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金州的“金钱”洒汉江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金钱”,那是永远的诱惑。古钱新铸,为了美观耐用,需要串在方杆上转动滚磨,给了它内方外圆之形。又因铜钱质黄,色泛金光,并且金为钱之盾,赋予它与金等同之意,所以并称金钱,成为古今中外财富的象征。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固然珍贵,却是人为的。流通不足,扩大发行就是了,囊中羞涩 ,可以努力再挣,这都不在话下。
  大自然遗落在人间的金钱,那就有数了。这些宝贝,嵌在石头里,印在石头上,不知耗费了多少功夫,打熬了多少岁月,方成正果。当你游览汉江,越岛闯滩,顺流而下时,会惊异地发现“金钱”散落滩头。可山重水复,一晃而过之后,你再睁大眼睛在江边找寻,却是再也没有了。可见,奇石和许多美好的东西一样,大抵都可遇而不可求。
  金钱石的发现,纯属偶然。多年前,一个文化团队漂流汉江,开始只顾观察险滩的水情,离开时,猛然觉察脚下的石头怎么被人镌刻上了一个个小孔?这些或灰或白或黑的、纹理不一样的石块,布满河滩,大的几百斤,小的仅如掌。这些石块上布满小孔,看上去,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钱。最令人不解的是,怎么看都像人工雕凿。然而,再仔细端详,的确是自然天成,太神奇了!
  视野一打开,寻觅者就多了。襄阳的慎三元等奇石收藏者,注意到这一信息后,便大张旗鼓地到安康寻觅,安康人也省悟到本地宝贝的金贵。打这以后,除了河滩的裸石外,随着大规模的基建,轰隆隆的淘砂船、淘金船边,成了金钱石的主要出水地。石农、石玩者,竞相登船,一块块金钱石,被喜气洋洋地捧回,进厅堂、上展架,眨眼间,成了珍贵的观赏艺术品。
  经典的金钱石,形状自然流畅,大小适中,稳健中透出灵巧。质地坚硬温润,石表包浆完整,自然朴实,手感甚佳。该石以深绿色为底,石体布满了浅黄中套深黄的圆形圈斑,图案清晰,似一枚枚古铜钱。除了形状像钱的石头,在同一大类中,有的还似珠、似豆、似米、似水滴、似水波等等,图案各异,充满奇趣。
  附着在金钱石上的金属结核体比较密集,似铜像铁,质地十分纯正,石块上的气孔和结核通常展现不规则圆形,特殊的也有其他形状,甚至方形。结核体边缘,有像铜钱一样的纹理,透光,有的从缝隙往里看,还有水晶芽。
  在“姓”钱的石头里,除了金钱,另有红钱、黑钱、白钱之别。说来也真有意思,红钱象征着血汗钱,用起来踏实;白钱嘛,老祖宗留下的,算是不拣白不拣;至于黑钱,在水里浸泡千万年,早就漂白了。所以,这些“钱”十分干净,尽可放心使用。
  金钱石不仅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另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它有助于研究汉江两岸的岩浆活动规律。至于金钱石形成的原因,初步判断属于石炭纪变质岩系,这些石块是在岩浆侵入的过程当中,由于强烈的热液作用,地层中的矿物质便产生了重结晶现象和气孔,岩浆中的铁离子和铜离子高度富集在这些石块中的气孔上,这就是一些石块上留有规则气孔的原因。
  地质学家考据,汉江流域河道纵横,地质构造复杂,在漫长的地壳演变过程当中,2亿年前才由海底抬升到地面。亿万年来,两岸岩石经过地质构造运动,风化腐蚀、剥落崩塌、水流冲刷、河水搬运、磨滚等各式地质作用,各种砾石散落在河床、沟谷,形成了很多漫滩和阶地,这些形似杂乱的堆积物构成了丰富的汉江奇石储藏,造就了汉江流域罕有的地质现象。
  金钱石的主产地在安康、旬阳一带,沿着汉江再往下,块头就变小了。到了襄阳这里,零零星星也有出现。陕西的石友习惯将金钱石归入陶釉石系列,从石皮泛釉光这一点讲,它们的确有共同之处。但从文化含义看,金钱石个性鲜明,独具特色,而且有一定的存量,作为汉江石家族内一个独立石种当之无愧。安康古称金州,“金州汉阴部,月川水有金”。金州再出金钱石,不是天经地义么!








  张宏科,汉中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汉中奇石协会常务副主席。玩石十余年,踏遍秦巴山水。尤精深于画面石鉴赏。
  电话:13992627778
  电址:陕西汉中风景路古玩城“天汉石屋”


  “中国魂”组石屏是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而创作。由一方酷似中国版图象形石为主体、两方文字石“中”“国”为主题、“2008”数字石为奥运会纪念年。整体框架组合为仿古木家具风格,四周雕刻龙凤图案等纹饰,与中国天圆地方和儒道传统文化相符。圆盘框架可拆卸、装箱,以便收藏与运输。整体造型壮观大气、令人震撼,极具收藏与观赏价值。


  —— 李振龙
  李振龙,善书法、工绘画、好雕刻,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中市观赏石协会会员。藏石上千方,以画面石、文字石见长。代表作有“中国魂”组合、文字石“中国石文化”、“仙境”等。
  电话:13992693843 地址:陕西汉中古汉台
  题名:【中国魂】 石种:汉江水冲石 尺寸 :165×90×90cm(座)
其他文献
去繁就简,以石“说话”的组局。  整局中最引人者当属正位的“禅”,比例、造型、姿态以及青、灰、橘红的色泽,无一不紧扣“禅”的主题,顶部一颗浑圆的“脑袋”更是画龙点睛点明“禅意”。目光下移,两侧各立一人物,左侧人物矮小,昂首作揖状;右侧之人则高大健硕,侧身背手,二人似激言相对,有所争持。继续下看,一案、一书又为组局增添几分遐想空间:禅者所阅?立者所争?三者所论?  此类组局意在引发赏者的思考,用心品
期刊
消逝了,异族的铁蹄  远去了,战争的烽烟  迎来了,灿烂的今天  长城外,芳草连天碧  长城内,红霞漫天际  到处是明媚春光腻  长城上,有多少精彩的传说  长城下,有多少旷世的传奇  智慧与豪情映成长空的虹霓  —— 贺 林  题名:【万里长城】  石种: 黄龙玉洋烟河草花料  尺寸: 59×25×10cm  电话: 13903091688  地址: 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大桥石牌路段(往
期刊
“奇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这句话,已在赏石界风靡了几十年,近两年,海派赏玩奇石小品组合及对组合后的主题发现,在赏石界又掀起了一个新的小高潮,尤其是作者对其创作主题所给予的全力表达 ——包括为突出其核心内容而配置的精致配件及为强化主题的布局置景等,这些艺术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呈现的主题给人一目了然之效。说句实话,作者煞费苦心的艺术表达确实起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并直接将观赏者引导到作者自己所发现(或
期刊
从阿拉善左旗到北京,一黑一白两枚玛瑙蜘蛛,要有怎样的石缘才能有这“双喜临门”的喜庆呀。俩蜘蛛形象生动,灵气十足,纤纤细腰,圆滚滚腹,鼓突的双眼的大小与部位都恰到好处。黑蜘蛛皮色乌黑油亮,白蜘蛛的两眼球还不可思议地带那么两点传神的俏色红,犹如点睛之笔,不禁感叹藏者觅得这俩尤物的机缘巧合和发掘传统文化题材的独特创意!  底座设计果断摒弃了笨重的树桩与丝网结合的配座方式。考虑到丝网与蜘蛛的合适比例,尽量
期刊
老陈和老石是一对儿“石痴”+ 好基友,二人经常结伴逛产地、逛石展,之后每每都会拿出自己的“猎物”与对方炫耀一番。  老石特别喜欢发晶手串,顺发丝带猫眼儿的最好,也一直想收条极品私藏,可市面上能入眼的实在不多。老陈刚好有两串极品,经常拿出来显摆,总在老石看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便收起来说:“只许看,不许碰。”顺带一脸坏笑。老石对这个老友是又爱又气。  五月的一天,二人携家眷一同来到南方某地展会,奇石遍地、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运筹帷幄,诚设平台,“奇石是发现的艺术”与“奇石是表达的艺术”理论争鸣方兴未艾。讨论各方据理阐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纵横捭阖、妙语连珠,有的直抒胸臆、洋洋洒洒,细细品读,受益匪浅。笔者亦有诸多感触,断想所及,是为杂记。  一、理论争鸣是石界一大盛事。近几年爱好奇石者不断增多,玩石健身、玩石怡情、玩石益智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人们大都在寻觅、收藏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玩石
期刊
某石友,年逾六旬,性情率真,心康体健。常年与一帮年轻石友外出寻石或赶展,勇如黄忠,却急如张飞。去年,与我到石家庄赴展。摆摊三日,不见开张。四日早,一大腹便便者至摊前,相中老者一枚精品画面石。开价五千,还价三百。不售。拟移步。  不想此时老者却暴喝一声“拿去!”。买家迟疑半响,慢吞吞排出三张大钱,接过石头,反复查验。转身时又回头说了句“买贵了”。  话落,老者突然伸手指到:“这里是断的。” 正讶异,
期刊
近年来,赏石界针对奇石是否属于艺术品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统一定论。今年《中华奇石》杂志刊出《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石友们在思考、在争论、在碰撞,笔者作为玩石大军中的一介“草根石农”,也借机说说自己的感悟与观点,以求赐教。  有人说:“赏石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笔者历经二十余载品玩奇石的实践,也慢慢感悟出“奇石是一种人石共鸣的艺术”之理念。愚认为,人品玩奇石的过程,也正是追
期刊
观音,是印度古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它的音译是“阿波罗吉我舍波罗”,是一位大乘菩萨,大约在汉代跟随佛教组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国际释迦摩尼思想。这是一种使佛走向国际的理念,是一种把理念“忽悠”成僧众的行动,更是佛的一种解救世界三分之二劳苦大众的雄心。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佛献身的精神;是一种帮助佛剥夺千千万万俗人独立思想的精神;是一种欲使亿万俗人只有一种思想而又必须失去独立
期刊
《摇篮曲》要吟诵人性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伟大的母爱。  从事艺术创作,有时以为只要抓住了好题材,就已经获得了好的创作,其实不然,艺术正是以自身的表现形式为目的,题材和内容只是它的形式。《摇篮曲》能打动我们的正是其所呈现的形式美。画面采用“左边起重”的喜见展法,主石和次石,主景和配景谐调,层次感强,母亲的神似得到充分体现,极具抽象意味的表现主义画风,母亲侧斜的脸庞,微弯着身,一边凝视着摇篮中的襁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