器以及个性化的音乐实践进行自主音乐学习与游戏活动,以便获得有意义的直接音乐经验[1]。同时,音乐区中的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自我表达的需要,提高他们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加强幼儿间的交往,满足不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需要。
   显然,音乐区活动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自我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在音乐区中教师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支持幼儿音乐区的活动,促进幼儿在音乐区中获得发展呢?
   一、保证充足的时间,以充分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幼儿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音乐区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如果幼儿在音乐区活动的时间较短,不仅不能满足他们探索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与音乐区中的材料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那么他们在音乐区中的活动便没有意义,音乐区的价值也无法实现。反之,如果教师能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音乐区中活动、表达和创造,幼儿的感知、探索会更加深刻,也利于教师更清楚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丰富的经验支持,来发挥音乐区的价值,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水平。
   教师不能随意干扰和束缚幼儿在音乐区中自由支配的时间,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给予幼儿真正的时间支配权,幼儿做什么,由幼儿自己决定:演奏也好,律动也罢,合作表演、哼哼唱唱、自由娱乐等都放手由幼儿决定。表面看来,时间好像是浪费了,实则不然,幼儿正是通过自由支配时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表达、表现,不断萌生出有关表演、规则、材料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促使幼儿在音乐区中进一步行动以促成这些需求的满足,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又将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种良性螺旋式的循环中,幼儿充分感受、大胆表达、自主发展,而这一切如果不是建立在足够的时间的基础上就无从谈起。因此,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是音乐区活动有价值地开展的前提和需要。
   二、创设适宜的空间,以充分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音乐区的空间环境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在“空间”中活动,其行为要受到空间的制约与规范。音乐区空间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主动活动、创造能力以及音乐活动能力的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空间环境对幼儿音乐活动能力乃至整体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音乐区空间环境。
   首先,创设的环境要富有趣味性。兴趣是幼儿主动、自主学习的基础,趣味性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能否主动、投入参与其中的关键因素,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区环境,能诱发、推动幼儿对音乐区活动产生兴趣。同时,音乐区活动是幼儿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再现,富有趣味性且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和活动材料能引发他们积极互动,因此教师可多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等富有趣味性的材料来吸引幼儿参与其中。
   其次,创设的环境应具有层次性。当前有的教师在音乐区投放各种琳琅满目的材料:乐器、表演服饰、道具应有尽有,但仔细观察幼儿与该环境的互动情况,不难发现有的幼儿不知该选择什么材料,把材料扔得遍地都是,又或者拿起来随意摆弄几下再选择新的材料,大量的活动时间都用在了材料的选择、更换上,活动行为仅停留在纯粹的摆弄上。再者小班的音乐区环境经常可以看到张贴着节奏谱,但幼儿看着节奏谱却不知该如何操作,节奏谱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创设缺少层次性,不符合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由此可见,丰富、新异的环境不一定是幼儿当前发展所需,不一定能促进幼儿发展。只有当音乐区中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体现出层次性,符合幼儿发展需要,能对幼儿形成适宜的挑战,幼儿才能与之有效互动,在音乐区中循序渐进地获得发展。例如,教师想让中班幼儿在音乐区活动中练习演奏XX的节奏,一开始教师可先提供圆舞板、铃鼓之类的打击乐器和动物图形谱,让幼儿练习手持乐器看图形谱演奏,进而提供节奏谱以及增加乐器种类,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边看节奏谱边演奏乐器。可见,具有层次性的环境不仅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还能使环境得以更新,带给幼儿新的刺激,保持幼儿参与音乐区活动的热情。
   再者,创设的环境应具有可操作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有的教师为了使音乐区的环境美观、精致,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创设,一开始吸引了幼儿前来参加,可时间不长幼儿便失去了兴趣。原来,这些精美的环境只让幼儿欣赏,难以引发幼儿深入持久的活动。只有当环境具有可操作性,幼儿才能真正意义上与环境互动,在操作中发展经验。比如在音乐区中可以创设不同的小舞台背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更换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这种可互动的氛围下,幼儿的表演欲望被大大激发。又如在音乐区中投放用饼干铁盒、塑料糖果罐、不锈钢盖组成的动物形象,不仅美观、富有童趣,还能促使幼儿敲敲打打,发展幼儿的听辨和节奏能力,让幼儿潜在地喜欢上演奏。    三、采用适时的支持,以尊重幼儿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
   (一)观察中欣赏幼儿的音乐表现
   教師只有用心去观察、欣赏幼儿,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才有可能在音乐区中实现有价值的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音乐区中,教师的欣赏往往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音乐区活动时,幼儿自发地模仿表现歌曲《贪吃的大猩猩》中大猩猩的形态。因为大猩猩表情和形态特别滑稽,有的幼儿想表现却不太自信,担心自己的表演会让人笑话。这时,教师给予幼儿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语等,都可以让幼儿信心倍增。
   (二)引导中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却把它理解为“放羊”,使幼儿丧失了发展契机或导致幼儿无法深入音乐活动,这显然是对幼儿发展主体观的曲解。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强调的是幼儿主动的建构,而在建构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支架”。教师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音乐区中,教师应当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捕捉适宜的契机,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介入幼儿活动,使音乐区活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首先,可以采用启发式介入。当幼儿在音乐区中的活动无法持续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丰富或推进幼儿的活动。如在自发模仿、表现大猩猩的形态时,幼儿没有了新的表演方式,此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大猩猩是怎么走路的?吃完香蕉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用什么乐器适合为大猩猩走路伴奏?”有了教师的启发,幼儿能找到更多的灵感,表现出更丰富的大猩猩的动作形态,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其次,可以通过丰富的经验介入。有时候,幼儿在音乐区的活动无法进一步推进,可能是幼儿缺乏经验所致。如班级亲子才艺秀活动结束后,幼儿迷上了模特秀表演。音乐区活动时可以看到他们三三两两,自由结伴走秀的情景。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虽然能大胆随音乐表现自己,也能和同伴合作,但造型、动作却比较单一。于是教师提供模特走秀视频供幼儿欣赏,通过视频幼儿知道了如何欣赏同伴的表演,了解了模特秀表演的规则,学习了各种造型、动作,进一步丰富了模特秀表演的经验。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介入。当前很多教师不敢进行示范,生怕自己的行为违背了《指南》的精神。其实不然,当幼儿在音乐区感到困惑,活动进展不下去或者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时,教师适当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中班幼儿欣赏闽南的民间舞蹈“火鼎公婆”时,幼儿自发地尝试表现,但由于他们只是简单地欣赏了表演,对基本的舞步并不了解,幼儿尝试表现了几次仍没有成功。这时,教师适当的示范不仅能让幼儿进一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能促使他们更自信、大胆地表现舞蹈。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材料介入。在幼儿音乐区活动遇到困难时,适时提供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方式。如中班幼儿在音乐区中表现《小熊请客》的故事时,他们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表演剧本上的内容而自行改编剧中的角色对话、自编角色对话歌曲、自创律动表现,之前教师投放的表演材料也就略显不足,然而由于没有及时更新相应的表演道具,幼儿自编的表演就显得十分单一。此时,教师可以提供小石子、扭扭棒、贝壳、树叶、干枯的松果、围巾、帽子、报纸等材料,幼儿根据表演需要自行选择、加工、替代,如报纸可卷成扫把、棍子等。开放性材料的适时提供为幼儿的表演增添了乐趣,也丰富了表演的内容。
   四、结语
   在音乐区活动中,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热情地与同伴交往,主动地协商活动玩法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机整合地得到了发展。教师只有创设适宜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观察、欣赏并呵护幼儿的音乐行为,捕捉契机适时、适当、适度的介入,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持和推进幼儿园的音乐区活动。
  参考文献:
  [1]程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区的创设与指导[J].福建教育,2015(16):32.
  [2]汪菲,蔡黎曼.试论幼儿园音乐区环境创设[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4):3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这也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创新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欣赏体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质量。在不断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积极,因而可采取视听联觉的方式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基于此,本文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采用云平台来改进传统教学手段。本文从慕课堂平台着手,以本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理念职业英语高阶1》Unit 7写作为例,构建了高职英语写作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详细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以语言的外在形式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该文从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特点入手,对其从人文视角开展“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优化策略。
中西文化的涵盖面广泛,且有异同。中国“龙”与西方“dragon”一直互译,但实际上龙文化的中西方的差异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西文化交往很容易产生误解。该文讨论了中国“龙”文化和西方“dragon”在其本意、起源、形象、文化含义四方面的差异,其次给出了笔者认为合理的翻译方法,旨在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在龙文化上不存在误解。
摘 要:小学是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需要学生不断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知识梳理、知识缓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再造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数学的复习教学,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数学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缓存;知识再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能够为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便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采取科学的对策,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关系,而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是了解、尊重、信任等,班主任可以从这些方面制定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
《短歌行》是三国时期曹操的一首经典诗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语言和豪迈的感情使得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该文从翻译美学出发,从意象的角度对主旨进行深度解析,展现新视角下的行文思路,分析经典的译文范例,力求解决翻译中的难点——古诗词翻译,并阐述对《短歌行》新的研究思路。
摘 要: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充分将儿童的潜能激发出来,通过思考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儿童在学前阶段就充满对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且系统地将儿童对知识体系方面的理解力整合起来,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学前儿童兴趣教育的特点及内涵,然后介绍了学前儿童兴趣教育的背景及问题分析,之后分析了学前儿童兴
摘 要: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也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本文就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分析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拓展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发的重视,同时也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德育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了指引灵魂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人格。因此本文对于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詞: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