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之隔”讲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这是一座古堡。一个从出生到成长从未离开此地的青年,看着它说:“高大的围墙,古老的房间,包围在一片蓝色的海洋中,透过小窗可以看见连绵的波浪。这样一个可爱的世界,我愿永远安身于此。”
  同样还是这座古堡。一个习惯奔波、常年行走于各地的青年,看着它说:“那么厚的墙,那么阴冷的房间,那么高的小窗,又是处在孤零零的海上小岛。这样一个封闭的世界,我一刻也不愿待在这儿。”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是根据“京华杯”全国大学生寓言创作大奖赛唯一的一篇一等奖作品《一墙之隔》删改而成的。为了考试的需要,让考生能够多样立意,避免雷同,命题者将结尾删去。原文的结尾是作者对两个青年结局的提示和行为的评论:“一个青年,老死在古堡;一个青年,翱翔于世界。——身在此中,不知己悲。走到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大赛评委叶澍先生认为:“作品虽短,主题不小,切合当代青年的实际,给同龄人以有益的启迪,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
  众所周知,短小精悍而又寓意深长是中外经典寓言的魅力所在,以寓言为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关键就是要揭示出这个寓言的深长寓意。本材料的主要内容为两个青年对同样一座古堡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它可爱,愿永远安身于此;而后者认为它封闭,一刻也待不住。那么,面对这样的文题,该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1.从矛盾(因果)分析的角度
  如果从这个角度切人,我们不妨这样追问:为什么面对同样一座古堡,两个青年产生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呢?从所供材料来看,第一个青年从出生到成长从未离开过此地,对岛外广阔的天地一无所知;而第二个青年曾走遍千山万水,阅历丰富。因此,第一个青年认为古堡“可爱”是缘于他没有见过比古堡更“可爱”的地方,甚至也没有见过不如古堡“可爱”的地方,也就是说,孤岛上的古堡就是他见过的唯一的地方。而第二个青年认为古堡“封闭”,则是因为他将古堡与他之前见过的许多地方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两个青年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的阅历与见识的不同。阅历越丰富,见识越广博,则越能对事物作出明智和正确的判断。无疑,从这样的角度立意,是切合题意而又启人心智的,如“拓宽眼界,增长阅历”“井底之蛙,何以言海”“开拓眼界,成就自我”“开阔眼界,把握机遇”“阅历与见识”,等等。
  2.从辩证看待两个青年的角度
  从辩证的眼光来看,这两个青年对古堡的态度,或者说对古堡所象征的平静安逸的生活的看法各有道理,却又各有偏颇之处。第一个青年陶醉于眼前蓝色的海洋、连绵的波浪,平和知足,随遇而安,颇有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旷达和超脱。但作为一个青年,居然甘愿一辈子蜗居古堡并感到恬然自足,对岛外的世界不仅一无所知,而且也缺乏向往之情,又似乎与中国人“渎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背道而驰。周国平先生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所以,年轻人如果过分安于现状,难免会招致诟病。而且时下不乏贪图安逸的年轻人成为“啃老”一族,缺乏自强自立的志气。古堡青年的表现,很容易引发渎者这方面的联想。所以,其所作所为难以获得大量认可亦在情理之中。
  而第二个青年则习惯奔波,是大地的行者,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就像天上的云,永远漂泊不停息。但人一般不可能永远处在漂泊之中,相对稳定的归宿还是必需的,不管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家园还是灵魂上的某种皈依。古今中外许多志士仁人往往在青年时代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拓展阅历,增长见识,开阔胸怀,或为理想抱负而纵横天下,浪迹天涯,如李太白之仗剑出蜀,陈寅恪之游学欧洲。而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功成名就,或者身心俱疲,则又往往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或隐居田园,或醉心佛道,如王安石之隐居半山,李叔同之归于佛门。
  所以,本文题如果从两个青年辩证互补的角度来确定立意方向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漂泊与停驻(行走与停留);行走世界,小憩微澜;身处古堡,放眼天地;人生的精彩源于选择的多样;理性对待心中的古堡。
  当然,我们也可以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类)青年的选择,将立意的方向定为“和而不同,共创和谐”“人各有志”“甘苦寸心知”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等。前提是要就材料的内涵展开讨论,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
  3.从材料整体倾向性的角度
  虽然所供材料已将原寓言的结尾删去,但从原文的对比描述中依然可看出材料的倾向。比如古堡青年认为这个与世隔绝的古堡是“可爱的世界”,自己“愿永远安身于此”;而“常年行走于各地的青年”则认为古堡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自己“一刻也不愿待在这儿”。同时,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原材料的两个主人公既为青年,则立意当以符合当代青年的使命、能给当代青年以有益的启迪为好。事实上,大部分的考生也是往这个方面的立意的。例如“青年人应该开拓进取,志在四方”“冲破禁锢,眺望远方”“开阔眼界,成就自我”“走出小天地,成就大事业”“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年轻的时候要去远方”“开拓进取与固步自封”“向往远方与偏安一隅”“胸怀天下与坐井观天”等。
  4.从认可某一个青年的角度
  在故事型的新材料作文题中,有时一个主人公就是一个立意的角度,所以本文题还可以从赞成其中一个青年的角度来立论。比如赞成第一个青年,可立论为“知足常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幸福之花开在自己的心头”“心态快乐,古堡天堂”和“心态决定物态”等。而如果赞成第二个青年,则其立论多与前段所述类似。   5.从立场不同结论亦殊的角度
  不少考生从这个角度立论写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无两样人心别”“换个角度看问题”和“尊重差异,换位思考”等。考生要注意的是,近年二元对立型的新材料作文题逐渐增多,如2014年福建卷作文题“空谷的不同联想”、山东卷“窗子画框的雅俗闹静”和湖北卷“山顶风景的好看与否”等。这类题目,似乎都可以从这个角度人手写作,考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写好一篇作文就可以解决一类作文。我们不能说这样的立意是偏离的,但这样的立意往往是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考生在具体写作时往往坠人套题的深渊,即没有深入所给材料的内涵并对之展开分析,而是架空材料对所谓“见仁见智”等现象泛泛而谈。因此,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尽量别采用这类立意。如果非要采用,则要深人材料的本质内涵,围绕两个青年对同一座古堡不同态度的原因展开分析。
  本次作文,尚有少部分同学从“习惯”“尝试”“选择”“价值观”和“乐观与悲观”等角度进行写作,而且是在没有对所供材料作深入分析或解渎的情形下便匆忙形成观点,导致观点或偏离题意,或有套题之嫌。这种现象,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大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大凡新材料作文,一般以能揭示出材料某一方面的内涵且能自然形成于世有补的观点为佳。这样的观点,切合题意而且对读者富有启发意义,以之行文,才有价值。如果光切合题意,但人云亦云,了无新意,要想脱颖而出,恐怕难度不小,除非在行文方面确有过人之处。但如果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而偏离了题意,那就更加危险了。
  【习作选评】
  行路万里,看大千世界
  何鹏昊
  两位青年对同一座古堡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告诉我们,阅历在对事物的评判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历不同,见识殊异,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而阅历的深浅、见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经历过的世事的多寡,即俗谓是否见过世面。所以,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立志行路万里,看大千世界。
  井底之蛙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而海龟所见的却是广袤的苍穹。我想,习惯于奔波的青年之所以无法忍受古堡这个封闭的世界,是因为他见识过外面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判断世事的优劣,一般要借助对比。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就是丰富阅历的过程,也是遍观世事优劣的过程。这期间所获得的经验,是仅靠“读万卷书”不能代替的财富,往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不至于把天空看成井口大小,把封闭的古堡看成可爱的世界。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事实正是如此。我们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生活在自己渺小的世界中,若不踏出家门,又岂知世界的广阔和美好?《猎人》中有一句话:“七宗罪是不完整的,无知才是最大的罪过。”无知是全人类的大罪,连苏格拉底都谦称自己是无知的。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作为作者应多出门,多增长阅历,多认识一些人,才能写出更贴近生活和更真实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迈开脚步,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去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若甘当井底之蛙,只能贻笑大方。
  常年奔波,行走于各地不仅仅是阅历的积累,更是性格和目光的历练。现如今是信息社会,也是人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日益紧密,安于现状待在封闭的小岛上必然导致落后并终与时代脱离,变得孤陋寡闻,而拥有丰富阅历的青年则表现出敏锐准确的眼光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安于自己周围的小世界意味着放弃探索这个未知大世界的权利。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小世界的人,才能不断前行,遍览世界的丰富多彩,采撷奇山异水来滋养和丰富自己的心灵,获得仅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和阅历。这些,最终都将沉淀成坚毅的性格和独到的见识,而这,往往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资质。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谈的行万里路,其内涵不单单指旅游观光、游览名胜古迹,也不仅仅像太史公那样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交游燕赵英豪俊杰,像苏辙那样求天下奇闻壮观、交天下文人学士,它还应当包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内容,比如有意识地到偏远的地方去历练,诸如援藏、支教、当村官和从最基层干起,等等。通过这样的磨炼,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砥砺品性,为将来大展宏图做好铺垫。
  既如此,且让我们行万里路,看大千世界去吧!
  点评:本文标题即观点,而观点的提出是以对材料作矛盾分析为前提的,因而切合题意。主体部分的第二、三段先论述行路万里可以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先引用古训并结合所供材料作分析,再举《后会无期》和《猎人》中的哲言及宫崎骏之例为论据。引用巧妙,分析也透彻。第三段论述行路万里可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独到的见识。至此,行路万里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但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又深入一层,对行路万里的内涵作了富有时代色彩的阐释,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墙内墙外
  郑晓宁
  一堵墙,隔开了两个世界。有人眷恋墙内的温暖安逸,有人流连墙外的海阔天空。墙内自有孤芳自赏的梅花活出自己的一番姿态。墙外也有广阔无垠的草原任骏马驰骋。两种选择,两种生活,各有天地,难分孰优孰劣。
  多少隐士,疲于墙外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禄。走进墙内,归隐不出,浅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低唱“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墙外的奔波既劳我形,与我想要的生活相悖,我便纵情于山水之间,哪管世间纷扰?立一堵墙,与外界隔绝,却舒展了被功名束缚的心,活得悠闲洒脱,有何不可?
  又有另一种人,胸怀天下,心系家国。或以天下安定为己任,或求闻达于诸侯,青史留名。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纵然知道官场黑暗,宦海沉浮,仍存着一颗报国为民的心。他们生活在墙外,一生奔波,一生劳禄。若为战士,则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直至马革裹尸还;若为文士,则竭忠敢谏,为民请命,万家忧乐系心头。他们不羡归隐更不屑求田问舍、儿女情长,他们在墙外奔波,无怨无悔,幸运的建功立业,不幸的郁郁不得志,但又有谁能说这种墙外的生活不精彩,不伟大?   我想,这两类人的典型,莫过于汉光武帝刘秀和其同窗好友严子陵了。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刘秀乘势起兵,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开创东汉近两百年的基业。刘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毛泽东评论他说:“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在中国古人立德、立功和立言的“三不朽”价值评判体系中,光武帝可谓“立功”的完美代表了。
  刘秀做了皇帝后,想起少负才学的好友严子陵,便多次真诚征召,但严子陵再三婉拒,依然身披羊裘,垂钓富春,终老林泉,成为时人及后世传颂的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范仲淹赞扬他的高风亮节时说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同样,在古人“三不朽”的价值评判体系中,严子陵亦可谓立德的典范了。
  刘秀和严子陵,一个在墙外,一个在墙内;一个做皇帝,一个做隐士;一个立功,一个立德。他们两个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如果从所谓“不朽”的角度来说,亦可谓殊途同归了。可见,墙内自有墙内的良辰美景,墙外亦有墙外的赏心乐事。就像白天不必惊羡夜晚的宁静深邃,夜晚也不必强求白天的温暖热闹。
  “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墙内墙外各有春秋,各有自己的精彩。人生不过寄托于石火光中,要走便走,要留便留,没有值不值,只有愿不愿,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即可,此外,何须多言?
  点评:本文的重点在于评述墙里和墙外两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的各自合理性。作者认为这两种人生各有天地,难分优劣。文章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行文处处紧扣材料的内涵进行阐述,而且两两对举,对比鲜明。刘秀和严子陵之例有力地支撑着作者的观点,避免了文章华而不实的弊病。文章引用恰当,内容丰赡,说理雄辩,而且哲思飞扬,语言典雅,行文洒脱,文采斐然。
  北京,北京
  吴 雯
  “北京太大,大得让一般的凡夫俗子找不到尊严。”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一句话。暑假里,机缘巧合,我和几位友人背上背包,直奔首都,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这对于生来会晕车,最远只到过厦门的我来说,实在是一次冒险性质的旅行,我睁大了眼睛张望着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
  虽然早已知道北京大,人多,但一下车站,滚滚的人潮还是给了我极大的冲击,他们都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行色匆匆。在艰难搜索找到先前预订好的酒店并稍事休整后,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大街,这个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同样,扑面而来的还是人潮,与之前不同的是,步行街上的人大多三三两两,闲适聊天,还有随处可见的外国友人,金发碧眼,五官深邃,操着外语或生硬的中文,特别引人注目。大商场比比皆是,一抬头,一栋设计别致的波浪形大楼上赫然写着“PRADA”,走进去,巴宝莉、古奇这样的大牌应接不暇,名表店的门口站着西装笔挺的服务生……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仿佛置身梦中。
  第二天,我们去了天安门和故宫,怎奈天气酷热,也只能走马观花。当晚,我们来到后海,这个至今想来依旧令人回味的地方。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据记载,这里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华商业区,沿岸处处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和王府名宅。此时晚风从湖面习习吹来,驱散了白天的燥热,吹拂着垂柳婀娜的身姿,也给我带来一丝丝凉意。不知从何处飘来童丽的古筝《烟花三月》,悠扬的乐曲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令人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和历史的无穷韵味。一个城市有了水便多了些柔婉的气质,多了点回味的空间,于夜色中更是如此。
  北京留给我的美好还有很多很多,安静优雅的北大校园,学术氛围浓郁,未名湖畔的小径引人入胜;雄奇的长城以其永不倒的姿态昂然面世,多少故事多少历史曾被铭刻;热心友好的北京市民,用极力卷舌、强调后鼻音的北京话给我们指路,的士司机更是天南海北跟我们一路畅聊……所有这些,都令我在离开它之后依旧心心念念。
  诚然,北京于我,只是一个圆梦的城市;我于北京,现在还只是过客。结束旅程,动车、班车,一路辗转,路变小、变弯,天变小、变蓝,我又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而与“这样一个封闭的世界,我一刻也不愿待在这儿”的想法不同的是,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我感受到了她与北京的差异,但我心中并没有排斥,有的只是更多的希望与憧憬,祝福她的明天会更好。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会让人的目光变得长远,因为你脱离了你习以为常的生活,去了解、去发现,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有如此多的人过着与你的想象完全不同的生活,然后你会思考,希望改变,我想这便是旅行的意义。我在期待着下一个全新的旅程。
  点评:本文是游记类记叙文,主要内容为作者在假期去北京旅行的见闻感受,而其中又以王府井大街和后海为描述重点。前者突出其繁华热闹,后者突出其优美柔婉,可谓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同时,本文详略得当,剪裁巧妙,除王府井和后海外,北大和长城等内容均一笔带过。最后两段抒情和议论的文字一方面总结感悟收获,另一方面也点明了题旨,即旅行的意义和自己对家乡的祝福。在议论文一统天下的今天,此文显得格外难得,读之如清风拂面,清爽怡人。
其他文献
在合创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广州市荔湾区汇龙小学特色发展图景广州市荔湾区汇龙小学创办于2004年,学校以“人人不一样、个个都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建具有“合创文化”烙印
开学一个月后的某天早上,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班主任白老师哭着走到我面前,手上拿着一张纸,递给我。于是我急忙看起来,原来是她班上一名自称“法庭审判所判官”的学生写来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7月27日—8月2日在北京召开,二十四个省市的106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教育部董纯才副部长到会就提高大、中、小学历史教学水平的问题讲了话.这次大
目的探讨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缩异常大鼠血神经肽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的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溶媒组、多巴胺组、模型组,造模后4h取血放射免疫测降钙基因相
对小学生而言,古典诗词生涩难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文章从意境、填词、吟唱、生成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古诗语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灵动。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
目的了解2010年禹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发生情况及流性特征。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2010年禹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在担任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相反,室外的生物教学实践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属于地方(省级)管理课程,是技术类的课程,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换句话讲,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帮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政府共同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视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