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津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提高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去学习,往往出现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果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这种课堂结构,既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的人类认识过程的总规律,又是与人的一般思维过程“感知理解运用”相吻合的。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结合。
  二、了解学情选择教法,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认真钻研所教课文的类型。设计出最有效的“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左艺华老师曾将语文课文归纳成六种类型去训练学法,即“示范模拟”、“举一反三”、“激凝思问”、“操作训练”、“表象连锁”及“自学辅导”型,这正是这种课堂训练设计的体现。又如教学生的解词方法,学生的实际理解努力怎样?采用何种形式去引导?这正是备课的关键。曾有教师将解词方法归纳为十三种形式,教者在设计一篇课文的解词“引解”时,不可能同时“灌”下这么多种方法,只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教给最简易最有效的方法便可。至于其他方法,在平时的解词过程中可逐步进行训练,使学生不断掌握及运用这些方式方法。
  三、总结教法和学法
  辽宁省的钟和诚、熊少华和陈洪相等老师针对学生上课不读语文书而只听老师讲的普遍现象,提出了“双向导读”的教学方法。“导”学生去听、说、读、写,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期望”读书,乐于思考和动笔的最佳情景中;“导”教师,使教师本身以戏剧角色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表演天赋,彻底摆脱满堂灌的困境,使学生从中吸取学习方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进行自悟和总结,促使学生对学习每一课书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1、多背。对于背诵,现在的语文教师都不敢让学生多背,因为有“死记硬背”之嫌。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青少年学生记忆力旺盛,应该挑选名篇,广读多背,熟能成诵。在此期间稍微讲授,不求深入理解,先吞下去,再说日后慢慢反刍消化。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没有早期的背诵积累就难以有一笔受用终身的语言财富。
  在背诵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为在背诵中,是由读得顺口到读得烂熟,由闭目记诵到背诵如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反复吟咏、体味,便可潜移默化地学到大量的词汇、句式,从而提高自己语言的感受力。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多读、熟读、精读。读书不仅要多读,而且要熟读。古人说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意义也。”这说明“熟读”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本方法。通过读,可以培养语感、丰富知识;通过读,可以品味欣赏、消化吸收。在读的过程中,要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无心”的境地。此外,古人还认为“熟读”对作文作用更大。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读书不仅要熟读,而且要精读。读书不能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精读就是要熟读精思,实行学而时习之,这才有可能吮吸其中的精髓,使之成为自身所需要的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就是要和思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所读的东西理解深透。
  3、多写、多改。在作文教学上,古人提倡勤写多作。作文具有实践性特点,作文训练必须坚持多读、勤写的原则,以读悟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自我运动,在读写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要手笔熟,唯有多写,这是符合从写作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的规律的。
  四、加强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对学法的掌握与运用
  训练课是实现“感知理解运用”学法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强化迁移学法之功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要注重三项训练:
  第一项是基本功训练。它主要体现在课后的“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以及“语法”训练中,一般由若干个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点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单项训练构成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的框架。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在“基本功”上的某个薄弱环节,由教师编制或者抄摘有关训练点进行指导。这项训练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扣这些知识要点,训练好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项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作为教者,不但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语文书本,寻求课外的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后,由学生自找或教师推荐出相应的文体进行类比阅读,解决阅读要点,如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等。这是课内“渗透法”的延伸,它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法起到了强化迁移的作用。
  教师在各项训练指导课中,必须注重指导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生物课程资源是决定生物学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把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要素挖掘出来,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我们地区蕴藏着多彩多姿的动植物,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物教育资源宝库,学校接近自然,为开拓生物课外活动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笔者长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现就如何开发生物课程资源,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谈一谈我的几点
期刊
语言的苍白  刚做班主任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自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找学生谈话,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  每每出现这一幕,我开始总是一声长叹,继而就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我们说的话在学生面前如此苍白无力?为什么书本上经常读到的一次谈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就从来没见过
期刊
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
期刊
在教育发展史上,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鲜明地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较多地采用间接的,不明确指导命令,不作详细指点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情感,提出问题,采取行动并解决问题,从而促成一种有有效性学习。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帮助学生开展有有效性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情境作用   1、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内部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提高內科护士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意识的灌输、积累成功体验、建立支持系统以及建立榜样效应等干预措施提升内科护士自我效能。结果:与干预前相比,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升护士的自信心,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内科护士的潜能,应当在护士中广泛进行自我效能干预。  【关
期刊
计算能力是一项最基础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而且与发展空间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促进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素养。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将形象生动的图画、提炼性的文字以及准确科学的语言相结合,多采用实物演示、动
期刊
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用悬念,诱发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安排了鲁滨逊初
期刊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兴趣与信心。”数学教师要时刻反问自己:学生的学习愉快吗?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周围的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情感协调的基础。“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而每一位学生如果经
期刊
小学生习作教学,一直是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对于学生习作,我最推崇这样几句话:习作的前提是兴趣,习作的源泉是生活、习作的基础是课堂、习作的关键是阅读、习作的秘诀是多练。许多学生不喜欢习作,很大程度是对习作没有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习作的强烈欲望。就学生学习习作来说,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
期刊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题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动画课件的演示,使原本枯燥、死板的数学图形“活”起来,将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重难点简单化,使抽象的数字问题具体化,使难以理解的应用问题生活化,引发了学生的方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