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一、青少年开展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对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产生了越来越紧迫的需要。社会的急剧变革,竞争方式的加剧,生存与生活条件的巨变,必然使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到剧烈冲击;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素质型人才观的全面确立,也给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升级、评优、升学、就业等教育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必然对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人格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强烈影响,使他们在心理适应上出现困难,会产生一些认知、情绪和人格上的冲突与失衡,极大地危及到他们的心理平衡与健康。面对这一切,无论是为了消除内在的心理冲突,还是对心理失常防患于未然,或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适应与竞争能力,使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引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就成了現代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手段。
  人的一生从童年到少年,青年以至老年,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通过自我冲突,达到自我完善可列为人的一种欲望,即列为在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趋势,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马斯洛语)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使自己出类拔萃,怎样使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误区”,怎样使自己多些欢快幸福、少些烦恼忧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时时面临而又必须经常解决的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可能困惑更多,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心理纠葛”,更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及策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青少年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去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二、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心理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训练的核心要素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关于自身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等构成的体系,是一个人关于自身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内部心理条件”的总和。自我意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人的一生中能作为一个自我认识、评价、协调监督和调控系统而存在。
   首先,自我意识能对人的一生中的心理和行为起到认识、评价的作用。对自身的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认识、评价,并结合所获得的外界信息和价值标准,确定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该怎样做,做得怎样等等,能为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塑造奠定价值和方向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自我训练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
   其次,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挥着自我协调与监督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得人们根据所拟定的人生计划,所确定的人生目标,监督自己活动的全部过程,以保证自己的活动与自己的动机的连贯一致,实现原定的计划。心理训练的每一具体步骤,每一具体细节,都离不开自我意识在其中所起的协调、维持和督导作用。如果自我意识的协调监督功能丧失,就会导致心理训练漫无目标,不能持久和深入,甚至引起人格紊乱,出现心理变异。
   第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控和指令作用。它能根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提供的关于自身状态的信息和接触到的关于环境的信息,以及自我协调监督所提供的以往目标、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对自己现实的活动进行自觉的调控。这主要表现在:起动与制止行动,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强和减弱,积极性的提高或降低等等方面。通过对自己活动的调控,达到与环境、与自身欲念的协调,实现对客观外界的改造与自身的提高。
   自我意识作为影响心理训练中自我认识、评价、协调监督、调控指令的核心要素,必将对人整体心理素质的构成发生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性、方向性、进程以及发展水平产生重要作用。一个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能力的人,在认识外界的活动中便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能做什么。美国心理学家布朗斯·罗伯特(Bums·Robert)关于自我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面所做的研究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查明了自我观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度一般在0.3~0.5之间。在智力分数相等的情况下,自我观念恰当的学生注重训练和发展自己,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而自我观念不太恰当的学生不注重训练自己,则未能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所获得的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 因此,注重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和技巧,能使他们的心理与行为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
  
   三、心理训练中不可忽视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人可视为一个具有能量的社会复合体,既有生理能量,也有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生理能量。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是人类智慧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表明,独特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起因于或起源于特殊的生物结构及其功能,人类的心理行为中毫无疑问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生物学的因素。因此,引导青少年学生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和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学校心理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的策略及方法。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意念操作、气功训练以及单项的特定部位的按摩、抓握和食物治疗、药物治疗等等,这些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的体现。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如果能遵循科学原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著的“激发性”,不仅是引起积极活动的原因,而且是引起某些行为抑制的重要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出人们科学从事心理活动的动力,而且能够有效地限制人们许多不良心理的滋生。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也认为,人体的任何生理部位都和心理发生着联系,生理与心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心理素质的完善有赖于生理素质的健全与发展。正是由于四通八达的脑内联系加上人体各生理部位积蓄的大量过剩的能量,才使机体呈现出身心联系的巨大“网络”,才形成了一种人体内最强大的自身固有的修复能力和能动机制,通过特定的积极暗示和自我调节,可把人体内的巨大潜能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强化,显著地增强人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的提高与发展。因此,重视引导青少年经常性地采用策略性、技巧性方法去调控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提高生理活动水平,是青少年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四、心理训练包含的主要内容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1.心理成长问题。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自己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
   2.心理缺陷问题。当学生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等方面存有某些心理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3.心理障碍问题。学生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纠正其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与外界的和谐。
   4.挖掘心理潜能问题。通过有目的有策略的心理训练,将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开发人类自身存在的潜在能量,使之成为现实的能量。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潜能自我开发的重要手段。
  
   五、引导青少年有效自我训练的方法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阻碍自身前进的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创造“氛围圈”。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说,内部要素的有效组合是有效进行心理训练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的综合效应则更是有效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条件。为此,青少年学生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的舞台和背景。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宁静的心态与饱满的情绪,就应主动地去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素质的塑造过程,说到底,是个体心理结构的“自组织”过程。青少年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增强学生的素质建构意识,使他们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人格心理学家乔治·凯利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由‘个人建构’或预测世界的方法所决定的,即每个人的行为是与他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一系列独特的期望相—致的。这样每个人的一套‘个人建构’或关于生活的预测便构成了他的个性和他的现实,并指引他的行为。人对环境有主动形成建构的能力,人们从来就不是只听任环境的摆布而无能为力的,相反,人有能力改变它,以便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灵活、自然和更具适应性,更具有其独特性”。事实上,心理训练的过程就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人是主体,是有理智的动物,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机制,按照科学的原理去自我调控这一交换过程,通过不断提高交换过程的“自组织水平”,达到自身心理“自组织水平”的提高,使自己的心理素养出现质的飞跃,心理结构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六、其他学科对心理训练的启示
  
   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1.物理—心理法。这一方法强调运用物理学的语言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强调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强调环境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
   为了增强心理训练的效果,训练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心理物理学的原理,注意调控环境力度与自身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主动地投入周围客观环境之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接受和承受环境的 压力与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等素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曾有学者响亮地提出:“你要心理健康吗,请多劳动吧!你想精神愉快吗,请开口说话吧!” 这形象地说明了劳动、社交等物理心理法永远是人们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
   2.生物—心理法。这一方法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来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探讨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下,强调人们通过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具体研究方法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如条件反射法、电生理技术、脑化学技术等等。在青少年心理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开展按摩、体操、健身功、韵律操、深呼吸、体态放松、乐曲催眠等活动,通过强化和改善生理功能,进而达到改变心理状态和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这些都是生物—心理法运用的具体表现。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恰到好处,不仅能使青少年学生的许多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淡化”和消除,而且能够激发潜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与发展。
   3.信息加工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信息论的理论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探讨人类观念、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等心理素养形成过程中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提醒、自我欣赏;运用格言、警句、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写日记、周记方式自剖弱点, 自我设计攻克“顽疾”的办法;以书信、通讯、倾谈、宣泄等方式缓释心理压力等措施,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运用信息加工方法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科学的繁荣,心理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已日趋复杂和紧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发展。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趋势必将促进心理科学方法多样化和更趋科学化,从而为心理训练提供更多和更为实用、有效的方法。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对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它充分利用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和便捷的网上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由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从WebQuest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方式被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进行WebQuest的实践和研究。本人尝试将WebQuest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
期刊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 “x”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对错,比较学生的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此法枯燥乏味,且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这样一来,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在作业批改中巧妙地运用评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作为教师,每天要批改上百本作业,若是给每位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大篇幅
期刊
第五讲 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  目标、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  在中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晓婷的苦恼    晓婷,高中三年级学生,在一个月色浓浓的晚上,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倾诉了她的苦恼。  我好像是得了一种病。 自从去年我奶奶去世以后,我做了几次噩梦。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每天都像失了魂似的,老是觉得自己只有尸体,灵魂好像被狗吞了。  我老是想这些问题:人是什么东西?什么是人?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早晚都会死的……走到哪里想到哪里。吃饭的时候我想,人为什么会吃饭,吃了饭也会死的。早上穿衣
期刊
河南省中原油田一中建校于1980年,是中原油田最早的‘规范化”学校之一,被河南省确定为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近年来,中原油田一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千秋杯”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石油系统先进集体等。作为中原油田教育的窗口,中原油田一中自建校以来,共为各类高校输送人材7000多人,在河南省和全国石油石化系统中独树一帜。  回顾中原油田一中发展的历程,它的成功奥秘在哪里?  积极优化心
期刊
从事小学中年级教学的这几年,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对老师的选择不是看谁的学问大,而是看谁与自己最亲近。本人生就一双灵动、传神的眼睛,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我成为“孩子王”的法宝。   之一; “月亮脸”    这学期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大家由于互不相识,课内课外都互相观察、互相揣摩着。学生们希望摸透我的性格、习惯,好“对付”这位新老师。我也在努力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的作用     从现代发展教学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义目标三部分组成。“人文性”是语文课的一大特点,“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期刊
[编者按)强迫症状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冲突。当事人的强迫症状虽然令其不安,但它们往往使当事人回避那些对他们来说更具有潜在威胁的心理困惑。因此,揭示症状背后的真实原因以及阐述病情发展过程,让当事人对自身的症状持接受的态度,显得尤其重要。本期请您继续关注有关强迫症的一些问题。    个案基本资料    王力,男,18岁,高三学生。智力水平中等,16PF测试表明聪慧性、敏感性和自律性为9分,其
期刊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建立一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较多,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将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
期刊
“健康杯”全国第二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要感谢各级教育行政、利研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广大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健康杯”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者补漏更正名单  一等奖:蔡建新(北京)陈瑞山(福建)蔡建家(福建)  二等奖:钱珺(浙江)于 斌(辽宁)  三等奖:杨 桑(广东)粱 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