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与利用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按自己的预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调整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呈现精彩。
  【关键字】动态过程 生成性 解决与利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个性解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教师不应只按自己的预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调整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展现学生个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成功。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动态生成,让课堂不断呈现精彩。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对 “生成资源”进行恰当的处理,并使它精彩不断?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本人浅薄的看法。
  一、 对语文课堂生成的知识性问题的解决与利用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的差异,如果无视学生的这些提问,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或激情。面对知识性生成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自我搜索。积累是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基础的前提。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更多的语文感知经验;与此同时,熟记一定的材料,从句、段、篇中形成个人的体验,从而形成更好的语感。教师学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搜索,利用好自己手头的工具书,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自觉翻阅工具书、主动翻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2.互助解决。互助既可以是同学之间,也可以是老师和同学的互助。同学之间的互助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当同学之间的互助感到无力时,老师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助绝非包办,而是一种问题的参与、引导,在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将生成的知识性问题进行解决。
  二、对文本赏析阅读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与利用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质疑是学生走进课文,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的重要表现。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质疑在学习当中的意义和价值。面对这些“质疑”,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1.重视、赞赏学生的质疑,善于引导,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应加以重视,对生成的问题无论其价值的高与低,都应当予以鼓励或赞扬,进而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见人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阅读分析课,当时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情节,从而分析人物形象,突然有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课文中说,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来安然无恙,为什么别里科夫最后会死呢?这个问题其实是从人物形象跨越到了文章的主旨,即别里科夫的死因。于是我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组织学生探讨别里科夫的死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同学认为他是因为婚事告吹伤心而死,有同学认为他摔跤被人撞见,让他颜面无存,因为“面子工程”怕人嘲笑而死,有同学认为他不再想挣扎,已经没有挣扎的欲望和勇气而死……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同学的讨论,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通过探讨,学生们认识到,真正杀死别里科夫的是沙皇专制制度。这样从人物形象的细节欣赏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了文章主旨的探究,对学生的 “无心之举”善加利用让整堂课“柳成荫”。
  2.适当地提供背景资料,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提供文本的补充材料,如作品创作的时间、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情感内涵,增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擦出更多更好的思想火花,让问题演变成为课堂的亮点。
  记得在分析《孔雀东南飞》一文的人物形象时,学生提出了质疑:刘兰芝如此优秀,为何也会被休?难道婆婆不喜欢就可以这样做吗?刘兰芝被休后回到娘家为何还有这么多的人来说媒,而且条件都要比焦仲卿好,古代女子被休还能改嫁?难道不要遵守“三从四德”?这个学生的提问得到了很多同学的附和,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疑虑。于是我给大家提供了当时的一些背景资料: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大戴礼记·本命》云“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昏义》云“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始终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汉代妇女改嫁的现象很普遍,再嫁妇女也不会受到歧视。汉末建安时期“离婚再嫁,亦为习见之事”,“帝王亦不讳再嫁之女”,如董卓、曹丕、孙权等人都娶过再嫁之女。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做说客。著名诗人蔡文姬曾先后嫁过三个丈夫(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最后一次还是曹操主婚。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这在一千多年之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至于不准女人改嫁则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看到这些背景资料,学生恍然大悟,对文本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得出新的认识,作者会这样写,是从侧面烘托出刘兰芝的优秀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坚守。背景资料的提供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了文本,从人物形象认识中把握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让问题演变成本节课的亮点。   3.提供范例,就近迁移,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三的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关于文章写作手法方面的赏析问题。而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早已接触过,只是知识还未成系统,此时,教师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验进行类比、迁移,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确解决学习中形成的问题。
  就拿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说,学生提出了他的疑问:对于一首诗,怎么就能看出他是运用了虚实结合,就像2008年的江西考题从虚实角度分析,哪里是虚写,哪里是实写,有点摸不清。对于同学的提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大家翻到了正在复习的必修四教材第二单元课文——柳永的《雨霖铃》,让同学再次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的好词,鉴赏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同学根据这首词的意象分析,进一步对整个意境的把握进而达到对词的整体感知,得出结论:词的上阕写的是分别前、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过渡到情感的抒发;下阕主要是写分别后主人公对对方的思念,而这些都是此人的一种想象。这首词的整体结构就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同学得出结论,想象的,不是眼前的实实在在的景象那就是虚写。通过课本的范例提供,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去鉴赏《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时,就很快地找到了实写、虚写的内容,即前三句都是诗人看到的景色,第四句是诗人的想象。
  通过范例的提供,教师的引导,学生自我生成的问题迎刃而解,实现了问题的自我解决,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新的动力。
  4.因势利导,让错误转变为精彩。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所犯的错误,不能严厉指责,也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利用好错误带来的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能从错误中发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我和学生在探讨臧克家的《老马》一诗时,我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一致认为诗人描写的是一个忍辱负重,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老马的深切同情。学生的答案明显不够准确,但我并不急于指出和纠正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为了引导他们找出错误之所在,我特意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⑴全诗描写的是什么形象?⑵这首诗写在什么时候?⑶诗人纯粹是为写马而写马吗?学生对问题一一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到一个比较准确、完整的答案: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除了对如老马般的农民的同情,更多的是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诅咒。
  为了不重复错误,对诗歌的形象分析进一步加强练习,要求学生要从诗歌的表层意和深层意进行体会,从意象表层入手,挖掘深层内涵,做到对诗歌整体把握。从错误的产生到错误的发现再到错误的改正,教师都是在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充分利用好学生临时生成的“错误”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错误成为精彩。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解决,利用好有“价值”的内容,让它大放异彩。教师如果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那么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不管是课文教学还是高三的总复习,课堂总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课堂的“预设”总是会有些“小插曲”,利用同学的讨论互助帮助解决生成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同学的讨论探究,通过对相类似的问题的迁移,一步一步地自我归纳出问题的结果,总结出答题方法,其效果远远高出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
  总之,课堂的动态生成,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挑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有效利用“生成资源”加以智慧型引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呈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沈红韵. 识“错”成资源 化“错”显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2.
  [2]陆九渊.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
  作者简介:肖海金,江西省萍乡中学,邮编:337000
其他文献
建立了激光硬化温度场、相变硬化带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学处理,得出可利用计算机仿真的表达式.并根据材料的特性及技术要求,实现激光器工艺参数的计算机辅助优化,为使用者提供
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解放、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三中全会以后,虽然生产关系基本理顺,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粮、棉、油产量有了上升,但由于农业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不
<正>~~
会议
研究背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化疗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已经研究了一些逆转MDR的化疗策略。然而,由于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导致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复发率较高。因此,确定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和手段仍然是一项挑战。自噬抑制被广泛认为是治疗包括白血病在内的癌症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但目前仍缺乏有效和特异的自噬抑制剂阻碍了自噬抑制剂的应用。因此,开发新的低毒
就我国的教育而言,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这就是说,体育同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
为了研究小麦开颖、闭颖授粉的原因,为探索小麦开颖、闭颖授粉机理奠定基础。此研究以开颖授粉小麦漯麦4号和闭颖授粉小麦花培3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取浆片,用冷冻切片法观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和接受,以及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作出决策的权利,如选择学习材料、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
近些年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措施,使农业和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是现阶段做好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基础设
2014年至2017年,南京胜科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科公司")不间断用暗管将未经处理的高浓度废水排入长江。期间,还人为篡改了在线监测仪器的相关数据,逃避环保部门监管,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