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40-0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亦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及器官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65% -8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使患者感到痛苦,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减轻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临床观察,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方法:
1.电针和耳穴贴压法
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皮肤.主穴:内关,足三里,生物全息胃穴(掌背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处),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实证用泻法,电针频率≥60次/min,虚证用补法,电针频率<60次/min,留针30 min, 1次/d.耳穴取脾、胃、交感、神经点.双侧取穴,用小块胶布将生王不留行籽紧贴于穴位上,每日换1次,直至化疗结束,嘱患者每日按压数次,每次每穴按压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此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肿瘤患者久病体弱,脏腑功能虚衰,化疗药物可扰乱人体气血,易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若脾气失健,胃虚失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刺激丘脑下部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区而引起恶心、呕吐.足三里能强健脾胃,调和气血,降逆止吐,内关穴主治心悸,呕吐,腹痛,为止呕的常用穴.足三里配内关对胃黏膜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和按摩方法,认为第二掌骨的浅槽内包含着全部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针刺或按摩该部位就可以调整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1].取以上穴位,确有较强而持久的作用.《内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并相互交结成丛,利用耳压刺激,通过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推动气血运行的同时,调整脏腑功能[2].诸种疗法共同作用,必然会大幅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2.口服加味旋复代赭汤法
方药组成:人参10g,旋复花10g,代赭石30g(先煎),姜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茯苓15g,白术10g,黄连6g,吴茱萸10g,生姜10g,大枣五枚,炙甘草10g等药物组成。每位患者用药根据病情适当的调整,舌苔白腻,脉滑,湿重加藿香10g、佩兰10g;舌红苔黄,脉数,有热佐加黄芩10g、竹茹10g;舌淡苔少,脉细,加黄芪15g、当归10g等。将上药水煎取汁240ml,于化疗前一天开始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120ml,化疗时服法改为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每次80ml。化疗完成后再服用三天。
由于化疗药物损伤脾胃,影响了脾胃的气化功能,使之升降功能失调,致脾胃虚弱,痰湿中阻,浊气上逆,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应予益气补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故方中以参、枣、甘草等,甘温益气、补脾养胃;旋复花下气消痰,降胃气以除呕逆;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为温胃止呕且可制半夏之毒;半夏与生姜二者配伍则一降一散,共助降逆止呕之功;配以陈皮、厚朴理气宽中,云苓、苍白术健脾利湿,稍加黄连、吴茱萸,寒热并用,一清一温,辛开苦降以止呕。研究结果表明,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效果比较确切,与昂丹司琼对比,显效率明显高于昂丹司琼,总有效率也较高;无毒副作用,化疗过程中除恶心呕吐外,其他症状也明显少。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西医化疗治疗癌症采取的是“以毒攻毒”原则,利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物进行的治疗,这类药物通常不具备靶向性,对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生理器官也会造成损害,这是化疗副作用产品的原因, 因此中医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癌患者或手术后进行放、化疗的患者,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气滞、血淤、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身体较为虚弱,用中医药缓解恶心、呕吐可能是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梅花针循经叩打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法
在以饮食调护、调理情志及临证施护为主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的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来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叩打部位:具体经络行线:(1)阳明胃经:巨髂、地仓、颊车、下关到头维穴;(2)少阳三焦经:从天牖、颅息至颞部;(3)厥阴肝经:环绕口唇。沿面颊至前额,头顶与督脉会合处;(4)少阴心经:面颊后方上至眼外角。每次叩打15~20min,2次/d,4d一疗程。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呕吐不外肝胃两经病”因此,使患者情志舒畅,达到肝气得舒,胃能和降是治疗呕吐的关键。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针叩打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呕吐护理技术。
4.口服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法
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现用于抗化疗呕吐,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全方由半夏、生姜、茯苓三药组成。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重用为君;生姜亦辛温,归肺脾胃经,长于温胃涤饮止呕,合半夏增强止呕降逆之功,是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归心肺睥肾经,引水下行、宁心益脾,使水去脾健则痰饮无以由生,为佐使药。三药合用,达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效,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穴位敷贴法
半夏,生姜捣烂如泥状,敷脐部,对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五种方法,这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希望医患扩大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实用针灸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314.
[2] 黄富国,王继红,靳 瑞,等.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防治化疗引起的迟发性呕吐[J] .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9): 39-4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亦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及器官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65% -8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使患者感到痛苦,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减轻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临床观察,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方法:
1.电针和耳穴贴压法
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皮肤.主穴:内关,足三里,生物全息胃穴(掌背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处),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实证用泻法,电针频率≥60次/min,虚证用补法,电针频率<60次/min,留针30 min, 1次/d.耳穴取脾、胃、交感、神经点.双侧取穴,用小块胶布将生王不留行籽紧贴于穴位上,每日换1次,直至化疗结束,嘱患者每日按压数次,每次每穴按压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此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肿瘤患者久病体弱,脏腑功能虚衰,化疗药物可扰乱人体气血,易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若脾气失健,胃虚失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刺激丘脑下部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区而引起恶心、呕吐.足三里能强健脾胃,调和气血,降逆止吐,内关穴主治心悸,呕吐,腹痛,为止呕的常用穴.足三里配内关对胃黏膜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和按摩方法,认为第二掌骨的浅槽内包含着全部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针刺或按摩该部位就可以调整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1].取以上穴位,确有较强而持久的作用.《内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并相互交结成丛,利用耳压刺激,通过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推动气血运行的同时,调整脏腑功能[2].诸种疗法共同作用,必然会大幅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2.口服加味旋复代赭汤法
方药组成:人参10g,旋复花10g,代赭石30g(先煎),姜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茯苓15g,白术10g,黄连6g,吴茱萸10g,生姜10g,大枣五枚,炙甘草10g等药物组成。每位患者用药根据病情适当的调整,舌苔白腻,脉滑,湿重加藿香10g、佩兰10g;舌红苔黄,脉数,有热佐加黄芩10g、竹茹10g;舌淡苔少,脉细,加黄芪15g、当归10g等。将上药水煎取汁240ml,于化疗前一天开始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120ml,化疗时服法改为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每次80ml。化疗完成后再服用三天。
由于化疗药物损伤脾胃,影响了脾胃的气化功能,使之升降功能失调,致脾胃虚弱,痰湿中阻,浊气上逆,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应予益气补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故方中以参、枣、甘草等,甘温益气、补脾养胃;旋复花下气消痰,降胃气以除呕逆;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为温胃止呕且可制半夏之毒;半夏与生姜二者配伍则一降一散,共助降逆止呕之功;配以陈皮、厚朴理气宽中,云苓、苍白术健脾利湿,稍加黄连、吴茱萸,寒热并用,一清一温,辛开苦降以止呕。研究结果表明,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效果比较确切,与昂丹司琼对比,显效率明显高于昂丹司琼,总有效率也较高;无毒副作用,化疗过程中除恶心呕吐外,其他症状也明显少。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西医化疗治疗癌症采取的是“以毒攻毒”原则,利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物进行的治疗,这类药物通常不具备靶向性,对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生理器官也会造成损害,这是化疗副作用产品的原因, 因此中医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癌患者或手术后进行放、化疗的患者,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气滞、血淤、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身体较为虚弱,用中医药缓解恶心、呕吐可能是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梅花针循经叩打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法
在以饮食调护、调理情志及临证施护为主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的头额部、双侧颞部及耳廓来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叩打部位:具体经络行线:(1)阳明胃经:巨髂、地仓、颊车、下关到头维穴;(2)少阳三焦经:从天牖、颅息至颞部;(3)厥阴肝经:环绕口唇。沿面颊至前额,头顶与督脉会合处;(4)少阴心经:面颊后方上至眼外角。每次叩打15~20min,2次/d,4d一疗程。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呕吐不外肝胃两经病”因此,使患者情志舒畅,达到肝气得舒,胃能和降是治疗呕吐的关键。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针叩打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呕吐护理技术。
4.口服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法
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剂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现用于抗化疗呕吐,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全方由半夏、生姜、茯苓三药组成。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重用为君;生姜亦辛温,归肺脾胃经,长于温胃涤饮止呕,合半夏增强止呕降逆之功,是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归心肺睥肾经,引水下行、宁心益脾,使水去脾健则痰饮无以由生,为佐使药。三药合用,达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效,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5.穴位敷贴法
半夏,生姜捣烂如泥状,敷脐部,对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的五种方法,这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希望医患扩大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实用针灸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314.
[2] 黄富国,王继红,靳 瑞,等.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防治化疗引起的迟发性呕吐[J] .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9):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