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会计制度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建设和教育体制等方面也存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传统的高校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高校总体数量不多,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大部分校园建设大部分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使资产核算和财务管理都相对简单。然而,我国现阶段高校教育体制和经营形式存在着多样性、二级民办学院大规模兴起、新型校区的建设、部分学校广泛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办企业。这就对高校会计制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应适应高校的发展,其会计制度改革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当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浅析改革的具体方向。
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遵循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有关条例。制度颁布已经具有十多年的历史,其会计目标也具有局限性。由于传统的高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及资金分配简单,现有会计制度能够保证有效地财务管理和公共资金的安全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会计制度有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财务的真实情况。因此在2009年推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向广大高校财务工作者在会计核算中应进一步满足政府和单位管理者预算管理及内部管理的需要,根据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进行搜集整理,提出更好的改革方案。
(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
我国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相同,除部分校办企业类经济性部门均实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高校财务情况。此方式能够根据适时的现金收付情况,明确本期盈亏,但对财务的预算和总体统筹规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收付实现制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高校的资金预算、运作和结余状况。例如,高校在校生的学费的收缴状况难以体现,从而使高校产生学费流失现象。另外,目前高校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存在着多样性,形成了学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包括国家直属、政府支持、银行融资贷款和社会各界团体和人士的资助。资金的这无形中对高校的财会管理规范化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当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核算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即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并不计算累计折旧率,而是按照购入价格进行核算。这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不能得以正确显示,资产总量是一个虚值。另外,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缺失,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四)现行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逐渐趋于多元化,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现行的会计科目已难以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教育成本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学费管理、借款和债款的管理不全面等等。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体制和资金运用情况,酌情增加会计科目。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增设基建会计科目,做好基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资金分配尤为重要。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具有科研实力的高校创办了校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产、学、研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进一步加强。
三、关于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浅析
(一)在高校中大力推行权责发生制
目前,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主要为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上只能体现出短期的盈亏状态,难以对高校的账务进行统筹和规划。高校的财务不能等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应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当前高校的体制形式多样,除国家部门直属学校外,大部分高校的依赖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因此权责发生制的推行对应收但未收缴的资金做出反映,能准确核算高校的应收学费规模。与此同时,使教学成本核算更为明确,能够更为正确的计算生均成本;合理分配教育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自我运作和控制能力。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对高校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并逐渐转换为权责发生制。以期利于高校内部管理和财政经费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的固定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建设的总体实力,因此对固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结合高校现阶段核算固定资产方式的弊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做出调整,加设累计折旧项目。在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对应固定资产类别或项目以及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用途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完善会计科目建设
会计科目涉及到财务管理中各个方面,会计科目的合理化对有效的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针对目前的会计科目存在的缺陷应做出适当调整。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使教育成本达到合理的规划,应增设“教育成本”科目。在学费的收缴和利用中,应按照年度、年级和院系情况设立应收学费科目。进而计算年度学费的收缴情况,也利于对学费的催缴,以减少资金流失。同时,对基础建设基金应设立基本建设科目,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以期对高校的基础建设更好的统筹和规划。对校办企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同时,鼓励科学研发和企业紧密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产生利润。
(四)加强管理者理财观念和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
合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使资金达到优化配置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更应当注重高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高校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企业的经营,应结合高校的教育体制特点树立经营意识,掌握新的高校理财理念。另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应提高高校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高校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等都随着高校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对财会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并不断更新,促进会计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在更深层次上完善了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规范了高校会计秩序。■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财务处)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建设和教育体制等方面也存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传统的高校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高校总体数量不多,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大部分校园建设大部分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使资产核算和财务管理都相对简单。然而,我国现阶段高校教育体制和经营形式存在着多样性、二级民办学院大规模兴起、新型校区的建设、部分学校广泛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办企业。这就对高校会计制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应适应高校的发展,其会计制度改革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当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浅析改革的具体方向。
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遵循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有关条例。制度颁布已经具有十多年的历史,其会计目标也具有局限性。由于传统的高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及资金分配简单,现有会计制度能够保证有效地财务管理和公共资金的安全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会计制度有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财务的真实情况。因此在2009年推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向广大高校财务工作者在会计核算中应进一步满足政府和单位管理者预算管理及内部管理的需要,根据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进行搜集整理,提出更好的改革方案。
(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
我国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相同,除部分校办企业类经济性部门均实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高校财务情况。此方式能够根据适时的现金收付情况,明确本期盈亏,但对财务的预算和总体统筹规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收付实现制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高校的资金预算、运作和结余状况。例如,高校在校生的学费的收缴状况难以体现,从而使高校产生学费流失现象。另外,目前高校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存在着多样性,形成了学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包括国家直属、政府支持、银行融资贷款和社会各界团体和人士的资助。资金的这无形中对高校的财会管理规范化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当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核算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即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并不计算累计折旧率,而是按照购入价格进行核算。这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不能得以正确显示,资产总量是一个虚值。另外,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缺失,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四)现行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逐渐趋于多元化,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现行的会计科目已难以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教育成本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学费管理、借款和债款的管理不全面等等。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体制和资金运用情况,酌情增加会计科目。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增设基建会计科目,做好基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资金分配尤为重要。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具有科研实力的高校创办了校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产、学、研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进一步加强。
三、关于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浅析
(一)在高校中大力推行权责发生制
目前,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主要为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上只能体现出短期的盈亏状态,难以对高校的账务进行统筹和规划。高校的财务不能等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应在高校财务管理中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当前高校的体制形式多样,除国家部门直属学校外,大部分高校的依赖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因此权责发生制的推行对应收但未收缴的资金做出反映,能准确核算高校的应收学费规模。与此同时,使教学成本核算更为明确,能够更为正确的计算生均成本;合理分配教育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自我运作和控制能力。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对高校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并逐渐转换为权责发生制。以期利于高校内部管理和财政经费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的固定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建设的总体实力,因此对固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结合高校现阶段核算固定资产方式的弊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做出调整,加设累计折旧项目。在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对应固定资产类别或项目以及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用途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完善会计科目建设
会计科目涉及到财务管理中各个方面,会计科目的合理化对有效的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针对目前的会计科目存在的缺陷应做出适当调整。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使教育成本达到合理的规划,应增设“教育成本”科目。在学费的收缴和利用中,应按照年度、年级和院系情况设立应收学费科目。进而计算年度学费的收缴情况,也利于对学费的催缴,以减少资金流失。同时,对基础建设基金应设立基本建设科目,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以期对高校的基础建设更好的统筹和规划。对校办企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同时,鼓励科学研发和企业紧密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产生利润。
(四)加强管理者理财观念和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
合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使资金达到优化配置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更应当注重高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高校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企业的经营,应结合高校的教育体制特点树立经营意识,掌握新的高校理财理念。另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应提高高校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高校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等都随着高校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对财会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并不断更新,促进会计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在更深层次上完善了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规范了高校会计秩序。■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