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育人育才的根本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责任,固然要交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改革“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笔者从六方面阐述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学生发挥自学潜能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自学机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育人育才的根本。
  【关键词】学生主体 目标与动力 自治 自学方法 持续的方法 实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69-05
  一、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在教与学比重上,先进的儒家先哲,重学不重教。孔子自己重学,教人也都是重学。《论语》的第一个字是“学”,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学字在《论语》中共出现六十多次。中国的第一篇教育论文,不以“教记”为题,却名为“学记”。可见,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
  叶圣陶也说过,学生第一。
  教育不是从教出发,而是从学出发,是由作主的学生出发。因此,学生在长大的过程中,生理心理诸方面所有的实际需要,便是教师助学劝学的客观依据;从而推敲具体目标、搜集材料、运用方法、设计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放弃主观的成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去组织客观的教育活动。
  学生基本上应该是求教育者,不是被教育者;同样,学生基本上应该是求学生,不是受教者。顾名思义,学生由被动的地位进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就由主动的地位退于被动的地位。在教与学的主从之间,是教从属于学,不是学从属于教;这便是以学为主。
  所以,学发问学思考,都是好学的表现,也都是自学的功夫。师长,对于后辈的管教,必须及早放手;让后辈的主动性及早发挥,越早越好。
  二、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优化学习动力
  1、激发学生确定正确、正向的学习目的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过怎样的生活?他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提出“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才干和能力决定的是一个人发挥多大力量,人品性决定了这个力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我们要将孩子的人品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怎样养成良好的品行?环境对品行的影响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榜样的作用。在班集体里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名人传故事、名人名言等能给人正能量的书,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成就一个善良、宽容、谦逊、真诚、中正、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是多么令人期待的教育成就!
  读书的目标是什么?第一步,先确立最终目标。引导孩子拥有具体的梦想。即使学生的梦想改变数百遍,也最好拥有具体的梦想。怎么制定都没关系,例如,有的孩子“想挣大钱”、“有的孩子想当市长”、“有的孩子相当大歌星”。问题是,老师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去实现理想,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干劲,这是真正重要的。想成为企业家,就要启发他从事哪种领域的工作,通过这种事业做些什么,为了成为企业家要做怎样的努力。第二步,制定小目标,达到实现大目标的学习成绩。刚开始,如写完一页作业,背会一首诗……小小的成就就可以了。如果目标不能实现,也应以鼓励为主,“就差那么一点就成功了,下一次一定会成功的!”要利用达到目标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想有效率的学习,必须从确立明确的目标开始。
  2、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意识,使学习拥有强大动力
  强调学生要爱亲。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不理解母亲,不替母亲分忧,不关心母亲,不帮助母亲的人,一定不可能去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更不可能热爱人民。
  在大同市名师培训学习中,沈义贞教授在讲座中讲到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教师带着他的学生到天安门前旅游。日本孩子在天安门前欢呼雀跃、沸腾,他们惊诧于:中国的好大。这位日本的小学教师仓皇中立刻组织他的学生两个人一组,来统计长安街上10分钟经过这里的日本产轿车的辆数……用这一点唤醒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民族的力量、可怕。爱国让不同国度的人产生共鸣,激情澎湃。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亲自为莱佛士女子中学新校舍主持开幕典礼,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学生们应该“明白除了个人权利与期望之外,也须负起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教育使新加坡的孩子经常把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统一起来考虑,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仅以卫生为例,孩子们不仅自己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还自觉向大人们宣传,新加坡成了最干净的国家。
  一个有学习动力的人不一定是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但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一定是有强大学习动力的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人。
  3、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主动学习
  什么是享受学习呢?
  第一、明确目的、动机正确,为了自身发展而学习,也为了社会发展而学习。第二、过程循序渐进。第三、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要适合自己的同时又是有益的。什么是学呢?没事干,讲吃讲穿这也是学,有人把这些学的过多了,看着人家吃什么,他也学着吃什么;看着人家挥霍,他也学着怎么挥霍,结果你又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就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和痛苦。那么该学习什么呢?要学习做人的大气的道理,发现人们共通的好的东西,把它们的根本扎住、掌握了,从这里面汲取能量,汲取自己生存的营养,你当然就幸福了。然后再多阅读探求事物规律的那些非常好的书,看了真是像享用了一种精神的大餐,觉得非常愉快!
  就这三个要件!
  4、关注国外科技动态,从比中确立更高的方向。
  激发学生关注国外同龄人是怎样学习的,及时进行精神充电。什么是精神充电?一些电器电量不足影响工作,需要充电,对于学生说,人脑也需要充电。我们常用的充电方式,便是和伟人接通电源、多读书。   5、同龄榜样、确定恰合的目标
  为什么要写上追赶的同学的名字呢?假如你期中考试在班级排名第58名,那么你期末奋斗方向就是追上第59名同学,能超过他,你成了59名,就是进步。引导学生追赶紧挨自己的同学,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不服这个同学,这种不服气的心理才容易激发竞赛的积极性。许多先进老师的经验都告诉人们,这样的榜样会激励他们对比:人家能办到的事,我怎么不能!
  6、充分利用学习效能感
  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评估能够影响他做事情的动力,对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及结果的认识——称作“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也相信自己能成功。反之,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和失败,会更加坚定其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提高学生效能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经由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让其成为一个“标杆”,哪怕是再小的进步,此时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就会增强,相应地,其学习动力就会得到优化。学生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及时总结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为自己提升学习效能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清晰、稳定的判断——面对胜利,不要盲目骄傲,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气馁和妄自菲薄,沉着自信,克服困难。
  7、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有些事情也许不是我们喜欢做的,但我们必须做,而且要做好——这就是责任心。责任心可能源自对前途的期望(上大学、找好工作),可能源自不忍让老师、父母失望(老师和父母对自己很好,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他们),也可能没有原因(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我也要学习)。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学生变得成熟、不再任性,能够积聚力量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
  8、为自己创设文化和氛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尚学”的氛围,人们认为读书高尚、学习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文化和氛围下成长就会有更大的机会迸发学习动力。找优秀的学生交往。
  三、辅导学生学会自治,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的人,家长也好、师长也好,并不是要来治人的;学的人,子女也好、学生也好,并不是要来治于人的。教的人既不可以强迫学的人盲从;也不可以不闻不问,任由学的人盲动。正确的方法,在学校是教师辅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这便是让学生自治。学校必须真正辅导学生自治的发展,去充实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而促进成人的教育宗旨实现。
  自治辅导可能做出来的成绩是什么?养成道德的人。道德的人的基本品质,也就是最高品质,就是自治,也就是自律。教师必须尽快改变那重材料不重方法的坏作风;同时不再消极控制学生,却要积极辅导学生,去自己管自己。
  1、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是教育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这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所谓自我认识,不单单是指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弱点,更是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品质、智能、才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优势。这样,他会自然而然的激发一种人的尊严感、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乐观情感和进取精神。
  其次,要引导学生乐于并善于自己控制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就是自己行为的审判官。对自己的约束力,不仅仅来自纪律,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意志、义务、良心;如果做错了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对不起自己,要让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随时自己批评自己、自己鼓励自己的习惯。
  其三,还表现在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早有过很精辟的论述,“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他甚至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说教式教育总是企图在学生“空荡荡”的思想容器里注入些“美好的思想”。但实际上,这正体现了教育的不足!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呢?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因此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首先不是“灌输”,而是“发现”;同时也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克服缺点。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不断自觉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这是思想教育的艺术所在。
  3、只有自己对自己的惩罚,才靠得住
  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分(警告、记过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的要求他。”同时,让学生明白:别人帮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帮你——战胜自己;学生的成长要靠自己,谁也不能代替。
  老师必须研究、采用一些科学的办法,教育学生自我教育,不仅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益匪浅,且终身都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来步入社会,也能抗御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自我净化,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四、辅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教育就是培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叶圣陶说: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育人育才的方法上看,根本是对主体的积极辅导:自治辅导,自学辅导。   (一)、教学方法的一个总则,应该是“自学辅导”
  就教育方法说,人管人不可能管死人,但是不可能管好人。那么,该怎样办呢?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人的,不是教书的。教人怎样教?孔子教人的方法是善诱人——引诱学生好学,而不停地进步。老子说:“是以圣人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对事物发展的正确处理,是让事物顺其自然地自我成长,我们要随机照顾照应,帮助事物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就不是放纵,放任,放弃;又不是指导,领导,主导;而是辅导,教师辅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管自己。“教”应该是“辅导”,是对自学的“辅导”。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这种教学理论,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摆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启发引导。
  1930年后,夏丐尊先生提出提倡:“自学”。要自学,靠自己学。学生在教师的画龙点睛的指导下……去进行自学、自练、自改作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习的进程可以自我调节,符合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符合以自学为主的原则。自学能力不仅对毕业后独立工作的人十分重要,对于青少年学生同样也要及早培养。
  (二)、发展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怎么提高思维能力呢?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恩格斯将人类的思维赞喻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认为,“在教育中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院士指出:“我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脑力也需要锻炼,一辈子不停地努力思考,思维能力就会不但提高。”确实人类最强大的能力就是思考力,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锁定目标。通过聚焦可以过滤无关信息,锁定目标信息,为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奠定基础。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聚焦于人物对话、情节铺垫、遣词造句……②广涉角度。被观察的某个事物总是包含多方面的信息,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获取不同的信息,避免偏颇。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分析人物形象……③把握深度。教师要训练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一种透过表面更加深入的观察。
  2、丰富学生的记忆
  为什么有些学生努力地“背”、拼命地“记”,学习效果还是不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存储的都是原始的、初级的信息,缺乏对这些信息的加工整理。记忆有时像拼图,将新的记忆内容以有趣的、有意义的方式与以往经验镶嵌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牢固,而且记忆过程也会很轻松。记忆是一切理解的基础。因此要记好课堂笔记,注重积累材料,放眼天地,万事、万物,都是取之不尽的教育材料的来源。我们应积极发展实事教育与实物教育,以补书本教育的缺陷。取材的原则应该是:贵精不贵多,贵新不贵旧,贵近不贵远。
  3、促进学生的理解
  理解是非常核心的思维技能,在整个思维链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什么是理解?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各部分的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①理解力在问题的驱动,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②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需要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③概括、抽象和推理是理解的核心思维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概括和抽象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推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概括在现象层面形成“是什么”的理解,而抽象在本质和规律层面形成“是什么”的理解。但无论是哪个方面的理解,本质上都涉及两类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都要依靠概括、抽象和推理三种思维过程。如对语文课文分析对文章的的思想性的理解,不要仅仅理解为课文本身所体现的正确观点、进步思想或高尚精神,还应更全面的理解。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或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等。要紧扣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切不可牵强附会地“挖掘”,如果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于作者,不但会误解,甚至歪曲作品愿意,而且还会使学生养成极不严肃、不踏实的学风。要紧扣学生心灵,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领会课文的思想意义,而不要脱离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要紧扣时代脉搏,使课堂上时时充满时代气息。再如,课堂教学的思维训练,文字、词语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我注意教会学生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来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这实际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4、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
  为什么有些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凑凑合合”;为什么有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学生布置真实的、真正的任务。如做好课堂练习、课后总结。学会自己留作业,做练习力求一题多解。再如让学生完成一个社会调查,需要经历确定目标、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诸多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学生既需要统计、写作、所调查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思想方法,又需要逻辑思维、实证方法、人际交往、统筹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学问的生命在于应用。“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追求的重要乃至和核心的教学目标。俗话说“用过的知识最牢固”。
  5、解放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反思,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创造力,首先要珍视、保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父母和教师一定要敏感,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特、独立、新颖的思考,允许、欣赏孩子的自由表达,不要急于用那些所谓的知识和标准答案填满孩子的头脑,挤占、压抑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语文课上,存在着唯师是从的思想专制,如,学《孔乙己》学生只能理解这是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名家、敢于反驳老师。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培养他们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延续性再创造。
  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就要让学生课堂上畅所欲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应该平等对话;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思想碰撞。教师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是成为强加给学生强加给作品的绝对真理。
  给学生以心灵自由,让“语文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充分体现:①社会调查②专题讨论③干预生活④指导文学社活动⑤组织对外交际活动。
  提高学生的反思与创造力一定要打破“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桎梏,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与素质。这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核心目标。亚理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他是一个大科学家,质疑他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而伽利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通过实验和巧妙的论证证明了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一样快。他的质疑让他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思考力是学生最值得保护和培养的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应对人生挑战的力量,思考力越强大,这种力也越强大。
  (三)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
  日本作家石田淳认为,如果学会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持续的方法,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一定能够有所进步。
  1、学会读书模式
  读书模式是怎样的呢?是由阅读——聆听——书写——查询——记忆——思考等步骤组成的。只要学会这个模式,无论是谁都能够轻松学习。例如,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步骤:抄写——摘要——归纳。又如,背诵知识,学习的诀窍是边写边背。当然,朗读的效果也很好,通过口读,耳听的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学习需要五官并用,五官中的听、看、读三者要统一思考。
  2、学会找到不懂的地方,并想办法把它弄明白
  教给孩子这种读书方法,首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明白的部分,之后在找出丢分比较多的地方,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解,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这样马上就会掌握了。拿语文举例,如果默写题失分较多,就下功夫找出如何高效背诵的方法;如果现代文大阅读失分较多,就思考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解答具体的人物形象分析题等。
  另外,还要懂得把不懂的部分弄明白的方法。问题解不出来时就回到教科书上,反复咀嚼重点部分。将原理牢记在脑海里,等到能够解决基本问题之后再进入应用问题。若还是答错的话,再回到基本内容上,思考应该运用基本内容的哪一部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话,其他要做的就是做大量的习题反复练习并且熟练运用了。反复练习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读书就是这样读的,不懂的地方找出来,提高它,一定能够变成会学习的孩子。只要学会学习的模式了,就能够轻松地靠自修提升自己的实力。
  3、无需支付额外的教育费用,熟读学校里的教科书
  读书学习只有一种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熟读学校里的教科书。读书的重点在于彻底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为什么教科书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教科书上都是基础知识,教科书精确的归纳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教科书里没有多余、累赘的内容,所以学生无需记忆多余的内容。而参考书有很多部分是多余的。读教科书时,如果自己要反复阅读直到自己能够讲出文章的内容为止。
  4、要鼓励学生将读书、体验和实践结合起来。
  ①读万卷书。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②行万里路。③做万般事。读书的核心价值在于获取知识、与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获得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体验的核心价值在于开阔眼界,了解人生百态,丰富内心情感。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坚强意志,培养兴趣。实践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整合各种学习成分最有利的过程。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学习是要动脑、动手、动嘴;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即通过实践去检验、巩固、整合、深化已学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
  (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科学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巩固、从容考试
  1、预习的好处。预习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②可以直接跳效率③能开拓思路④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⑤能增强记忆效果。
  2、专心听讲。四步读书法:①跳读②速读③细读④精读。五到听课法:①耳②眼③口④手⑤心。带着问题听课法:上课前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适应各种教师。要适应“启发型”的、“爱提问”的、“开无轨电车”的、“口若悬河”的等各种类型的老师,有所听有所不听。
  4、认真复习。制定复习计划时,切忌平均使用时间。对自己的弱科,难度大的学科,要多花时间。温故知新,定期复习。怎样复习效率才高?①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巩固深化知识;②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③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④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⑤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⑥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好复习时机;复习安排要合理;个人钻研为主,相互讨论为辅;复习方式要多样化。还可以编写“错题集”。
  5、从容考试
  自己出考试题,了解命题的方向和命题原则,怎样编排解题顺序,考场运筹时间的方法,考场解题怎样开拓思路,怎样防止“跑题”,学会考场常见故障排除法。   要想考高分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回忆背诵过的内容,整理已了解的部分。第二,不擅长的部分要设法弄懂,总之,就是懂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减少不懂的部分”。这里必须把重点放在第一项。考试日期越来越近时,复习已经理解了的部分很重要。而大部分的人都会将重点放在不懂的部分。但是,我却强调,有效地把握会做的题,避免已经弄明白的却没有拿分这种情况的出现。希望各位一定要记住“回答会的问题时,一定不能丢分”。快速复习已经理解的部分以及已经理解但偶然忘记的部分,只要这么做就算是做好考前准备了。
  总之,各种方法都是工具,应该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反复实践,决不动摇,持之以恒,力求用得纯熟,熟能生巧,方法便能成为助你奔向理想的彼岸。
  五、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磨练意志,掌握“持续”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端正心态、激发兴趣
  许多科学家、优秀的学生,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一再强调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兴趣让学生从主动的追求中获得满足,知识得到增长。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练习写下列作文《谈预习是享受》《谈背课文是享受》《谈读课外书是享受》……让学生明白要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
  (二)、运用让学生喜欢读书的“行为科学”
  考了40分的孩子,无论这个孩子用功没用功,都要受到家长的谴责或是得老师的一张拉长的驴脸。既然如此,孩子又回到讨厌读书的状态,最后永远也摆脱不了“成绩不好”的标签。
  分数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整个行为过程也同样很重要。行为科学法把评价孩子的重点放在人类的行为上,仔细观察孩子所采取的行动,若是可取的行为即可赞美之。无论是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要孩子在拿到分数之前努力学习了,这些努力的行为态度都应受到赞赏、鼓励、慰劳。任何人得到其他人的认同或赞美都会很开心,尤其是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一旦感受到他人的认同,他就会希望得到再次的认同,所以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做出相同的行为,形成往复的良性循环,以致成为良好的习惯。这种从习惯和认可中得到的喜悦就会成为学习最大的动力。
  所以找出孩子的优点不断地称赞吧。正如一位名人所言“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激励。”“激励”是一种需要穷极我们一生智慧去学习的教育艺术。一个老师用心用情用爱去激励学生,学生就会从失败的泥潭中爬起来,进而扬起前进的风帆,人生从而亮丽多彩。
  当然,我们有必要指正孩子的错误,但是请先肯定孩子进步的事实。某位行为科学的专家定出了一个原则“责备与称赞的比例应该是一比四”。
  (三) 掌握“持续”的方法
  想减肥却无法坚持,想戒烟却总是戒不掉,想早起却总是在早晨与自己做思想斗争……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人类非常不擅长持续地进行某件事。几乎没有几个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如何让孩子持续的读书,持续的爱读书呢?
  1、老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体读书环境。2、鼓励学生统筹自我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减少随意性。引导学生控制三闲——闲话、闲事、闲思。要利用达到目标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3、掌握应付考试的有效方法。4、教师要创建高效有趣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应当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类的享乐。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学习!
  六、展示实验成效,激励学生自学
  1、上海钱梦龙校长亲自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师实验报告的结论:
  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教师的讲解越透彻周详,对学生的指导越具体,学生就会学得越好。可是,实验结果跟这种见解正好相反。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显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头脑里进行。旁人是谁也代替不了的。这个事实证明了:组织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教学乃至办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说得是无可动摇的教育规律。
  2、我的实验报告的结论: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育人育才的根本。
  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中这样说,真正的能力都是依靠自己学习得到的,自己学习依靠的就是对一本书能够读出本质,能够挖书三尺找到来龙去脉,进入作者的大脑与作者一起思考。
  参考文献
  [1] 赵希斌《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赵希斌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赵希斌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3]《魏书生教育作品集-好学生 好学法》魏书生. 《好学生 好学法》.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6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做最好的教师》.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5]王九红.《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
  [6]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严元章. 《中国教育思想源流》.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4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8]曾卓.《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一卷(夏丐尊). 1986年
其他文献
【摘要】为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当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日趋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与此相应,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然。本文中笔者结合衡水学院分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细化梳理了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分析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我国课改进一步实施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一直不被教育者重视。中职学校的教育者一般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讲才是最重要的,而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职院校语文的教学。在深入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嵌入式”的语文教学措施。“嵌入式”的教学改革,要求中职教师从指定模块教学计划、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中高职联合开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明确中职是前沿,高职是中职的深入开展和延伸,对中高职都有比较明确的标准,阐明中高职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衔接课程体系是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构建与衔接中高职教育体系的突破点。例如以中高职汽车专业技术课程为主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衔接,以中职是培养汽车基础课,高职是培养汽车运用和维修的深入,以递层次深入的方式如: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
期刊
【摘要】《汽车发动机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构建现场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效融合,通过工单过程考核,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多维 现场情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64-01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
期刊
【摘要】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95%以上来自老挝。实践证明,在他们学习汉语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他们的母语辅助教学,其进度和速度比使用第三语言—英语,做辅助语言的教学要快很多。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加快学习进程和效率,减短学习语言时间,加快留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 语言学习 双语教学模式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为基础》课程为例,探究了现阶段课程教学的特点,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特点,阐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广大高校思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学 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为积极推进新时期对外合作与发展的进程,响应云南省东南亚“桥头堡”战略的发展要求,我校积极开设了《大学泰语》公共课程。实行分专业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需求为落脚点,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特色教材教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学生发展与就业的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及最终目标。  【关键词】大学泰语 教学改革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和同学都不止一次的探寻作文的诀窍,但大都收效甚微。为此,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找出学生在认为作文难的原因,并从作文的本质入手来发掘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诀窍。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学习 诀窍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04-02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初中生经常念叨的话题,经
期刊
【摘要】“数学好玩”是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充满童心的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一句平凡又极富童心的话语,道出了数学的真谛,拉近了不少人同数学的距离。本文重点对数学的趣味性学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 趣味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2-01  中国著名数学家、田刚说
期刊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课程的特性出发,坚持新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策略 教学效果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9-01  不难发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