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的黄金时代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立体声LP年代来临
  二战前的两大品牌(英国HMV和美国RCA)垄断局面,由于对LP市场的争夺而被中小厂牌打破:英国本土的Decca异军突起,开发出单声道高保真录音系统ffrr;美国局面则更复杂,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羽翼日渐丰满,不光成为RCA在本土的最大竞争对手,更带动水星(Mercury)、国会山(Capitol)和雷明顿(Remington)三家公司崛起,大肆从HMV和RCA方面挖角;至于欧洲则有刚从二战中恢复的德国唱机公司(DGG)、德律风根和荷兰菲利普公司。
  上述近十家公司这时都已经具备了进行商业化立体声录音的技术能力,而拔得头筹的却是其中名气不大的雷明顿公司,1953年他们为同样名气不大的约翰逊(Thor Johnson, 1913-1975)指挥下的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录制了第一卷立体声录音母带。老大RCA自然不甘落后,年底即请斯托科夫斯基进行试验性的立体声录音,1954年以法国指挥家明希(Charles Munch)和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柏辽兹清唱剧《浮士德的沉沦》为开端,进入立体声录音时代。首批产品还包括托斯卡尼尼的最后两场音乐会。
  英国方面一马当先的是当时拥有最成熟高保真单声道录音技术ffss的Decca,也在1954年5月14到28日间在瑞士日内瓦维多利亚大厅完成第一批商业化立体声录音,由瑞士大指挥家安赛美(Ernest Ansermet)偕罗曼德管弦乐团录制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柏辽兹的《本维诺托·切里尼序曲》以及格拉祖诺夫和里亚多夫的管弦乐曲。
  有趣的是最早的商业化立体声录音不是以LP形式推出,而是采用了双轨开盘式立体声录音带(Reel to Reel)的格式。主要的发行商有RCA和Concertpaes两家,同样的录音带,立体声版的价格较单声道版贵一倍。随着双声道放大器和扬声器的普及,到1957年秋天,立体声音响组合首先以录音带为信号源为专业人士采用。
  1957年11月,一家小唱片公司Audio Fidelity率先推出立体声LP,第一面是“迪克西兰公爵”(Duke of Dixieland)的爵士乐,第二面则是各种铁路、火车的声音效果。Audio Fidelity的老板西德尼·福赖(Sidney Frey,1920-1968)十分精明,他告知所有唱片行业内的人士,只要以有公司抬头的信纸来函,即可获赠立体声LP一张。而经营刚出世不久的立体声唱机组合的音响店老板,则只有购买Audio Fidelity的LP作为示范之用。福赖又推出四款新的立体声LP,内容还是迪克西兰爵士乐,此时由于器材的普及,立体声唱头的价格从最早的二百五十美元跌到不足三十美元,福赖功不可没,当然他的迪克西兰爵士乐,也成为历史上第一张畅销的立体声LP。
  而后各家大唱片公司看准风向,立刻跟进。Audio Fidelity本小力微,赚得第一桶金后福赖又投资设立了一个叫“伦敦超技管弦乐团”的演奏团体,录了十三张古典音乐LP,内容从柴科夫斯基到维也纳圆舞曲,但这方面福赖显然不是RCA和Decca的对手,之后他还是回归到爵士乐领域,大约在1984年结业。
  及至1950年代结束,几乎所有大唱片公司都推出立体声LP了。单声道LP此时还同步推出,到1960年代末终告停产。
   1970:LP的黄金时代和四声道录音
  在石油危机来临之前,西方一片荣景,进入战后的经济大发展时期。LP搭上这班顺风车,自然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此刻正是录音术发明后第一代老大师硕果仅存,第二代健将风头正健之时。以指挥家为例,富特文格勒和库塞维茨基赶上了LP时代,但没有留下立体声录音;而托斯卡尼尼则在生命最后几年里留下了虽然是单声道、但质量相当不错的LP制作,还尝试了立体声录音。而立体声录音正式投入运用时,相当一部分大师还健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他们中有很多人留下了优秀的早期立体声录音后就去世了,如罗金斯基(1958年去世)、贝奴姆(1959年去世)、比彻姆(1961年去世)、莱纳和弗列克赛(1963年去世)等。相比二十年后数字录音时代大师凋零的情况,这时堪称LP的黄金时代。
  各大唱片公司争相与知名指挥家和演奏家们签约,只要是那时能够拿到大唱片公司合约的,日后基本上都成为新一代大师。运用立体声技术的先锋RCA除了莱纳,又将指挥家明希、莱茵斯多夫、费德勒,钢琴家鲁宾斯坦、霍洛维茨、范·克莱本,小提琴家海菲兹,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单簧管演奏家古德曼纳入专属艺术家之列;CBS旗下则拥有指挥家赛尔、奥曼第、伯恩斯坦,小提琴家斯特恩,钢琴家古尔德等;在LP早期竞争中持保守态度的HMV(EMI的前身)则再也不愿意错过这个良机,在著名的录音制作人瓦尔特·莱格(Walter Legge)的策划下,除了请来指挥家克伦佩勒外,又延续与卡拉扬和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录音合同,再加上其他指挥家如比彻姆、鲍尔特、萨金特、朱里尼的加盟,使得HMV拥有所有大品牌中最豪华的指挥家阵容。


  而后起之秀也不甘示弱。DGG在单声道LP时代即快速拓展,以德国本土艺术家和乐团为基础而苦心经营,1959年又成功获得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合约,成功从HMV处“挖角”,而且在制作质量上有后来居上之势;单声道时代的签约指挥家弗列克赛、约夫姆、伯姆,钢琴家肯普夫,小提琴家施奈德汉、费拉斯等都在立体声时代继续大显身手。HMV在英国还遭遇到Decca的有力竞争,单声道立体声早期Decca的录音水准即超越了较为保守的HMV,而在艺术家和乐团的竞争中,Decca和HMV几乎就是短兵相接了,在1960年后与Decca的签约者中,有很多都已经和HMV有了合约,如指挥家鲍尔特、卡拉扬,乐团如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更对HMV构成威胁的是,Decca开始涉足前者的“禁地”歌剧录音。   其实HMV早在1956年就完成了第一个立体声歌剧全剧录音《波西米亚人》(比彻姆指挥),但之后不知何故却继续部分地使用单声道录制歌剧达三年之久,其中还包括卡拉斯的很多歌剧全剧录音,以至于1961年HMV终于采用立体声重录《诺尔玛》的时候,卡拉斯的嗓音已经风华不再,她最拿手的《圣洁的月光》(《诺尔玛》里最出名的咏叹调)还是1953年的单声道版本。
  而Decca已经开始筹划立体声歌剧的系统性工程:1955年他们的团队在罗马完成了第一个立体声歌剧全剧录音——《图兰朵》(埃雷德指挥);而后,他们开始以立体声方式重录很多单声道时代的经典版本,其中很多都是由苔巴尔迪主演的;到1961至1962年,Decca已经拥有差不多所有著名的意大利歌剧的立体声全剧版本,并以1958年索尔蒂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完成的《莱茵的黄金》为开端,录制录音史上第一套立体声《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集。
  此时HMV觉察到自家后院起火,连忙以施瓦茨科普芙和卡拉扬为主要班底,用立体声方式录制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以及一系列维也纳轻歌剧唱片,但由于HMV决策层不愿意立刻录制立体声版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唱片,以免影响卡拉斯单声道版的销路,因此Decca凭借苔巴尔迪的立体声普契尼套装LP,顺利地将原先HMV的一部分市场纳入自己囊中,自此歌剧LP市场基本上由HMV、Decca和RCA三分天下。
  当然在大厂牌频繁交手的时候,中小厂牌也没闲着。Philips唱片公司将录音重心分别放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和法国拉穆鲁音乐会管弦乐团上,前者由荷兰大指挥家贝奴姆完成一系列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录音,在贝奴姆去世后,由海廷克接任并成为Philips所有签约指挥家中最重要的一位;后者则邀请俄罗斯指挥家马克维奇指挥更热门的管弦乐曲目。同时Philips也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室内乐和钢琴独奏录音项目,主要参与者包括小提琴家格吕米欧和哈斯基尔,由此奠定Philips在录制室内乐和钢琴作品上的显赫地位。
  美国方面,Capitol公司力邀指挥大王斯托科夫斯基加盟,录制了将近二十张立体声LP,畅销一时;Mercury则请多拉蒂和帕莱(Parry)两位指挥家分别在明尼阿波里斯和底特律大量录制立体声LP;另一个厂牌VOX也自LP时代开始崛起,他们的大本营设在犹他州,以阿布拉尼瓦尔和犹他州交响乐团为中心,曲目侧重于交响乐,进入六十年代后则将一半精力用于钢琴独奏作品(布伦德尔在和Philips签约前,为VOX留下大约五十张LP的录音)和冷门管弦乐曲的录制。
  欧洲的中小品牌则更具有民族色彩。1953年Erato唱片公司成立,成为法国第一唱片品牌;1958年则有Harmonia Mundi成为法国另一个独具特色的唱片品牌;在意大利,由于版权法规相当不健全,较难有大型的唱片公司,在此时只有卡拉斯首次签约的Cetra稍稍有名;而此时东欧国家却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国营唱片公司,捷克斯洛伐克的Supraphon早在战前就已创建,是其中水准较高者;民主德国则有VEB,匈牙利有Hungraton,波兰为MUZA;而苏联的全国性唱片公司则要到1964年才整合完毕,起名为“旋律”(Μелодия)。
  四声道魔咒
  LP市场在奠定大局后进入白热化的竞争,售价也不断下调。以英国为例,1970年代新出版的十二英寸LP平均售价在2-2.5英镑之间,和1960年代相差不大,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价格实际上是下跌了,更不用说价格更低的再版唱片。而基于双声道的LP的音质已经相当优异,绝不是十几年前初期时的水平了。音响器材的更新发展速度也不慢,HI-FI的概念渐渐由展示厅走入家庭。既然屏幕越来越大的彩色电视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电影院的效果,那么音响组合为什么不能还原大音乐厅的现场呢?
  1970年4月由RCA推出的Quad-8系统就是基于上述理念,载体包括八轨声道的LP、盒式磁带(MC)和开盘带。理论上,这个系统的还音部分也必须具备八个扬声器,可是实际上在家用范围能做到的相当少,在实际操作中Quad-8要求前方设置两个传统双声道扬声器,后方设置左中右三个扬声器,减少了三个声道;而后置扬声器即便是在家庭影院系统风行的今日,若要不破坏客厅的整体装潢,就非得预埋线路不可(无线家庭影院系统除外),更何况1970年代。
  于是在1971年日本JVC公司又拿出简化的四扬声器系统CD-4,它很快就被RCA接受取代自己发明的Quad-8。原来CD-4对载体的要求较Quad-8为低,四轨声音信号还是和传统双声道LP一样分享两个声槽,这样可兼容双声道和四声道唱头,还音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了。
  但是CD-4在欧洲却受到冷遇,欧洲唱片公司选择了由CBS于1972年开发的立体四声道系统(Stereo Quadraphonic,SQ),其实SQ和CD-4一样可以兼容双声道和四声道,所不同的是CD-4将两个后置声道的信号以超过人耳频率的格式再同时分配到四个声道中,这样就反而造成了定位感的飘忽;而SQ只是相对平均的分配信号,这样实际播放效果就清晰多了。
  SQ是为唱片公司所采用最普遍的一种四声道格式,美国的CBS、Capitol、Vanguard,欧洲的HMV/EMI、Eurodisc、Supraphon都以四声道方式录制了不少LP。Decca开发了自己的四声道录音系统Phase 4,其原理也接近于SQ;Philips则不宣称特定使用何种四声道系统录音,但其1970年代后期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录音有的采用了四声道;而DGG则是唯一没有发行过四声道LP的大品牌。
  但是,四声道最后的结局却并非如意。其原因很多,主要的一点是由于多声道扬声器系统在1970年代的欧美家居陈设中,并不容易搭配协调;以大屏幕电视机为中心的客厅设置并不如今日般流行,一般顾客觉得高保真的双声道系统较之七十八转单声道已大有改善,缺乏重新投资更新系统的热情,于是四声道系统只为小部分发烧友所认可。
  此时,唱片公司为了强行推广四声道系统又出一招臭棋:将原来四声道信号混录为二轨出版双声道唱片,期待拓展市场,但成效参差不齐。EMI和Philips等的混录效果尚属出色,而注重追求音色的Decca却在混录理念上又犯下错误,坚持要保留四声道录音的一些特效,于是很多转为双声道版本的四声道录音,音场扭曲,乐器之间的比例也出现了一定的失真,有时听众甚至觉得钢琴就在自己的鼻子底下演奏。Decca后来遂决定将四声道系统用于轻音乐唱片的录制,这下摸准路数,没有造成全盘皆输的结局。
  到了1970年代末期,古典音乐录音基本上又回复到双声道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他文献
在结束柏林站和慕尼黑站的演出后,《吸血鬼之舞》一剧将再次回到斯图加特,于2017年1月至7月在帕拉狄昂女神像剧院(Stage Palladium Theater)进行演出。此前一直有传言称《吸血鬼
<正>At the invitation of CAFIU, a 11-member delegation headed by Onishi Hiroshi, Council Member of the Japan-China Friendship
通过编程实现跟踪刀具位置信息、手动干预的跟踪、错误状态下的保护等功能,保证机床对刀具信息的监控,有效避免了乱刀现象,从而提高换刀的可靠性。
本届展会使用面积达8.6万平方米,创历届CCMT历史新高。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机床工具行业制造商争相踊跃参展,其中境外知名参展厂商150余家,境内知名机床工具企业悉数到场
The collaps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as been a topic of endless discussions. As is pointed out by many people, there were in fact multiple, profound and com
【正】5月4日,国内首台工作速度最快的1600吨框架式数控液压机在重庆蔡氏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该液压机在单次拉延100mm的距离中,滑块快下速度为500~550毫米每秒,返程
【正】As a distinctive symbol of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ft power,Chinese calligraphy fully display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It i
期刊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peeding-u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countries in East Asia,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economic returns and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化程度持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愈来愈依赖于信息系统。然而,人们对数据存储安全的担忧逐渐显现。得益于云计算和运存储技术的进步,人们愈发重视云灾备服务,
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电脑桌面台历跳到了2011年6月3日。想到这个,我忍不住翻开书架上的《永恒的日记》,想看看音乐史上的这天发生了什么。根据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的叙述,这天曾发生过几件事,其中有,“1875年,在结婚六周年纪念那天凌晨两点,乔治·比才因为《卡门》的失败心碎而死,年仅三十六岁”,“1893年,德沃夏克前往爱荷华州避暑。‘在斯皮尔维勒,大师绝少提起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