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的四个前提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该不该打孩子?以我个人的观点,无论如何我都不赞成打孩子。但现实中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过“动家法”的时候。
  最近就听说了一个故事:一位爸爸扇了女儿一巴掌,原因是她教爷爷翻绳失去耐心,扇了爷爷一耳光——孩子已经十岁,却做出“打爷爷”这样出格的事,家庭教育肯定存在问题。
  而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我意料:爸爸并没有及时指责孩子不对,反而选择了隐忍,期待孩子能够自己认识错误并主动向爷爷道歉;未果后,他又暗示妻子去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妻子却选择了沉默。最后,失望的爸爸再要求女儿道歉却遭遇消极抵抗后,忍无可忍以非常暴力的手段打了孩子。
  然后,他后悔了,写了这封“愧疚的来信”。
  中国家长通常把体罚和惩罚混为一谈,认为惩罚一定要刻骨铭心,于是扇耳光、捶背、推搡、打手掌、打小腿……各种体罚手段轮番上阵。可体罚不能代表惩罚,尤其在家长没有做到以下几点时。
  克制情绪。家长频繁使用暴力,孩子就会认同暴力,攻擊性就会增强。这一点来信中的小姑娘已经做到了:当长辈表现得不符合她预期时,她就动手攻击。
  父母的言传身教,第一步就是学会克制情绪,让自己冷静,不要立刻动手或者翻脸。第二步是要包容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弱势群体,比如孩子的想法。第三步是及时补救。比如那位爸爸,在动手之后立刻道歉,并向女儿解释原因:“不好意思,女儿,是爸爸太急了,一看到你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做,就动手了。”也许就不那么担心自己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了。
  一定要记住:盛怒之下的惩罚,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培养孩子的攻击性。
  尊重孩子。手段激烈的惩罚方式其实是家长威权意识的一种宣泄。只有热爱暴力的家长,才会相信越重的惩罚越有教育效果。他们不会和孩子沟通,更不会释放善意和尊重。我相信,信里的小姑娘在遭遇父亲的惩罚时,心中肯定会有恐惧和愤怒,不过因为父亲有比她强的生理和体格优势才不敢还手——而暴力的种子已经种下,就等自己占优势那天的到来。
  怎么在惩罚时还能体现对孩子的善意和尊重?第一,“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惩罚是对事不对人。其二是选择伤害度最轻但直击弱点的惩罚方式,只有直抵心灵,才能达到效果。
  立即惩罚。超过90秒再进行惩罚,孩子是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犯错后及时进入惩罚模式,才能让她明白刚才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教育方的一致性。惩罚原因要一致,父母的态度也要一致。小女孩在犯错后难以与爸爸沟通,很可能就是从妈妈那里学习来的处事方式。她发现,妈妈不沟通的态度会让爸爸无可奈何,自然就会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待爸爸以逃避惩罚。
  很多80后父母在自己小时候被打时,都曾默默发誓:我长大了,绝对不会这么对我的孩子。可惜真正操作起来很难。
  如果打孩子是中国教育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传统,那我希望这种传统至少能在满足以上四点后再传承下去。而那位后悔的父亲,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向孩子道歉:
  “孩子,爸爸打你是爸爸错了。一直以来,爸爸不是一个好榜样,一急就动手,给你的伤害真的很大很大,也让你学会了这一套行为方式。爸爸现在向你认错,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咱们一起改好不好?爷爷也像你一样,被打以后会感觉很伤心,咱们给他道个歉好不好?”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典型的事业型大女人,郭绚把女boss们要经历的坎儿分成四个阶段。而她也在几年磕磕绊绊的摸索后,终于满足了自己的“贪心”:事业和家庭她都要,谁也不舍弃。  第一道坎儿:夫妻创业的角色分工  1999年,在广告公司摸爬滚打几年后,任设计总监的丈夫告诉既是同事又是老婆的郭绚:我们自己干吧!  年轻人有激情,也有天真。他们揣着一万多元的“巨款”兴奋地成立了BA变形虫品牌规划与设计公司,瞄准刚在重庆
期刊
《家人》:作为事业的夫妻档,你怎么看自己的婚姻?  蔡郭绚:我是典型的大女人,所以我不需要一个管着我、压着我的男人。当初父母很反对我的选择,但我坚信自己选的是支潜力股,我会好好经营婚姻这份事业。现在证明了我的眼光,他的确是一个了解我、能和我一起奋斗、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人。  《家人》:作为家庭里最有权威的那个人,你是如何处理亲子教育中的隔代亲难题的?  郭绚:两年前我父亲因为癌症去世,我就把妈妈接
期刊
在德国,爱情从来不分年龄段。  在乌尔苏拉的身上,我读懂了对爱情追求的真谛。  我的想象中,德国劳动妇女总是勤劳朴素,坚强果决。第一次到乌尔苏拉家拜访时,我对她的靓丽大吃一惊:身材高挑,精致勾勒的眼线和大胆的亮白色眼影十分夺目,超短发染成金色,耳朵上坠着大号的金耳环,看上去时尚而精神。无论在中国人还是德国人的眼中,乌尔苏拉绝对是个爱美的老太太。  才见面,她就热情地请我到阳台上的小桌旁坐下,端上两
期刊
《家人》:我们对女强人的理解,现在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刘汶蓉:其实我一直不太同意用“女强人”这个词。个性独立、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好,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不管男的女的,都应该是一样的“能人”。可是,为什么没有“男强人”一说?所以,会有“女强人”这一称呼,反映的是人们把成功者的地位和某些个性特质绑定在男性身上的结果。  从性别平等的角度,我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称呼她们,我更倾向于以“现代/成功职业女
期刊
家庭事业双丰收是做女强人的最高境界。从下面三位的早晨时间安排表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共通点:  人物一:萨利·萨斯曼(辉瑞公司企业事务部执行副总裁)  时间事务  05 : 44我的生物钟总是要比iPhone闹铃提前60秒叫醒我,一向如此。  06 : 00查阅邮箱,在网上看看突发性的新闻或者事件。  06 : 10沐浴,换衣服。  06 : 20在厨房喝上一杯咖啡,花上几分钟写下一个美梦的片段
期刊
在绝症面前,花钱治疗被大多数人看做是无畏的挣扎和浪费钱,  但在这一家子的眼中,这些浪费却是必须的,因为它能买到心安和温暖。  医院的肿瘤病房里,总有触动泪点的故事。  那日,一个乡下老农模样的老汉被扶了进来。“吃饭没胃口,还总觉得难受。”老汉的儿子手里提着厚厚的袋子,哗地一下打开,好几张片子露出来。来市里之前,他们已经在本地的县医院排查过多次了。  主治医生只看了一眼片子,面色就凝重起来,一张单
期刊
不要在爱里作死,爱如果在那里的话它就在那里,  不需要你作死来证明。  一个不作的女人  女人一点不作怪,多少是有点奇怪的。  我曾在广告公司工作,那时有个女同事叫解冰,是我见过最不作的女人:能不多嘴的事她绝不废话,想得通答案的事从不深究。  有次和她逛街,我们亲眼看到她老公和一个女孩在西餐厅谈笑风生。一般女人见到这画面多少有些尴尬,要么转身气跑,待老公回家后来场暴风雨的洗礼;要么当场发飙给众人免
期刊
相濡以沫的,是夫妻;相忘于江湖的,也是夫妻。随着两人的异地分隔,生活方式的改变、阅历的不同让往昔的浓情慢慢变淡,最终烟消云散。  前尘往事  去年春节,哭得伤心的表姐第三次把全家人的年给搅乱了。  表姐大我六岁,在姐妹三人中排行老二。每年过年,她都会跟父亲、二大爷一起,去爷爷家拜年。  第一次不欢而散,是表姐十五岁那年。她独自一人,年初一大早就来到爷爷家。“你要为我主持公道。”她红着眼,带着哭音。
期刊
心跳停止了,但父亲的身体还带着微弱的余温,那温度如同生命的延续,慢慢向我传递。  父亲是前年被确诊肝癌的。我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半年的平均生存期。我知道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可我还是给他找了亚洲一流的外科医生,在他腹水压迫剧痛难忍的时候,曾在一天之内给他静脉注射过4到5次价格不便宜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我很感谢老天奇迹般地赐予了我们半年多的平静期,那半年父亲和常人一样。在他感到体力能承受时,我会带他
期刊
心灵鸡汤、专家育儿经验、过度精神抚慰,  真“坑娃”啊!  邓佳是早教中心的老师,老公张凯是心理医生,公婆是大学教授。儿子小撒从还在娘胎里,就开始接受形形色色的“教科书养育”。  小撒四岁的一天,邓佳被公婆电话催回了家。他们急吼吼地说:“阿龟死了,小撒一直在哭,从中午到现在都没吃东西,水也不喝……”  哇!邓佳的紧张程度如同小撒去年得肺炎一样。她记得书上说:“孩子出现意外时,家长不要开车,要在乘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