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有效 多元化 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德纳还认为,不同的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少数人可能7种全能,许多人可能某几项或者某一项突出。但更多的人则呈现梯形分布,即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弱、某几项缺乏。如有的人语言智能有优势;有的人音乐智能是强项;还有的人可能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那么,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让孩子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优势和弱势能互补,也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热爱这门学科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鼓励残疾学生勤动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
陶行知说:我们要发展的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在特殊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残疾学生懒于思考长期停滞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创造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在归纳课文大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出示些大意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提示来找出正确的大意,从而锻炼聋生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想要聋生归纳出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时,单单提问可能学生无法正确的流畅的概括出,当教师适当的出示些关键字、词、句时让学生排列组合,更有效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课堂沟通语言手段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老师的语言很清晰流畅,滔滔不绝,实际上听觉障碍学生真正接收和理解的并不多,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理解听障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看成自身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活动看上去花样繁多,而实际上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觉障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问题成为聋校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们一味的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单一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常会起到反效果,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和掌握知识还会更加容易遗忘,如何增加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把游戏和表演融于语文课堂之中更容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它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师生情感。而表演也是一种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同时也能够锻炼聋生的组织、思维、逻辑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一课中,寓意深刻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得到了锻炼,更好的帮助其理解课文。
2.增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作为一个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传授给他们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等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聋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好的帮助。
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春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许多聋校都配备多媒体设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如班班通等。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更能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既形象有生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属于童话故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让聋生观摩这则童话的动画版,从出发点上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听力障碍儿童更有着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独特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从而造成自卑、情绪暴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我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加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2.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还是占着重要作用,但不在是审判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学生自评或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如: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分组学习,并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这样更能有竞争意味,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性评价,让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单一的书面测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只有充分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达到科学的评价。
总之,上述的一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相信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将会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更积极去学习去探索知识,相信运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手段,能尽可能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智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琛. 试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2.4.
[2] 蒋丹林.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1.2.
[3] 刘国江. 多元智能理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特殊教育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关键词】逻辑思维 有效 多元化 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德纳还认为,不同的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少数人可能7种全能,许多人可能某几项或者某一项突出。但更多的人则呈现梯形分布,即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弱、某几项缺乏。如有的人语言智能有优势;有的人音乐智能是强项;还有的人可能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那么,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让孩子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优势和弱势能互补,也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热爱这门学科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鼓励残疾学生勤动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
陶行知说:我们要发展的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在特殊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残疾学生懒于思考长期停滞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创造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在归纳课文大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出示些大意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提示来找出正确的大意,从而锻炼聋生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想要聋生归纳出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时,单单提问可能学生无法正确的流畅的概括出,当教师适当的出示些关键字、词、句时让学生排列组合,更有效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课堂沟通语言手段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老师的语言很清晰流畅,滔滔不绝,实际上听觉障碍学生真正接收和理解的并不多,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理解听障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看成自身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活动看上去花样繁多,而实际上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觉障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问题成为聋校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们一味的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单一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常会起到反效果,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和掌握知识还会更加容易遗忘,如何增加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把游戏和表演融于语文课堂之中更容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它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师生情感。而表演也是一种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同时也能够锻炼聋生的组织、思维、逻辑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一课中,寓意深刻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得到了锻炼,更好的帮助其理解课文。
2.增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作为一个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传授给他们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等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聋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好的帮助。
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春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许多聋校都配备多媒体设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如班班通等。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更能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既形象有生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属于童话故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让聋生观摩这则童话的动画版,从出发点上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听力障碍儿童更有着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独特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从而造成自卑、情绪暴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我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加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2.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还是占着重要作用,但不在是审判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学生自评或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如: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分组学习,并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这样更能有竞争意味,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性评价,让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单一的书面测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只有充分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达到科学的评价。
总之,上述的一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相信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将会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更积极去学习去探索知识,相信运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手段,能尽可能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智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琛. 试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2.4.
[2] 蒋丹林.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1.2.
[3] 刘国江. 多元智能理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特殊教育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