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11日,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NOC活动网络团队教研决赛在青岛大学拉开了帷幕。在36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团队三人高效地完成了讨论设计、制作修改、互评汇报等多项任务,并呈现了团队的教学理念、教学主张和教学得失。
比赛中的课例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课,与长春版教材的内容相差甚远,所以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明确了课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们在比赛伊始做了如下这番讨论。
【赵军梅】《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和”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那我们可以从这个“和”字入手,先以中华民族的“和”为切入点,切入课文主题,你们觉得呢?
【任园】这个切入点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其他的参赛团队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所以我认为重点还是要放到两个人“不和”的原因,及又为什么“和”上来。
【徐艳】同意。要想分析出两个人不和与和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要分析两个人的性格,这个部分应该是文章的重难点。
【赵军梅】对,我们的微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微课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我们是在“人文底蕴”上设计微课,还是在“学会学习”上设计微课?
【徐艳】我认为语文应该注重“人文底蕴”中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任园】但是我认为“学会学习”中的“善学乐学”和“信息意识”更适合这节微课。
【赵军梅】你们的观点都不错。其实每节课的核心素养的达成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4∶6的比例展现出这两部分的核心素养。
除了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章的重难点学习外,我们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徐艳】我认为可以尝试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文、体会、理解,把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想法记录下来。
【赵军梅】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视频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任园】如果上课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角色体验。
【赵军梅】说得太好了。如果这些方式都运用到这节课中,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把握也会更精准。
讨论反思:在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从全局出发各自说了对文章的理解,厘清了文章讲解的脉絡,找到了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让所有设计指标都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
微课的受用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深思熟虑。不是从学生认知、前概念出发的微课不是有效的微课,于是我们在前期了解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思路上展开了讨论。
【徐艳】由于长春版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这篇文章,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
【赵军梅】同意。我觉得可以先做一套调查问卷上传平台,然后根据问卷的反馈,在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了解后,再决定微课的设计。
【任园】是的。调查问卷的题目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赵军梅】问题还要精到,是学生“蹦一蹦可以摘到的果子”。
讨论反思: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我们决定这篇文章的微课设计是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到对文本的细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厘清事件发展脉络,从“和”到“不和”再到“和”,了解“和”一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
我们讨论完微课的设计思路后,对如何利用微课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也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微课的主人”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
【赵军梅】我们可以制作一个闯关形式的微课,寓教于乐,你们觉得如何?
【徐艳】同意。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度。微课中可以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起探究。
【任园】我也同意。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角色体验,通过角色融入、心理补白,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这也体现了“大语文”的效果。
【赵军梅】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登录知校平台,进行延续提问,打破微课这种流媒体无法进行互动的弊端,使思维在云中继续提升。学生们能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爱国情怀。
讨论反思:这节微课能对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从“走近、走进、走出”这一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入手,微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现力,整合了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沟通交流时,e时代最大的魅力就是时空不再受限制,距离不再是障碍。
【徐艳】我想表达一下“1 n=无限”这个公式。这里的1代表的是我们团队,n代表的则是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可能。第一种支持和可能来自 NOC活动特有的决赛形式——互评互学其他团队的作品。
【任园】兄弟团队提出的中肯建议让我们开拓了思路,从而有了新的想法,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而我们评价兄弟团队作品的过程,也进一步促进了深入思考。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让渴求信息创新的我们不再望梅止渴,而是体会到网络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无限创新。
【徐艳】其他的支持和可能来自浙江路小学教研团队的其他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的了解,帮助我们确立了制作微课的方向。 【赵军梅】我们可以让在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批注学习课文,然后根据学生上传的电子批注、文本批注,以及角色体验视频,整合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最后利用对文中部分句、段的剖析,让学生整体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部分教师的讲解,也是对学生批注内容的梳理和总结。
【任园】同意。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用不同的形式穿插到微课中,那微课会更充实而有创新。
讨论反思:团队教研的目的是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体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感受同伴互助的魅力。这次,我们在顺利解决突发状况的过程中,在其他小组的评议中,在学校教师的远程帮助中,实现了团队教研实力的全方位展示。
在制作微课前,我们思考并尝试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
1.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怎样的自主学习框架?
制作微课前,我们做了一套调查问卷上传到平台上,从而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的了解。于是,我们设计了六节微课,具体主题如下:①历史背景介绍。②理解词句。③如何添加小标题。④故事欣赏。⑤段落分析。⑥思维、情感体验提升。
这次,我们选择了《将相和》系列微课之六——思维、情感体验提升来进行制作。
2.这节微课的立足点在哪里?
我们制订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维更有深度——(通过)问题、质疑、分析(来激发);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通过)角色融入、心理补白(来体会);让爱国情怀更加深远——(通过)潜移默化、互动交流(来感染)。
3.这节微课的创新点在哪里?
(1)上下衔接的微课和学生课前进行电子批注促进了详读、细析、共通
Word的强大批注功能已成为我们这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常用的学习手段。与纸质批注不同,课前的电子批注有利于学生在“人人通”空间中的交流;制作的电子批注课件二维码,能帮助学生随时补齐技术的不足。
(2)微课促进角色的融入体验
我们用电视剧片段展示故事情节,更灵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角色体验不是目的,融入角色才是主要目标,体现了“大语文”的效果。
(3)微课促进教师的分层教学
角色体验的第二部分是为了让学习力强的学生有更丰富的收获,让不同发展区的学生都有所得,在这里微课让因材施教成为易事。
(4)微课促进学生的人物分析更加深刻
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电子批注、文本批注,以及角色体验视频,整合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并利用对文中部分句、段的剖析,使他们整体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部分教师的讲解,也是对学生批注内容的梳理总结。
(5)有学生的微课,才是吸引学生的微课
本节微课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电子批注,还有学生的提问等视频,因为学生的微课表达能让他们更乐于观看,更明白“这些我也可以做到”。
(6)知校平台拓展思維广度
回答问题不是真正的创新,中国学生普遍缺少提出问题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在微课的结尾,我们让学生登录“知校平台”,让其进入讨论区延续提出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在云中继续提升。这也为我们后期开展“将相和微项目”学习提供了素材。
4.这节微课的改进点在哪里?
本节微课经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是在微课初稿回传给学校后,我们修改了不适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问题环节,增加了第四关,并改进了人物体验视频段落。第二次是来自兄弟团队的建议和鼓励。我们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将第二关人物分析由原来的教师引导学习,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
不忘初心,辩驳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
比赛中的课例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课,与长春版教材的内容相差甚远,所以我们通过查找资料明确了课例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们在比赛伊始做了如下这番讨论。
【赵军梅】《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和”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那我们可以从这个“和”字入手,先以中华民族的“和”为切入点,切入课文主题,你们觉得呢?
【任园】这个切入点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其他的参赛团队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所以我认为重点还是要放到两个人“不和”的原因,及又为什么“和”上来。
【徐艳】同意。要想分析出两个人不和与和的原因,我认为还是要分析两个人的性格,这个部分应该是文章的重难点。
【赵军梅】对,我们的微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微课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我们是在“人文底蕴”上设计微课,还是在“学会学习”上设计微课?
【徐艳】我认为语文应该注重“人文底蕴”中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任园】但是我认为“学会学习”中的“善学乐学”和“信息意识”更适合这节微课。
【赵军梅】你们的观点都不错。其实每节课的核心素养的达成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4∶6的比例展现出这两部分的核心素养。
除了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章的重难点学习外,我们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徐艳】我认为可以尝试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文、体会、理解,把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想法记录下来。
【赵军梅】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视频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任园】如果上课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角色体验。
【赵军梅】说得太好了。如果这些方式都运用到这节课中,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把握也会更精准。
讨论反思:在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从全局出发各自说了对文章的理解,厘清了文章讲解的脉絡,找到了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让所有设计指标都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
追根溯源,研讨界定学生的前概念
微课的受用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深思熟虑。不是从学生认知、前概念出发的微课不是有效的微课,于是我们在前期了解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思路上展开了讨论。
【徐艳】由于长春版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这篇文章,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
【赵军梅】同意。我觉得可以先做一套调查问卷上传平台,然后根据问卷的反馈,在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了解后,再决定微课的设计。
【任园】是的。调查问卷的题目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赵军梅】问题还要精到,是学生“蹦一蹦可以摘到的果子”。
讨论反思: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我们决定这篇文章的微课设计是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到对文本的细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厘清事件发展脉络,从“和”到“不和”再到“和”,了解“和”一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
集思广益,思考创意微课的全面设计
我们讨论完微课的设计思路后,对如何利用微课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也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微课的主人”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
【赵军梅】我们可以制作一个闯关形式的微课,寓教于乐,你们觉得如何?
【徐艳】同意。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度。微课中可以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起探究。
【任园】我也同意。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角色体验,通过角色融入、心理补白,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这也体现了“大语文”的效果。
【赵军梅】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登录知校平台,进行延续提问,打破微课这种流媒体无法进行互动的弊端,使思维在云中继续提升。学生们能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爱国情怀。
讨论反思:这节微课能对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从“走近、走进、走出”这一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入手,微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现力,整合了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时空无碍,合作在e时代顺利通畅
在沟通交流时,e时代最大的魅力就是时空不再受限制,距离不再是障碍。
【徐艳】我想表达一下“1 n=无限”这个公式。这里的1代表的是我们团队,n代表的则是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可能。第一种支持和可能来自 NOC活动特有的决赛形式——互评互学其他团队的作品。
【任园】兄弟团队提出的中肯建议让我们开拓了思路,从而有了新的想法,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而我们评价兄弟团队作品的过程,也进一步促进了深入思考。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让渴求信息创新的我们不再望梅止渴,而是体会到网络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无限创新。
【徐艳】其他的支持和可能来自浙江路小学教研团队的其他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的了解,帮助我们确立了制作微课的方向。 【赵军梅】我们可以让在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批注学习课文,然后根据学生上传的电子批注、文本批注,以及角色体验视频,整合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最后利用对文中部分句、段的剖析,让学生整体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部分教师的讲解,也是对学生批注内容的梳理和总结。
【任园】同意。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用不同的形式穿插到微课中,那微课会更充实而有创新。
讨论反思:团队教研的目的是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体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感受同伴互助的魅力。这次,我们在顺利解决突发状况的过程中,在其他小组的评议中,在学校教师的远程帮助中,实现了团队教研实力的全方位展示。
研精覃思,反思微课设计的亮点
在制作微课前,我们思考并尝试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
1.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怎样的自主学习框架?
制作微课前,我们做了一套调查问卷上传到平台上,从而对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有了准确的了解。于是,我们设计了六节微课,具体主题如下:①历史背景介绍。②理解词句。③如何添加小标题。④故事欣赏。⑤段落分析。⑥思维、情感体验提升。
这次,我们选择了《将相和》系列微课之六——思维、情感体验提升来进行制作。
2.这节微课的立足点在哪里?
我们制订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维更有深度——(通过)问题、质疑、分析(来激发);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通过)角色融入、心理补白(来体会);让爱国情怀更加深远——(通过)潜移默化、互动交流(来感染)。
3.这节微课的创新点在哪里?
(1)上下衔接的微课和学生课前进行电子批注促进了详读、细析、共通
Word的强大批注功能已成为我们这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常用的学习手段。与纸质批注不同,课前的电子批注有利于学生在“人人通”空间中的交流;制作的电子批注课件二维码,能帮助学生随时补齐技术的不足。
(2)微课促进角色的融入体验
我们用电视剧片段展示故事情节,更灵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角色体验不是目的,融入角色才是主要目标,体现了“大语文”的效果。
(3)微课促进教师的分层教学
角色体验的第二部分是为了让学习力强的学生有更丰富的收获,让不同发展区的学生都有所得,在这里微课让因材施教成为易事。
(4)微课促进学生的人物分析更加深刻
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电子批注、文本批注,以及角色体验视频,整合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及感受,并利用对文中部分句、段的剖析,使他们整体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部分教师的讲解,也是对学生批注内容的梳理总结。
(5)有学生的微课,才是吸引学生的微课
本节微课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电子批注,还有学生的提问等视频,因为学生的微课表达能让他们更乐于观看,更明白“这些我也可以做到”。
(6)知校平台拓展思維广度
回答问题不是真正的创新,中国学生普遍缺少提出问题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在微课的结尾,我们让学生登录“知校平台”,让其进入讨论区延续提出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在云中继续提升。这也为我们后期开展“将相和微项目”学习提供了素材。
4.这节微课的改进点在哪里?
本节微课经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是在微课初稿回传给学校后,我们修改了不适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问题环节,增加了第四关,并改进了人物体验视频段落。第二次是来自兄弟团队的建议和鼓励。我们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将第二关人物分析由原来的教师引导学习,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