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应用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处理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目前一般将IFN分为I型和Ⅱ型2大类,I型IFN主要包括IFN-α和IFN-β,Ⅱ型即IFN-γ.IFN-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同的细胞受体结合;IFN-γ则主要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与I型IFN明显不同.IFN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增殖,使病毒增殖量减少、受感染细胞损伤程度降低.IFN也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T、B淋巴细胞的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05年至2007年中国CHINET监测网脑脊液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CHINET监测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有脑脊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5年至2007年脑脊液标本获分离菌9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8株.占62.5%;革兰阴性菌349株,占37.1%;真菌4株,占0.4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患儿标本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 virus A10,CVA10)山东地方株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2008年至2009年部分HFMD病例临床标本,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提取病毒核酸,RT-PCR扩增病毒VP1区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其基因型别.选择代表性CVA10毒株,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其他CVA10毒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低钠性脑水肿患者临床特征,并观察甘露醇联合高钠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83例HFRS并发低钠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高钠透析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钠、氯、肌酐和渗透压的水平以及血钠复常率、复常时间和病死率.采用t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钠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血钠、氯、渗透压分别为(128.9±7.3)mmol/L、(96.7±
目的 探讨影响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预后的因素.方法 165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PSM患者.根据预后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5个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AIDS合并PSM患者中,生存组121例,死亡组44例,病死率为26.7%.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AIDS合并PSM预后的因素包括皮疹、细菌和(或)其他真菌性肺
患儿,女,14 d.因发热、全身疱疹4 d,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出生前2 d母亲患水痘.该患儿发病后体温峰值为38℃,全身先后出现斑、丘疹,继而疱疹,部分脓疱疹。
期刊
患者男,58岁,入院前3 d自觉乏力、恶心,无发热、呕吐、腹痛、咳嗽等.因在刚果金回国途中,故未治疗.回家后出现发热、神志不清,外院血涂片找到疟原虫.患者在非洲刚果金居住10个月,入院前3个月、2个月、1个月均因乏力,先后三次在刚果金住院,诊断为"疟疾",具体治疗不详。
期刊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临床表现、抗生素应用情况,增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方法 以发热门诊228例流感样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两组,比较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28例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的抗生素使用率为41.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发病天数及最高体温
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道AIDS后,此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最早发现的AIDS患者都是男性,后来逐渐波及到女性和儿童[1].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公布,至2006年全球HIV感染者总人数已达3950万(3410万~4710万),其中女性达1770万(1510万~2090万),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170万~350万)[2].为探讨儿童HIV感染的临床发病特点,我们分析1999年至
期刊
虽然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治疗已被广泛研究和实施,但对于预防治疗患者的筛选、药物的选择和疗程,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各种肿瘤患者介入性诊疗措施和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临床上真菌感染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
期刊
以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组成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能有效降低HIV病毒载量,延长患者生命,但常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而需调整方案,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