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植物保护课程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并从树立现代高职考试观、明确考试目的、丰富考试形式、充实考试内容、促使考试人性化与科学化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植物保护;理实一体;考试;问题;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31-02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追求质量效益。农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植物保护课程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托众多实验实训资源进行了以项目课程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理后实或先实后理,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1]。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效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传统考试“知识本位”模式不能反映出新教學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水平,因此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试模式的改革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完善考试体系,使考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充分发挥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这是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理实一体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4]。
  1 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
  植物保护课程现行的考试体系明显滞后于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进程,与作物生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考试目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
  高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通过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来评价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教师和学生则更多地关注考试的评价功能,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忽略了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片面地追求高分,客观上造成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错误倾向。这种考试目的的片面性,偏离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也背离了高职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5]。
  1.2 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入学水平的降低,专业的新增和变更、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复杂性,加上以往1门课程教学由1名教师负责到底的教学模式。课程主要采取期末终结性闭卷考试,类型单一,存在因命题内容的抽样性,考试场所、考试时间的限定性,考生心理状态等因素使考生成绩带有偶然性的弊端。这种考试方式主要是对暂时记忆力的考核,忽视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实际水平的评价缺乏科学性[6]。
  1.3 考试内容重理论,缺乏全面性
  以往课程基本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授课笔记和教师划定的重点。考试题型不合理,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背离了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良好的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靠突击,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象。这种考试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1.4 考试功能失位,评价功能放大
  考试具有检测与评价、教育教学、督导与选拔等多种功能。但期末试卷结果性考试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式。对教师而言,考试更多是为了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考后批卷评分即表示课程结束,教学任务完成;而对考试暴露出的问题未进行分析、反思、改进,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获得学分及最终的毕业文凭;导致有些学生缺课、逃课,甚至考试作弊,考试的导学、促学功能难以发挥。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考试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性工作,把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一个结论,把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获得奖学金、特困金、就业推荐甚至入党等的主要依据;这种考试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考试特别是分数的高低产生了功利化倾向。
  1.5 考试质量不达标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式扭曲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理实结合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等各项素质。出现有很多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者进入企事业或公司后发展不顺利,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却有着很好的发展,这些情况都值得人们对传统考试方式进行反思。
  2 植物保护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对策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选择适合的考试方式可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对此提出了植物保护理实一体考试改革的基本对策。
  2.1 树立现代高职考试观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培养的是能够融入社会,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型的“社会人”;其次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技能型的“职业人”。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人”与“职业人”双重职能的统一,需要转变考试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能促使教师在每个项目教学中都会合理设计考试内容、考试场所、考试形式等。通过这些设计把专业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融为一体,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毕业生[7]。
  2.2 明确考试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等为教学目的。基于这些出发点,课程要建立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机制,每次考核结束后,要从命题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针对性地面向全班学生或个人进行反馈,真正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确保考试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8]。   2.3 丰富考试形式
  实行理实一体考试就要打破传统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考试模式,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根据考试目的与教学进程丰富考试形式,可采用以下6种主要考试形式:
  (1)闭卷考核。仍是期中、期末考核主要采取的形式。理论知识功底深厚可以为终身学习、拓展潜能打下基础;扎实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岗位以及将来的职业提升提供保障。这种考核类型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要领,如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细菌染色的操作要点等。
  (2)开卷考试。平时项目或模块教学效果检查中可以应用。用一些灵活度高、具有较強分析、理解和应用的题,如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制定小麦粘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达到知识、技能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3)口试。在各个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工作任务中可经常应用。如根据农药知识的讲解以及生产安全状况谈化学农药发展趋势等这类题目的口试,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生产技术环节中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仪表风度等。
  (4)技能操作。可在项目教学阶段性目标考核中应用。通过如病害的诊断识别、农药的配制、器械的使用等技能操作考核,可以考查学生对生产技术环节中重要技能操作的技术要领、熟练程度、协同力等,以此强化能力培养。
  (5)信息采集整理。在整个一体化教学环节中可经常使用。通过学生调查某个地区小麦病虫发生情况完成报告、编写某地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撰写论文等形式有效地考查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项目实践记录。平时考核中应用。通过设定实践项目或利用实训基地的项目生产安排学生全程参加,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相关的表格考察其出勤情况及参与表现,并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可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和职业习惯等素质。
  2.4 充实考试内容,凸显考试的积极功能
  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分析细化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考试内容。把以往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考试类型,改为目前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从业考试主要采用的多选、判断、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能较好地体现应用性要求。如“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原则谈谈水稻病虫无公害防治措施”、“根据现有资料试析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及防治趋势”等这类考题答卷的评定,不设统一标准答案,不求全责备,只要能从一个角度深入分析,言之有理,就可给予较高的评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加大技能考核比重,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培养娴熟的操作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学生无疑将会将学习时间与精力用在平时,而不是考前突击,考试结果也会更加客观真实。考试的导学促教等积极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5 促使考试人性化、科学化
  课程考试要改变过去任课教师单一主体的情况,吸收企业兼职教师、学生项目组组长参加,使考试主体多元化,并采取组内组间互评、任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使考试更加透明和公平。并尝试在农业生产企业进行了复合型考核的摸索,让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实践,加深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考试要常态化,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形式和过程,在公平的原则下,通过团体协作、信息采集制定计划、现场发现、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纸上谈兵”逐步变得人性化、科学化,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3 结语
  考试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考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出人人关心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为考试改革创立良好的氛围。考试改革需要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考试改革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师在适应新的考试改革时需要不断变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进行考试改革的必经之路。此外,考试改革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考试改革工作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课程考核改革立项工作的管理,才能使课程考试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总之,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紧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采用多元的考试方式,才能实现考试改革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4 参考文献
  [1] 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3-66.
  [2]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55-56.
  [3] 刘文娟,秦建国.对高职院校考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2):51-53.
  [4] 韩志刚,张良军.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0-81.
  [5] 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N].教育文摘周报,2005-07-27(1).
  [6] 王勇,刘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8(3):10-11,61.
  [7] 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53-55.
  [8] 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其他文献
时间副词“在”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在”的产生与“正在”的语法化有密切联系。副词“在”就是语法化于“正+[在+(谓词/谓词性结构+之间/之际等)]”格式。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一直致力于发现、研发和寻找与癌症斗争的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癌症的生活。其中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泰素更是成为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转折点。目前泰素(紫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从事对公司的监督职责。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此都有相关的规定,特别是2005年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其进行了
最近两年,农业税取消了,乡村社会却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两种灰色化状态”。
2020年,学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开学季”,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隔空不隔爱,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在防控期间通过 广电网络开播“阳光校园、空中黔课”教学活动,在全
当前茶企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升茶企竞争力,大量管理者将线性规划引入到茶企管理中,帮助茶企提升管理质量。本文首先介绍当前我国茶企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后分析茶企产生
壁厚千分尺主要用于测量管形工件的壁厚,其结构特点是固定测砧的测量面为球形或鼓形,其曲率半径一般为(5.00±0.35)mm。由于特定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壁厚千分尺活动测砧工作面经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学好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言的结构。泰语的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者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喜欢这门语言,有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学习的效果会突飞猛进。要想学好泰语,首先把泰语和母语进行比较,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轻松学习,对泰国的文化背景也要有所了解。本文是针对初学者列举两种语言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保证时间精确的奥妙在于一个旋转的小球笼。
期刊
本文应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研究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转述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学术语篇中。通过转述,作者、被转述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了不同声音的对话。语篇中直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