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充分说明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建构起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为主。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发展需求和现实要求决定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低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知识包含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同时也包括教育知识。因此,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学基础,也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许多教师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教师要看到课程的潜在知识。课本内容终究有限,教师要对课本有自身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潜在知识,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教师对自身工作要保持高度热爱,认真备课、积极上课。只有对工作保持热爱,才会有工作激情,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将自身看做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师认为简单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每节、每章、每册的内容连贯起来,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蕴含的教育意义。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更好的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目标,还会事倍功半,浪费时间。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开始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无趣、抽象,而且要求学生有转换思维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难度大。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小学生面临较大压力,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抵触数学学习。
(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思维惰性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当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超过30%的学生选择等教师课堂讲解,20%以上的学生选择请教别人,选择抄答案的学生占10%左右,仅有25%的学生选择自己探究想办法。由此可知,当前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他们无法准确的看出问题的本质,找出有效信息。而且面对难题时,他们也无从下手,不加思考就放弃。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数学难度大,而且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思维惰性。另外,思维机械也是造成思维能力差的关键原因。研究表明,学生解题错误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学生对于同类型的习题只是照猫画虎,练习时没有自己的思考,以至于只是简单的题型转变就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找不到做题方法。因此,学生只是机械学习,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加入数学游戏,通过娱乐的模式,使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发现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之美。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知识大比拼,讲解数学家的事迹,讲解数学故事等,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场景,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转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例如,在《认识多边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用具体的事物对多边形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和实践,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求知欲較强,他们将教师作为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在学生思考过后再进行指导、启发,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差异性,依据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用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系统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利用混合运算和方程式进行解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的解题,运用多种综合的方式解题。其次,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对这类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拓展,满足其更高的求知需求。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进行交流沟通,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帮助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取得进步。 (四)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
核心素质要求数学教育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诉求及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例如,在《24时计时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计时法的由来和在计时法之前人们计算时间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探索精神的重要性,这对自身的数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活起来”,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将核心素养在数学充分表现出来。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
教科书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认真研究教材,找到教材的深刻之处,不能简单的讲解教材的浅显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制定一些学生“蹦一蹦”就可以碰到的目标,从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教材,找到现阶段知识与之前内容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另外,教师要将数学思想融入数学教育中,发现其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相关内容,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以此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以此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四、 结语
小学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人生许多习惯和知识体系在小学形成。人一生中运用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小学数学,所以小学数学尤为重要。教师要发现数学的重要性,将数学与生活实践巧妙结合,并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导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子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探析[J].亚太教育,2020(1):94.
[2]张冬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20(2):50.
[3]徐小青.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討[J].亚太教育,2020(3):134-135.
[4]苏宗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51-252.
[5]蓝艺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40-42.
[6]朱爱玲.从核心素养到关键能力的“一线”解读与实施:以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2):46-48.
作者简介:王瑛珊,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建构起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为主。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发展需求和现实要求决定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低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知识包含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同时也包括教育知识。因此,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学基础,也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许多教师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教师要看到课程的潜在知识。课本内容终究有限,教师要对课本有自身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潜在知识,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教师对自身工作要保持高度热爱,认真备课、积极上课。只有对工作保持热爱,才会有工作激情,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将自身看做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师认为简单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每节、每章、每册的内容连贯起来,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蕴含的教育意义。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更好的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目标,还会事倍功半,浪费时间。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开始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无趣、抽象,而且要求学生有转换思维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难度大。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小学生面临较大压力,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抵触数学学习。
(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思维惰性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当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超过30%的学生选择等教师课堂讲解,20%以上的学生选择请教别人,选择抄答案的学生占10%左右,仅有25%的学生选择自己探究想办法。由此可知,当前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他们无法准确的看出问题的本质,找出有效信息。而且面对难题时,他们也无从下手,不加思考就放弃。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数学难度大,而且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思维惰性。另外,思维机械也是造成思维能力差的关键原因。研究表明,学生解题错误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学生对于同类型的习题只是照猫画虎,练习时没有自己的思考,以至于只是简单的题型转变就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找不到做题方法。因此,学生只是机械学习,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加入数学游戏,通过娱乐的模式,使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发现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之美。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知识大比拼,讲解数学家的事迹,讲解数学故事等,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场景,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转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例如,在《认识多边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用具体的事物对多边形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和实践,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求知欲較强,他们将教师作为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在学生思考过后再进行指导、启发,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差异性,依据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用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系统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利用混合运算和方程式进行解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的解题,运用多种综合的方式解题。其次,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对这类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拓展,满足其更高的求知需求。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进行交流沟通,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帮助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取得进步。 (四)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
核心素质要求数学教育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诉求及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例如,在《24时计时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计时法的由来和在计时法之前人们计算时间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探索精神的重要性,这对自身的数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活起来”,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将核心素养在数学充分表现出来。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
教科书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认真研究教材,找到教材的深刻之处,不能简单的讲解教材的浅显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制定一些学生“蹦一蹦”就可以碰到的目标,从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教材,找到现阶段知识与之前内容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另外,教师要将数学思想融入数学教育中,发现其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相关内容,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以此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以此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四、 结语
小学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人生许多习惯和知识体系在小学形成。人一生中运用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小学数学,所以小学数学尤为重要。教师要发现数学的重要性,将数学与生活实践巧妙结合,并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导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子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探析[J].亚太教育,2020(1):94.
[2]张冬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20(2):50.
[3]徐小青.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討[J].亚太教育,2020(3):134-135.
[4]苏宗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51-252.
[5]蓝艺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40-42.
[6]朱爱玲.从核心素养到关键能力的“一线”解读与实施:以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2):46-48.
作者简介:王瑛珊,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