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师的冰淇淋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云之老师是上个世纪知青下放时插队在我们农场的。那时候农场孩子多,缺人管。熊老师是知青里最年轻的,农场就派他管孩子。他把孩子按年龄编组,教他们识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场建小学,熊老师是第一个教师。后来落实知青返城政策,熊老师没走。
   我们本地老师上课说家乡话,好懂;熊老师说普通话,好听。我入学恰巧分在熊老师的班,上课时最重要的事就是举手。当熊老师问谁领读课文时,教室里竖起来的小手跟小森林似的,谁都希望得到领读的机会,领读者竭力模仿熊老师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我们班的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有一回熊老师讲课时说到“冰淇淋”这个词,我们集体蒙圈:“冰淇淋”是什么?熊老师解释了半天,又在黑板上画图,帮助我们理解,但我们始终领会不到他所说的“冰淇淋”的精髓,香甜清凉细腻丝滑……熊老师无奈,说有机会的话一定让大家品尝。然后是集体咽口水。
   1985年春天,大龄青年熊老师与我们的音乐老师朱颜結婚。他们回城举办婚礼。回校后,熊老师派人召集学生们去他家。我们吃着喜糖,看熊老师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取出一个包裹,包裹里面是一团棉絮,扒开棉絮,我们看到了一个铁皮饭盒。不知是饭盒盖子太紧,还是紧张,熊老师开了半天,盖子打不开,额头上都是汗。这让我们更好奇了。不久,他终于打开饭盒,叹一口气,又合上了。我们问是什么?他不说,好像很失望。问朱老师,她含笑不语。多年来我们摸透了熊老师的脾气,棉花糖似的心软,只要我们求他,他一定会说的。果然,熊老师经不住我们磨他,说是冰淇淋,里三层外三层裹着,以为不会化的,谁知道早化成浆了。朱老师说:“坐了一天一夜火车,火车是个大闷罐子,化了也正常。”随后朱老师让我们品尝化了的冰淇淋。真的是香香甜甜的呢!
   熊老师和朱老师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他们的心思都用在了学生身上。雨天,熊老师就给不能回家的学生们煮面条吃。一大盆面条端到教室,转眼就光了。那时候的孩子饭量都大,胃像个气球似的能放大,熊老师煮一盆我们就吃光一盆。我们曾连续干掉三盆面条。端面的同学说熊老师家放挂面的篮子空了,我们好像才觉得肚子真饱了。我们从没想过,熊老师有没有吃饭。
   2008年,农场集体拆迁,熊老师夫妻搬离农场小学租房子住。我们几个学生去帮他们搬家,却发现没什么可搬的,家里连台洗衣机都没有。后来听学校在职的人说,他们夫妻每年都给学校捐图书,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了。
   去年秋天,熊老师做扁桃体摘除手术。按照医嘱,术后二十四小时内每隔半小时要喂一小口冰淇淋给老师嘴里含化。大毛同学买了两盒哈根达斯寄放在药房的冰箱里,定时去取。朱老师念叨说,那么贵的冰淇淋,你们别把他惯坏了。大毛说,难得有机会惯一次呢。
   熊老师出院不久就是中秋,我们“熊家班”集体去看望他,大家不约而同都带了一盒冰淇淋。
   【原载《扬子晚报》】
   插图 / 知青岁月 / 佚 名
其他文献
會写几个字叫书法大师。  会写几篇文叫文学大师。  会炒点股票叫经济大师。  会倒卖古董叫文物大师。  会贴金吹嘘叫包装大师。  会唱段小曲叫艺术大师。
期刊
搶占老弱病残专座,无视身旁老者腿颤;   驾车飞闯人行横道,无视路人提心吊胆;   街头祭祀烧纸冒烟,无视禁令制造污染;   居高临下空中抛物,无视公众生命财产。
期刊
扫帚,这种原始的环卫工具,从古到今不知生存了多少年。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扫帚打扫垃圾、清除污尘、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作用,正在渐渐被其他洁卫工具所替代。它的“垄断”作用在动摇。因为落后的、没有创新的东西,其命运就是这样。所以,当今这不起眼的扫帚不被人们所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了。   前些年,我来到东郊的一家饲料加工企业,看到有几位工人拿着扫帚扫这儿扫那儿,不由对扫帚产
期刊
周一清晨,我照例去女儿的房间通风换气,不经意地在书桌上看到一张小纸片,上面是女儿的笔迹,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个周末很“丧”,一天哭了二十多次。再想起她临睡前跟我说的那句话:“妈妈,期中考试结束后,你能不能给我请一个月的假,我不想去上学了,想好好休息下。”我意识到:她出现了厌学倾向!   女儿今年上初三,学习成绩虽然不拔尖,但是很努力也很自律,更重要的是,虽然处在青春期,她并没有出现让人无法忍受的叛
期刊
大林是个新手推销员,他们公司有上门推销的要求,他脸皮薄,又没经验,心里很忐忑。  这天,大林好不容易溜进了一个高档小区,按響了一户人家的门铃。男主人开门,一见到大林西装革履、背个双肩包、一脸媚笑的样子,就猜到了大林的身份,他嫌弃地朝大林白了一眼,然后“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门。  大林愣在原地,尴尬得涨红了脸,这上门推销的活儿,真不好干呀!他垂头丧气地走出小区,突然,看到一个拄着盲拐的男人,正在
期刊
每年学期末或学期初,中小学在举行毕业典礼或开学典礼之际,都会进行总结和盘点,给参加各项活动的老师、学生颁奖。颁奖环节,一般都能听到主持人激动地说:“先发三等奖,有请某某教研组长为获奖选手颁奖,大家掌声欢迎!”最后发最牛的特等奖时,主持人的激情会自然而然地达到高峰,声音会比前几个奖项高出好多分贝——“下面,请以最热烈的掌声,请我们最尊敬的某某校长,为特等奖选手颁奖!”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期刊
德国人有个习惯,在公共场所进门时,都会往身后看看身后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前面的人会主动帮后面的人拉住门——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是如此。很多人认为,这是德国国民素质高的体现——其实不尽然。这种习惯背后有其原因:此前的《德国民法典》规定:出入公共场所,走在前面的人关门时不小心使得门碰撞到后面的人,就要承担全部责任,无条件赔偿对方的全部损失。久而久之,德国人就养成了为后面的人拉门的好习惯,这也就成了
期刊
日本政府从多个国家进口几千吨工业大米,奈良县广陵町稻米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社长黑寺郎前去购买,政府工作人员郑重其事地交代:“工业大米不能食用,只能用于工业领域。”黑寺郎异常肯定地说:“你们放心,我买去不会吃的。”在撒谎买到工业大米后,黑寺郎迫不及待地想赚钱,便悄悄地将其作为食用大米出售,以便从中牟取暴利。有人举报买到的大米有问题,日本农林水产省到三笠食品公司检查,发现黑寺郎销售的是工业大米,除了残
期刊
上一个百年,最残酷的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最考验人性的,莫过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有个心理学家叫弗兰克,他就完完整整经历了二战,并且,他还被关进了集中营。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活着,几乎一无所有。   法西斯的集中营里,杀人如草不闻声,用大量毒气消灭无辜的人口。弗兰克也不例外,他的人生被摧毁,他的父母、哥哥、妻子,要么死在牢狱,要么被送入煤气间。   在集中营里,有的人麻木不仁,
期刊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是一个对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因而,这里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果你去参观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在进入大厅之前,会先经过旁边一个厅,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墙壁高处的一个小伙子的雕塑头像。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殊荣,可以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呢?游客们仔细寻找,却找不到任何说明性的文字,甚至连这个小伙子的名字都没有。   说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