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农业网站建设的创新模式设计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按照全国信息高度整合、资源高度共享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品牌推广、信息资源共享、电商服务等,提升政府类农业综合网站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引導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旨在设计地方网站资源高度共享和发掘地方鲜明特色“两条线”的网站运作模式,以简单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式指导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政府农业网站;信息共享;地方特色;生态农业;“两条线”模式;商洛农业网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80-03
  世界已进入全面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总数为1 636万个,已超过德国国家顶级域名“.DE”,成为全球注册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5 392 116 Mbps;网民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1.10亿网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1.52亿网民使用网络医疗,9 664万人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网络预约专车人数已达2 165万人[1]。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保障经济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民生及社会和谐改善。中国网站总数已达423万个,网页数量首次突破2 000亿[1]。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渠道开展信息交流、内部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为“互联网 ”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对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然而,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農业信息化发展仍较缓慢。尤其是支持国家和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更显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在信息逐步整合、资源高度共享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指导下,探索一条定位准确、功能健全的地方农业信息网站发展之路,是农业信息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根据商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信息工作实际,设计一个资源高度共享和发掘地方鲜明特色“两条线”的地方网站运营模式,以期对农业信息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农业网站基本现状
  1.1 农业网站的基本情况
  地方农业信息化是国家农业信息化的“触手”,是农业一线信息资源的发源地。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作为重点予以阐述,一系列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政策相继出台,推进了一系列重大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提升到同等地位,强调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业信息网站发展迅猛,根据中国电商服务研究中心数据估计,全国农业网站已达到2万余个。从农业部到省、市、县,有些地方甚至延伸到乡村的农业信息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农业部官网为核心,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省级农业网站,并各自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实现了三级网站互联互通,经过普查,原则上关闭了县级政府农业网站。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气象等一些涉农部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也都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的网站[2]。很多中介组织、大型涉农企业集团、甚至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业务,也开设了具有特色的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站[3]。按照网站主办方的工作职责,网站服务功能大体分为4种类型:一是以提供农业政策、政府信息、服务指南为主体的政府农业网站;二是以提供科技信息、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三是以提供农业商贸信息、价格行情、产品样本等为主体的农业企业网站;四是以提供行业动态、行业标准、专家论坛等为主体的社团、学会网站。这些网站中,盈利性网站比重较大,公益性的政府类农业网站体系较为完备、综合性强,基本吸纳了涉农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点,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1.2 农业网站的作用
  农业信息经过“金农工程”“三电工程”等一系列整合资源信息入村工程改造,及政府类网站改革等措施,扩大了农业信息化覆盖率,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了广度和深度的健康发展。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农民从政府农业网站获取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取社会信息、科学知识,改变传统的生活理念,提高了农民素质和文明理念;获取社会新闻、文化娱乐,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政府农业网站已普及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助推农业前进的巨大动力。
  1.3 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存在的问题
  1.3.1 网站影响力小。地方农业网站辐射范围小,信息数据综合性较差,网站设计落后,网页更新缓慢、点击率低,网页级别并不突出、利用率不高,难以适应网民需求。
  1.3.2 服务对象模糊。地方网站遵从上级农业部门的指示,网站设计、栏目设置等逐级效仿,缺乏本地自然资源特色,网站设计缺乏专业特色、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从而限制了网络信息服务的效能,影响了网站持续发展。
  1.3.3 网站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地方网站信息量倾向于小而集中,但系统的信息构架细化程度不高,政务信息和农业服务信息混杂,具体栏目和信息归属杂乱,特别是服务类信息资源 “堆砌”现象多发,制约了信息整合力度,弱化了网站职能,影响了潜在用户的去留。
  1.3.4 网民对网站体验欠佳。地方农业网站信息表现形式单一,“政府面孔”明显,人性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很少,互动环节薄弱,难以满足网民“参与体验互动”的需求。   1.3.5 网站决策权、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目前,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有3种运作方式:一是“3 0”模式,即三权合一,由网站主管部门自有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做到全权运维网站;二是“1 2”模式,即主管单位有网站所有权,分管单位有决策权和经营权;三是“1 1 1”模式,即网站所有权归主管部门,由承担单位行使网站决策权,并将网站经营权托管给第三方网站设计公司经营维护。全国约70%的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属于第3种情况,造成“外行人做内行事”,使得网站质量受限,部门决策精力分散,影响了网站运营效率。
  2 商洛农业网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
  2.1 网站建设现状
  10多年来,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单到全。现全市已建立各类农业网站154个。其中市县(区)政府农业网站8个、农业企业网站146个。商洛农业网创建于2002年,7个县区农业网站也随之相继建立,截至目前,全市有专、兼职信息员152人;商洛市8个政府农业网站(属于省厅的“三网合一”子网站,服务器在省厅),配备了单反照相机18套、摄像机8套、投影仪1套、笔记本电脑10台、打印机8台、便携复印机8台,市县区信息员每人1台电脑等设备。网站共设置一级栏目14个、二级栏目34个、三级栏目19个。网站从农业新闻、“三农”政策、政务公开、科技服务,市场预测、价格动态、行业交流等亮点栏目提供信息服务,数据更新及时,服务类信息数据量大。年点击量达10 000多人次,日点击量约为200人次。以“商洛农业网”网站为平台,整合“12316”农业服务热线平台、“农技宝”app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基本建成了“五位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已覆盖到商洛农、林、牧等各个涉农行业,以及农业、农民、农村各个方面,为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打好了基础。
  2.2 网站潜力特色
  商洛農业网站以为“三农”服务为职责,以信息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功能,大力宣传商洛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等,助推商洛生态农业的发展,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农产品市场交易,助推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农业从业者对政策信息、供求信息和科技信息的获取速度,助力商洛农业发展。其主要特点:一是实际性。网站紧贴商洛农村、农业、农民实际,说商洛话,办商洛事,网民喜闻乐见。二是互动性。网民在生產中遇到技术问题,通过“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上传到网站,网站及时安排科技人员面对面进行解答,帮助网民解决生产难题。三是及时性。对信息员反馈的和群众直接提出的热点问题,网站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宣传解答,帮助网民解疑释惑。四是广泛性。商洛农业网利用网络优势,宣传地方特色产品,宣传企业名牌产品和地方旅游产品,吸引大批客商、游客来商投资兴业、休闲度假,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3 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模式设计
  商洛农业网站虽已深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群众中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网民体验联动、品牌延伸效应、信息深度整合等方面仍是短板,制约着网站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数据收集和问卷调查、国内外农业信息发展模式借鉴,对商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设计了一个地方网站资源高度共享和发掘地方鲜明特色“两条线”的网站运作模式。
  3.1 主要模型
  商洛农业网设计路线见图1。
  3.2 “两条线”网站模式构架
  如图1,第一条是政务公开线:为网民创造便捷、明确、及时的政务公开信息路线。设置政务信息公开28项,其中政民互动3项,内容全面,运行稳定;农业服务类16项,其中服务应用类2项,根据农业服务环节、种类、对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第二条是农业服务线:为地区强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推广农产品优质品牌提供便捷精准的服务信息路线。“两条线”网站运营模式旨在把农产品品牌推广与“秦岭最美是商洛”地区品牌形象结合,联动推广,使山地农产有代言,品牌产品有品质。
  3.3 “两条线”网站模式运行程序
  如图1,第一层网页定位:依照网民访问基本意图,将信息分为政务类和服务类,确定政务板块和服务板块的双职能网页定位和基本构架。第二层整合资源:将原本分布在不同网站、网页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按照网民的信息需求,依据一定的信息资源分类与整合标准,通过技术和人工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属性标注、建库、存储,最终形成一个分类有序,便于网民浏览、搜索、查询的信息资源体系[4]。第三层深度开发:对整合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研究开发,使分类和整合更具逻辑性,信息更具开发性。第四层可行性分析:对栏目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网民需求、信息资源供应、栏目建设规模、栏目经营费用、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栏目正式运作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提出完善改进意见。
  4 地方政府类农业网站建设措施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努力实现领导、规划、建设、标准、管理“五统一”。确保农业信息化工作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网站运行平稳有序,从制度上提高网站品牌价值。
  4.2 整合资源,完善体系
  农业网络资源高度整合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整合。对农业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设备资源等,要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信息流通速度。要整合信息平台,以商洛农业网网站平台为信息平台基站、“12316”服务热线为咨询服务平台、“农技宝”app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商洛农业”微博为网络舆论监控平台、“商洛”微信为移动便捷服务平台,完善“五位一体”平台体系模式化。要整合农业专家,组建全市范围农业专家库,实现全市农业技术、服务共享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整合商洛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外宣,带动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要整合商洛农业品牌,围绕生态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农产品等品牌,使商洛品牌体系化,整体联动,形成宣传合力,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4.3 及时规划,调整设置
  按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要求,结合商洛农业实际,加强专题宣传力度,专题专报、品牌包装,提高生态农业和品牌影响力。加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休闲农业、“三品一标”宣传力度,配合现代农业全局性工作顺利进行。增强农业执法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宣传力度,组建法律法规、农资、农产品的数据库,提供网络查询功能,有利于规范农业综合执法依据[5]。增加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力度,抓住陕西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契机。增加网络申请宣传渠道,扩大政策宣传影响力,如:设置职业农民认证网上申请窗口,投放细化申请指南、定期举行网上互动活动等。
  4.4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资金投入上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和農民自投为辅的原则。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的近、中、远期投资规划和布局,设立专项资金,制定鼓励多方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鼓励和引导电信运营商投资。通过以市场换投资策略或通过共建、合办等办法,加强与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等运营商合作,鼓励和吸引他们投资,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再次,鼓励和支持其他市场主体投资。积极鼓励IT企业、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农民中的能人等在农村投资建设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站点,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商务运营和信息服务[5]。
  4.5 建设队伍,提高素质
  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信息员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保障。要针对信息人员队伍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好各层面、各领域的培训工作。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技术员队伍的培训。引导鼓励涉农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技术培训。同时,注重引进和使用较高层次的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4.6 统筹协作,共享资源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农业部门作为农业信息化的组织协调单位,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特有属性,加强与林业、水利、水产、气象、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互通有无,探索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物联网测控体系等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为农民提供更为质优、全面的各类综合信息。
  4.7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廣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有关新闻媒体,加大农业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经纪人、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服务的认知程度。提高各级农业部门广大职工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工作方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渠道开展农业工作。抓好信息工作典型的宣传报道,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5 参考文献
  [1]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76.
  [2] 张红胜.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1):57-59.
  [3] 郭晓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4] 张丽君,闫东浩.农业网站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5(25):269-272.
  [5] 朱德超.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287.
其他文献
摘要 为揭示海南岛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海南省硅肥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及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市县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基础上,研究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降雨量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岛仅海口市和临高县的平均含量超过了70 mg/kg,海南岛属土壤有效硅严重缺乏地区;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硅含量普遍高于高海拔地
摘要 研究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农药;蝗虫;防控效果;内蒙古赤峰  中图分类号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而古树名木在这些社会资源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西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树名木;保护;问题;对策;陕西西安;长安区  中图分类号 S7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64-01  古树名木在现代社会上属于一
摘要 为了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有效实施耕地深松作业,开展了耕层剖面调查,通过剖面位置的选择与剖面制作,对不同类型耕地进行深松作业的适宜性分类,以期指导深松作业,有效提高深松作业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 深松作业;耕地剖面;选择;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 S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97-02  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处,地势平坦、局
摘要 为了恢复杉木老种子园的产种能力,以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为试验前提,通过采用种子园疏伐、建园材料截干和主干促萌等多项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杉木老种子园复壮,以期使老杉木种子园恢复生产优质种子、基本满足本场及周边地区林业生产需求。  关键词 杉木;老种子园;复壮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55-01  Rejuvenation for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种类入侵杂草的分布和危害特点,发现入侵我国的29种杂草主要分布在农、林、牧业生产区域、水域地带以及农村荒地等,对农林牧业生产安全、陆地及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入侵杂草;种类;分布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危害;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15-0
摘要 根据不同人员在不同时间对水中铜的质控样品进行测量得到30组数据,利用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评定ICP-MS方法测定水中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是《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00—2014),测定质量浓度为40.0 μg/L的质控样品,测定均值为40.2 μg/L,通过评定不确定度为1.60 μg/L。  关键词 铜;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不确定度;IC
摘要 四旁绿化具备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是平原地区开展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开展四旁绿化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平原地区四旁绿化调整措施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力求为平原地区四旁绿化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四旁绿化;调整;必要性;措施;平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3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70-02  近年来
摘要 2016年在水城县开展生物质能源烤房与常规密集烤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能源烤房升温均衡,稳温效果好,2种烤房烘烤重量相当的鲜烟叶,生物质能源烤房较常规烤房节约烘烤成本0.29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相当,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能够提高上等烟比例1.05个百分点,降低下等烟比例0.93个百分点;产值提高65.7元/hm2,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烤房;烘烤成本;烟叶;外观
摘要 将沙枣插穗分别用50、100、200 mg/L ABT-1号生根粉以及清水浸泡24 h,然后取出进行露地扦插和覆盖地膜扦插,研究不同处理对成活率和苗木高度、地径粗度、根系条数、根系平均长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 ABT-1号生根粉处理且覆盖地膜相结合的方式扦插效果最好,可在该盐碱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沙枣;ABT-1号生根粉;露地扦插;覆盖地膜扦插  中图分类号 S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