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而中学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如何利用歷史教材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的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充分施展其功能呢?
  一、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历史学科教学除了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者,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育人先自育”。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涵养,加强道德修养,以良好的情感资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样,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人格也逐渐健全与发展完善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培养出创造性的心理健康的人才。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也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利用历史教材故事情景多、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鲜活起来,给学生描绘出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精心直观性教学,再现历史场景;适当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或进行课堂演讲,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自身素质等。
  三、加强情感投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氛围对人的生活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巧妙的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到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地站在讲台前;教师可以和蔼可亲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言、扣人心弦的讲解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四、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通过丰富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中学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博大而精深。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来滋润学生心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比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浸润了辛酸血泪的屈辱史,但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挫折的抗争史。它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再到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从未被挫折摧垮,而是愈挫愈勇,奋发图强、奋勇前进。古今中外许多历史人物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还要通过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感人言行,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藉以打动学生的心灵。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爱国精神和业绩,最能在青少年感情上激起汹涌澎湃的波澜从产生强大的爱国动力。例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在敌人绞架下发表的演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人》,痛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反动头目,高喊“我们为革命而生,愿为革命而死”;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言壮语;狼牙山五壮士,宁肯跳崖,不当俘虏;牡丹江畔,八女投江,气贯长虹;董存瑞、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开辟我军胜利之路……这些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最忠诚、最坚定、最卓越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者。他们的事迹是最形象、最生动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材。
  总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在孩子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但作为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却因多方面原因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存在欠缺。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对我校26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  一、留守儿童
期刊
21世纪,不可言喻的是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在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尤为明显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进入各个领域,对教育产生重大冲击;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当今世界国力竞争
期刊
随着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制定,书法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到中小学课堂。然而有多少学生真正喜欢上书法课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做专题性的问卷调查。“你在书法课上有什么收获?”70%的调查对象认为“书法课就是枯燥、重复地写字、练字。”在我对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他们有的说书法课就是练习写字的基本笔画,有的说书法课被数学、英语老师占用了;有的说书法课上学习了用毛笔写
期刊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儿童“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相对于学习口语而言,“汉字难学”是多年来困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那么,怎样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怎样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呢?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轻轻松松过识字关,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几种尝试。  一、归类总结识字
期刊
汽车发动机长时间使用后,发动机的汽缸会出现异响,汽车发动机汽缸内常见异响的有下面几种。  一、活塞顶与汽缸盖的撞击声  活塞顶撞击汽缸盖的异响为“嗒嗒嗒”连续不断的金属敲击声,高转速时尤为明显。其异响声源在汽缸上部,其声音坚实有力,且汽缸盖有震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曲轴轴承、连杆轴承及活塞销孔严重磨损,配合间隙严重超标,在活塞行程变换的瞬间,活塞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顶部撞击汽缸盖。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既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探寻对小学生校外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积极探寻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对小学生校外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面向全校小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普遍欢迎与认可
期刊
对于农村学生,学习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耗时低效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改变这一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创新动力,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其次,要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整合课程的能力。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
期刊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关系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未来。当前,搞好素质教育,除转变观念外,师生关系问题不可忽视。究竟什么是师生关系?通过下面这个发生在墨子与耕柱之间的故事,我对师生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
期刊
学校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学校德育教育开展的顺畅与否,直接反应德育教育的最终成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就学校德育教育进行一下初探,意在更新观念,确立目标,摒弃务虚,使学校德育教育具有接地气、易理解、好开展、见成效的特点。  一、学校德育状况的“三化”问题   (一)德育目标理想化   在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地把学校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