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于小冬教授,196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而后请求前往西藏支教学习。1984 年至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学美术系。于小冬教授在西藏有着十三年的支教经验与生活阅历。现在在天津美术学院担任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小冬教授是现在的中国油画界之中最具实力的知名画家之一,他的油画创作和他的写实画派都十分倾向学院派,但是于小冬作为一名在大学从事美术教育的画家,他在宗教题材油画创作上已经接近了西方古典主义大师。《渡》其实就体现出了一个大师的才能与天赋来了。于小冬用宗教题材绘画正向着西方古典主义最高的境界逐步靠近。
  关键词:于小冬 藏传佛教题材创作 油画
  一 油画起源
  1油画起源与宗教
  大概是于十四世紀,油画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虽无法确定是否由凡 艾克兄弟所发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 艾克兄弟将油画这一画法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将其流传出去。而油画的出现,却是和西方的宗教紧密联系着。在古时候的西方,宗教盛行,画师们纷纷为教会教堂绘画神灵宣传给信徒人民,而那是的的颜料媒介使用的是蛋清,快干、没有光泽、不易保存,画师们总是觉得画面上的神灵并不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神圣的,充斥着光明与正义的象征。画师们为了改善画面绞尽脑汁,终于有人提出降媒介剂由蛋清换成油,结果效果出众,颜料掺了油,不会很快干掉,并且画面充满了光泽,画中的神灵充满了神圣感。从而,油画这种绘画手法就传播了出去,可以说如果没有宗教,就不一定会出现油画。而最早油画的出现也是为宗教而服务的。是宗教的一种传播手段与主要传播渠道。
  2藏传佛教与艺术的联系
  于2015年的暑期,我有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团游玩了向往已久的西藏,我们一行人乘火车出发前往青海省省会西宁,并一起租车目的地直至拉萨。
  我们一路途径很多村庄小镇,都回驻足观赏,与当地人亲密交流,感受当地本土的人文气息。被当居民的淳朴好客所感染。
  而当地的藏传佛教文化也十分吸引着我,西藏人民对于佛教的虔诚令人敬佩。
  当我走在这一片远离都市的地域时,虽然之前并没有来过,心中却有一种回家一般的归宿感,我们虽然生活在喧嚣、车水马龙、物欲横流的城市之中,心中却是残留着一丝对于安宁、纯净世界的一种无比向往。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一种精神的归宿感吧,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上的回家。这或许正是这片充满了神圣的土地与生活在这里的一群有信仰的人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一股安详却又庄重的力量,令人心生敬畏,令人感到无比震撼与向往。
  二 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
  1于小冬油画风格简析
  由于于小冬常年在西藏工作,便创作了许多关于藏传佛教题材的油画作品。我也有幸,曾前往西藏路由考察多次,也对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纯净的藏传佛教文化心存敬畏。也对这一方面的油画题材创作多少有些留意与好感。在西藏这个存有这大量精美的古代壁画且少有人关注的地方,天空蔚蓝纯净,在这个佛教氛围浓郁涤化心灵的地方,静是比动更好的选择。在经历过一番身与心的折腾后,于小冬还是在最后选择了油画这一手段,运用写实的风格,这可以说是他选择了自己内心的呼声。在这个尚存古典的地方,人必然会被古典所折服。
  从前于小冬学习的是国画方向,现在他开始自学油画。他开始向西方古典大师学习,尤其是后来他返回中国后有机会去欧洲参观博物馆,看到了众多大师的原作,对古典油画有了更深的体察。另一方面他向西藏的佛学壁画学习,临摹并且创作。正是在这一摸索过程中,于小冬找到了自己的研究与创作方向,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油画之路。
  在这之后,于小冬便开始创作一系列代表着个人精神的追求与艺术的想法的藏产佛教题材油画。于小冬无论从数量还是精神气象上都把西藏题材打上了深深地个人烙印,并成为后来者重要的参照和标尺。这是西藏给予一个常年自愿为它付出青春与汗水打的教育者的恩赐,亦是以西藏为精神家园的艺术家对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的感恩。
  2于小冬油画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
  如果说《渡》是一种精神上的暗示,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最最需要的就是《渡》。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之下,许多的人便非常需要这种精神的引领,我认为《渡》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牵引和吸引。《渡》的提示也许就是艺术家想要通过作品而体现出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心的呼喊与暗示。
  当我们在观看《渡》和于小冬所有藏传佛教题材的油画时,必须要深刻的探究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所体现的精神世界和其中的本质,从他的所有藏创佛教作品中仔细体会出他的绘画历程和用色的技法。于小冬教授在西藏生活了十三年,所以,在他的画面之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他对西藏那深厚的依赖与感情。在他的每一幅油画创作之中,我们发现了他对西藏淳朴的风情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悸动和爱恋。《渡》这一字在佛经之中的意思大概是指佛引领人们从肮脏的凡尘人间之中走向宁静的净土和精神家园的崇高理想与愿望。我们都知道西藏是中国宗教信仰最为浓郁的东方一块古老的土地。在新修的宽敞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虔诚的信徒们三步一磕头地向着布达拉宫慢慢的艰难的 前进,他们的路程充满着坎坷和艰辛,但是他们坚信,在这通往净土的道路上,虽然如此的艰辛但也是充满着美好神圣的。这种深刻的信仰只有在这片土地生长着的虔诚的信徒们才能真正体会感受到。
  在于小冬的油画创作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朴素而又崇高信仰在这片纯净的泥土与藏民的心中远远地传承下去。信徒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顶礼膜拜,手中摇晃着转经筒,嘴中一字不落地吟颂着佛经;他们的心中坚信着佛必将把神圣善良的祝福带给他们并且拯救还在苦难之中艰难求生人们向着至善至美的彼岸坚定前行。
  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油画中,人物的形象十分的精致严苛,画面的节奏十分流畅、笔触中透露着规律、用色手法圆润,细而不腻,逼真而充满艺术感,浑厚而又有点粗狂,绘画意境和藏传佛教万分适合。
  理解认识画里的佛学精神,我们需要从朴素而又纯净的宗教精神入手。在于小冬的藏传佛教绘画意境之中,佛学精神和民族信仰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化的缩影,更是一种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一种亘古不变的绘画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峰峰《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D]兰州大学.2010
  [2]佟蔚《中国旅游地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1
  [3]王海停《中国人性格地图》[M]中国书店.2007. 3.1
  [4]张文芳《象限角上的旅游资源》[D]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2013
  [5]刘杰英《中国旅游地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1
其他文献
戏曲是我国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而成的传统文化艺术代表,在人民大众中已扎根生芽,在全球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大背景下,地方戏曲得到新生的同时也出现了濒危的状况,于是我们要重新审视戏曲事业的继承与发展,谈起戏曲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个老问题了,为什么还要重谈呢?在这个老问题上,笔者以为有所偏差,故而才有重谈的必要。  一.敬畏与继承  只有心从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历史,才能让我们把根留住,继承和发
期刊
摘要:郭润文先生作为这些优秀的艺术家中的一员,其油画艺术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油画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艺术家个案的角度上来讲,也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郭润文的油画人物在中国油画人物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油画人物艺术的高度。郭润文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对其艺术历程的研究和油画人物造型与风格的研究学习,对于年轻一代在学习绘画道路上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
期刊
摘要:当下,中国传统戏曲在受众视野的关注呈现出日益老龄化趋势,戏曲发展岌岌可危。“梅兰芳大剧院”作为现代承载着传统戏曲艺术的剧场代表,在适应传统戏剧演出特点方面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本文针对“梅兰芳大剧院”的VI部分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从美学意义的视角下总结了“梅兰芳大剧院”的视觉形象在形式美与功能美上的转化,为今后戏曲的现代化化传承提供借鉴。  关键词:梅兰芳大剧院;视觉设计;戏曲文化;象征性;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企业的组织结构随着时代的推演,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企业人力资源也在原来的活动形式基础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源外包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意味着人力资源外包也有着自身的优缺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力资源外包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合作  传统的人力
期刊
摘要:“声”与“情”的统一是声乐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声音是最能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情感又是通过声音来传达的。声音的传达和情感的传达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在声乐表演中,情感以声音为中心,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又是声音的灵魂。因此,声音与情感在声乐艺术中只有具有辩证的关系才能将这段声乐完美地展现出来,释放歌曲的美感。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赋予了音乐新的内涵。歌者在声乐表演中应该注意情感控制,做到
期刊
摘要:美术是学生艺术素质的体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与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关联。传统的美术教学,多是以临摹为方式,对一幅画的评价也仅仅由像不像和美不美来进行评价,因此,美术作品,特别是水墨画一类的作品,需要通过与诗歌的融合来抒发情感,表达该作品所处在的一种意境。本文介绍了水墨画与诗歌融合的意义,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实践案例,最后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探索与拓展。 
期刊
摘要: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的完美的艺术性结合柴可夫斯基个人背景与经历,来展示这首极具浪漫主义魅力的钢琴小品。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Ilyich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十九世纪杰出的俄罗斯作曲家
期刊
摘要:数字影像包含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即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对创意概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的艺术作品。其艺术作品涵盖电影、游戏、录像、装置、摄影、建筑、平面、产品、景观、舞台呈现等各个方向。数字影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的视觉语言,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绝大部分信息经过我们大脑的转换
期刊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同期待,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世界各国人民也有各自的梦想,中国梦和世界梦是互通互接的。实现中国梦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世界梦;合作共赢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梦想。我们都知道,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但仍有西方媒体污蔑称,中国梦就是霸权主义。如今,我
期刊
摘要:艺术风格是一位艺术家个人在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模式。本文主要围绕着刘宪标教授从艺三十余年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艺术之路和具有较强冲击力感染力的艺术风格研究。对他的学习生活、文化底蕴、艺术发展历程以及艺术风格特征作进一步论述。研究分析刘宪标教授艺术风格,帮助广大非影像艺术专业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影像艺术和绘画,感受艺术之美,尽情畅游在自己生活旅途之中。  关键词:艺术历程;艺术风
期刊