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数学文化要“三贴近”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贴近学生,展示数学之趣
  儿童天性好奇贪玩,他们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取舍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和情感体验,利用数学文化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氛围中开始课堂探索之旅。
  如教学《圆的认识》导入部分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石子投入池塘的画面,屏幕中飞石入水,波纹荡漾,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接着,播放了大自然中的圆:太阳、向日葵、花朵等一组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惊叹不已。紧接着,又播放了手工作品和建筑物天坛中的圆。让学生回味隐藏在向日葵中的圆形,观赏隐藏在中国结和剪纸等工艺品中的圆形,品读隐藏在天坛等中外著名建筑中的圆形,让学生充分感受圆形的美妙,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最后顺其自然地指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并提出问题:“你想了解圆形的特征吗?”这样导入,既有趣又有情,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多么的美妙有趣,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贴近教材,展示数学之奥
  数学本身不只是一些数字、公式、图形,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每一个内容背后都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数学趣闻或是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了圆的特征后,笔者把数学文化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师: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什么?
  生1: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大胆猜猜看。
  生2:半径相等。
  生3:直径相等。
  师:都有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这一发现比西方整整早1000多年呢?
  (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正方形不断地切割成圆的渐变过程)。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圆的信息?
  生4:圆的直径是8厘米。
  生5:圆的半径是4厘米。
  这样把古人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拓宽了学习内容的知识背景,给严密的探究过程增添了几分经典的历史底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本身的人文内涵得到了深度拓展。
  三、贴近生活,展示数学之美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生活事实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巧妙地把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感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数学的运用价值。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快要结束下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等等。)
  师:感觉怎么样?
  生1: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2: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
  ……
  教室前面的屏幕上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或人工杰作,学生沉浸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他们的思维已经飞出了课堂,飞向了美妙的数学世界……
  (作者单位:武汉市蔡甸区瑠环小学)
  实习编辑 孙爱蓉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对揭示事物规律、开发大脑潜能、增强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是一所对农民工子弟开放的学校。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也能平等地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学校把思维导图作为课改的抓手,持
2016年12月16日,“江汉区学科基地校展示活动”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以下简称“前进二小”)举行。师生们通过微课、网络教研、课间表演等方式展示了学校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武汉市教科院陈丽华博士高度评价这次活动,认为前进二小的研究真正做到了“适应每一个,激活每一个,指导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教学  俗话说,“冰
宜昌市实验小学从“十二五”开始,抓住“首善文化”这一主题,孜孜不倦追求办学管理的理想境界,成功打造了一所首善文化学校。  文化的提出  宜昌市实验小学隶属宜昌市首善之区——西陵区,学校集区域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于一体,长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宜昌市小学窗口效应。宜昌实小人坚持高举教育实验和改革大旗,以“创办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心
“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模型理解和建构的过程。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旧勾连,找出知识“生长点”。学生在之前学习加法时,已经有看图的经验,因此在引入环节,笔者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图列式说信息,在看图的过程中回忆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
2017年12月6日,宜昌市体育馆内展台林立,人头攒动,西陵区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市、区)级单独举办教博会,这在全国少见。我没有想到,西陵教育人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如此之高!西陵区这些年来的教改成果如此丰富!”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郑琰说。  西陵区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是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五”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新修订课程根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普通高中教育功能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教学、考试、招生等关键环节的配合协调上多有突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特征,必将有效保障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落实。  修订课程方案,重新定位普通高中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包括课程方案修订和课
奥林小学围绕“铸健康教育品牌,办终身回味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统化”为支点,着力构建“尊重个性 聚焦素养”健康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  这里所说的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编写的基础教育教科书。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但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民情风俗、自然景物、气候环境等具有较大差异,教学时如果机械地使用国家课程的所有内容,必然会因资源不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如何策划一项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思考,在体验中获得成长,从而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这是班主任需要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组织过的一节班会活动为例展开分析,总结德育体验活动的设计范例。  首先,根据班上学生道德认知的实际情况,确立班会活动的主题及目标。刚开学,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起初有点不适应,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为此,笔者设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如果说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一株植物,那它一定是有着自己灵魂的,要不然它就只是一抹普通的绿色,无法在茫茫绿海中让你感受它生命的震颤;它也一定是有着稳稳的根的,要不然它很快就会面容憔悴、枯萎成泥;它也一定是有着繁茂的枝叶的,要不然它也无法葱茏你的眼,蓬勃你的心。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在守住“魂”、扎稳“根”和修好“枝”三方面下功夫。  一、教材的解读是魂  对于备课,许多教师是看看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