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场再见王世襄珍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在世人印象中的王世襄,永远是世家子弟形象。年轻时提气纵鹰20里,困了累了便找草垛子对付一宿,放浪不羁、不循常规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点。然而在这表面现象之下,王先生又是一位认真严谨甚至近乎苛求的学者。世人皆知王世襄对玩涉猎极广,如果说《蟋蟀谱》、《说葫芦》、《北京鸽哨》给人们带来的是闲玩野趣,那么《明式家具珍赏》、《髹饰录解说》、《中国画论研究》等著作则展现了他作为文物学家的顶级专业性,作为不可多得的文物收藏家,王世襄的每一项收藏都与众不同,这也让他的收藏成为了藏界的代表符号。
  其实,自从2003年中国嘉德推出王世襄的专场拍卖之后,市场就已经表现出对名家旧藏的渴求。中国嘉德2003秋拍“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取得了6301.35万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达到100%。时隔10年之后,中国嘉德在2013年秋拍将再度为人们呈现王世襄的往日珍藏,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具、铜炉之外,更包括了葫芦、鸽哨等鲜见的内容,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则是一批首次露面的王世襄珍贵藏书。
  藏书家王世襄
  王世襄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高祖曾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能书善画,舅舅金北楼是民国北方画派领袖,四舅金西厓为竹刻大师,一门风雅。但王世襄就是喜欢玩,放鸽子、抓蛐蛐、玩葫芦、飞鹰走狗,他无一不精。1941年从燕京大学毕业之后,王世襄赴四川李庄,辗转为梁思成接受,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也成为了“营造学社”的图书馆管理员。整理研究学社所藏古籍文献资料,即是先生所事的第一职业,也是先生日后研究文物成一代绝学的理论基础。世人皆好奇王世襄能将“玩”发展成一门精深学问的原因之一,就是源于他在研究古籍文献资料中积累的扎实功力和基础。在本场专拍中,就有世襄先生在“营造学社”时期的亲笔手抄《营造学社图书馆藏书目录》。本次上拍的还有王世襄亲属提供的380余件古籍,其中既有明版书,也有清版书,还有很多清代、民国的精抄本、稿本以及王世襄自己的己抄书。在这本《己抄诸书》中记载着经王世襄所抄的书大概有600部之多,如果再加上他所收集前人的善本总数应该超过了1000部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他在藏书方面下的功夫,恐怕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门类的收藏,这也是为什么王世襄堪称藏书家的原因所在。
  玩物成家
  虽然出身名门世家,但王世襄的家境并不是民国新贵,故生活虽无隐忧,但收藏珍贵文物,却非手头宽裕。他曾经说:鄙藏不值钱,十块(钱)以上的是朱(家)玩的,十块钱以下是我玩的。也正因此,葫芦、鸽哨、蟋蟀罐这些民俗类的收藏也在他的发扬下备受人们关注。
  谈起诸多玩好,王世襄如数家珍:“十来岁时我开始养鸽子。接着养蛐蛐,不仅买,还到郊区捉。也爱听冬日鸣虫,即野生或人工孵育的蝈蝈、油葫芦等。鸣虫养在葫芦内叫,故对葫芦又发生兴趣。”在众多制作葫芦器的工艺之中,范匏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范匏俗称“模子葫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项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在大学种植葫芦的同时,王世襄也开始研究范匏。之后虽然不再种植匏器,但他亲手制作的范匏却流传下来。
  在本场拍卖中,曾著录于王世襄的《说葫芦》与《自珍集》中的几件官模葫芦也将与买家见面,葫芦器型虽小,却都是王世襄的随身之物,曾经陪伴他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在葫芦之外,养鸽堪称王世襄的最大爱好,晚年的王世襄沉醉于鸽子研究,“除了别的,什么都不谈,就谈鸽子。”本次征集得来的一组鸽哨堪称王先生收藏的鸽哨精品,共18支,皆用红木制作,有大有小,每一支音色皆不相同。
  风雅夫妇
  自古以来,古琴与铜炉便是一对风雅搭档,令无数文人趋之若鹜,在王世襄与袁荃猷这对夫妇身上,这种风雅气质更是深深烙印在了他们的收藏中。而在本场专拍中,中国嘉德有幸征集到了袁荃猷先生弹琴所用的琴桌、香炉,这些都是王世襄夫妇的心头好与最钟爱之物,其珍贵不言而喻。
  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是他在燕京大学时低几级的校友。袁荃猷喜爱书画古琴,14岁师从汪孟舒学琴,后又经古琴宗师管平湖先生亲授,造诣极高。妻子弹琴时,王世襄常伴左右,自称“琴奴”,如此琴瑟相合60载。人们都知道王世襄夫妇与“大圣遗音”的故事,当年这把琴在嘉德“俪松居长物”拍卖会上拍出了891万元的天价,创出当时中国古琴的拍卖记录。1948年,王世襄夫妇“鬻书典钗”,以倾家之资从一藏琴世家手中求得此琴。而在时隔十年之后,中国嘉德又在本次秋拍中征集到了记载着王世襄、袁荃猷夫妇珍贵记忆的一张琴桌。这张琴桌原本是黄花梨画案,但经过王世襄改造成为了一张教学用的琴桌,因为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可以想见,管平湖向袁荃猷传授技艺,围绕着这张琴桌,发生过多少的风雅事。
  而在本场专拍中呈现的四件铜炉,则是在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夫妇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中王老未曾舍得拿出的随身之物,也是他所藏香炉最精华的一部分。其中既有得自李卿丈珍藏的玉堂清玩款桥耳炉,又有经过他精心烧炉之后的经典之作。
  师徒同心
  1979年,田家青第一次去拜访王世襄,当时已经在古典家具这一圈子里混了几年的田家青早已听说过王世襄的大名,知道他在收藏家具这一方面的高深造诣,但他当时只把王老当成一位普通的资深人士,因此,第一次去拜访王世襄,田家青的心中有隐隐的不服,以为老先生只是书读得多而已。不料却发现对面的老先生不是读过几本古书那么简单。王世襄不仅懂得这一行业的术语,连术语的出处都如数家珍,田家青与王世襄的缘分也就此开始,之后的他也成为了王世襄惟一的入室弟子。
  本场专拍中就征集到了一件见证这对师徒间情谊的珍品——“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及脚踏”。说起这件画案的由来,还要从1995年夏天说起,那年王世襄与袁荃猷一同前往慈溪参观旧家具市场,在瑞永工艺公司院中见到了大量花梨木料。其中最大卧地一株,高尚及肩。经理郭永尧告诉王世襄,这件木材来自泰国,近年已经禁止出口,不可得矣。于是王世襄便请郭经理在日后剖料时,留一厚板供造大案之用,腿足等部分也另作截取。
  1996年秋天,郭永尧将截取好的两块花梨木用集装箱运至北京,很长时间内王世襄都没有动工,直到和田家青共同研究好了如何制作之后才开始动手。制作的地点是在北京的北郊,其间王世襄曾多次去到现场和工人商量、画样,可以说这件画案倾注了王先生的很多心血。
  对于王世襄的收藏,很难用几句话来进行概括,为了得到爱物,他餐风饮露在所不辞;为了穷究玩物的底里,他与平民百姓交朋友,虚心请教,以求博洽多闻。相信本次嘉德秋拍专场,将有机会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和领略王先生作为藏界符号的收藏哲学。据悉,相关收藏将首先于9月27日至10月8日亮相于恭王府乐道堂举办的“锦灰自珍——王世襄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收藏展”。
  据悉,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将于11月12日至15日预展,11月16日至20日拍卖,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将于11月20日至22日预展,11月23日至24日拍卖,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
其他文献
鼻烟是用细磨的烟叶、香草和香料制成的混合物,无需点燃,用鼻吸服,故而得名。鼻烟最初流行于欧洲,17世纪下半叶通过欧洲传教士、使节和商人传入中国。由于有着与烟草相同的刺激作用,并兼具一定的药性,鼻烟很快便在清朝官员甚至宫廷中风行开来。  越来越多的人吸食鼻烟,催生了鼻烟壶制作的兴起。鼻烟壶就是盛装鼻烟的小型容器,壶口往往用一个带盖的塞子塞住,不仅可以保持鼻烟的新鲜度和口味,还方便使用者携带。  康熙
期刊
清代的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神、祭祖,因其祭祀对象和执掌机构的不同可分为国祀和内廷两类,《清史稿·志五十七·礼一》中记载:“凡国家诸祀,皆属于太常、光禄、鸿胪三寺,而综于礼部。惟堂子元日谒拜,立杆致祭,与内廷诸祀,并内务府司之。”  要举行祭祀活动,祭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大清会典事例·礼部·祭器》中记载:“乾隆十二年谕: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其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
期刊
2013年10月4日,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季拍卖的槌音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敲响。虽然每年的4月和10月,香港苏富比当年春拍和秋拍都会如期在这里上演,然而,今年的拍卖却有些与众不同。从1973年至2013年,苏富比,已经在香港驻扎了40个年头。40年前,这个有着230年历史的国际著名拍卖行为何看中了香港?在经历了40年的风雨后,香港对于苏富比来讲又意味着什么?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期刊
唐代墓葬壁中常见一类壁画题材,表现侍女手持一件丁字形长杖的场景。日本学者原田淑人在《唐代的服饰》一书中曾提及丁字杖,并将其与正仓院所藏两件玳瑁杖进行比较,然并未对其用途进行说明。齐东方、张静两位先生在《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亦有所论及,认为可能是尺,但亦未有定论。虽然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这种丁字杖,但是对其名称及用途尚未有明确的解释和考证。  丁字杖怎么用  绘有丁字杖的唐代壁画
期刊
很多人都有照“哈哈镜”的经验,借由镜面的凹凸,形成或大或小、或胖或瘦的照容“特效”。殊不知,镜面如果凹凸得恰到好处,则会为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东汉三国时期,凸面镜在铜镜领域风靡一时,创造了中国铜镜铸造史上的一大高科技奇观。  北宋沈括(1031年至1095年)《梦溪笔谈》卷十九:“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窪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
期刊
潘祖荫不仅是晚清的一名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幼好学,涉猎百家。尤喜搜罗善本书,金石碑版之属。”精通金石书画的潘氏以“滂喜斋”的古籍善本与“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他所收藏的青铜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当时都无人匹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唐杜荀鹤的一首《送人游吴》的诗句,道出了苏州的内在风情。秀丽典雅、人杰地灵的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官僚商贾、文人画家的聚
期刊
《义勇军进行曲》是著名戏剧家田汉于1935年2月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聂耳谱曲。是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了唱片,由夏亚夫和声配乐,采用最新法电收音,使用钢针放唱,每分钟78转粗纹胶木唱片,片号为34848-B。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之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
期刊
黑山王国(1910年至1918年)是位于南欧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大约位于今天的黑山共和国,首都采蒂涅(现在是黑山共和国文化城市,宪法首都)。  黑山王国曾于1906年至1914年间发行过1、2、10、20帕拉和1、2、5第纳尔七种面值的流通硬币。其中1、2帕拉币为青铜币,直径分别为17或16、18或19毫米;10、20帕拉币为镍币,直经分别为19、21毫米;1、2、5第纳尔币为银币,直
期刊
在英国克罗伊登市的克罗伊登钟楼里有一个名为里埃斯科的展厅,200余件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19世纪的中国艺术品长期在此展出。这些艺术品均来自一位名为里埃斯科的英国收藏家。2013年11月27日,这些精美艺术品中的其中24件精品将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场亮相。  来源显赫  里埃斯科的父母分别来自南美洲和苏格兰。据家人忆述,二人是在公共汽车上邂逅的。1877年,里埃斯科出生于英格兰,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老大
期刊
“为了此次40周年庆典拍卖,香港苏富比各个部门的专家几乎全数出动,因此,此次拍卖阵容强大,精品也很多。”在不久前香港苏富比本年度秋拍北京巡展上,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如此介绍道。  据悉,今年适逢苏富比扎根香港40周年,为庆生40周岁,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拍将于10月4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3500余件拍品总估价近29亿港元,远超今年春拍17亿港元的总估价。而博物馆级的藏品云集也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