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废渣吸附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来源 :无机盐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氢(H2S)是一种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高毒性污染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生产过程中.干法脱硫因其操作简单、稳定性强、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含H 2S尾气的脱除,吸附法是最常用的干法脱硫方式.但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对脱硫效果有一定的制约,增加了成本.来源广、数量大的冶炼废渣具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突出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新型H 2S吸附剂.通过综述不同冶炼废渣吸附剂脱除H 2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优点及不足,并讨论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及吸附剂的再生.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方案单一、吸附剂改性方式少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设置多组分动态穿透吸附实验、探究多种改性方式等.
其他文献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作为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规范试验方法已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对基质沥青进行MSCR试验时,恢复率计算值可能出现负值,恢复率为负显然不符合基本的黏弹性理论和黏塑性理论.针对恢复率出现负值情况,提出一种修正的恢复率计算方法,保证沥青的恢复率计算值始终为正.在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三种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进行MSCR试验后,参考《AASHTO T 350-14》中的方法计算出每种沥青的恢复率,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基质沥青的恢复率均在某一应力水平下出现了负值.分析基质沥青恢复率出现负值
为研究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对不同时刻下的洒水前表面温度、洒水后表面温度、滑块温度、空气温度进行了跟踪观测和相关性分析,并在相应时刻进行了GAC-16、SM A-13、EA-5三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摆式摩擦系数的测试,通过对比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摆式摩擦系数的温度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洒水前表面温度对空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高、洒水后表面温度次之、滑块温度的敏感性最低;沥青混合料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值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中摆式摩擦系数与洒水前表面温度的相关性最好;建议优先选用洒水前表面温
通过MIDAS/GTS模拟隧道盾构施工对不同倾角的斜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开挖面距斜桩前后2倍隧道直径范围内会引起近隧道侧桩身产生较大背洞位移及较大附加正弯矩,其中最大背洞位移及最大正弯矩均发生在隧道轴线处;随开挖面前推,上半部桩身侧摩阻力由正转负,下半部桩身侧摩阻力继续增大,两者最大值分别为84.347和-31.307 kN/m;桩身变形和内力对斜桩倾角的正负性较敏感,负斜桩桩顶横向位移和沉降均大于直桩和正斜桩,附加轴力,弯矩及侧摩阻力则小于后两者且中性点随倾角增大有上移趋势,正斜桩中性点则随倾角增大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集料和配合比对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广东省仁新高速试验段的路面结构为例.通过U T M 130试验机和汉堡车辙仪等获得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压缩模量和车辙试验结果.以沥青混合料试验获得的相关参数为基础,通过建立的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该路面结构在标准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将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结合,反算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组成会给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带来2~3倍的差异.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沥
为了研究基-面层间局部黏结失效对沥青路面拉裂破坏的影响,考虑重载的作用,采用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对不同黏结失效区域大小和不同黏结强度下引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拉裂破坏的竖向变形和层底拉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黏结失效区域面积对竖向变形的最大值和两车轮荷载中心竖向变形差值有显著影响,重载只影响竖向变形值的大小不改变其分布规律,层间黏结强度对竖向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基-面层黏结失效面积的增大沥青路面的拉裂破坏点从中面层底向下面层底过渡,重载不仅改变塑性拉应变的数值同时也影响其分布规律,黏结强度对下
以某地在建大型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中的坑中坑型异性深基坑为例,运用M IDASGTS/NS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邻近基坑的建筑物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的影响,坑角效应对位移的影响.然后分为在阳角附近和阴角附近两种情况加以描述,通过对无邻近建筑物作用下常规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进行分析,得到了阴角及阳角处坑角效应影响规律.在模型中引入邻近建筑物作用,将建筑物分别作用在基坑阳角和阴角附近,并改变建筑物与坑角水平距离D,得到了坑角效应作用下,阳角及阴角附近邻近建筑物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拟取无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建
为了分析实桥预应力张拉以后的衰减规律,捕捉拉脱法测试时机,在预制梁上开展了35束钢绞线长时间的衰减测试,进行了锚下有效预应力时变规律研究.基于已有规范,将锚固后的预应力损失用松弛损失、收缩徐变损失及温度变化损失来表示,提出了一种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模型.利用获得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结果,得到了模型中参数的分布及取值,并进行了预测模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将文中所提模型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800 h内,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整体衰减主要由松弛、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引起,相比于收缩徐变,松弛及温度的
针对多船会遇局面船舶的避碰决策问题,综合考虑避碰规则和船舶避碰操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牛须搜索的避碰决策算法.通过船舶间距离、船速比、他船与本船之间方位角、最近会遇距离,以及最近会遇时间,确定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计算方案.在综合考虑船舶碰撞危险度和避碰过程中的航程损失的条件下,建立了船舶避碰决策目标函数.利用天牛须搜索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获得了多船会遇下最优避碰转向幅度及复航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天牛须搜索算法在求解多船避碰决策问题上是可行有效的,能够为船舶驾驶员提供决策参考,降低航行的风险.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阻隔阴极和阳极直接接触,同时为锂离子在电极间的传输提供有效通道.聚酰亚胺隔膜因其具有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以及自熄能力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对苯二甲胺作为交联剂,将聚酰亚胺隔膜进行化学交联,研究了交联时间与隔膜形貌、结构及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率逐渐降低,电解液接触角和机械强度逐渐增大.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本体阻抗逐渐增大,进而离子电导率逐渐降低,而交联隔膜的界面阻抗均远小于未交联
尖晶石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和理论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该材料因为高电压下电解液的分解及界面副反应导致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不佳,制约着材料的推广应用.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介绍了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结构及脱嵌机制、表/界面化学、改性方法,着重介绍了LiNi0.5Mn1.5O4材料的表面性质及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反应机制及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LiNi0.5Mn1.5O4材料的晶面取向、颗粒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包覆及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