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活动经验”。
  最早的加法是怎么来的?古人用绳子系扣,一个扣加一个扣等于两个。计算对生活的帮助很大。如:我们去买东西就要用加减法。小学数学也有换算。有时,也会用到乘除法。在小学应用题中有许多生活应用的东西。比如:追击问题。相遇、相对而行等好多问题。在生活中用于计算时间。还有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对于生活中作图问题的帮助的例子更多。然而,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算式是:15+8+32等等。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是最有价值的”。我认为: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教师应整合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生活实际,如: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的展示要生活化。
  2、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问题,找出与生活的联系。
  3、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活化,把知识成功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从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能直接反映日常生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对教师的研究
  在课堂上,教师迫切要做的是:应该告诉学生各种数据的来源,背景,让学生知道各个数据间的联系,使其更好地理解题意。好的教师必须能把学科内容成功的“翻译”成生活中的实例,与学生进行沟通。
  5、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知识,重视解答现有的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有什么作用。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生活化的过程中,应该让数学知识在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例如:在学习了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大家分一分,在学习了小数后,组织学生开展“逛超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教师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多创造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学生都体验过,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完小)
其他文献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字教学一向不被重视,虽然大纲上有要求,课表中也排了写字课,但实际上常常被挪作它用。进入新时期,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现在电脑普及了,什么样的字体电脑都能打出来,让学生花功夫练字,不值,尤其是毛笔字已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又不是人人都要做书法家。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学生不肯花功夫练字了,写字的基本功很差,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也低了,这不仅降低了识字质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
期刊
“能自主地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之一。“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的基本内涵。由于长期沿袭的作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往往用一统化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张扬个性的“大胆文”,使之谨小慎微的就范于套路或模式。新课程标准以创新的作文理念,鼓励学生放飞青春的想象,张扬个性,还原本真的东西。  作文何以张扬个性,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谈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规定作文教学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一提笔就感到无话可说和无事可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就是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作文材料。因此,无心去掌握材料,更不存在将材料灵活的运用在作文中。那么,如何选择作文材料呢?方法很多,不甚枚举,但最基本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真实    “文章的优劣,关键在于文
期刊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无不是从模仿中走过来的。婴儿咿呀学语,无不是从模仿开始。一个婴儿倘若出生在英国,他就会说英语;倘若出生在德国,他就会说德语。可见,模仿环境的重要,写作也离不开仿写和借鉴。对于初入写作之门的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写作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仿写。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时,一定要重视仿写练习。让学生在仿写中摸索,在仿写中领悟,在仿写中成熟,在仿写中创新。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呢?最重要的一
期刊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
期刊
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怎么写。  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段落是否连成一个整体。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产生三个弊端:
期刊
在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叠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痛。长年累月,肩周炎、颈椎病等各种疾病接踵而至。但是那些浸透着老师汗水与心血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后,好一点的学生会急于知道自己所得的分数,打开看一看,而一般的学生只会随便瞟一眼将作文本往抽屉里一塞了事。  这种传统的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反馈慢。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即:一言堂,而是为学生组织学习的活动。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地发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主体参与 乐于探究 合作交流    一、游戏中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给孩子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即: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比让学生死记答案要好。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身边的实例中学会提出问题,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用多种方式描述    新课程倡导:在数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