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力的动力系统
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在于该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这是辩证法的基本常识。创造力的动力系统应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问题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观念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论观念之间的矛盾;三是同一理论观念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一个矛盾体系,进而成为创造力动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第一方面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因为它是另外两方面矛盾的基础和来源。
另一个要素就是个体必须解决问题的需要。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本身并不是直接就意味着创造,只有当个体去关注问题,去努力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创造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的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人对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使得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有更高的需要。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促使人们产生解决问题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本能冲动;二是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三是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本能冲动是促使个体投入创造活动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动机。现代创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个体都较好地保留了这种本能,具体表现为他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纯天然的、儿童般的强烈的好奇心和自然而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得他们所从事的许多研究很少带有功利的性质。比本能冲动更高一层次的创造动机是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为任何崇高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创造,而创造就是要解决问题。比自我实现更高一层次的创造动机是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来源于一个人对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员而理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的认识。从历史上来看,伟大的创造者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时刻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自己的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创造来为国家和民族服务,来造福于人类。
本能冲动是基础性动机,社会责任感则是最高层次的动机,而自我实现则介于两者之间。对不同的个体,这三方面所起作用的大小往往是不一样的,并不存在某一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问题。有了问题,又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造力动力系统。由于问题就是矛盾,而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之间又构成了一对矛盾,正是由于这些多重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从根本上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创造力的操作系统
创造力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创造目标、创造知识和创造方法三个方面。创造目标提供研究的课题和方向,创造知识提供研究的材料、内容和能源,而创造方法则提供创造的操作规则,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创造活动的实施提供基本的手段。
创造目标的确定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倾向性因素,包括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二是条件因素,包括人自身的先天、后天素质条件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创造目标在整个创造力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确立创造目标是创造活动的真正开端;其次,创造目标还对创造力结构中的其他要素发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创造目标的确定使创造的欲望有一个具体的归宿;另一方面,创造目标使创造手段的准备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进而提高其有效性;再则,创造目标的确定还能够使控制系统真正投入运转,进而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
创造知识主要指经验事实和理论知识。经验事实就是指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论知识主要是指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并非任何一种理论知识都会有利于创造,只有理论知识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的时候,它才有利于创造。所谓活的知识是指不断变化的理论知识,这种不断变化的知识在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活的知识本身包含着内在矛盾,并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生长过程之中。一般以演绎逻辑的方式构筑起来的知识体系只是一个无矛盾的、静止的和封闭的系统。
活的知识在本质上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包括多样性(即多方面的知识)和整体性(即各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结);二是多元性,即必须展示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三是动态性,即知识必须始终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活的知识反映了经验事实与理论观念之间的动态联结。这种联结的动态性是由经验事实与已有观念之间的矛盾或不平衡的关系所造成的。活的知识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它本身具有生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我生长、自然发展,因而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创造方法是指创造活动的规律、规则和方法。它既包括创造的最一般的规律,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创造原理和技法。随着人们对创造活动研究的日益深入,这方面的成果已经大大丰富了。研究方法本身也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与别的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它与创造知识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活的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本身就体现着研究的规律和方法,只是这种规律和方法不是以相对独立的形态表现出来。
创造知识是整个创造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个体的知识状况可以对其他创造力构成要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个体的总体创造力水平。
三、创造力的控制系统
创造力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勇气,它控制创造活动的开始,将创造活动付诸实施;二是意志,它控制创造活动的持续进行,最终完成创造活动;三是环境,它主要表现在对创造力发展的促进或反馈作用。
创造的勇气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它与创造力的动力系统有关,一般来讲,创造的动机越强,则创造的勇气也越大。其次,它与创造力的操作系统也有关,从总体上来说,创造力的操作系统越完善,亦即目标越明确、越现实,创造知识越丰富,创造方法掌握得越熟练,则创造的勇气也越大。最后,它还与人的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其创造的勇气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创造的意志品质主要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物力。一般来说,创造的动机越强,越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性格,则越具有良好的创造意志品质。
创造的环境是指人们进行创造活动,并能够培养和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学校及宏观的社会环境。在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个体能够对环境施加主动的影响,这包括个体对活动环境的选择,对自己与环境作用方式的选择,通过调控自身来实现对环境的某种调控等,另一方面,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持久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状况,包括发展的程度与速度。 创造力控制系统的灵魂就是一个人的信心。信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而不是某种单纯的东西。信心本身不仅与人的性格、气质有关,而且更与创造力动力系统和创造力操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结论
在创造力的构成系统中,每一个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相对而言,操作系统在整个创造力的构成中居于中心地位。就子系统的构成要素来说,其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活的知识在所有子系统的构成要素中起的作用最大,因为它是观念或思想的生长点,并进而实现观念的生长。由于思维只是观念的运动和变化,观念本身的结构决定了思维活动的方式、性质和进程。因此,观念的结构从根本决定着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
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在于该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这是辩证法的基本常识。创造力的动力系统应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问题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观念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论观念之间的矛盾;三是同一理论观念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一个矛盾体系,进而成为创造力动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第一方面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因为它是另外两方面矛盾的基础和来源。
另一个要素就是个体必须解决问题的需要。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本身并不是直接就意味着创造,只有当个体去关注问题,去努力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创造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的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人对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使得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有更高的需要。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促使人们产生解决问题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本能冲动;二是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三是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本能冲动是促使个体投入创造活动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动机。现代创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个体都较好地保留了这种本能,具体表现为他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纯天然的、儿童般的强烈的好奇心和自然而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得他们所从事的许多研究很少带有功利的性质。比本能冲动更高一层次的创造动机是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为任何崇高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创造,而创造就是要解决问题。比自我实现更高一层次的创造动机是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来源于一个人对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员而理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的认识。从历史上来看,伟大的创造者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时刻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自己的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创造来为国家和民族服务,来造福于人类。
本能冲动是基础性动机,社会责任感则是最高层次的动机,而自我实现则介于两者之间。对不同的个体,这三方面所起作用的大小往往是不一样的,并不存在某一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问题。有了问题,又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造力动力系统。由于问题就是矛盾,而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之间又构成了一对矛盾,正是由于这些多重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从根本上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创造力的操作系统
创造力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创造目标、创造知识和创造方法三个方面。创造目标提供研究的课题和方向,创造知识提供研究的材料、内容和能源,而创造方法则提供创造的操作规则,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创造活动的实施提供基本的手段。
创造目标的确定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倾向性因素,包括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二是条件因素,包括人自身的先天、后天素质条件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创造目标在整个创造力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确立创造目标是创造活动的真正开端;其次,创造目标还对创造力结构中的其他要素发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创造目标的确定使创造的欲望有一个具体的归宿;另一方面,创造目标使创造手段的准备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进而提高其有效性;再则,创造目标的确定还能够使控制系统真正投入运转,进而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
创造知识主要指经验事实和理论知识。经验事实就是指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论知识主要是指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并非任何一种理论知识都会有利于创造,只有理论知识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的时候,它才有利于创造。所谓活的知识是指不断变化的理论知识,这种不断变化的知识在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活的知识本身包含着内在矛盾,并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生长过程之中。一般以演绎逻辑的方式构筑起来的知识体系只是一个无矛盾的、静止的和封闭的系统。
活的知识在本质上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包括多样性(即多方面的知识)和整体性(即各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结);二是多元性,即必须展示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三是动态性,即知识必须始终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活的知识反映了经验事实与理论观念之间的动态联结。这种联结的动态性是由经验事实与已有观念之间的矛盾或不平衡的关系所造成的。活的知识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它本身具有生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我生长、自然发展,因而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创造方法是指创造活动的规律、规则和方法。它既包括创造的最一般的规律,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创造原理和技法。随着人们对创造活动研究的日益深入,这方面的成果已经大大丰富了。研究方法本身也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与别的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它与创造知识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活的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本身就体现着研究的规律和方法,只是这种规律和方法不是以相对独立的形态表现出来。
创造知识是整个创造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个体的知识状况可以对其他创造力构成要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个体的总体创造力水平。
三、创造力的控制系统
创造力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勇气,它控制创造活动的开始,将创造活动付诸实施;二是意志,它控制创造活动的持续进行,最终完成创造活动;三是环境,它主要表现在对创造力发展的促进或反馈作用。
创造的勇气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它与创造力的动力系统有关,一般来讲,创造的动机越强,则创造的勇气也越大。其次,它与创造力的操作系统也有关,从总体上来说,创造力的操作系统越完善,亦即目标越明确、越现实,创造知识越丰富,创造方法掌握得越熟练,则创造的勇气也越大。最后,它还与人的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其创造的勇气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创造的意志品质主要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物力。一般来说,创造的动机越强,越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性格,则越具有良好的创造意志品质。
创造的环境是指人们进行创造活动,并能够培养和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学校及宏观的社会环境。在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个体能够对环境施加主动的影响,这包括个体对活动环境的选择,对自己与环境作用方式的选择,通过调控自身来实现对环境的某种调控等,另一方面,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持久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状况,包括发展的程度与速度。 创造力控制系统的灵魂就是一个人的信心。信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而不是某种单纯的东西。信心本身不仅与人的性格、气质有关,而且更与创造力动力系统和创造力操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结论
在创造力的构成系统中,每一个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相对而言,操作系统在整个创造力的构成中居于中心地位。就子系统的构成要素来说,其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活的知识在所有子系统的构成要素中起的作用最大,因为它是观念或思想的生长点,并进而实现观念的生长。由于思维只是观念的运动和变化,观念本身的结构决定了思维活动的方式、性质和进程。因此,观念的结构从根本决定着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