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理论、价值和实践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主动顺应民心期盼,强化宗旨服务意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形成了具有丰厚意蕴的重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在理论向度上,集中体现在民众为基、民众为先、民众为力的认识视角和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在价值向度上,集中体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高度认识,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在实践向度上,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集中体现为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成效。科学认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有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精深内涵,增强人民利益至上意识,着实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
  [作者简介]庞跃辉,重庆交通大学思政教研部教授
  中国共产党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立足基点,深刻把握了党的根本性质与一切以人民为先、为人民谋利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重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对于进一步提升执政为民的自觉理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增强为民谋利的实践能力,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向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深化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
  理論向度是引导深入理性思考所依托的重要理论支撑,集中体现为理论认识的视角和高度。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深入理性思考的理论向度,就是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理性认识所依托的重要理论支撑,集中体现在民众为基、民众为先、民众为力的认识视角和高度,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新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列宁也曾指出:“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2}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重要思想。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驱动力的视角和高度,鲜明地提出了“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的根本观点,深刻指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前进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为人民主体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从党的工作路线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4}的重要认识,指出了“离开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离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任何少数人的领导都不会是正确的、有效的和巩固的”{5}这一重要工作原则,从而对人民主体论具有了更加清晰的思想认识。三是从党执政立场的视角和高度,极其鲜明地提出了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6}的重要认识,深刻指出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7}这一执政坚定立场,从而对人民主体论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把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理论思想的重要基石,在新的认知高度和时代高度,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更为深刻、更具特色的思想内涵,为党的民本重要思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充分体现了深入认识民本意蕴的透彻思考,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
  人民主体地位不可撼动,人民利益至上的认识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民本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是从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具有内在联系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8}的思维定向,深刻指出了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根本利益取向,从而在思想上更加牢固对人民利益至上的认识。二是从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过程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9}的行为准则,深刻指出了“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10}的行为过程,从而在行动上对人民利益至上的践行更加自觉。三是从党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立法为民的重要法治思想,指出“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11}的立法方针,从而在法制保障上更加明确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主旨。中国共产党深知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民本指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充分满足人民主体的利益需求,积极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真正把人民利益至上的准绳作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考量标准,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所把握的深刻认知逻辑,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新境界和新高度。
  执政为民立场坚定不移,党的根本性质更加鲜明。中国共产党崇尚人民主体地位的民本思想,不仅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认识观点,而且贯穿着对于党的根本性质的深入认识,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根本性质与以民为重、为民谋利的内在统一。一是从深刻把握党的根本性质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2}的党的根本属性,深刻指出了共产党决无私利可图这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从而更加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二是从正确运用权力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13}的权力观,深刻指出了“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4}这一党的清正廉洁政治本色,从而更加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权力运行规则。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根本性质的重要认识,既富有极其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不仅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民本思想,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根本性质与一切以人民为重、为人民谋利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民本深入思考富有党性原则的理性认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不同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关键所在。   二、价值向度:提升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向度是引导深入把握满足人的需要所确立的重要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深入把握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就是在提升以人为本理念认识上所确立的重要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高度认识,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的发展观的新思考。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发展说到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5}。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就是人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来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也即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16}。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在新的认识高度对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富有新意的深刻阐发。一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深刻指出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这一重要发展指向,从而对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更加深邃的战略思考。二是从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统一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18}的价值追求,深刻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重要发展定位,从而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具有更加丰厚的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上深入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提升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上深刻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的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从而为党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要价值取向,不仅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而且科学分析了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互动关系,深刻把握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一是从党关于“五位一体”总布局重要认识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19}的重要思想,深刻指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对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从而使以人为本的价值认识成为更加具有新意的思想见地。二是从党关于转变发展方式重要认识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0}的重要思想,深刻指出了“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21}的发展新路径,从而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不仅从辩证思维的高度,深入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整合关系,深刻认识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而且从现实分析的深度,洞察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影响因素,深刻把握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深入认识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并确立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针和重点任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认知和新诠释,从而使其民本新思考成为更加深刻、更具活力、更为切实的思想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也是一个需要有效推动的发展进程。在中国共产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民本思想中,不但赋予了以人为本理念新的价值内涵和意义,而且指出了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增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一是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2}的根本措施,明确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23}的发展要求,从而为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加有利的发展道路。二是从坚持社会公平和推动社会事业改革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要坚持社会公平,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24}的重要思想,深刻指出了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25}的改革进路。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性认识上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价值追求,深刻把握了坚持以人为本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在行动方式上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素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效的重要举措,从而使党的民本思想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得以实现有了可靠保证。
  三、实践向度: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实践向度是引导深入把握实践活动方式所确立的重要行为指向,集中体现为实践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力求达到的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深入把握实践活动方式的实践向度,就是以高度关注民生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所确定的重要行为指向,集中体现为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成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着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的實践追求。一是从给予人民群众真实利益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26}这一具有唯物史观思想的重要认识,深刻指出了“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27}的重要工作方针,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务实为民、扎实为民、朴实为民的民本思想精神;二是从为民谋利的实践奋斗目标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28}的为民造福重要取向,指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9}。这一奋斗目标的确立,为做好增进人民福祉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国共产党深知民生关乎民心、凝聚民力的极端重要性,不仅对民生的丰厚内涵有着深入理性认识,而且深刻把握了保障民生的重要指向,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高度关注民生,深入认识到发展民生事业的崇高使命,深刻把握了促进民生发展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机联系,为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执政理念和务实作风。   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心声,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就是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要,敏锐发现民生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准增进人民福祉的工作着力点。一是从紧密联系群众和站在人民立场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30}的重要思想认识,深刻指出了“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31}的坚定人民立场,从而使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向更加明确。二是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2}的民生工程重要目标,深刻指出了“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33}的民生工作进路,从而使党的民本新思想不仅具有更加深刻的重民认知,而且具有更加充实的利民内涵。中国共产党以亲民惠民的情怀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在教育、收入、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确定了增进人民福祉的工作着力点,使其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思路清晰明了,更加切合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心愿。
  关注民生勇担当,改善民生求实效。在中国共产党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的民本思想中,既体现了勇于担当、高度负责的为民思想精神,也体现了真抓实干、力促发展的为民工作重心,贯穿着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主线,着实让人民群众在建设、改革和发展成效中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从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4}“不能只讲平均工资每年增长百分之几,必须把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的改善反映出来”{35}的重要思想认识,深刻指出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36}的工作成效检验标准,从而使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向更加切实。二是从进一步健全机制和完善制度的视角和高度,提出了“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37}的重要思想认识,深刻指出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38},从而使党的民本思想更加体现出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确保民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坚决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而且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下大力解决民生工程华而不实的问题;不仅真正把心思用在增进人民福祉的谋划上,而且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着力把保障民生的好事做实、做细,不断以改善民生的实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奠定更加坚实的民众基础。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
  {3}{8}{26}{3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1096,865,1012.
  {4}{3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9,467.
  {5}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0.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69.
  {7}{14}{20}{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142,68,46.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7.
  {10}{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03,138.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12}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2-11-19.
  {13}{28}邓小平文选: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217.
  {1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0.
  {16}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21.
  {17}{3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6.
  {19}{2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11-06.
  {2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9.
  {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74.
  {2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31}{35}冷溶.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85,657.
  {3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3}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04-11.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
  责任编辑:李瑞山
  (本文发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16年第3期)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近日,在美国有线电视产业中位居第二的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宣布,从2009年2月5日起,其已在纽约市播送100个频道的高清电视节目。  与高速发展的欧美市场相比,我国高清电视行业尚处于启动阶段,无论是频道规划、内容建设还是运营模式均在探索过程中  在“BIRTV 2008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的最大亮点,是广播电视与其他行业竞争的最大优势。C
期刊
[关键词]理性 务实 蓄势待发  如果说2005年的IPTV意味着喧嚣和躁动,那么到了2006年.IPTV市场的发展则更多呈现出理性和务实的特色。随着IPTV产业链的基本成形,中国IPTV市场正在为未来的爆发式增长积蓄力量。    从“不可大做”到“不得不做”    从“不可不做,不可大做”,到“不得不做”,电信运营商面对IPTV的心态在变。  目前,全国正式商用和试商用地区的IPTV用户数已近6
期刊
综合编译/宗颛    在付出860亿美元和做出一系列重大让步之后,AT&T终于在2006年底之前成功收购南方见尔。这起改变美国电信运营版图的大购并,集中暴露出融合时代的产业矛盾——    艰难的审批    2006年12月29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锤定音,批准AT&T以860亿美元收购南方贝尔。自此,这起历时7个月、横跨2006年的大并购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最终的定案,南方贝尔在
期刊
2006年12月,飞利浦宣布其最新数字机顶盒在辽宁隆重上市。该机顶盒在安装方面,独有首次开机后安装导向功能,用户只要按3次OK键,便可完成安装,无需专人指导。在遥控设计上,具有中英文双语,可一键式进入EPG、当前频道信息、喜爱频道、浏览器、预约提醒等界面,并可方便实现音频切换。  主要指标:  1.DVB主芯片PNX8316:Philips自有核心技术,AV解码质量好、色彩还原逼真、性能稳定;  
期刊
[编者按]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2006年下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发现,身边的电视与原来不一样了——很快,交互式的操作、丰富的信息和研究式教学的拓展,让数字电视成为学员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亦掀开中央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崭新一页。  数字电视走进党校的意义和影响,绝不会仅限于坐落在西山脚下的那一片校园。对于公
期刊
1.1月22日,创维、TCL、康佳、长虹及深超科技合资组建聚龙光电,进军液晶面板。  2.2月28日,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版RoHS——《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颁布,07年3月1日全面施行。  3.3月1日,国家标准委正式颁布实施AVS视频编码国家标准(GB/P20090.2-2006)。  4.3月29日,信产部颁布《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等25项电子行业推荐标准,
期刊
[摘要]本文对ITU-T IPTV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IPTV的定义、研究的领域、业务需求和IPTV的体系架构等;对中国在IPTV国际标准化已经进行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将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IPTV、多媒体、中间件、内容分发、元数据、体系架构    IPTV的定义    ITU-T自2006年4月成立IPTV焦点工作组(Focus Group on IPTV)以来.已
期刊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技术要求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研究开发和制定,首先要最大程度满足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业务需求。针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业务需求,对于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覆盖范围要求  广电总局提出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各项业务需求中,对覆盖范围的要求是最根本的。在数字电视时代,判别覆盖范围能力的依据应该是利用现有的模拟发射点,以尽量小的功率发射来有效覆盖所有的区域。影
期刊
平板电视:技术升级与尺寸    在今年的CES上,“技术升级”与“大尺寸”是平板电视的主题,PDP努力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功耗,LCD则致力于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但做大尺寸却是两者的共同方向,随着夏普展出全世界最大的108英寸液晶电视,在大尺寸面板的竞争中,LCD已超越PDP。    高清DVD标准之争持续    韩国LG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同时兼容HD DVD和蓝光的高清播放器,与此同时,华纳兄弟也
期刊
[摘要]地方治理现代化,需要地方人大的民主创新,地方人大作为地方民主议事中心,具有法定权威性和体制内民主等制度优势。浙江省乐清市的“人民听证”制度,作为地方民主议事制度有效运转的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了人大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功能,有力地提升了地方治理进程和品质。“人民听证”制度蕴含着进一步完善地方民主议事制度的制度性启示,即地方人大与地方党委、地方政府关系的制度性协调、地方人大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